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熊style

    陶式導彈是美軍對應歐洲冷戰而發展的反坦克武器。冷戰開始,法國不斷提出"退出北約"——北約的最短戰略縱深只剩下350英里(560千米);另外,北約8個軍需要防禦蘇聯的邊界達到1000公里:每個軍防禦125公里!而且,法國不允許北約使用自己領土機動——北約各國無法抗擊執行新軍事理論的蘇軍裝甲部隊!

    最讓北約鬱悶的是:北約4個軍的部隊駐地離開陣地有100多公里!如果遇到華約的坦克突擊,它們需要花幾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抵達前沿!

    所以,美軍必須研製一種步兵分隊反坦克武器:有效抵禦坦克、彌補北約裝甲力量數量不足、拖延蘇軍進攻時間的反坦克重型導彈。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大規模擴充軍備:反坦克導彈經費充足!1959—1967年,美軍首先購買法國的反坦克導彈SS—11 6000多枚——它們多數消耗在越南戰場。不過美軍發現它的制導程式落後(全程手動制導),不符合美軍歐洲戰場的需求;美軍決定研製半自動制導的反坦克導彈:T導彈沿著預定航線飛行,它自動進入瞄準具視線並一直向前攻擊目標!射手在導彈發射時將瞄準具對準預定目標,導彈自動進入射手的瞄準視野——簡化發射程式、提高命中率!因此,休斯公司給它起的名字"管式發射、光學制導、有線制導導彈"!簡稱TOW。第一代TOW的全系統重量不超過100千克,系統發射重量(連同發射筒在內的導彈)不超過25千克;可靠性96%;距離為65—1500米固定靶命中機率為98% 距離為1500—3000米固定靶命中率為 75%距離為65—3000米目標以10米/秒的橫向速度運動時,命中機率為75%使用高度在海拔高度3050米以下;儲存時間5—7年環境溫度為—32攝氏度~+60攝氏度導彈取消續航發動機:同時期的反坦克導彈設有續航發動機,它讓導彈飛行速度變化小(等速飛行);TOW利用火箭助推器發射,增速發動機將導彈加速到最大速度,再做慣性飛行。這樣,它不存在發動機燃氣對射手瞄準的影響、導彈飛行不容易被發現、有利於夜視器材的使用、導彈具備足夠的機動能力、還避免對導彈空氣舵面的負面影響、獲得較大的精度……導彈其實就是利用跨音速飛行特點滿足美軍的技術要求;

  • 2 # 鐵桿軍迷

    陶式反坦克導彈

    陶式反坦克導彈(英文:BGM-71 TOW [1] ),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休斯飛機公司研製的一種車載式重型反坦克導彈。

    TOW是英文管射(Tube launched)、光學追蹤(Optically tracked)和線控導引(Wire command link guided)的縮寫。陶式反坦克導彈綜合性能在第二代反坦克導彈中處於領先地位,是第二代導彈的典型代表。

    陶式反坦克導彈的生產開始於1970年,是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反坦克導引導彈,已經投產裝備的陶式反坦克導彈能擊穿現役的坦克裝甲 。

    技術特點結構設計陶式反坦克導彈彈體呈柱形,前後兩對控制翼面,第一對位於彈體,四片對稱安裝,為方形,第二對位於彈體中部,每片外端有孤形內切,陶2以後型號彈頭加裝針。發射筒亦為柱形,自筒口後1/3處開始變粗,明顯呈前後兩段,直升機載陶式導彈有二、四聯兩種,導彈封存於發射筒中、發射筒筒口兩端略粗,中間細,筒尾部有一尺寸明顯較小的突出部分 。作戰靈活①發射平臺種類多,可車載、機載發射,使用較為靈活。②增大了射程,“陶” 2 的射程由原型彈的 3 千米增大到 3.75 千米。③提高了破甲能力,戰鬥部直徑由原型彈的 127 毫米增大到“陶” 2 的 152.4毫米,重量由 3.6 千克增加到 5.9 千克。“陶” 2A 採用串聯式聚能裝藥戰鬥部,使破甲厚度從原來的靜破甲厚度 600 毫米增大到 1030 毫米,具備了對付披掛反應裝甲目標的能力。④有線制導、射程受限,發射平臺易遭敵方火力打擊。陶式反坦克導彈採用紅外線半主動制導,最大射程為4千米,最小射程為65米。500米以內命中率為90%,500至3000米可達100%。武器系統由導彈、發射裝置和地面裝置3部分組成。導彈長1164毫米,彈徑152毫米,全彈質量18470克,由戰鬥部、控制系統、發動機、尾段組成。彈體為圓柱形,彈翼平時摺疊,發射後展開。可從地面發射,也可從直升機上發射,第一代反坦克導彈相比,具有射程遠、飛行速度快、制導技術先進、破甲威力和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 。識別特徵陶式反坦克導彈使用發射筒發射,彈和筒各有特點:①反坦克導彈彈體呈柱形,前後兩對控制翼面,第一對位於彈體,四片對稱安裝,為方形,第二對位於彈體中部,每片外端有孤形內切,陶 2以後型號彈頭加裝探針。②發射筒亦為柱形,自筒口後 1/3 處開始變粗,明顯呈前後兩段,直升機載陶式導彈有二 、 四聯兩種,導彈封存於發射筒中、發射筒筒口兩端略粗,中間細,筒尾部有一尺寸明顯較小的突出部分 。效能資料型號 陶 2A最小射程 65 米初速  65 米 / 秒最大速度 860 米 / 秒命中機率90%(射距0.5~3千米);100%(500米以內) 射擊精度 ± 200 毫米 (地面發射高低偏差)± 200 毫米 (地面發射方向偏差)160 毫米 (直升機發射高低偏差)± 200 毫米 (直升機發射高低偏差)靜破甲厚度 1030 毫米動破甲厚度 300 毫米 /65度發射速度 3 發 / 分可靠性  97.7%彈徑  152.4 毫米彈長  1174 毫米彈重  28.1 千克制導方式 有線傳輸指令制導
  • 3 # 狼煙火燎

    陶系列反坦克導彈,是美國在60年代研發的第二代重型反坦克導彈,綜合性能在當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是第二代反坦克導彈的典型代表!至今仍然還被很多國家大量的使用,土耳其在進攻敘利亞庫爾德武裝的時候,豹2A4坦克被掀了蓋子據說這是陶2反坦克導彈的功勞!

    陶氏反坦克導彈從1962年開始研發,1965年便研發成功,1970年交付部隊服役大量生產並裝備部隊,由於導彈重量達到28公斤,靠人力揹負機動是不可能的,因此步兵攜帶極少,基本都是安裝在汽車、直升機等機動平臺上。陶氏反坦克導彈的制導採用光學跟蹤、導線傳輸指令的制導方式,發射時兩根鍍銅鋼絲導線分別纏繞在導彈尾艙上的兩個線管,末端採用切斷器切斷導線。

    圖:陶氏反坦克導彈發射

    圖:陶基本型的剖面構造,空心錐形結構就是戰鬥部的金屬藥型罩;在炸藥爆炸以後,這個藥型罩會被擠壓成近乎熔融狀態的高速金屬射流,以以極快的速度擊穿裝甲

    在蘇聯第三代坦克T64、T72出來後,美國又根據蘇聯坦克進行了大規模改進,包括從1978年研製、1981年交付的改進型陶,以及1979年開始研製、1983年開始交付的陶2。

    改進型陶氏反坦克導彈也就是根據蘇聯坦克裝甲加強改進了戰鬥部,加大破甲威力,其餘部分完全相同,改進炸藥包括由OCTOL更換為LX-14,藥型罩從60度的單錐形設計改為42/30度的雙錐形設計,在導彈前方增設可伸縮的254毫米探杆。

    而陶-2各方面都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進設計,最大的改進就是增加熱成像儀影片跟蹤系統,讓這款反坦克導彈具有了全天候作戰能力;另外戰鬥部改進方面從直徑127mm改為了148mm,炸藥量增加到了3.76公斤,探杆進步不加長到540mm以獲得又有利的爆炸高度,破甲威力提升到了940mm。控制電路上透過數字化改造、更換更高效的導線,將500米命中率提高到90%,3.75公里命中率提高到80%;另外在射程上也增加了750m左右。

    圖:陶2A的結構,注意探杆裡有個爆炸的前置戰鬥部

    1987年美國又改進出了陶2A,在陶 2 的基礎上採用了兩級串聯空心裝藥,提高精度和威力,而且可以更有效的對付安裝爆炸反應裝甲的坦克。而另一個重要改進,是安裝了德州儀器公司的TL1750A處理器,這使得該導彈系統能一次發射、跟蹤、導引兩枚導彈,同時打擊兩個不同的目標。

    圖:陶2B被稱為坦克開罐器

    1992年美軍又裝備改型陶-2B,這是陶系列家族一次至關重要的改進,它改進了發射制導軟體,從直接撞擊命中模式改為掠飛攻頂,導彈可在瞄準線上方1米高度飛行,採用雙級並列式自鍛破片戰鬥部,用於攻擊坦克頂部薄弱裝甲,這使得除非它被攔截下來,否則只靠裝甲硬抗的話,不可能有任何一種坦克能成功防禦。

    圖:RF為陶家族的無線制導版本

    而在研發陶-2B的同時,美國也在對制導方式上進行研究,1987年就出了6枚無限制導試驗單,採用毫米波/無線電指令傳輸系統,現在這套技術開發為專門RF套件,實現反坦克導彈的無限制導!

    圖:發射後不管陶採用紅外引導頭

    在2000年之後,美軍還嘗試研製了發射後不管的陶導彈改型。採用紅外成像制導,導彈鎖定目標後自動跟蹤並攻擊,這樣射手可以在發射後立刻轉移陣地,或者開始攻擊下一個目標!

  • 4 # 科羅廖夫

    1970年,美國陸軍首批收到了最新的BGM-71陶式導彈(BGM-71 TOW)。在隨後的幾十年里美國進行了一系列的升級,目前陶式反坦克系統仍在服役,但美國陸軍有了新計劃要換掉它。五角大樓最近啟動近前線作戰導彈系統,也就是重型反坦克導彈(CCMS-H)計劃,該計劃將選擇符合陸軍新要求的現有或先進的反坦克導彈系統,或於2028-2030年量產和服役。

    按照要求,CCMS-H導彈必須在10公里範圍內擊中目標。同時,飛行高度不高於地面3000英尺(912米),大幅度提高了飛行速度。可以應用幾種不同的引導和控制原理,導彈由發射器的指令引導,並遵循 “發射後不管”模式。自走式反坦克系統可以在移動中具備目標跟蹤、發射和導彈制導能力,智慧裝置可以幫助射手識別和確認目標,對目標進行優先排序,並向多個戰車分配任務。

    CCMS-H導彈預計將取代BGM-71陶式導彈。目前,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主要反坦克手段是不同型號的陶氏導彈。此外,有50個外國國家在其武庫中擁有TOW系統。BGM-71導彈長1.5米,重23公斤。最大射程為4.2公里,速度達278米/秒,最大射程大約需要飛行20秒。有幾種彈頭可供選擇,其破甲威力可達850-900毫米,能夠對付爆炸反應裝甲。所有陶氏導彈都使用目視跟蹤、測角儀測角、導線傳輸指令的半自動制導模式。

    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現使用都裝備陶式導彈。陸軍有1000多輛悍馬車(HMMWV)的M1167自行式陶式導彈系統和130多輛M1134“斯特賴克”反坦克戰車。海軍陸戰隊部署了100多輛LAV-AT陶氏導彈發射車。

    在美國和一些外國軍隊中,陶式導彈還為一些直升機使用。陸軍對陶式導彈有限的射程感到不滿,對敵人不具有優勢;另一個批評是導彈的飛行速度太慢,這增加了飛行時間,降低了擊中目標的機率,同時也增加導彈射手的風險。儘管進行了大量的升級,陶式導彈仍然保留了相當老舊的制導系統,而且彈頭的威力也不能保證擊敗最新的主戰坦克。

    鑑於陶式導彈的效能不足和普遍過時的問題,美軍認為啟動CCMS-H專案迫在眉睫。對未來反坦克導彈系統的要求既反映了美國陸軍的高需要,也反映了當前反坦克系統發展的趨勢。例如,對射程效能的要求,美軍希望趕上國外的領先模式(也就是對標中國的紅箭-10反坦克導彈)。制導系統的理想形式也應該類似於外國設計,特別導彈主動導引頭和遠距離資料傳輸問題。

    未來的反坦克導彈被視為重型導彈,意味著它主要用於不同的自行式平臺,比如悍馬車、斯特賴克裝甲車,以及到2030年時候可能要更換的新戰車底盤。由於這不是一個升級現有反坦克導彈的專案,而是開發一種全新的武器,CCMS-H計劃可能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完成,可能不早於2028-30年完成開發並開始裝備服役。

    目前,美軍CCMS-H導彈計劃尚未正式啟動,計劃需要8-10年才能完成,在此期間美國陸軍將繼續使用老舊的陶式導彈系統,但這些反坦克導彈系統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戰爭的要求。今後,這種情況只會進一步惡化,新計劃的任何延誤都會對美國軍隊的重整軍備和戰鬥力構成威脅。

    美軍認為CCMS-H導彈計劃將是困難、昂貴和耗時的,然而它的成功實施將使美國獲得一個先進的反坦克系統,至少不比外國同行差。實際上,美國陸軍要求的這種反坦克導彈,中國早就有了,那就是射程10公里的紅箭-10,導彈。所以美軍的CCMS-H計劃是否能成功,尚需要觀察,幾年後才會知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石河子有什麼好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