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黑嫂
-
2 # 折緣
慈禧能夠與恭親王聯手成功鬥敗肅順等顧命八大臣,其實在筆者看來,咸豐在其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咸豐的遺命公元1861年8月22日子初三刻,咸豐神智較之前清醒,實際上是迴光返照。宗人府宗令、御前大臣、軍機大臣等請以硃筆遺詔。咸豐遂以“諭以不能執筆,著寫來述旨”。而遺詔頒佈有二,起義,立載淳為皇太子;其二,命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人盡心輔弼載淳,贊襄一切政務。同時還規定,“御賞”和“同道堂”兩顆印章為日後下達詔諭的憑信。
“兩印均大行所賜,母后(即慈安太后)用"御賞‘印,印起。上(嗣皇帝)用‘同道堂‘印,印迄,凡應用硃筆者,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
咸豐安排的“後事”有這麼幾點裡值得注意:
其一、咸豐恐擔心“才具優長”的同父異母兄弟恭親王奕訢對小皇帝不利,所以選擇的贊襄政務大臣裡面沒有奕訢。
其二、載垣、端華、肅順等人雖名為顧命大臣,但畢竟多是遠支宗親,終為人臣奴才,其職責僅是輔弼贊襄小皇帝執政,必須時刻遵守“君臣大義”的道德規範。
其三、只有小皇帝及太后(慈安)才是皇權、皇統的真正代表和體現,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其四、太后與皇帝的用印規定,是為當時的權變之策,但就其制度而言是不完善的。按規定,載淳的生母慈禧是沒有過問兩顆印章的管理和使用,更沒有干預朝政的權力,但載淳只有六歲,怎麼處理國政,怎麼用“印”?於是慈禧就能很自然地以生母的身份代子儲存,行使“同道堂”印的權力。
說道這裡,無論慈禧此舉是否“合法”,但於情上而言是合理的。所以在咸豐死後,兩宮太后手握兩顆印章,代表的是正統的皇權。
而這一點,尤為重要,咸豐的安排本意一種調適權力平衡,但又會必然引起權力爭奪,顧命大臣和兩宮太后之間總會爆發衝突。但這種衝突中,兩宮太后在“法理”上、在傳統的“君臣”觀中佔據絕對優勢,這也是其發動政變能夠成功的關鍵所在。
起初,兩宮之間與顧命八人的鬥爭,似乎肅順等人取得了勝利,但在皇權思想最盛的清代封建專制下,其實是以肅順等人為代表的臣權與兩宮代表的皇權的較量。肅順等人的“勝利”之中其實醞釀著危機和大禍,也為慈禧以後治罪肅順等人提供了口實。
一來慈禧代表的絕對皇權,站在“法理”和“道統”的位置,二來,肅順等人在輔政期間之所為,如“系贊襄皇上,不能聽命太后”,甚至說“請太后看折亦多餘之事”等行為,已經跨越了咸豐“後事”的授權。其八大臣的行為,極大的刺激了慈禧的同時,也刺激了沒有事幹的恭親王,以及諸如勝保、僧格林沁等擁有兵權的大臣。
肅順太過低估皇權思想對朝臣的巨大影響力了,自康雍乾三朝的經營,皇權的權威和影響力堪稱歷朝之最,對朝臣的控制力度全所未有。而且在慈禧太后和小皇帝迴鑾後,竭力利用滿朝文武的正統皇權思想和忠君意識,將自己打扮成長久受人欺侮的孤兒寡母,肅順等人則是欺君罔上、專權謀逆的亂臣賊子。
同時再加上一個不甘蟄伏,在朝堂上擁有一定影響力的恭親王奕訢,兩人一拍即合,最後才能發動“辛酉政變”除掉顧命八大臣。
-
3 # 歷史折返
首先,我們先簡單認識一下慈禧這個人。慈禧是咸豐帝的妃嬪,同治皇帝的生母,在慈禧生下同治帝的時候,被咸豐帝封為懿貴妃。由於咸豐帝在位時身體不是太好,處理國事時經常口授,並讓慈禧代筆批閱奏章,有的時候允許她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也給以後的慈禧野心膨脹埋下了伏筆。
其次我們再來了解下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他們依次是載垣,瑞華,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其中肅順算是八大臣之首吧。他們都是咸豐皇帝用來在自己死後制約慈禧的權利的。因為咸豐後期已經意識到慈禧母憑子貴將會獨攬大權,有意在自己去世之後讓他們互相制約。
1861年,咸豐帝在熱河去世之後,慈禧和顧命八大臣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的爆發了。慈禧這人非常狡詐,有著審時度勢的聰明頭腦。為了扳倒八大臣,慈禧聯合了兩個實力派人物。一位是後宮的主宰人物慈安太后,抓住了慈安太后這條主線,就爭取了百分之六十的文武大臣的支援。另一個關鍵性的人物就是慈禧的小叔子,咸豐帝的同父異母的兄弟奕訢。他在北京城有很大的勢力,同時他的權利也受到八大臣的威脅,因而與慈禧一拍即合,組成聯盟。於是乎,慈禧以皇帝的名義命肅順護送咸豐靈柩回北京,並在半路上逮捕了肅順。
縱觀慈禧打敗肅順一事,一方面是慈禧拉攏了強大的同盟軍,能夠事前做好充分準備,另一個側面也反應出顧命八大臣剛愎自用,為我自大,孤軍奮戰的這麼一個下場!
回覆列表
我是黑嫂,我來回答。
咸豐十一年,公曆1861年8月21日晚上11點多,咸豐皇帝命喪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在此之前,咸豐已經病得非常重,一度陷入昏迷狀態。他沒臉回京城,又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死後,自己兒子太小,這江山社稷會走向何處。
他最終想出來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設定以協辦大學士肅順為主、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御前大臣景壽、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為輔的顧命八大臣,外加兩宮太后掌管印章的方法來相互制衡。
咸豐認為他找到了一個絕佳的平衡點,也認為自己安排的ZZ局面可以讓自己的兒子順利成長起來。
但是,他沒有料到的是,他這裡面有個巨大的漏洞,也遺漏了一個重要的人,這直接導致了後面顧命八大臣被清算,慈禧從此走上了歷史舞臺,開始了自己對清王朝長達48年的獨裁統治。
那麼,咸豐這個安排有什麼漏洞呢?他遺漏了一個什麼人呢?八大臣如何在有先皇託孤獨的正面形象下如摧枯拉朽般被慈禧給扳倒的?
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清朝第一個被趕出京城的苦命皇帝咸豐十年,公曆是1860年,開春的時候,太平天國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咸豐焦頭爛額之際,英法聯軍捲土重來,他們先攻破了天津,從天津上岸,目光所到之處,京城唾手可得。
怎麼辦?咸豐不想當被捉之君,想想當年宋朝皇帝被捉後是什麼命運,他這是驚恐異常。反抗嗎?失敗了呢?議和嗎?割地賠款等著他,他不想背這千古罵名。
怎麼樣都不行,三十歲的咸豐感覺自己是魚遊沸鼎無處去,熱鍋螞蟻難逃生。
正在這個時候,僧格林沁看出了他的無奈和尷尬,上摺子求他去熱河避暑山莊打獵,肅順也贊同,咸豐假裝推辭,然後就同意了。
咸豐十年八月初八,公曆1860年9月22日,一行人從圓明園大東門出發,八天後到達避暑山莊。
咸豐跑了,英法聯軍進入京城,燒了圓明園,搶了無數珍寶。咸豐震驚之餘,命令留在京城的奕忻代自己向英法聯軍議和,由此產生了籤於禮部衙門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
人在熱河的咸豐感覺太丟人了,他不回去,在焦慮和憤怒的情況下生病,但在有病的情況下,他天天喝酒縱慾,喝醉了就狂笑大哭。
僅僅過了半年,他就病重將死,他安排後事時,已經手不能提筆,只好命令軍機大臣代寫,內容就是立皇長子也是他的獨子載淳為皇太子,肅順等人輔政,兩宮太后掌印這些。
正是因為不是他親筆所寫,所以導致了後來慈禧他們認為是肅順等人矯詔,將咸豐苦心安排的格局完全打破,也直接要了肅順等人的性命。
其實,如果是慈禧,她是無法做到的,咸豐在安排這些事時,遺漏了一個重要的人,那就是弈忻。
二、叔叔和嫂子聯手,京城集團扳倒了肅順集團咸豐小時候母親早死,道光皇帝命令弈忻的母親養著他。所以,咸豐和弈忻從小是有感情的。但是,道光的立儲密旨中犯了個錯誤,他開始就寫立弈忻為恭親王,然後寫立弈詝為皇太子,也就是咸豐。
按說這個,你行文開始要先確立皇太子,哪有先確立什麼恭親王的?所以,人們猜測道光皇帝是喜歡弈忻的,他是有機會成為皇太子的。
這直接導致了咸豐心裡不爽,一度對疫忻打擊奪權。安排後事時,直接將弈忻給忽略了,什麼權力都沒有給他。咸豐也不想想,他出京避難,直接在避暑山莊住了近一年,京城那邊全靠弈忻,他已經團結了京城的官員,形成了京城集團,他這樣安排,置京城的弈忻和京城集團於何地?他們能甘心嗎?
所以,弈忻和慈禧決定聯手,把顧命八大臣給收拾掉,這裡面的過程如同小說,非常驚險,但卻是記載在清朝史書裡的,過程我們省略,僅說一下恰在這個時候,肅順又犯了一個非常蠢的錯誤。
咸豐已死,格局已立,他的靈柩得送回京城,要不然下面的皇帝,也就是同治皇帝無法登基。於是一行人從熱河避暑山莊扶咸豐靈柩回京城。
這個時候已經是初冬,長城口外的風格外的寒冷,肅順怕小準皇帝給凍著了,於是就決定自己護送咸豐靈柩,讓兩宮太后帶著小準皇帝,八大臣中,端華、載垣護送兩宮皇太后先回京城。
這是一招不折不扣的臭棋,他親手給了慈禧和弈忻聯手的機會,而且給了對方從容佈置的時間。
兩宮皇太后帶著小皇帝回到京城邊上,弈忻帶著眾大臣迎接,兩宮皇太后當既就召見了弈忻進行密談。
回到京城後,又一次召見,並且在去的路上還碰上了端華和載垣,這倆人還不知道發生了啥呢,他們不知道,在裡面正商量著怎麼將他們的權奪回,並且要了他們的命。
商量完畢,弈忻等人出來就抓捕了端華和載垣。
同時,馬上派人捉拿護送靈柩已經來到密雲的肅順,這就是晚清歷史上有名的“辛酉政變”。這次政變,以慈禧和弈忻大獲全勝為結束,徹底改變了晚清時期的ZZ格局,權力執行機制也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
最後:顧命八大臣並沒有全部處死,處死的僅僅是肅順、端華和載垣三人,肅順是拉到菜市口凌遲處死的,端華和載垣則給了點體面,讓他們體面而死,也就是斬立決。
辛酉政變,慈禧和弈忻在被動和不佔正理的情況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倒了肅順集團,《清穆宗實錄》記載,給肅順他們定的罪名是大逆罪,也就是謀大逆,這是嚴重到無比的大罪,理由就是他們矯了咸豐皇帝的遺詔,自封顧命八大臣。
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冤案,但慈禧他們抓住了不是咸豐親筆所寫,直接扳倒了肅順集團。如果肅順沒有讓慈禧先回京城,事情會這樣嗎?歷史不能假設,成敗沒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