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歸藏易數硃紅兵5331
-
2 # 玉見沈華
按照嚴格的科學劃分,這些證據還不足以證明印第安人就是殷人的後裔,就好像說日本是徐福的後代一樣,這些言論缺少最基本的證據鏈和物證,科學應該是嚴謹的,不能隨意杜撰和憑空想象,更何況在商周之前,這麼遠的交通路途是如何達到的?從白令海峽?似乎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有實物證據嗎?拿不出來就沒有辦法說服別人,還是等待將來的考古發現吧。
-
3 # 青鑑
按照絕大多數人的意見,殷人東渡和印第安人沒有什麼關係。這是主流思想,他們認為沒有史料和文物支援二者有聯絡。但是有一些學者卻堅持認為印第安人是殷人的後代,其中不乏像王國維這樣的大家。這些人的觀點不被人承認。下面為題主簡單介紹一下
一、“十萬殷人東渡美洲”之謎公元前1046年,商朝滅亡。
當時,紂王有10多萬精兵留在東夷,由攸候喜統領,他們既沒有為商紂王復仇,也沒有降周,這10萬人從此人間蒸發了。歷史上沒有留下蛛絲馬跡,成為千古之謎。
二、誰提出殷人東渡的假設?就在同一時期,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島的奧爾梅克文明,出現了甲骨文等和商朝相似的東西。於是一些學者產生了聯想:商人的10萬精兵是否東遷到美洲,印第安人是殷人的後代?
國內,最早提出殷人東渡美洲觀學者,是羅振玉和王國維。
羅振玉是近代有名的金石學家、敦煌學家,從事甲骨文字的研究和傳播。
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他是將甲骨學由文字學演進到史學的第一人。
20世紀中期,郭沫若、董作賓也相信殷人東渡美洲。
他們四人的共同特點是對甲骨文有極高的造詣。
進入21世紀,美國俄克拉荷馬中央州立大學教授許輝,中國學者範毓周、王大有、溫玉成、姜路傑等人先後發表文章支援殷人東渡美洲的觀點。
國外最早提出殷人東渡美洲設想的是19世紀英國翻譯家梅德赫斯特,他指出,武王伐紂王時,殷人渡海逃亡,有些人被暴風吹到美洲。
20世紀60年代,美國學者邁克爾·芤在其著作《美洲的第一個文明》沿用了類似觀點,他認為奧爾梅克文明與殷商有關。
三、這些學者用哪些史料和文物證明“殷人東渡美洲”的存在呢?實際上並沒有充足和確鑿的證據,不過在考古文物上他們發現了蛛絲馬跡:
在墨西哥的拉文塔遺址4號祭祀遺址中,出土了16個小玉人和6根玉圭。在編號為5號和6號的玉圭上刻有明晰的文字。16件玉人中以墨綠色玉人為12個,圍繞背靠玉圭的一個紅色玉人,靠近5號、6號玉圭的是3個白色玉人,他們排成一排,面向紅色玉人,好像是從外面走進來。
有專家這樣解讀,12個綠色玉人,象徵盤庚至帝辛12代商王,3個走進來的白色玉人,可能是殷人進入中美洲後傳承的3代首領。紅色玉人則是商代的始祖。
此外還有當地人的一些傳說可供佐證。據儲存在陽明山檔案保管處的檔案記載,1910年,清朝駐墨西哥特使歐陽庚,負責處理被害華僑的索賠事宜時,王國維和羅振玉委託他調查“華僑中有無殷人東遷的痕跡”。歐陽庚在這裡遇到了殷福布族人。他們自稱是殷人後裔,其祖先在3000年前從天國(中國)經天之浮橋島到這裡的,請求清政府保護索賠。清政府以沒有證據為名拒絕了他們的要求。
1922年,民國時期,歐陽庚任駐智利公使,在公使館發現3畝涕竹,印第安僕人用它治療瘰癧(luoli)。這是中藥偏方。
這些佐證的說服力欠佳。
四、殷人透過什麼途徑到達美洲?因為缺乏史料,有的學者猜測,商朝亡國後,10萬殷人向東向北逃亡,先遷移到了冀北、遼西地區,這裡是孤竹國所在地。孤竹國和商朝王室有姻親的關係。
後來因為山戎的侵略,他們繼續向東北逃亡,到了鄂霍次克海附近,在嚴酷的條件下,他們與當地土著逐漸融合,固有的文明逐漸消失(如制車、養馬的技藝等技藝失傳)。
為了尋找適合生存的環境,他們不斷地遷移,最終在美洲找到了更優越的生活空間,並與當地的居民融合,創造了和商朝既相似又有區別的文明。
當然,這純屬學術猜想,還沒有史料和考古實物的證明。
五、對待歷史之謎應該有什麼態度?應該採取寬容的態度。
無端指責的態度是不可取的,例如有的人用“美洲為什麼沒有繼承殷人很多先進文化”來責難,這也不難解釋,當時10萬人都是軍人,缺乏工匠,即使有,經歷過千難萬險能達到美洲的估計百不存一,懂技術的不見得生存下來,文明退化是必然的。
殷人和印第安人到底有沒有關係,還需要更多史料的發現和考古證據來驗證。
回覆列表
殷人經過了正統的教育,無論是坐的姿勢,髮型,衣服,飲食都很嚴格要求。
細緻詳細的分工模式,和各種條條框框的約束。
等級森嚴,祖先埋在地下遷不走,商人無比重視先祖。
土地分劃好,變不了。
印第安人相比就太落後了。
可能同根,但是一定沒有較近的並行關係。
就好比當過三年兵的團隊,再做什麼都帶著印記一樣。
我們需要光輝的歷史,但是不能為了好看,硬裝死攬,這樣人性的醜陋也暴露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