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indong1

    只有一個辦法:

    如果他不出生,就不會滅亡;

    歷史不能假設,下象棋還講究個:舉棋不悔,落地生根!

  • 2 # 94310417小云

    國隨大好戰必亡,忘戰必危,身於憂患死於安樂,天下豈可樹敵過多殺閥過重而長治久安的,不懂權謀安邦定國之策予民休息恢復農墾生產,連年紛戰不休是他的決策缺失。可想而知北方多省在趙國統治下早以民不聊生無了信仰,隨然他釋出了殺胡令,人民大眾群雄激奮,但殺敵十萬自傷八萬,傷了元氣,不是短時間可恢復的,他崇尚武力窮兵黷武,以殘忍暴劣起家,也必亡於心高氣傲嬌狂無德。如果有向張良,陳平,周勃曹參那樣的文臣武將輔佐必成大事。他有勇缺謀不懂安邦定國之事,以一己之力氣呑山河,幾呼百戰百勝,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知以戰養戰積蓄民力軍力戰力,縱是天神下凡也難免失敗。更何況天下雜胡是一窩,豈容它人勢大。所以前燕大王幕容儁令幕容恪領虎狼之師十餘萬人,決殺而來,兩人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不對等,缺兵少糧必敗無疑。

  • 3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在那個五胡十六國的混亂狀態下,誰也無法脫離客觀環境,僅憑其個人武力值,就能夠扭轉乾坤!即便是本文中所提的武悼天王冉閔,也同樣如此。

    做為身處亂世之中的梟雄,冉閔雖然在一時之間可以爆發出巨大的殺傷力,從而反噬侵入中原的異族政權,但卻依然無法避免因敵強我弱,所造成的被動局面。

    如果一定要給冉閔支招,那麼他唯一的出路,恐怕只有在反抗諸多對手時,採用遠交近攻、打拉結合的方式,已便在對敵對勢力實施分化瓦解後,再逐一消滅他們。

    應該絕對避免單純依靠自己的武力,四處出擊到處樹敵!因為一旦置自己於眾矢之的之下,必將遭到對手的群毆,導致陷入失敗的結果!

  • 4 # 巴山夜雨涮鍋

    謝謝邀請。冉閔想要避免覆亡,最重要的事情是找準自己的政治立場和靠山。

    東晉十六國時期,冉閔是一位武藝出色,軍事才能出眾的將領。在後趙皇帝石虎死後,他在後趙各路諸侯的征戰中脫穎而出,自稱大魏天王,剿滅了後趙諸石的勢力,最終卻敗於前燕慕容氏,身死國滅。那麼,冉閔能否避免覆亡呢?我認為是可以的。

    五胡亂世,一個軍閥想要安身立足,大致而言,需要有地盤,有軍事實力,有軍事人才,有基本的民眾盤,還要有政治立場。

    這些條件中,冉閔本人是有很強軍事才能的,實力也有(徵兵三十餘萬,後趙之盛無過於此)。地盤佔有了鄴城附近的領土,但這塊領土四面受敵,也是群狼窺覷。要守住這塊地盤,不但要有軍事實力和才能,還得有政治上的立足點。

    冉閔雖然是漢人,但同時又是後趙皇帝石虎的養孫,是後趙諸侯的一員,最初也是以“皇親國戚”的身份參與後趙內部鬥爭,還一度奢望當上後趙的皇世子。後來發現自己玩不過這幫純血的羯族人,這才更換了立場,準備團結鄴城一旦的漢人反對羯族人為代表的胡人。這個政治措施是有效的,因為羯族後趙統治時期對漢人壓迫比較厲害,漢人也願意起來反擊,故而透過此,冉閔凝聚了自己的基本盤,獲得了剿滅羯族諸石的戰績。

    但是同樣的政治號召,在鮮卑慕容氏身上就不太靈驗了。鮮卑慕容氏的前燕與羯族不同,一直採取的是靠攏華夏的統治方式,治理的遼東地區也還稱得上國泰民安。所以當慕容氏大軍南下時,所到之處望風而降。冉閔被迫率領身邊的少數部隊血戰抵抗,最終兵敗身亡。

    此時就顯出冉閔的政治短板來。他以後趙將領的身份,反戈一擊,團結漢民,號召力其實有些勉強。只是後趙原本的壓迫過於殘暴,才激發了漢民的自保能力。而當相對更華夏化的前燕南下時,冉閔政治上的法統便不再具備優勢。而他一介武夫,倉促下也無從對河北進行治理和建設,終於走到自己的末路。

    要彌補這個短板,方法也很簡單,就是一開始不要自己建國。一旦決定反戈,就應該向東晉遞送降表稱臣。畢竟,東晉朝廷儘管當時也很昏亂,但還是多數人心目中的華夏正朔。一旦冉閔自稱晉臣,或者獲得東晉的冊封,首先對他治理下的軍民而言,號召力就比自稱的大魏天王要強出一條街。其次,東晉方面也有可能加大對冉閔的支援,派遣部隊支援。凡此種種,都將使得冉閔在面對慕容氏大軍時,不再孤軍奮戰。就算依然抵擋不住,守住鄴城或者退守中原也都是可能的。

    歷史上,冉閔一開始和羯族反臉,就迫不及待自己稱帝登基,在政治上成了和東晉平起平坐,勢不兩立的關係。雖然他也曾派使者去東晉說什麼“逆胡亂中原,今已誅之;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但東晉當然不會幫助一個自稱皇帝的人,尤其這個皇帝之前還在給後趙當打手。

    直到冉閔敗亡之後,他的餘部,包括兒子冉智和謀臣蔣幹等這才向東晉請降,東晉隨後派來了援軍。然而為時已晚,此時冉閔已被擒,魏軍主力已覆亡,東晉再來救援,也是無以為繼。經過長時間圍城之後,鄴城被燕軍佔領,冉閔一系勢力徹底滅亡。

    如果冉閔從一開始就向晉朝稱臣,晉朝勢力早些北上,那格局可能完全不同。

    其實對比下另一位後趙諸侯,羌人姚弋仲的選擇就很明顯了。姚弋仲原本與氐族人爭奪關中,失敗之後向東晉請降。東晉方面非常重視:“以弋仲為使持節、六夷大都督、督江北諸軍事、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單于、高陵郡公,又以其子襄為持節、平北將軍、都督幷州諸軍事、幷州刺史、平鄉縣公。”依靠東晉的任命,姚弋仲趁機割據中原之地,最後其子姚萇還得以佔領關中,建立後秦帝國。冉閔要是有姚弋仲的一半政治智慧,焉能落得如此下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害怕遇不到愛情還是害怕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