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峰149764346

    張三丰確有其人,因他修身養性起居深山,又遠離名利,出遊行蹤不定和鬼谷子是相同的人世間高人,張三丰,知識豐富,學識淵博,精通道家練丹術,醫學養生學與一身,元未明初,明朝皇帝派人遍訪無果而終,活到223歲善始善終,是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壽星。張三是文始派繼承人,後來又在武山自已開派立教,創立武當派,讓道教發揚光大,發揚尚武精神,創立了太極拳,常在民間殺富濟貧,出遊時隱時現,行蹤莫測,他一生遊走民間遠離功名,有張三丰這個人物,他隨然名揚四海確記載很少,被後世人們誤認為張三丰是虛構的。

  • 2 # 驪姐的人類學之眼

    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任繼愈先生在《中國道教史》中指出:“全真一系的道士張三丰,受成祖的歌仰而隱遁高蹈,以致聲望極高,成為呂洞賓以來最富魅力的活神仙”。

    《明史》對張三丰的描述是:身材修長偉岸,龜形鶴背,濃眉大眼,鬍鬚如戟,無論寒暑都只穿一件衣服,可以把一大鍋飯瞬間掃光,也可以很多天吃一頓,或者數月不吃。看書過目不忘,雲遊起來行止不定,也有人說可以一日行千里。特別幽默,會開玩笑,搞笑起來旁若無人。

    劉守華先生收集到武當山地區流傳的張三丰故事是這樣講的:張三丰為武當山內家拳的創始人,最早也在朝廷做官。因為他功勞不小,受過三次皇封,所以取名“張三封”。後來,他感覺到在皇帝手下幹事不爽,乾脆辭官不做出家修道。他當了道士以後,把“封”字改為“豐”,就成了“張三丰”。“三豐”二字正好是道家八卦圖中乾三連、坤六斷的符號。

    不過,關於張三丰到底是何人?學術界的確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一、關於張三丰的出生地

    《張三丰遺蹟記》、《明史》、《列仙全傳》等文獻各說不一:1.陝西寶雞人;2.遼東懿州人;3.閩縣人;4.平陽人;5.遼東義州人6.遼陽人;7.羊城人;8.天目人;9.貴州黃平人;10.金陵人。不過,現在的學者研究多數按照《明史·方技傳》記載,認為他是遼東懿州人。

    二、關於張三丰生活的年代

    張三丰生活的年代,也是各說不一:元末明初人;宋末元初人;金時人;宋朝人。

    《張三丰全集》綜合各種說法之後的推斷則是:“張三丰生於宋,仕於元,行道於明,故稱宋、稱元、稱明都可以,而以稱元或稱明更妥貼,主要活動為這兩朝。"

    梁宇坤根據宋、元、明記載仙人的傳記反推: 元明之際“三仹”或“三豐”為真,而黃宗羲《王徵南墓誌銘》宋之“三峰”為附會; 以明成祖尋訪三豐的詔書、御詩以及明太祖、明成祖尋訪三豐的文獻為依據,可證三豐為北宋末、宋末元初、元末明初人為誤,元初至明初人為正。

    三、關於張三丰雲遊過的地方

    根據文獻記載,張三丰從大元中( 約 1321 年) 於鹿邑太清宮出家始,到永樂年間( 1402 ~ 1423) 隱居雲門山止,張三丰雲遊時間長達近百年,所到之處有河南開封、湖北武當山、貴州黎峨城、山西玉陽觀、貴州福泉山、陝西長安、甘肅隴上及甘州、陝西寶雞、四川蜀地、河南湖北之襄鄧、成都鶴鳴山、山東青州雲門山等多地。其仙遊時間為元初到明初,與考證張三丰為元明之際著名道士結論相符。

    目前學界主要觀點認為,張三丰一生雲遊曾經到過寶雞、四川、武當、襄、漢、襄鄧、長安、隴上、甘州、青州等地。

    四、關於張三丰創太極說

    現在多數人都認為明朝張三丰創立太極拳確信無疑。然而,民國以前的所有著作中並未提及太極拳確切源頭,僅李亦畬在清光緒六年(1867 年)提及“太極拳不知始自何人。”因此,提出並開始爭論張三丰是否為太極拳的創始人,只是民國以後才出現的。以唐豪、徐震為代表的學者均對當時張三丰創拳的觀點提出了質疑和批判,並在其書中做出考證。顧留馨先生斷言:“張三丰創太極拳一說是辛亥革命後的一種附會而已。”

    河南大學的梁宇坤碩士在其碩士論文中系統地考證了關於張三丰的文獻與實物,卻發現能把張三丰和太極拳聯絡起來的論據少之又少。唯一可靠的證據是康熙八年黃宗羲作的《南雷文定·王徵南墓誌銘》,該墓誌銘記載張三丰創立太極拳之事極為神秘:“夜夢玄帝授之拳法。”玄帝即為玄天大帝,是道家的神仙。所以,也有一些學者傾向於認為張三丰是一個道家文化的形象代表,與其說是張三丰創太極,不如說是源遠流長的道家文化創造了太極拳。

    經梁宇坤先生統計:最早記載張三丰的文獻是明宣德六年(1431)任自垣撰寫的《太嶽太和山志》,最晚記載張三丰的文獻直到清朝末年民國初年,共計200餘篇,時間跨度長達近 500 年。考證張三丰的遺物、遺蹟、遺詩等內容:記載最早的是元惠宗至正二十年(1360),說陝西延安府中部縣有“張三丰遺詩處”,記載三豐遺物遺蹟最晚的時間在民國三十七年(1948)纂修《姚安縣誌》,記載張三丰遺物、遺蹟、遺詩時間長達近 600 年,時間跨度之長實屬罕見,有些記載具有連續性,並能相互印證。從記載張三丰遺物、遺蹟、遺詩的內容分類來看,內容非常豐富,種類較多。這些張三丰遺物遺蹟既有生活用品、食物用品,又有道教用品、藝術用品,還有書法、詩文等等。這些遺物、遺蹟、遺詩或許可證張三丰是一名神仙道人。

  • 3 # 生猛歷史

    看過金庸的肯定都對《倚天屠龍記》裡的張三丰印象深刻,在我們常見的電視電影作品中,張三丰要不就是老成持重,要不就是一副老頑童模樣。實際上,在現實裡,張三丰不僅存在,而且和電視電影裡的形象截然不同,而且根據古書記載,他還活了兩百多歲,讓明朝幾個皇帝找了非常長的一段時間。

    

    在記敘張三丰生平的《太嶽太和山志》中記載,張三丰早在洪武初年就已經入武當修道,也就是說他應當是元末之人。令人驚訝的是,洪武初年才剛入道的張三丰卻進步飛速,在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1391年被明太祖朱元璋指名尋找,然而令朱元璋意想不到的是,作為皇帝的他,卻始終沒有找到張三丰,每次都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在明萬曆年間編輯的《名山藏》中就曾這麼記載,“太宗晚年聞其名,四求不得”,能讓一個皇帝如此牽掛,張三丰的本事可見一斑。

    

    可張三丰的本事卻不止讓明太祖朱元璋牽掛異常,更是讓朱元璋的兒子,明成祖朱棣牽掛異常,更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在明成祖尋找張三丰的過程中,逐漸顯露出了一種跡象,明成祖名為尋三豐,實為尋找失蹤的建文帝的下落。

    張三丰與建文帝之間是如何扯上關係的,著實令人想不通。永樂十年,明成祖下令在武當山特意為張三丰修建道場,其誠意完全不像一個只是假借尋三豐之名實為另有所謀的皇帝的形象。儘管明成祖為張三丰做了如此多的事,但和自己的父親朱元璋一樣,這兩位找了張三丰一輩子的皇帝,最終都沒能見到這位謫仙人。

    

    關於張三丰的生卒年,各家說法不一,有說1247年的,最晚的也有說1332年的,如果按照後世對張三丰行跡的記載,他至少在明天順末年才去世,也就是說,按照出生最早的說法,張三丰活了兩百歲有餘,即便是最短的看法,張三丰也活了一百多歲,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

  • 4 # 莫名的風

    據傳張三丰身材奇長,為人邋里邋遢,故稱之為邋遢道人張三丰,據傳皇帝為了找他修建武當道場以來吸引他出來出任護國國師,但張三丰只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據傳活了二百多歲,還有武當七俠俱有真實身份,類似於全真教王重陽和他的弟子們一樣俱是歷史人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遲到早退被平日關係不錯的同事處罰了,你還會與他保持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