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道行2818

    五行學說稱之為“學說”,就不是什麼鬼。物質皆有屬性,古人認識自然,發現有幾種物質可以概括世間萬物屬性,這就是“五”的由來;之所以不取其它數,因為古人近觀人自己,五官、五指(趾),認為是大自然造化,遵循自然;古以“十”為大,十偶五奇;偶則平衡而靜,奇則失衡而動,五居十之中,居中而動,影響力則大;故曰五“行”。“行”即執行,執行必有交織,交織必相影響,影響必有變化,客觀自然就是如此於變化中形成規律,“五行”就是對客觀自然規律的描述。

    “五”既為能統萬物的屬性,必然是大自然之萬物特性的代表物質,它們就是:水-木-火-土-金。五行組成了自然界的基本成分,無其不自然,無其無人類。水潤,木柔,火烈,土積,金剛,同類性質之物皆可歸納於“五”者之中;其包羅永珍。古人從五行始,就奠定了人類世界的分類學,這就是中國古人的智慧,不是什麼鬼!

    以五物歸納萬物,以簡概繁,使繁雜歸有序;它強調的不是“物”,而是其“質”,性質、屬性;相同的物有相同的質,所以才能歸類,於是也就有了物之“本質”的認識;本質告訴人們,不同本質的物質會產生扶抑並存的矛盾關係,是這種矛盾關係延續著自然世界的發展,古人歸之為:生克。水能滅火,謂之“水克火”,水同時還能助長樹木存活,謂之“水生木”;木能扎穿泥土,謂之“木克土”,木同時還能助燃火苗,謂之“木生火”;火能熔化金屬,謂之“火克金”,火同時還能燃燒灰燼成土,謂之“火生土”;土能阻擋水流,謂之“土克水”,土同時能藏存金礦,謂之“土生金”;常人則歸納為“一物降(從)一物”。

    生與克,反映了事物變化的兩方面,所需被克為災殃,所忌被克為幸運;反之亦然,所需得生為幸運,所忌得生為災殃。從生克中有了吉與兇的渴望與避忌;因此,運用五物執行變化的辨析作為趨吉避凶求安生的重要手段,也就順理成章。確切說,五物並非實指,實為五象,即五種象徵;五行可定義為“五象執行相互作用生成禍福相反現象的一種運動規律”。

    五行執行規律,揭示了物質運動基本變化的雙向模式,被古代文化廣泛應用;其中包括《易經》與中醫;與人體與萬物同質聯絡起來。因為規律變化中充斥著能夠說明事理的哲學成分;一切物事衍變都能用哲學給出解答。五行學說的原理成為東方哲學的一個內容,以其紮實的內涵解釋著萬有運動規律,亦可以解釋西方的科學現象;但西方的科學及哲學則無法解讀東方中國的“五行”,只能嘆之為“玄”;玄者,奧妙之所也;題主也驚之為“鬼”,見不著,似又有。東西方長著兩顆不同的腦袋,形成不同的思維程式。

    五行行了數千年還在行,因為它非凡,不同凡響;今之常人識淺,竟愧無顏,感覺臉面讓古人丟盡;看不到中國古人的智慧,更看不到智慧下的博大精深;竟還站在古人肩頭上自命清高,認為孫孫就比祖祖強,除了留下可笑的淺薄,真讓人嘆“這是個什麼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的手機裡有初戀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