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30807591406

    顯微外科手術實質上是醫生在手術顯微鏡的放大下,使用特製的顯微手術器械,用比頭髮絲還細的針線,對細小的血管、神經進行分離縫合。像其他技術一樣,顯微技術早已用於生物學、組織學和病理學,但最早用在外科手術上的是瑞士耳科醫生尼倫和他的同事。1921年,他們就藉助放大鏡或雙目手術顯微鏡,為耳硬化症病人做內耳手術。進入50年代,有人報告在手術顯微鏡下進行角膜縫合,至此,顯微外科才開始了縫合操作階段。1960年,美國的血管外科醫生傑柯勃森,用手術顯微鏡縫合血管,使直徑1.6~3.2毫米細小血管縫合即刻通暢率達到100%;這是顯微外科的劃時代發展。

    1965年7月,日本外科醫生增厚建二藉助顯微鏡,以精湛的外科縫合技術成功地進行了世界第一例手指完全斷離後的再植手術,創造了近代外科史上又一個奇蹟。從此,外科醫生們藉助顯微鏡能夠縫合1.5毫米以下的小血管,開始了顯微外科的新紀元。

    80年代多采用自動控制的變焦距外科手術顯微鏡,既可以拉近目標,看清微細處,又能連續地回到低功率放大效能,以便看清全貌;還能經常保持同樣的光度,便於雙手自由活動。在這種手術顯微鏡下,醫生可以縫合直徑小於1毫米的微細血管和神經。

    現在,藉助顯微外科手術,已使醫生由宏觀世界進入了微觀世界,手術由釐米進入了以毫米甚至微米作為衡量單位的領域。

    應用顯微外科技術已能縫合0.1毫米的微血管。斷肢低溫缺血長達56小時仍能再植成活。斷肢再植的成功率已由原來的50%左右,提高到92.9%,並可以從病人的腳上取1~2個腳趾,移植代替缺失的拇指,使失去手指的病人用腳趾代替手指寫字、用餐具等。

    用顯微外科技術還能吻合神經,如運動神經移植術,是選擇相應的運動神經,把它的未端分成若干細小的神經末梢,然後再移植到肌肉裡,使肌肉恢復功能。

    在中國,由於顯微外科器材的配套自給,許多城市基層、廠礦、部隊醫院及一些縣醫院也開展了各種顯微外科手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子計算機也開始在顯微外科中發揮作用,它在影象識別、手術設計、手術預測、術中術後監測和監護等方面都得到了應用。

    在國外,正在研究更為方便的手術顯微鏡。德國設計出一臺聲控手術顯微鏡,外科醫生可以透過話筒下達16種口令,如“焦點對準點”、“再放大”、“影象往左偏”、“高一點”、“中間的光再強點”、“停”等等。它預先把外科醫生的聲音進行編碼,所以手術時別人的話不起作用,而且每發出一道命令,電子儀器都要先重複一遍,醫生核准後,微型電子計算機才開動伺服電動機,再立即高度準確地調好顯微鏡。如果這種聲控手術顯微鏡得到普及,顯微外科手術將會得到更快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笑氣濫用會帶來怎樣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