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北洋海軍炮手

    綜合古代軍事歷史來看,清朝是傳統戰爭勝率最高的王朝。傳統戰爭指的是1840年之前的戰爭,而非1840年以後的戰爭,而且清軍作為一支傳統軍隊,並不能在近代軍隊面前取得優勢。

    為什麼說清朝在傳統戰爭領域勝率最高。很大一點原因是火器的大規模使用以及相應的戰術發展。清軍入關後大規模裝備火器,除了之前的紅衣大炮,火繩槍/燧發槍也逐漸成為主要裝備,不僅大量的弓箭手開始轉換為火槍手,甚至騎兵出征也要揹著火槍。再者,洋務運動以前,清朝一直透過澳門從歐洲進口火器,並採用西方鑄炮技術製造火炮。而且,清軍幾乎是全國器作戰,根據《中國火器史》的記述,清軍在平定大小和卓之戰時每百人75杆火槍以及一門威遠炮(炮手五名),剩下20人均為騎兵。而清軍的火器陣法“九進十連環陣”,密集排列了火槍和火炮,根據清朝留下的大閱圖,清軍在綿延兩公里的戰線上佈置了4480杆鳥槍以及128門火炮,而根據清軍每槍炮備彈300發的慣例,那麼兩軍對陣敵軍將會承受猛烈的火力打擊,而且火器陣中還有長矛手和藤牌手保護,兩翼還有大量的騎兵負責迂迴攻擊,這種陣法在當時的東亞地區最為強悍的陣法,清軍也正是憑藉此種陣法打下了黑龍江,吞併了蒙古,收服了新疆、青海、西藏,打下了1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江山,並最終奠定現代中國的基礎。而且,在中國傳統的古典王朝時期,平定武功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開疆拓土,也就是清朝開拓疆域最大,並且做到了對打下的地盤實際控制,所以清朝也是武功最盛的古典王朝。

    再一點,清軍的主力就是八旗部隊。八旗作為冷兵器時代最後一支重步兵部隊曾經一度另對手聞風喪膽,不僅薩爾滸戰役以少勝多,甚至入關前清軍第五次破關曾經創下了連破明軍五十七陣的記錄,撤退的時候明軍甚至無人敢阻擊,清軍留書“各官免送”羞辱明軍。而且,清初八旗火器部隊就已初露崢嶸,在松錦大戰八旗炮兵完全壓制了明軍炮兵,入關後更是用火器攻破了潼關。當然,現代人誤解八旗部隊入關後就迅速腐化導致戰鬥力下降,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清軍歷次征戰往往以八旗為主力。康熙平定三藩之亂主力就是八旗部隊,吳三桂往往因為某地有八旗兵駐紮而不敢攻擊繞路前進;康熙親征葛爾丹主力依然是八旗,比如說烏蘭布通之戰;乾隆年間平定大小金川、準噶爾、大小和卓以及驅逐廓爾喀主力依然是八旗。可見八旗戰鬥力並未下降,或者說並未嚴重下降。而且八旗子弟在戰鬥中悍不畏死,根據緬甸記載,漢兵往往踟躕不前,唯有八旗兵悍不畏死,往往踩著戰友的屍體衝鋒。而且進入近代,列強也往往記載漢兵放幾槍就跑,唯有滿兵抵抗最為激烈。而且鎮壓長毛的戰爭中清軍兩千多荊州駐防八旗就可以同數萬長毛拉鋸,並使得長毛毫無進展。

    即便是進入近代,面對工業革命後裝備、後勤、訓練、士氣都遠強於自己的西方列強軍隊,清軍也有不少閃光點。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清軍就快速平定了張格爾叛亂,左宗棠也擊潰了入侵新疆的阿古柏並迫使佔據伊犁的沙俄撤軍。第一次大沽口之戰清軍利用地形優勢重創了登陸的英法聯軍並迫使其撤退,第二次鴉片戰爭清軍一支騎兵部隊就曾壓制了聯軍先頭部隊的攻擊,並造成了法軍近1000人的傷亡。而中法戰爭鎮南關大捷更是重創了輕敵冒進的法軍並迫使其撤退,為和談增添了籌碼。

    所以,在傳統戰爭領域清軍無可挑剔,畢竟1300多萬平方公里江山就是最有利的證據。但是到了近代,西方列強社會制度以及軍事制度上的優勢是清軍無法比擬的,失敗是必然的。而現代人往往無視清軍在傳統戰爭領域的表現,並且一味的放大近代以後清朝的失敗肆意抹黑汙衊,這種行為只能用智障來形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紫砂壺一定要“三山齊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