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r技術先生

    我之前看過一個影片,概念車也是根據實際車型大小製作,只是沒有鋼結構,而是透過3D打印製模,鏤空鑲嵌鋼結構而成的,內飾這是類似於樣機形式做的樣車,但是基本功能都存在,只是無法體驗到真車的舒服和操作感

  • 2 # 有車大師

    概念車這個東西,就按字面理解嘛,就是概念車……

    怎麼製造出來的,有汽車公司是自己做的,也有直接送模型或者圖紙發給手工作坊打造的,這種手工作坊很多在義大利,一抓一大把。

    2005年的 Ford Iosis Concept 就是 Ford 的設計師做造型,愚大利作坊做出來。

    1、僅表達外形設計的,這種概念車只是一個表皮,裡面可以是任意的結構搭出來,在外面做出造型即可,這種概念車基本車窗一抹黑,裡面什麼也看不見。

    2、僅表達造型設計的,並完成了內飾的,這種概念車也就一外形,與上面的類似。

    3、有一些可以開的概念車,基於現有平臺搭一個造型上去,或者能開也只是裡面有個小電機,基本上也是隨便搭出來,不是真的做車一樣的流程。

    以上部分我只是瞭解,具體的資料手頭沒有,抱歉……

    以下為偏題內容……

    主流觀點承認的世界上最早的概念車是Harley J. Earl同志在1938年做的Buick Y-Job,也就是一個做了造型,能稍微開一開,但是不會大批次生產的車。這個車當時引起轟動主要是因為它的造型比較激進,隱藏了前燈,保險槓誇張地鍍鉻並且包圍了整個車頭,誇張的車體線條和鼓包,還有車體上的鍍鉻飾條,這些元素一直延續到了通用五十年代的設計上。

    Buick Y-Job

    一般意義上的概念車主要有以下幾種:

    1、量產車型預熱

    這個是最無聊的,量產車型預熱這一塊佔各大車展的大部分,比如有寶馬最近的M135i和1999年的Z9(當然Z9另外一個重要作用是表達整個公司旗下產品未來幾年內的發展方向)。

    這塊國內的上汽乘用車玩得很溜,每年來一個概念車,來年或者隔幾個月上市,用概念車提前吸引一下眼球什麼的……

    M135i

    Z9

    MG5 Concept

    W2 Concept

    2、展示發展方向、表達品牌理念與想法

    賓士的F系列最為代表。不為生產,不為量產車型預熱,就是表達自己產品或者品牌的理念,表達自己對於汽車工業產品發展方向的想法,間或吸引一下公眾眼球。主要是用來實驗公司內部較為前沿的產品理念,也可以在公開後測試一下公眾的反應。

    不過這個也可以分為純玩概念錢太多,以及真的展示接下來幾年的發展方向,純玩的比如寶馬那時候的GINA,前面說到的Y-Job就是展示發展方向用的。

    F700

    F400

    GINA

    3、測試公眾反應

    這個的話,各小型跑車製造商最喜歡玩,如果目標客戶群表示很喜歡,於是就量產了,大牌廠商也玩,比如大眾的那一坨Concept+字母。

    比如AstonMartin前幾年出的Lagonda SUV概念車。

    Lagonda SUV

    VW Concept R

    4、設計公司主動獻殷勤,整車企業也樂意照單全收

    這個純粹是設計公司找不到活幹,或者整車企業覺得明年車展沒有像樣的概念車去吸引眼球了,於是兩個巴掌就拍響了。比如那一坨愚大利設計工作室的作品。

    Bertone Pandion

    5、不入流設計師主動獻殷勤,國內腦殘網編照牌全收

    一般這個有國外高校畢業生畢業設計、不入流設計師參加小型設計比賽、不入流設計師隨手塗鴉等等途徑造成,都不是車廠原作。

    但是國內腦殘網編,為了吸引流量,於是就有了一個個不知所云的《XX新車諜照曝光》、《XX品牌概念圖首次流出》這種有如八卦雜誌的標題,比如以下這個:

    腦殘網易網編:

    《奧迪A9確定為一款四門超跑車 首張效果圖曝光》

  • 3 # 優信車生活

    概念車基本是按照下面的流程製作出來的:

    設計總監接到上級指令確立設計任務,設計部門的設計師們一起頭腦風暴。這個時候會有很多不同的草圖被製作出來。

    然後就是電腦建模階段。電腦模擬之前的草圖設計,生成數字化模型。精確的資料能夠讓下一步的工作效率更高,因為之後需要將電腦模型製作成實物。不過在這過程中,還會進行進一步的修改,調整車身比例。比如車輪的尺寸,車身與車頂的高度比例等。設計團隊會根據實際用車的需求來調整車身比例。值得一提的是,概念車草圖上的設計儘管非常好看,但是如果原封不動地把草圖上的車身比例製成實物的話,車裡面是做不下人的。即便能坐進去,車子的大小也會很奇怪的不是和正常使用的。

    在電腦建模工作向前推進的同時,還有另一組人在進行工程開發動作。就是如何把這個設計作品做出來。有了樣子了,他們開始研究的就是製作工藝和流程方面的東西了。當然了,首先他們會做個簡單的小的油泥模型出來。再往後,就是越來越大直到1:1比例的油泥模型了。

    最後就是更偉大的工作了,把它的“內臟”也充實起來。這裡開始,主機廠的其他團隊也就開始介入了。動力、傳動、懸架……直到最後成為一臺能動的概念車。

  • 4 # 汽車匯聞

      

      概念車的車身一般都是由人工用材料切割打磨而成的,並且整個車身都是由許多細小的部分組成。這樣做可以讓車子的外型有更多的變化而且更加美觀。

      

      圖中為雪鐵龍概念車設計組裝團隊正在安裝車頭擋風玻璃,之所以概念車只有一輛是因為它的造價非常的高昂而且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要比一般的汽車要多,每家汽車製造公司推出一輛概念車背後都需要一個強大的設計團隊。

      

      圖中為車輪轂設計師正在對車輪進行測量除錯,為了讓展出的概念車達到最完美的狀態車身上的每一個部分都有一個專門的設計師或工程師負責。大至引擎小至車燈,足以看見其專業性。

      

      圖中為噴漆師正在對車子的油漆進行檢查。雪鐵龍公司的概念車設計團隊在全世界算得上的比較頂級的,雖然在汽車市場的地位沒有寶馬奧迪等車那麼高。

      

      圖中為在車展上展示的雪鐵龍概念車,經過十多位設計師和工程師數月的努力一輛漂亮的雪鐵龍概念車就這樣完成了。

  • 5 # 拓見

    概念車的設計不用考慮實際製造過程中的工程問題或成本問題。既然名字都叫概念車了,那就是給你看看概念用的,用以明確設計方向。而實際生產中,會為了滿足各項要求或指標乃至法規對設計進行更改。亦或者為了量產的成本或者品控等原因最佳化設計。這過程中,工程師和設計師往往要經歷漫長的口水戰。對話大致內容如下,給大家感受一下:設計師:這樣好看!工程師A:這樣零件形狀太複雜,製造難度太大,根本不可能做出來!設計師:那好吧,我改改。(出第二版設計)設計師:這樣好看!工程師B:你這樣設計車內空間太小了!達不到總佈置的要求啊!設計師:那好吧,我再改。(出第三版設計)設計師:這樣好看!工程師C:哇塞,你居然弄了個隱藏式車門把手,這個成本太高啦,而且不方便日常使用啊!設計師:好,我改(含淚)(出第X版設計)………………………………當然,之間還有這種對話:工程師A:終於搞定了!工程師B:不行,你這個面搞成這樣我這個零件擺不下了!工程師A:好,我改(出第N版設計)工程師C:不行啊,你這改完我的零件沒法安裝啊!工程師A:你倆自己吵去!工程師B:C你快去改!工程師C:不行啊,B你改吧!(輸的那一方出第N+1版設計)…………………………………說得簡單點,概念車是設計師們做的。而你能買到的量產車是經過工程師們修改後的概念車。概念車:量產車:大家來找茬--------------------------------------------------------------------------------------------------------------------------當然,還有一類概念車,完全是用來裝X的,比如這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歡子TⅤ後,像我40多歲的人能做自謀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