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辛鐵視界
-
2 # 莫問青衫
首先,我不認同這樣的觀點。真正的史書應該由當時的真實事件和後人的評價組成。
史官怎樣記載歷史?
在唐朝以前,如何記載歷史是史官的工作,而根本不是皇帝可能干預的了的,史官沒有必要也沒有義務要對皇帝負責,他只需要對事實負責,而皇帝更沒有權力對史書進行修改。正是為了保證這一點,古代史官並不是由皇帝任命,而是採取世襲制度的,就比如《史記》的作者司馬遷,他的史官職務並不是由漢武帝封給他的,而是他由其父親太史公那裡世襲下來的。古代史官的世襲制保證了史官的人事權力不受執政者干預,史官成為了一個獨立的系統處於王權控制範圍之外,所以古代史官的地位是很高的,這就保證了大部分的史書記載的歷史是可信的。
但除此之外,史官也是人,也會受到世俗權利的影響,而不是隻會編寫史書的冷冰冰的機器。唐太宗李世民因是在玄武門靠搞兵變上的臺,所以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在他透過科舉制度成功的使“天下英雄入吾扣中”以後,就對延續了幾千年的史官獨立制度進行了徹底的摧殘。隨後是把史官納入了皇帝的管理範疇,最後是規定官方修史,史書的記載與編修歸官方負責,民間修史不在允許,自此以後中國所有的正史被強行納入“國家主旋律”的指導之下。而被君主掌握主導的唐朝史,大家認為還是這麼值得相信嗎?而像這種情況,就需要後人對其唐朝史進行評價、補充和說明,經過前人編寫,後人補充的史書明顯更令人信服。因為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為當時的唐朝史官,在進行編寫史書時難免會慘雜個人情感以及受外部環境影響而導致歷史的偏差。而後人則能夠站在客觀的角度,合理真實的進行評價。
由此可得出:宋朝人編寫唐朝史同樣是值得可信的,而唐朝人編寫的唐朝史也未必全部可信。 -
3 # 談笑閣
其實宋朝人編寫的唐朝時更加可信,由本朝人編寫的本朝史可信度其實並不大。
在唐朝之前史官都是獨立的,皇帝不能干預史官的工作,所以史官記錄相對來說是比較公正客觀的。而史官也是一種督促皇帝的一種手段,在唐朝之前,很多皇帝是很害怕被史官記錄進史書的。所以我們看唐朝以前的歷史,我們都會發現,比如記載的西晉一些皇帝,傻傻的,何不食肉糜等等這一類的故事,這些應該就是那些史官秉筆直書的結果。
唐朝唐太宗時期,因為唐太宗對玄武門之變一直耿耿於懷,一直很害怕史官記錄這個事情,為了給自己塑造成偉光正的偉大皇帝形象,所以控制了史官。這時候官修的史書就不會那麼準確了,往往有選擇性的記錄皇帝好的一方面,弱化差的一方面。
後來逐漸演化成隔代修史,也就是說後一個王朝修前一個王朝的史書,這樣相對客觀一點,因為後一個王朝可以從多個角度獲取原始的記錄,也不會受到皇室的干預。所以我們看司馬光寫的二十四史,還是很客觀的。
回覆列表
不認同!
我想啊,有這個想法的朋友主要是覺得宋朝距離唐朝有點遠,很多事情瞭解的不是很詳盡,所以覺得宋朝編纂的關於唐朝的歷史不一定精準!或者覺得唐朝結束後是宋朝,宋朝能真正的正視唐朝嗎?
但是有這種想法的朋友忽略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唐朝結束後是五代十國,經歷50多年,並不是宋朝滅掉的唐朝,所以宋朝沒有必要透過詆譭唐朝而抬高自己,因為兩個朝代不是直接的更迭關係。
第二個問題,唐朝記錄的唐朝歷史很有可能會因為迫於帝王的權威壓力而歪曲或者美化時事!如果是一個皇帝在位,史學家敢不敢直接開罵皇帝?恐怕不敢,而且要說的很隱晦!那史學家敢不敢開罵當朝皇帝的祖先?那恐怕也不敢吧!
所以,我反而認為,當朝編纂的自己的歷史,存在很大的美化嫌疑,任何朝代都是!反而後來的王朝編纂前朝的歷史,除了兩個朝代更迭的時期,其餘的應該還算是能夠公正一些吧!
至少我找不到什麼理由能夠讓後世可以詆譭前朝,完全沒有必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