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頭魚樂
-
2 # 遙記多情曾為系歸舟
這個問題在周董那兒是不存在的,杰倫今年新專輯《周杰倫的床邊故事》數字專輯銷量突破200萬張,實體專輯銷量也逼近百萬張。
-
3 # 藍蝴蝶
對於很多人來說,“數字音樂”的出現其實為他們提供了一種極其便捷的聆聽模式,無論是早期的MP3播放器、還是後來智慧手機與各種藍芽耳機的普及、再到家庭影院airplay功能的誕生,的的確確把聽音樂、支援喜歡的歌手的形式簡化了。
但,對於一部分人而言,其實“實體唱片”還是有一個存在的必要。過去,無論是卡帶、黑膠唱片、還是CD,其實都是作為一種音樂載體而存在。只不過,隨著科技進步、以及人群越來越喜歡便捷、簡單的形式,因而出現了MP3這型別“數字音樂”,以及後來的普及。而,“實體唱片”也因而從以前的“音樂載體”,而演變成為了另一種帶著紀念意義的產物。最明顯的一點,就非現在還有著一部分樂壇前輩的精選實體唱片,那些唱片的銷量遠勝於很多當下流行樂壇頭號人氣偶像。畢竟好歌不厭百回聽,甚至乎會有一部分中老年聽眾會覺得老歌會更有味兒,但這也是其中一種現象。
另一個存在的必要是,對於一些歌手的粉絲來說,偶像出新專輯必定要去購買支援。這也是很多歌手在釋出個人專輯後,展開巡迴籤售活動的原因,尤其是對於很多漸露頭角需要更多聽眾認識、更大人氣來支撐的樂壇後起之秀。當然這型別的活動除了籤售外,還會滲透著眾多諸如商演、品牌植入等因素在其中,也是歌手們賺取酬勞的一種形式。
不同於上世紀90年代唱片業興盛時,熱門歌手的專輯能銷售上百萬張。“如今銷量已經很少了,即使是達到1000張專輯的銷量也不多了”。翟瑞欣說道。消費唱片的人主要是真正的樂迷,很多都是已經養成十幾年消費習慣的人,相對而言,三四十歲的人居多,但“90後”來買唱片的人已經很少了。
在音樂發燒友攸先生看來,如果把數字音樂看做是娛樂,那麼唱片就是質感與情懷。就好像攝影師永遠在推崇膠片攝影一樣,真正的音樂發燒友不會放棄購置實體唱片的。
還有少部分消費唱片的人以收藏為主,收藏也是一種回憶,手寫歌詞、歌手照片的剪貼畫等都成為收藏愛好者的選擇,有消費者表示,“CD比mp3更真實,書本比電子書更真實,鍵盤比觸控式螢幕更真實。不小心摔了會碎,收藏肯定佔空間,這是實實在在的觸感,買到手以後還有滿足感”。在收藏唱片的人群中,更多人選擇黑膠唱片,“因為黑膠更具時代感,音質、封面設計都很有意思,其收藏意義早已遠遠超過了實用價值”。
此外,很多音像店將實體唱片售賣轉戰到網上,北京圖書大廈音像官方旗艦店中最近銷量最多的是優惠價為49元的鹿晗2015新專輯,有111位消費者評價,但其次張信哲的《摯愛》評價數僅為2人,此外,楊鈺瑩、程琳、郭蘭英、韋唯、鄧麗君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歌手的唱片排名靠前。在淘寶網上,內地歌手李建、朴樹,港臺歌星鄧紫棋、Beyond以及南韓組合EXO、Bigbang等唱片銷量相對較好,但最高銷量也才300多張。
多元專業才能與眾不同
有資料顯示,2014年中國音樂產業市場總規模約為2851.5億元,比2013年增長了4.73%。其中數字音樂的市場規模達491.2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內地實體唱片產值規模卻持續萎縮,較2013年下降約5.4%。與此同時,黑膠唱片的銷售量卻逆勢增加,這說明實體唱片的商業價值更多體現在粉絲經濟上,其音樂傳播載體的角色從之前的大眾傳播者向小眾收藏品功能轉變。
實體唱片從消費品變收藏品,黑膠唱片的重新流行讓這一小眾市場也有了自己的春天。近年來,黑膠唱片的魅力猶如一些人眼中的“高階定製”、“手工造”,已經再度成為一種聆聽和收藏的時尚,這和紙質書對消費者的吸引力類似。誰都不會質疑電紙書的便利性,但是紙質書生命力猶存,很多讀者喜歡它帶來的感覺。目前,北京獨立音樂唱片店中有80%以上是從事黑膠唱片經營的。
小眾市場也有不同的消費習慣和模式,在分眾模式的凸顯下,作為實體唱片店,一定要比歌迷還要專業,國內外貨源更新速度快、覆蓋面廣、類別清晰並能細分,不只是金屬、搖滾、民謠這些獨特風格,對傳統重金屬、敲擊金屬、死亡金屬、黑金屬等再加以細分,也是在買方市場需求下所應該做的必要調整。
除了做成專業的黑膠唱片店,多元化也成為這一行業的必需品。“與其說是唱片店,不如說是音樂愛好者交流、聚會的地方,Fruity Shop第一家店以銷售音樂及生活周邊等綜合產品為主,包含咖啡、啤酒等飲品以及文化衫等音樂產品。即將開業的第二家店則會以室內演出為主,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去現場看演出,演出、活動、廣告將是唱片店的主要收入”。翟瑞欣表示。此外,多數實體唱片店大都有自己獨立的網店,網路銷售更符合現在年輕人的消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