所以趙偃即趙王位,史稱趙悼襄王,趙偃即位後幹了四件大事:一是奪廉頗兵權,趙國一下子失去了廉頗和樂乘兩位名將;二是信任和重用奸相郭開,埋下了亡國的禍根;三是廢長立幼,還立出身不正的倡女為後;四是重用名將龐煖和李牧,軍事上取得不小勝利,四件大事有三件都讓人詬病不已,所以後世不少人都把他當作昏君,其實並非如此,我們從諡號來解讀一下趙悼襄王:他不是明君,但也絕不是一位昏君。
諡法制度始於周朝,和後世諡號氾濫和有些諡號名不副實不同,至少兩漢之前諡號還是比較規範和嚴格的,趙偃的諡號是悼襄王,按諡法的解釋是:肆行勞祀曰悼、中年早夭曰悼、恐懼從處曰悼;闢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勞曰襄。
公元前266年趙孝成王即位,因為年少初立,所以由太后趙威後掌權,孝成王在位21年於前245年去世,享年估計不到40歲;趙偃在位10年於前236年去世,前面還有哥哥春平君,這樣一算下來很顯然趙偃去世的時候最多30多歲,符合“中年早夭曰悼”;當然因為他執意迎娶寡居的悼倡後(悼倡後曾嫁給王室宗親,其夫死後寡居,趙偃愛其貌美而娶之),所以趙悼襄王和“肆行勞祀曰悼”也能扯上點關係,總的來說他的諡號“悼”主要指的是他中年早夭。
趙偃在位期間,雖然聽信讒言奪了廉頗兵權,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廉頗不僅是相國還是上將軍,軍政大權一把抓,權柄比趙孝成王時期的相國平原君還要大,由不得趙悼襄王不對他忌憚,與其說是他聽信讒言,倒不如說他是順水推舟藉此機會消除廉頗權柄過重的隱患,換成其他的國君或許也會這麼做,只不過趙偃太急了一點,趙國名將本來就青黃不接,不像秦國一樣名將輩出,趙偃其實可以徐徐圖之,效果會更好,至少不會導致廉頗遠走他國,最後客死他鄉。
趙偃在解除廉頗兵權的同時,重用名將龐煖和李牧,軍事上也取得了不少勝利,不僅大敗燕軍,龐煖還在第五次合縱攻秦之戰中一直打到了離咸陽不遠的蕞地,回師途中攻取了齊國饒安,一時之間趙軍重振軍威,趙悼襄王的諡號“襄”就是“闢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勞曰襄”之意,襄是個美諡,可不是一般君王能獲得的,比如秦昭襄王。
所以從諡號可以看出,趙悼襄王雖然不是名君,但還真不是一位昏君。
所以趙偃即趙王位,史稱趙悼襄王,趙偃即位後幹了四件大事:一是奪廉頗兵權,趙國一下子失去了廉頗和樂乘兩位名將;二是信任和重用奸相郭開,埋下了亡國的禍根;三是廢長立幼,還立出身不正的倡女為後;四是重用名將龐煖和李牧,軍事上取得不小勝利,四件大事有三件都讓人詬病不已,所以後世不少人都把他當作昏君,其實並非如此,我們從諡號來解讀一下趙悼襄王:他不是明君,但也絕不是一位昏君。
諡法制度始於周朝,和後世諡號氾濫和有些諡號名不副實不同,至少兩漢之前諡號還是比較規範和嚴格的,趙偃的諡號是悼襄王,按諡法的解釋是:肆行勞祀曰悼、中年早夭曰悼、恐懼從處曰悼;闢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勞曰襄。
公元前266年趙孝成王即位,因為年少初立,所以由太后趙威後掌權,孝成王在位21年於前245年去世,享年估計不到40歲;趙偃在位10年於前236年去世,前面還有哥哥春平君,這樣一算下來很顯然趙偃去世的時候最多30多歲,符合“中年早夭曰悼”;當然因為他執意迎娶寡居的悼倡後(悼倡後曾嫁給王室宗親,其夫死後寡居,趙偃愛其貌美而娶之),所以趙悼襄王和“肆行勞祀曰悼”也能扯上點關係,總的來說他的諡號“悼”主要指的是他中年早夭。
趙偃在位期間,雖然聽信讒言奪了廉頗兵權,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廉頗不僅是相國還是上將軍,軍政大權一把抓,權柄比趙孝成王時期的相國平原君還要大,由不得趙悼襄王不對他忌憚,與其說是他聽信讒言,倒不如說他是順水推舟藉此機會消除廉頗權柄過重的隱患,換成其他的國君或許也會這麼做,只不過趙偃太急了一點,趙國名將本來就青黃不接,不像秦國一樣名將輩出,趙偃其實可以徐徐圖之,效果會更好,至少不會導致廉頗遠走他國,最後客死他鄉。
趙偃在解除廉頗兵權的同時,重用名將龐煖和李牧,軍事上也取得了不少勝利,不僅大敗燕軍,龐煖還在第五次合縱攻秦之戰中一直打到了離咸陽不遠的蕞地,回師途中攻取了齊國饒安,一時之間趙軍重振軍威,趙悼襄王的諡號“襄”就是“闢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勞曰襄”之意,襄是個美諡,可不是一般君王能獲得的,比如秦昭襄王。
所以從諡號可以看出,趙悼襄王雖然不是名君,但還真不是一位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