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絕對歷史
-
2 # 叢中笑6603
正史要看,野史也要看。往往正史寫得出較客觀,野史寫得比較有趣。
說到于禁和黃忠,那二位都是戰場的老將。
讀《三國演義》時,你就會知道他們二位的表現。
于禁是曹操的大將,累立戰功。關羽攻打襄樊,于禁被曹操點將率軍增援,想不到後來被關羽所擒乞降求生,一世名聲,半途而止。
黃忠是劉備的大將,五虎上將之一,曾在長沙力戰關羽,後投劉備後,在定軍山斬了曹操大將夏侯淵,名聲大起。
二人皆是各為其主的大將軍也。
-
3 # Zh上善若水W
關於三華人物的評價和議論,總是離不開小說三國演義的一些干擾,因為小說三國演義出名且易懂,許多人都只看小說而不看史書三國志,所以許多人評價三華人物時都受小說影響。
如果據歷史小說的描述,黃漢升雖然老邁,卻能與關羽對陣,且有著百步穿楊的本領,故而也絕非泛泛之輩。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中,黃忠與關羽首次蒙面,便廝殺在一起。第一戰中,兩人鬥了一百回合都難分勝負,而且黃忠刀法毫無破綻,連關羽都暗中欽佩:“老將黃忠,名不虛傳:鬥一百合,全無破綻。來日必用拖刀計,背砍贏之。”——《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
須知,當時黃忠已然年近六旬,而關羽卻正值壯年。兩人能鬥一百回合而不分勝負,足見黃忠之勇。不過,黃忠的投降並非戰敗而降,是因魏延斬殺韓玄才引關羽入城。此後,黃忠躲在家中不出,是劉備數次想請才使其歸順的。不僅如此,黃忠投降時,還要求劉備厚葬了前主公韓玄。
黃忠投靠劉備後,便被作為心腹,甚至在劉備進取西川時,所帶兩員大將就是黃忠和魏延。由此可知,黃忠在蜀漢的地位雖算不上頭部,也能躋身一流。在黃忠的軍旅生涯中,定軍山一戰斬殺曹操大將夏侯淵,可謂使之步入了人生的巔峰。也正因此戰,後世才得知黃忠之名,小說家更是將其作為五虎上將來進行演繹,連一些戲曲也以此為藍本,算是將黃忠“捧上了天”。
小說中的黃忠箭法一流,在關羽攻打長沙時,韓玄派黃忠出戰。由於黃忠的戰馬久疏戰陣,所以戰馬突然倒下,而此時關羽不願勝之不武,所以沒有斬殺黃忠。後來,黃忠因為關羽不殺之恩,不願拿箭射殺關羽。給人一種英雄惜英雄的感覺。最後,魏延殺了韓玄後(好像是脅迫,我突然記不太清小說中的這個情節了),黃忠與魏延一起出城投降。
在關羽被殺之後,黃忠老當益壯,隨軍伐吳。為了給關羽報仇,與吳軍眾將領拼殺。但很不幸,中箭身亡。自己箭法一流,又死於箭下。作為一個將軍,能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也算是莫大的榮譽。
黃忠跟以下標籤相關,箭法一流,與關羽心心相惜,老當益壯,馬革裹屍。黃忠有了這些標籤,自然使黃忠在大家的心目中提高了不少。
但于禁卻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于禁的老大是曹操,所以于禁只能被黑了。在小說中,龐德與關羽單挑時,趁關羽不備,暗箭射傷了關羽,幾乎都快要活捉關羽了,但在此時,于禁擔心龐德奪了頭功,搶了自己的風頭,所以進行了鳴金收兵。不僅沒有捉到關羽,而給關羽的喘息機會,讓關羽逃跑。並在後期,關羽運用水勢將於禁的大軍淹沒。
在小說中,由於于禁的小肚雞腸,顧忌功勞的原因,不僅沒有捉到關羽,反而因為自己的小心思兵敗被活捉,誤瞭解救樊城的大事。像于禁這種因為自己的小心思被活捉並投降,自然會受到眾人的唾罵。
正史之中二人形象
在正史之中,黃忠的記載僅僅只有短短的一段話,而關於于禁的記載筆墨則是黃忠的五倍以上。透過記載的筆墨多少,就可以看出二人的重要性了。
在正史之中,黃忠主要戰績為攻打劉璋和斬殺夏侯淵。于禁的戰績頗豐,攻打呂布,張超,劉闢,張繡,袁紹,陳蘭等戰役中均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于禁比較有威嚴,曾帶領數十名騎兵就敢去解除朱靈的兵權。
不過於禁晚節不保,在解救曹仁時,大軍被水淹沒,于禁投降了關羽。加之後期,文帝(曹丕)的不原諒,從而羞愧而死。
應該說,黃忠斬殺夏侯淵,是三國曆史上少有的能在陣前斬殺主帥的戰役,所以這也是他能夠被追捧的資本。在此役中,夏侯淵被斬,曹軍差點亂了陣腳,還好張郃臨危受命也算挽救了曹軍。黃忠的自身能力加上老羅人物形象的塑造,所以黃忠自然被追捧。
而反觀于禁,雖說前期戰績頗豐,但沒有陣斬大將的戰役。後期投降關羽,又與龐德形成鮮明對比,龐德跟隨曹操時間遠不如於禁。曹操都驚訝道,我信任於禁三十年,怎麼會在危難時候反而不如龐德呢?于禁自身有汙點,又與新人形成對比,曹丕的不原諒,以及老羅的抹黑,于禁自然被眾人唾罵。
黃忠作戰勇猛,往往衝鋒在前,陣前斬殺主帥,能得到追捧也算理所應當。但于禁的抹黑或許有些過分了。
與黃忠相比,曹操麾下的大將於禁,可謂是實打實的名將,他是正史中的五子良將,追隨曹操近三十年。在此期間,于禁先後參與了征討呂布、袁術、袁紹等一系列重大戰役,屢立戰功,深得曹操賞識。
然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時,于禁統帥七路人馬計三萬人增援,參與襄樊之戰。結果,適逢漢水暴漲,關羽乘機攻城,于禁投降關羽。此後,關羽遭東吳偷襲,敗走麥城,于禁又流落東吳,後輾轉回到曹營。
一代名將兵敗被俘,原本倒也算不得什麼。可是,相比之下連龐德都力戰而死,這個曹操的心腹大將,享有假節之權的五子良將,卻屈膝投降了。更重要的,于禁投降關羽後,轉了個圈兒又回到了曹營。曹操麾下猛將如雲,自然對於禁非常鄙夷。最後,于禁羞憤而死。
在《三國演義》中,對於禁的投降可謂是貶低到了一定程度。按羅貫中的描述,關羽獲勝後,開始處置被擒的一干人等,其中不乏醜化于禁之詞:
禁拜伏於地,乞哀請命。關公曰:“汝怎敢抗吾?”禁曰:“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望君侯憐憫,誓以死報。”公綽髯笑曰:“吾殺汝,猶殺狗彘耳,空汙刀斧!”令人縛送荊州大牢內監候:“待吾回,別作區處。”——《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
顯然,作者對於禁頗為蔑視。儘管于禁當初投降的細節不得而知,但民間對於禁的貶低卻在《三國演義》中有了充分的表露。
黃忠被盛讚,固然有斬殺夏侯淵的因素,而同樣曾投降過的他,卻忠心侍主,最後為劉備戰死;可於禁投降關羽後,卻像個笑話一般又回到了曹營,接連失節的他,自然也容易被人瞧不起。所以說,儘管黃忠和于禁都曾是降將,後人對他們的評價卻是截然相反的。
-
4 # 不沉的經遠
正史上于禁善於帶兵,而黃忠則以勇猛出名,兩人擅長的領域不同,不大好比較。
于禁是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之首,外姓大將的第一人。也是曹操手下最早獨自領兵的外姓大將之一。像官渡之戰前夕,曹操東征據守徐州的劉備時,就是于禁率部鎮守延津,防禦袁紹。袁紹攻之不克,後來反被于禁帶著樂進等人反擊連破三十多屯,斬首數千,逼降袁紹手下何茂、王摩等二十多人。
不過於禁雖然最有名的敗仗是被關羽在樊城水淹七軍,殺了一個全軍覆沒。但是這不意味著他沒打過其他敗仗。就在曹操平定河北時,夏侯惇、于禁等率兵南下監視劉表。結果在博望被劉備以伏兵擊破,夏侯惇和于禁大敗。
因此于禁帶兵至少打過兩次敗仗。
黃忠在正史上以勇猛出名。在劉備和劉璋的益州爭奪戰中,黃忠“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屢建戰功,從而被升為討虜將軍。但是並沒有提到黃忠自己帶兵打過哪些仗。甚至黃忠最出名的一戰,定軍山斬殺夏侯淵,按照正史記載,也是劉備親自指揮。此戰蜀軍先進攻張郃所部,等夏侯淵分兵去救援時,再由黃忠率軍突擊,斬殺了夏侯淵。
所以于禁和黃忠兩個人顯然是不同型別的人才,于禁是帥,黃忠是將,不能簡單的進行類比。另外于禁的敗仗不止一次,黃忠多次立功,自然也不可能只有斬殺夏侯淵一個戰功。
只不過于禁的水淹七軍和黃忠的定軍山之戰都太出名,讓人覺得他們只有這麼一次敗仗和勝仗了。
回覆列表
于禁早期在曹操平定兗州的時候,就投奔曹操。在魏家效忠三十年,戰功赫赫。關羽北伐,于禁奉命馳援樊城的時候,戰敗而投奔了關羽,被後人說成不忠。
于禁
黃忠位列五虎上將,作戰英勇,雖然前期默默無聞,自從定軍山斬殺夏侯淵之後,便威聲大震,被劉備任命為後將軍。有人便心生感嘆,黃忠只因一場勝仗便名留千古。
黃忠
其實在忠勇這件事情上,于禁就是被渺小化了。
其一,當時關羽北伐,曹操派于禁作為主將,龐德作為副將,兩人帶領人馬迎戰。結果可想而知,兩人不敵關羽,兵敗。
這個時候,于禁在大勢所趨下投降,歸順劉備,可是龐德卻視死如歸,沒有投降,被關羽殺死。一個忠肝義膽,一個貪生怕死!兩個人的鮮明對比,立刻於禁的人物形象就大打折扣。
曹操
之後關羽在與東吳之戰中,又被呂蒙所殺,結果於禁又投靠了東吳,東吳投靠曹魏之後,又回到了魏國,這不是典型的牆頭草嗎!
至於黃忠,雖然只有一次勝仗,但是投靠劉備以後,黃忠一直是忠心不二,每一次打仗都身先士卒,立下不少功勞,又參加劉備伐吳之戰,並被東吳部將潘璋暗箭射殺,死在了伐吳的戰場上。
與其說他倆誰厲害,不如說他倆誰忠義,于禁的投降記錄太多了,小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