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養美健康生活
-
2 # 使用者羊洋倡導科學飲食
每晚泡腳(電足浴)42度左右,關鍵是堅持,活血促進末端血流回流,助眠,中老年人有益,不新增都好,新增無非是活血之類,除臭等,看你的愛好,洗腳是六年來每晚的必須之事,身體明顯好。
-
3 # 健康常見
樹枯根先衰,人老足先老。泡腳是必不可少的養生絕招。泡腳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也是很有學問的事,一起來聽聽專家的高招吧!
受訪專家:
萬毅,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綜合內科副主任醫師,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病。出診時 間:週三全天。
李萍萍,北京腫瘤醫院中醫腫瘤科主任,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出診時間:週一上午專家門診,週三上午特需門診。
■特殊人群:寒涼體質的人紅花、白酒活血效果好很多老人體質虛弱,是寒涼體質,冬天在家穿著棉鞋棉褲仍然手腳冰涼,冬天對他們來說最難熬了。 專家提醒:老年人由於靜脈曲張、關節炎等原因,下肢靜脈血液迴流較慢,晚上容易腫,而且 一些腫瘤患者在化療時可能出現腳麻的症狀,同樣可以採取這樣的方法。紅花煮水可以促進血液 迴圈,減輕水腫症狀,有利於安眠。 此外,在熱水中加點白酒,也適用於中藥足浴,因為酒可以做藥引子。白酒活血的效果很好, 很適合老年人,不容易引起過敏。生薑切片煮水來泡腳也是很方便很有效的方法。 寒涼體質的老人做中藥足浴可以選擇海風藤、獨活、透骨草、伸筋草、艾葉、紅花等溫性中 藥,長期堅持有利於促進血液迴圈和安眠。這個處方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寒涼體質的老人,到中醫醫院就醫,請醫生開處方。 專家支招:中藥足浴 第一次,用少量的紅花煮水泡腳,浸泡 5 分鐘左右,如有紅腫、斑疹等過敏反應,要立刻停 止泡腳,及時就醫。
■特殊人群: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每次不超過 30 分鐘 老年人大多患有慢性疾病,泡腳時也要區別對待。但是有很多有心臟病和高血壓的老人很喜 歡泡腳,不停地加熱水,泡著暖和又解乏。常常是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劇,把腳泡在盆裡,旁邊 放壺開水,涼了就不停地往裡面加水,常常不知不覺半個小時就過去了,這樣做會帶來一些問題。 專家提醒:老年人血管不好,足部的血液迴圈不暢,對溫度的感覺也會稍差,如果不注意就容 易燙傷,所以溫度應該控制一些,不能不停地加開水。此外,用熱水泡腳能促使血液迴圈加速,但是心臟病和高血壓病人泡太久,可能會引起血壓波動。 專家支招:微微出汗就應停止 足浴時水溫保持在 40~50℃左右,時間不要超過 30 分鐘,身體微微出汗就應該停止泡腳, 以防止虛脫。
■特殊人群:糖尿病患者 45℃溫水慢熱足底 糖尿病人足部併發症較多,感覺遲鈍,總是覺得腳冷麻木,所以這些老人都喜歡泡腳,認為 能促進血液迴圈,結果卻是常常因泡腳而燙傷。 專家提醒:糖尿病人如果足部被燙傷出現水皰,一定不要挑破,避免感染,引起潰爛。糖尿病 人如果足部面板已經出現潰瘍一定不能泡腳,必須就醫治療。 專家支招:嚴格控制水溫 糖尿病老人血管不好,足部的血液迴圈不暢,對溫度的反應不夠敏銳,水溫很高卻完全不知, 時間一長,就容易出現燙傷,腳底就起水皰了,自己渾然不知。故一定注意,將水溫控制在 45℃左右,慢慢地溫熱足底。
■預防甲溝炎、足癬—— 每天清洗趾甲邊緣 泡腳這種簡單的事情,似乎並不需要大動干戈,但是小小腳趾甲卻是藏汙納垢的地方。 尤其是老人腳趾甲的新陳代謝減慢’,增長慢,趾甲硬,一旦有髒東西就不好清理,長期不 清理就容易感染細菌或真菌,患甲溝炎或足癬,所以每次洗腳不僅僅是把腳泡在水裡,而是要把 腳趾甲堅硬的邊緣清洗乾淨。 專家提醒:老人的趾甲較硬,如果不清洗趾甲邊緣的汙垢,很容易患甲溝炎,其次要特別注意 趾甲縫之間的衛生,否則容易引發腳氣、足癬。尤其是腳趾比較肥胖的老人趾縫很小,更是需要 特別清理。 專家支招:軟毛牙刷洗刷刷 泡腳時,可用廢舊的軟毛牙刷輕輕刷洗,這樣能夠很方便地去除汙垢,而且清理得比較乾淨, 能預防甲溝炎和足癬。
■預防雞眼—— 熱水加醋泡掉老繭 很多老年人走不了多久就會累,除了體質較差的原因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足繭太厚, 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腳墊。 可能大家都說足繭多很正常,畢竟走了一輩子的路啊,其實完全可以避免,就是每天泡腳時 注意去死皮就行。 如果足繭累積太多,腳墊太厚,再加上穿鞋不合適,就很容易長雞眼,而且是往腳裡面長, 這樣形成的雞眼,非常疼痛,只能用手術治療。 專家提醒:老人覺得長腳繭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沒有必要去過多關注,其實腳繭太多太厚 會影響老人走路,尤其是第二三腳趾前掌的著力點和拇趾側面,特別容易長繭,如果老人穿鞋不 合適,足趾容易受擠壓,這幾個趾頭都容易長雞眼,比較難處理,所以從泡腳開始就能防止長雞 眼。 專家支招:邊泡邊搓死皮 泡腳時,在 50℃~60℃的熱水加入一些醋,泡半個小時,用手搓腳底的死皮,防止形成繭子。 醋有軟化角質層的作用,這比單純用熱水效果好。 編後 不久前,我到一家社群醫院輸液治感冒,旁邊,一位 70 多歲的老人也在輸液,她是治療腿 部動脈硬化,我問她,運動是最好的保健方法,為什麼不多走走路呢?她說,小小的腳墊讓她與 運動絕緣了,現在甚至連做一頓簡單的午飯都很難,腳不好,站一會就疼得要命。不能遛彎了, 血壓也上去了,血脂也異常了,動脈硬化越來越重,心裡非常鬱悶。我連忙給她推薦了一位足踝 科專家,讓她儘快治腳病。看來,老人不能等有了病再去找足踝醫生,一定要提早預防腳病。希 望更多的老年人及早嘗試專家提供的小竅門,做自己的足部護理專家,每天健步如飛,遠離各種老年病。
■溫馨提示 泡腳把握“1355”原則 每天 1 次,每次 30 分鐘以內,水溫 50℃左右,泡完後晾 5 分鐘。這是泡腳的基本原則,雖 說泡腳是日常的小事,但卻是保健養生的首要秘方。如果在泡腳時適當地加以按摩,效果會更好。 如果不會按摩穴位也不要緊,只要兩腳互相搓動,用手搓洗也是一樣的效果。 用吹風機吹乾趾縫能防腳氣 冬季泡足是很舒服很享受的一件事情,但是很多腳趾很胖的老人卻喜歡泡完之後腳匆匆用毛 巾擦乾,就鑽進被窩或者穿棉拖鞋,腳趾之間長時間不透氣,很容易滋生細菌,引發腳氣或者足 癬。 所以用毛巾擦乾腳上的水後,還要應該晾 5 分鐘,這樣才能徹底乾透,避免細菌滋生。趾縫 間隙小,最好能把趾縫撐開,用吹風機吹乾,避免感染腳氣等疾病。 泡腳後要做好保溼護理 老年人面板油脂分泌減少,每天泡腳也會流失水分和油脂,容易引起足跟皸裂,所以每次泡 腳後一定要塗抹橄欖油或凡士林軟膏,預防皸裂。
回覆列表
中醫認為:“腎者,生命之根”。所以說養生要先養腎。
用熱水泡腳,按摩腳心,有強腎滋陰降火的功效,進而調整心腎功能、平衡陰陽。對中老年人常見的虛熱症效果甚佳。泡腳摩腳,功同進補啊!兩者結合起來是養生防病的一對“黃金搭檔”。
為什麼泡腳能養腎呢?
雙腳是人體穴位最密集的部位之一,存在與臟腑相對應的反射區,且脾、胃、肝、腎等重要臟腑的經脈都經過此,泡腳時透過經絡傳導刺激,舒經活絡,改善血液迴圈,達到調節臟腑的功能。
推薦幾個養腎中藥泡腳方:
1.生地、丹參、小麥、小棗各30克,柴胡5克,當歸、白芍、茯苓、白朮、甘草各10克。
2.附子、肉桂各6克,熟地、山萸肉各9克,茯苓10克,澤瀉、山藥各12克,丹皮10克。
3.菟絲子、蛇床子、韭菜籽、仙茅、仙靈脾、巴戟天、陽起石、補骨脂、小茴香各10克。
4.金櫻子、巴戟天、淫羊藿各30克,陽起石20克,葫蘆巴20克,柴胡15克。
湯水製作方法:把藥材加水熬煮半個小時,倒出藥液兌水,令水溫降至40℃左右。
配方:陽起石、菟絲子、小茴香、肉桂、熟地、蛇床子、茨實。
泡腳要怎麼泡?
泡腳時間最好在晚上9點左右,養腎效果最好。此時泡腳有助於體內血管擴張,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迴圈,達到養腎的效果。
泡腳用桶比較好,利於保溫,水位也夠高;水溫以37-43℃為宜;水量齊膝為宜;時長為25~30分鐘,泡到身體略微出汗就可以了。泡完腳後要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注意雙足保暖。
泡腳時,由於足部及下肢血管擴張,血容量增加,可引起頭部急性貧血,出現頭暈等症狀,此時可用冷水洗足,消除頭部急性貧血,緩解症狀。
泡腳雖好,但是不是人人都適合
1.空腹或過飽的人不宜泡腳,
2.患嚴重心力衰竭、心肌梗塞者不宜泡腳;
3.各種嚴重出血病患者不宜泡腳;
4.糖尿病患者要特別留意水溫,以免燙傷;
5.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
6.老人不宜泡療太久。
泡腳後按摩腳部,養腎效果更好
將雙手互相擦熱後,左腳盤在右側大腿上,用右手心上的勞宮穴按摩左腳心的湧泉穴,然後右腳盤在左側大腿上,左手心上的勞宮穴按摩右腳心上的湧泉穴,轉圈按摩,直到局部發紅髮熱為止,按摩時動作要緩和連貫,輕重有度。此法不僅可以加速腳部血液迴圈,同時還能提高睡眠質量。
按摩湧泉穴時,要做到“志意和,精神定”。即安閒清靜,沒有一切雜念的境界。切不可三心二意;按摩結束後30分鐘內最好喝一杯溫開水,以利於氣血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