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島男爵
-
2 # 小學生介子推
不是寬容而是沒法處罰她有她的支持者 那些政客要的是選票 沒有哪一個政客或政黨冒著選票流失的風險去管這等閒事兒你去看看南韓有多少各種各樣的邪教 政府卻不管的原因就知道了!這次新冠爆點就是叫新天地的邪教
-
3 # HuiNanHistory
李海瑗女士已經在今年2月8日去世了,終年100歲。
李海瑗是誰?
我想很多人都有這個問題。其實,就像是我們今天也存在愛新覺羅氏後裔、博爾濟吉特氏後裔、朱氏後裔一樣,李海瑗是李氏王朝的後裔,她是北韓高宗的孫女、義親王李堈的次女,母親為壽德堂李希春。
李海瑗出生於1919年,幼年時代曾在雲峴宮生活。作為貨真價實的皇室後裔,所以才引發了一定的關注度。
所謂的自稱“大韓帝國女皇”,這就要追溯到2005年了。
2005年,李海瑗的堂弟、北韓李氏王朝的家族首領、自封為皇太孫李玖去世後,原本李玖的堂侄兼養子李源想要“繼位”為皇嗣孫。
但是,這個主張遭到李海瑗的反對。
於是,在2006年,李海瑗的父親義親王李堈率領50多名家族成員,遵奉李海瑗為女皇。
這場加冕典禮是在南韓首都首爾的一家旅館內舉行的,李海瑗自稱為“文化大韓帝國女皇”(문화대한제국 여황),宣佈王朝復辟。
其實,大家都明白這些人上躥下跳的折騰,無非就是一場鬧劇。所以南韓官方根本是不予置評,視這些人為無物的漠視立場。
就當是在過家家吧,沒什麼可管的。
-
4 # 泰金馬旅運韓羿
因為她並沒有說要推翻現在的大韓民國政府啊,作為前朝後裔,她保留前朝皇室一些禮儀性的稱號也不違法,就好像辛亥革命成功以後,溥儀還是有皇帝稱號,還住在紫禁城裡,也有朝廷,但是和北洋政府達成一致,實際上國家的統治權已經不是清政府,而是民國政府,那麼稱號就無所謂了。現如今還有很多歐洲國家的王子公主們其實母國都已經不存在王室了但依然保留稱號,比如英國的菲利普親王就是希臘王子,印度也還有前朝王子。這些不會發動推翻現在政府的所謂帝王們,保留一個稱號,但是完全沒有國家的可憐人,睜隻眼閉一眼就過去了。
-
5 # 不知道叫啥子3
這個很正常啊!如果只是說說,國內也完全可以。你自稱皇帝,姓朱自稱大明皇帝,姓李自稱大唐皇帝,只要不直接幹扯旗造反之類的蠢事,絕對沒人管你…
-
6 # 好飯換壞飯好煩
南韓言論自由,隨便說什麼都沒事。特別是對公眾人物說什麼都行,但是對某個老百姓說侮辱嘲笑對方的話,有可能會被對方起訴。
-
7 # 李姓先生
李海瑗這個人不僅僅是自稱為“大韓帝國女皇”,她曾經還和李氏家族的一些成員一起為自己搞了一個加冕儀式,不過南韓政府對於李海瑗的行為一直是持比較寬容的態度,只要她的行為不危及社會安全,南韓政府基本也不會管李海瑗的事情。(李海瑗“加冕儀式”)
李海瑗出生於1919年4月24號,她的父親是北韓王朝的義親王李堈,爺爺是北韓高宗李熙,李熙也是大韓帝國的開國皇帝。李海瑗的伯父李坧在1907年繼承皇位,不過3年之後的1910年北韓即被日本給佔領,所以李坧也就成為北韓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他也是大韓帝國的第二位皇帝。李海瑗1919年出生於首爾,當時南韓已經被日本給佔領,不過李氏家族的成員從來沒有停止過復國的努力,李海瑗的父親李堈就是著名的南韓獨立運動家。
儘管李氏北韓已經滅亡一百多年,但李氏家族成員之間一直都存在比較緊密的聯絡,而且這個家族長期以來都有一個首領。2005年李氏家族的首領李玖去世,他是北韓皇室最後去世的遺裔。在堂弟李玖去世之後,李海瑗父親李堈的50多個後人就一起給李海瑗搞了一個“加冕儀式”,儀式在一家旅館內舉行,“加冕儀式”時間長達一個小時,一群人有模有樣地稱李海瑗為“大韓帝國女皇”,隨後李海瑗宣佈大韓帝國復辟。(李氏北韓皇宮)
李海瑗之所以能夠給自己搞一個加冕儀式,這還得得益於他的父親李堈能生,李堈生前有13個兒子9個女兒,這在北韓王朝宗式成員當中算是非常厲害的。因為李海瑗的親兄弟姐妹就有20個,所以她的家族後裔自然也很多,李氏王朝宗式成員的其它分支還真爭不過李海瑗。對於李海瑗加冕為“大韓帝國女皇”並且宣佈李氏北韓復辟的行為,南韓政府基本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實這也很好理解,這就像某個清朝皇室成員的後代突然宣佈自己為大清帝國的皇帝,那大家估計也就把他當成神經病而不願意搭理他。(李海瑗的父親李堈)
不過有趣的是,2008年曾有一項南韓民調結果顯示有54.4%的南韓受訪者支援恢復君主制,當然這種君主制必須是象徵性的,那些支援恢復君主制的南韓民眾也給出了自己的理由,他們認為這樣會有利於保留南韓的傳統文化。李氏家族統治北韓半島五百多年的時間,它對於南韓的歷史和文化還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有些人出於保護傳統文化的目的支援南韓恢復君主制,這是可以理解的。或許也是因為出於對傳統文化的尊重,所以南韓政府沒有干涉李海瑗的“加冕儀式”,不過李氏家族終究不太可能真的再次成為南韓的皇室,君主制不會輕易在南韓復辟,即便是象徵性的也不太可能。
-
8 # 澹奕
當年北韓半島被日本收入囊中以後,有著超過五百年曆史的李朝就此覆滅,然而2005年的時候,李朝王族後裔李海瑗卻自稱“大韓帝國女皇”並在首爾舉行加冕儀式,宣佈北韓王朝復辟。“登基典禮”有不少李氏宗族成員參加,甚至還從電視臺借來了龍椅之類的道具。
對於這場像過家家一樣的“登基大典”,南韓無論是青瓦臺還是民間都選擇了包容的態度,並沒有加以干涉。當年的李朝末代王室命運悲涼,而南韓向來對於李朝王族後裔比較寬仁,甚至當年南韓建立以後,純宗的皇后尹大妃仍被允許住在王宮之中。李海瑗的這段加冕鬧劇,本來也沒造成多少影響,青瓦臺壓根也沒必要去在意。北韓王朝又稱李氏北韓,是半島上幾乎與明朝同時建立的王朝。近代日本明治維新後大規模進行擴張,近在咫尺的李朝首當其衝,尤其在甲午戰爭後清朝讓出了李朝的宗主權後,半島變成了日本的囊中之物。1897年北韓高宗李熙自稱皇帝,改制稱大韓帝國,高宗不僅自己稱帝,還把先前歷代國王王妃全都追封了個遍。雖然大韓帝國是半島歷史唯一的帝國,但由於名不副實,依舊被視作北韓王朝的一部分。
不過就像秋後的螞蚱一樣,大韓帝國沒折騰幾天就在日韓合併中崩解,李朝王族被降等納入日本皇族的一部分。不僅如此,末代的李朝王室命運可以說是非常悲涼,在日本人的各種戕害之下幾乎絕嗣。更慘的是日本戰敗後,李朝王族被剝奪了日本皇族身份的同時,又被拒絕回到南韓,變成了無根之萍。南韓李承晚時代,李朝王族剩下的人財產被沒收,尹大妃被迫流落街頭,王族生活非常悽慘。李承晚之後,朴正熙等開始善待當年的李朝王族後裔,尹大妃等被允許回到王宮生活,流亡在海外的王族成員得以迴歸故土,李垠死後更是得到了國葬的待遇。而朴正熙以後的歷代青瓦臺之主,對於當年的王族都保持著善待寬容的態度。北韓王朝雖然滅亡了,不過李氏宗族依舊存在,宗廟祭祀等,基本上都被很好的保留了下來。
李海瑗是當年建立大韓帝國的高宗李熙的孫女,她的父親是高宗次子義親王李堈。李堈是李朝宗室之中少有的子嗣繁盛之人,嫡出庶出加上私生子嗣,共有28人。李海瑗是李堈的第二個女兒也是第七個孩子,她的二哥李鍝曾加入日軍,最終死在了廣島的蘑菇雲之下。由於李海瑗的父親子嗣眾多,在目前的李朝王族中擁有絕對的人數優勢,支持者不少。雖然南韓並非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不過南韓對於諸多傳統文化的保留與保護都非常值得佩服。比如今天的南韓,依舊有完善的宗族制度,當年的李朝雖然覆滅,但全州李氏的王族後裔依舊還在。在南韓,無論是青瓦臺還是民間,對於王族後裔的態度都相當寬容。甚至南韓有相關調查顯示,有超過54%的民眾表示支援恢復君主制,當然前提是象徵性的君主制,這有利於保護傳統文化。
當年的義親王李崗的後嗣,如今在世的還有數十人,而李海瑗是其中最年長的一位。雖說李海瑗宣佈加冕稱帝,自稱成為李朝歷史上第一位女帝,而且整個登基慶典還弄得有模有樣有鼻子有眼的,但終究沒有太多實際意義。對青瓦臺來說,李海瑗並沒有奪位的意思也沒這個實力,她的復辟只是個象徵性事件。甚至對於李海瑗宣佈稱帝這件事,青瓦臺表示只要在法律允許範圍之內,都不會進行任何干涉。
南韓不理會李海瑗,主要還是因為她不存在任何的現實威脅,根本沒必要理會,而且南韓同情支援王族的人還挺多,不能得罪。
-
9 # 國際視角淺說
李海媛自稱女皇沒有受處罰,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現在隨便來個人說自己是皇帝,也不會受到處罰,無非就是被當做笑話看。而且這個自稱為“大韓帝國女皇”的李海媛,還真是帝王的後代,身上流著北韓皇室的血。
眾所周知,南韓是一個總統制的國家,並非君主立憲制國家,那麼為什麼會出來一個“女皇”呢?李海媛現在已經是一個年過百歲的老人家,是北韓皇族李氏的後代,在北韓半島的封建王朝還沒崩塌之前,整個北韓都是李氏的天下,而李海媛就是北韓高宗的孫女。後來半島分裂,李海媛也就成了皇室僅存不多的血脈之一,只不過這個皇室後裔生活的地方變成了民主共和國——大韓民國。
在2005年的時候,李海媛舉行了“登基”儀式,正式加冕成為女皇,而且還是“大韓帝國女皇”,她還“宣告天下”表示李氏北韓王朝正式復辟。當然,參加登基儀式的人只有李氏幾十個後人,而女皇始終是李氏後代給李海媛起的稱謂,王朝復辟也是李氏後裔幻想的美夢。
對於李海媛的做法,並沒有引起南韓政府的警覺,因為沒有任何群眾響應李海媛的登基儀式,也沒有人認可其女皇的地位。南韓政府對此事一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且不做出任何評價,估計在南韓政府眼裡,就是一群神經病在演戲。
不過在2008年的時候,南韓媒體進行了一次關於是否同意恢復君主制的民意調查,表示贊成的民眾居然達到了54%。不過接受調查的民眾大多表示恢復君主制只是想保留南韓的傳統文化,幾乎所有的被調查中都不知道有李海媛這個人的存在。
-
10 # 俞敏洪老師說的真對
原先的李氏國王家族現在在南韓還是貴族,勢力很大。雖然不做總統總理,但是在情報軍界勢力很大,經常執政黨在野黨政府高官間出現矛盾爭執,李家的人會把他們找到一起來,調節爭端,為大韓民國團結奮鬥
-
11 # 大國布衣
北韓半島在歷史上只出現過一個帝國,那就是大韓帝國,1910年,存在了13年的大韓帝國不復存在,北韓半島遭到日本的吞併,並逐步淪為日本殖民地。
短命的大韓帝國(大韓帝國第一位皇帝,北韓王朝高宗大王李熙)
大韓帝國是北韓半島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帝國,1897年10月12月,北韓王朝第26代國王高宗李熙自稱皇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因此大韓帝國也被普遍認為是北韓王朝歷史的一部分。北韓高宗稱帝建立大韓帝國之時,日本已經將勢力滲透到半島,無力正面與日本硬抗的大韓帝國,僅僅延續了13年的國祚。1910年8月22日,親日派的南韓總理大臣李完用與日本代表寺內正毅簽訂《日韓合併條約》,將半島的主權永久讓與日本,北韓半島遂淪為日本殖民地。大韓帝國存在僅僅只有13年,共歷二帝,而李海瑗,正是大韓帝國皇室後裔,最後一位翁主。
1919年,李海瑗出生於日佔時期的首都漢城(即今之首爾),父親為北韓高宗,大韓帝國首位皇帝李熙之子義親王李堈,伯父是北韓王朝末代國王和大韓帝國最後一位皇帝純宗李坧。日韓合併之後,北韓皇室宗親基本上處於被打壓狀態,純宗皇帝無嗣,立皇弟英親王李垠為嗣君,但日韓合併後,李垠很快便被降封為昌德宮李王世子並長期在日本生活,還娶了日本皇室女子梨本宮方子為妻,日本投降後,李垠的皇族身份被廢除。大韓民國建立,首任總統李承晚一直對這位前朝太子非常防備,不僅拒絕他回國,連南韓國籍都不給他,直到李承晚倒臺後,一身是病的李垠才以平民身份回到祖國南韓,受到了南韓上下的熱烈歡迎。
隨著大韓帝國最後一位皇太子李垠於1970年病逝於漢城,代表著北韓王朝和大韓帝國的皇室精神領袖已經不復存在,因此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已經沉寂很久的南韓皇室宗親都不曾引起外界的注意,畢竟自日韓合併以來,受到沉重打擊的王室也早已褪去了高貴的光環,成為了毫無特權的平民。
末代翁主的女皇夢(李海瑗之父義親王李堈)
大韓帝國從建立到被吞併僅僅至存在了13年時間,隨著1910年日韓合併,半島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宣告結束,不過,百年以來,李朝後裔始終不忘恢復昔日的輝煌,儘管這在現在看來荒唐又可笑,但李海瑗竟然真的以實際行動過了一把皇帝癮。
北韓半島的宗族觀念很濃厚,全州李氏作為北韓王朝的本貫,其族人一直以來都以自己是王室後裔自居。2005年7月16日,李海瑗的堂弟、北韓王朝家族首領懷隱皇太孫李玖去世,李玖是末代皇儲英親王李垠與他的日本妻子李方子所生的兒子。李玖死後,指定了義親王李堈的第九子李鉀的長子李源作為全州李氏的下一任宗主,稱皇嗣孫,李源是李海瑗的侄兒,不過,李海瑗和其弟李錫輩分要高於李源,因此他們兩堅決反對李玖的決定,理由是李源並沒有在法律上與李玖形成養父子關係,相反的,李海瑗還以北韓王朝最後一位翁主自居,一再強調自己的正統性。
(李海瑗加冕為女皇)
1919年出生的李海瑗,已經是北韓王室中在世最年長的王室成員,但北韓王朝自建立以來從未出現過女皇,在男權思想根深蒂固的南韓,也是很難允許一位女性稱皇帝的。不過,李海瑗與大約50名義親王李堈的後裔,仍然為這位大家長舉行了一場讓南韓社會頗為震動的加冕儀式。
2006年9月29日,在首爾一家旅館,李堈的後裔忙前忙後精心佈置現場,喜迎他們的大家長李海瑗翁主加冕為女皇。雖然如此隆重的儀式被安排在一家旅館而非大型的會議廳,多少也是為了避免刺激到南韓政府,但這也足見王室之衰弱。在長達一個小時的加冕儀式上,李海瑗身穿繡花金色長袍,佩戴鑲嵌寶石的王冠,帶著滿足的微笑坐上了“龍椅”(據說這把龍椅還是從電視臺借來的道具),從流出的照片來看,李海瑗的加冕服飾已經糅合了不少現代風格,幾乎很難與豔麗的韓服聯絡在一起,頭上的王冠看起來也顯得很廉價。不過,這絲毫不影響李海瑗的心情,在加冕成為“文化大韓帝國女皇”(這個稱號總覺得怪怪的)之後,李海瑗還興奮的宣佈北韓王朝復辟,並稱孤道寡表示自己將代表皇室指定繼承人。
在沉寂了近百年之後,北韓王室竟然史無前例的舉行了一場超級寒酸的加冕儀式,宣佈他們的大家長李海瑗加冕為女皇,這在2006年絕對是一個勁爆新聞,南韓民間對此也是議論紛紛,甚至電視臺都為之作了專題報道,但是在這一場復辟鬧劇中,南韓政府始終表現的較為冷靜和剋制,這又是為什麼呢?
南韓政府對此事的態度事實上,一直以來南韓政府和民間對李氏王朝後裔都報以比較寬容的態度,自始至終都保持了冷靜和剋制,只要在法律範圍內活動,南韓政府均不予干涉,官方也拒絕表態,南韓政府這麼做,主要還是有以下幾點原因:
1:南韓民間對李氏北韓的寬容和同情
作為北韓半島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存在了500多年的北韓王朝最後卻慘遭日本的蹂躪,大韓帝國二世而亡,日韓合併,北韓半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這一段歷史對於南韓人來說是國恥。也正因為如此,南韓民間對李氏北韓更多的是寬容和同情,所以對於李海瑗加冕為女皇,鮮有人站出來抨擊。如果政府冒然干涉,很難說南韓民間會出現不同的聲音,出現意想不到的的後果。
2:李海瑗自稱女皇並沒有觸犯南韓法律
在一個旅館裡舉行的這一場所謂的加冕儀式,純粹就是鬧劇。李海瑗既不是邪教首領,在她身邊的李氏宗親也並非什麼邪教分子。在南韓,這樣的加冕儀式無法被認為是觸犯法律,因為不具有社會危害性,李海瑗“北韓王朝復辟”的口號完全是她的一廂情願,因為,南韓政府無法以觸犯法律的理由對她進行處罰。
3:李氏北韓對於南韓的意義
李成桂建立的北韓王朝是半島有史以來國力最強盛,各方面都達到巔峰的封建王朝,在南韓歷史上,北韓王朝的地位不言而喻。由於其消失的時間距離現在不過百年,南韓民間一直對李朝抱有懷念。而南韓能成功從封建君主專制成功過度成為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李朝的自我犧牲是很重要的,昔日日本入侵北韓半島,北韓高宗大王、純宗大王為抵禦外辱都做出了不懈努力。李朝對於整個南韓,其意義是重大的,南韓優越的國家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其實都原於李朝當年創立的輝煌的國家根本,特別是在北韓半島的近代史,李朝都起到了至為關鍵的承前啟後的作用。因此無論如何,南韓政府對於全州李氏王族,都不可用過激的行為,以免激發南韓民間的強力反彈。
結語2020年2月8日,北韓王朝歷史上最後一位翁主李海瑗逝世,享年一百歲。李海瑗生前加冕為女皇,自稱“文化大韓帝國女皇”,在南韓民間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雖然她的這種個人行為並沒有面對南韓政府的處罰,但是在南韓民間,卻一度掀起了對李氏北韓的懷念。2008年,《韓民族報》曾做過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54.4%的南韓受訪者支援恢復君主制,但前提是君主制只能是象徵性的,南韓是一個傳統文化保護意識很強的國家,對於消失才不過百年的北韓王朝,依然懷有深深的感情。
-
12 # 漢水長流
沒受到政府處罰就對了!
李海瑗的確是當年大韓帝國的嫡傳後代。父親是北韓王朝的義親王李堈,爺爺是北韓高宗李熙,李熙就是大韓帝國的開國皇帝。不過這個北韓史上的大韓帝國只是曇花一現,存在不足二十年便被日本吞併了。
南韓是華夏文化影響非常重的國家,可以說華夏文化己經融入了南韓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在朴正熙政府實施去漢化後,當年許多南韓中老年人並不是支援的,因為此舉意味著忘記過去,背離了傳統。
其實,南韓還就是一個非常重傳統的國家,所以在這個背景下,2005年李朝王族後裔李海瑗自稱“大韓帝國女皇”並在首爾舉行加冕儀式,宣佈北韓王朝復辟。“登基典禮”時,有50多位李氏宗族成員參加,而且不知道從哪裡借來了一套龍椅之類的道具,場面上還真是那麼回事。
老實說,這就是一場鬧劇。但其中不難發現還是有一定的民意基礎。為什麼?因為想當初大韓帝國包括整個北韓半島,而且脫離和中國的藩屬關係,那可是南韓人最為驕傲的時代。現在呢?南北分治,一個民族兩個國家!
因此,不能不說這場鬧劇背後有民眾渴望統一的感情在裡面。再說,她的行為是在政府可控下的,並沒有危及社會安全。所以青瓦臺全當是成不了氣候的一出滑稽喜劇,選擇了包容的態度,並沒有加以干涉。當年的李朝末代王室命運悲涼,而南韓向來對於李朝王族後裔比較寬仁,甚至當年南韓建立以後,純宗的皇后尹大妃仍被允許住在王宮之中。
李海瑗的這出"復辟"滑稽喜劇,在後來的民意調查中,有很多人說"復辟"並不是恢復君主制,只是透過這種形式,呼喚,找回傳統,企盼南北一合!
-
13 # 歷史畫中人
眾所周知,南韓是一個總統制的國家,並非君主立憲制國家,那麼為什麼會出來一個“女皇”呢?李海媛現在已經是一個年過百歲的老人家,是北韓皇族李氏的後代,在北韓半島的封建王朝還沒崩塌之前,整個北韓都是李氏的天下,而李海媛就是北韓高宗的孫女。後來半島分裂,李海媛也就成了皇室僅存不多的血脈之一,只不過這個皇室後裔生活的地方變成了民主共和國——大韓民國。
大韓帝國大韓帝國(Korean Empire,1897年—1910年)是一個位於亞洲東部北韓半島上的君主制國家。1897年10月12日,北韓王朝的第26代國王李熙(北韓高宗)自稱皇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大韓帝國通常被認為是北韓王朝歷史的一部分,也是北韓半島歷史上第一個帝國。現今南韓的歷史學家為區別後世的大韓民國,又稱這一時期為“舊南韓”(구한국)或“舊韓末”(구한말)。
大韓帝國的疆域與北韓王朝相同,大致相當於當代北韓和南韓面積的總和,北面隔鴨綠江與圖們江與中國和沙俄接壤,南面隔大韓海峽(即北韓海峽)與日本相望。地方行政單位較北韓王朝時期有所改變,為道、府、郡三級制,沒有了縣的建制,只保留一個州即濟州。行政區劃也與北韓王朝略有不同,平安、咸鏡、忠清、全羅、慶尚等五道分別被拆分為南北兩道,因而由北韓王朝時期的八道變為十三道。首都仍為漢城(今南韓首爾)。
大韓帝國延續了13年。1910年8月22日,南韓總理李完用與日本代表寺內正毅簽訂《日韓合併條約》,規定大韓帝國將北韓半島的主權永久讓與日本,北韓半島遂淪為日本殖民地。1910年8月29日,隨著《日韓合併條約》的生效,大韓帝國被日本正式吞併。
李海瑗是誰李海瑗(1919年4月24日-2020年2月8日),皇族名李珍、別名李吉雲,是李氏北韓的後裔。
她是北韓高宗的孫女、義親王李堈的第二個女兒,母親為壽德堂李希春(수덕당 이희춘)。她被部份北韓王朝王室成員推舉為第三十任李氏北韓家族首領,自稱女皇。
李海瑗的伯父北韓純宗皇帝曾宣佈他另一個兄弟李垠為皇儲,但他從沒能登基,因為日本很快就在1910年併吞了北韓。 [3] 李海瑗於日佔時期1919年生於首爾,幼年時曾入讀鍾路小學校,並在雲峴宮生活。1936年從京畿女高畢業後,與慶應大學畢業生李昇圭(이승규)結婚,有三子一女。後來李昇圭在韓戰時被擄往北韓,不知所終。
2005年7月16日,李海瑗的堂弟、北韓王朝家族首領懷隱皇太孫李玖去世,李玖認可他的堂侄李源即位作為下一任全州李氏宗主,稱皇嗣孫。但是,此舉遭到了李海瑗和弟弟李錫的堅決反對,理由是李玖生前並沒有正式在法律上收養李源。“無論別人說了什麼,我都是正統。”針對全州李氏大同宗約院的決定,李海瑗如是說。
2006年9月29日,義親王李堈的大約50名後人宣佈李海瑗為女皇,在首爾一家旅館舉行了長達一小時的加冕儀式。身穿繡花金色長袍的李海瑗,接受了鑲嵌寶石的王冠,還登上了“龍椅”,這把龍椅是從電視臺借來的道具。在加冕儀式上,李海瑗宣佈說:“作為王位的繼承者,孤鄭重宣佈,孤將有權代表皇室並指定繼承人。”“讓我們為了祖國的重新統一不斷努力。”加冕後的李海瑗自稱“文化大韓帝國女皇”(韓語:문화대한제국 여황/文化大韓帝國女皇),並宣佈北韓王朝復辟。
李堈的後人們表示,擁立李海瑗為女皇,是因為她是北韓王室中在世最年長的王室成員。他們希望分居各國的王室後裔團結在海瑗女王的旗下。十月,李海瑗又身著隆重服裝前往父親的墓,義王墓前磕頭並獻花。
對於李氏王朝後裔,南韓政府和民間多報以比較寬容的態度,凡在法律範圍內活動,南韓政府不予干涉,不過官方拒絕表態。《韓民族報》在2008年做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有54.4%的南韓受訪者支援恢復君主制,不過前提是君主制只能是象徵性的,認為這樣有利於儲存傳統文化。
2017年6月,南韓法院在李海瑗和兒子們上訴的土地糾紛一案中,判決母子四人一方敗訴。該案中,李海瑗試圖討回一塊在延禧洞共有萬餘平方米的土地,而該地曾在1948年為其丈夫擁有。
2020年2月8日,李海瑗逝世。
南韓的北韓皇室後裔李海瑗女士為何自稱大韓帝國女皇都沒受到南韓的處罰?李海瑗這個人不僅僅是自稱為“大韓帝國女皇”,她曾經還和李氏家族的一些成員一起為自己搞了一個加冕儀式,不過南韓政府對於李海瑗的行為一直是持比較寬容的態度,只要她的行為不危及社會安全,南韓政府基本也不會管李海瑗的事情。
當年北韓半島被日本收入囊中以後,有著超過五百年曆史的李朝就此覆滅,然而2005年的時候,李朝王族後裔李海瑗卻自稱“大韓帝國女皇”並在首爾舉行加冕儀式,宣佈北韓王朝復辟。“登基典禮”有不少李氏宗族成員參加,甚至還從電視臺借來了龍椅之類的道具。
對於這場像過家家一樣的“登基大典”,南韓無論是青瓦臺還是民間都選擇了包容的態度,並沒有加以干涉。當年的李朝末代王室命運悲涼,而南韓向來對於李朝王族後裔比較寬仁,甚至當年南韓建立以後,純宗的皇后尹大妃仍被允許住在王宮之中。李海瑗的這段加冕鬧劇,本來也沒造成多少影響,青瓦臺壓根也沒必要去在意。
李海瑗之所以能夠給自己搞一個加冕儀式,這還得得益於他的父親李堈能生,李堈生前有13個兒子9個女兒,這在北韓王朝宗式成員當中算是非常厲害的。因為李海瑗的親兄弟姐妹就有20個,所以她的家族後裔自然也很多,李氏王朝宗式成員的其它分支還真爭不過李海瑗。對於李海瑗加冕為“大韓帝國女皇”並且宣佈李氏北韓復辟的行為,南韓政府基本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實這也很好理解,這就像某個清朝皇室成員的後代突然宣佈自己為大清帝國的皇帝,那大家估計也就把他當成神經病而不願意搭理他。
北韓王朝又稱李氏北韓,是半島上幾乎與明朝同時建立的王朝。近代日本明治維新後大規模進行擴張,近在咫尺的李朝首當其衝,尤其在甲午戰爭後清朝讓出了李朝的宗主權後,半島變成了日本的囊中之物。1897年北韓高宗李熙自稱皇帝,改制稱大韓帝國,高宗不僅自己稱帝,還把先前歷代國王王妃全都追封了個遍。雖然大韓帝國是半島歷史唯一的帝國,但由於名不副實,依舊被視作北韓王朝的一部分。
不過就像秋後的螞蚱一樣,大韓帝國沒折騰幾天就在日韓合併中崩解,李朝王族被降等納入日本皇族的一部分。不僅如此,末代的李朝王室命運可以說是非常悲涼,在日本人的各種戕害之下幾乎絕嗣。更慘的是日本戰敗後,李朝王族被剝奪了日本皇族身份的同時,又被拒絕回到南韓,變成了無根之萍。南韓李承晚時代,李朝王族剩下的人財產被沒收,尹大妃被迫流落街頭,王族生活非常悽慘。
李承晚之後,朴正熙等開始善待當年的李朝王族後裔,尹大妃等被允許回到王宮生活,流亡在海外的王族成員得以迴歸故土,李垠死後更是得到了國葬的待遇。而朴正熙以後的歷代青瓦臺之主,對於當年的王族都保持著善待寬容的態度。北韓王朝雖然滅亡了,不過李氏宗族依舊存在,宗廟祭祀等,基本上都被很好的保留了下來。
李海瑗是當年建立大韓帝國的高宗李熙的孫女,她的父親是高宗次子義親王李堈。李堈是李朝宗室之中少有的子嗣繁盛之人,嫡出庶出加上私生子嗣,共有28人。李海瑗是李堈的第二個女兒也是第七個孩子,她的二哥李鍝曾加入日軍,最終死在了廣島的蘑菇雲之下。由於李海瑗的父親子嗣眾多,在目前的李朝王族中擁有絕對的人數優勢,支持者不少。
南韓政府對此事的態度
事實上,一直以來南韓政府和民間對李氏王朝後裔都報以比較寬容的態度,自始至終都保持了冷靜和剋制,只要在法律範圍內活動,南韓政府均不予干涉,官方也拒絕表態,南韓政府這麼做,主要還是有以下幾點原因:
1、南韓民間對李氏北韓的寬容和同情
作為北韓半島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存在了500多年的北韓王朝最後卻慘遭日本的蹂躪,大韓帝國二世而亡,日韓合併,北韓半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這一段歷史對於南韓人來說是國恥。也正因為如此,南韓民間對李氏北韓更多的是寬容和同情,所以對於李海瑗加冕為女皇,鮮有人站出來抨擊。如果政府冒然干涉,很難說南韓民間會出現不同的聲音,出現意想不到的的後果。
2、李海瑗自稱女皇並沒有觸犯南韓法律
在一個旅館裡舉行的這一場所謂的加冕儀式,純粹就是鬧劇。李海瑗既不是邪教首領,在她身邊的李氏宗親也並非什麼邪教分子。在南韓,這樣的加冕儀式無法被認為是觸犯法律,因為不具有社會危害性,李海瑗“北韓王朝復辟”的口號完全是她的一廂情願,因為,南韓政府無法以觸犯法律的理由對她進行處罰。
3、李氏北韓對於南韓的意義
李成桂建立的北韓王朝是半島有史以來國力最強盛,各方面都達到巔峰的封建王朝,在南韓歷史上,北韓王朝的地位不言而喻。由於其消失的時間距離現在不過百年,南韓民間一直對李朝抱有懷念。而南韓能成功從封建君主專制成功過度成為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李朝的自我犧牲是很重要的,昔日日本入侵北韓半島,北韓高宗大王、純宗大王為抵禦外辱都做出了不懈努力。李朝對於整個南韓,其意義是重大的,南韓優越的國家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其實都原於李朝當年創立的輝煌的國家根本,特別是在北韓半島的近代史,李朝都起到了至為關鍵的承前啟後的作用。因此無論如何,南韓政府對於全州李氏王族,都不可用過激的行為,以免激發南韓民間的強力反彈。
南韓不理會李海瑗,主要還是因為她不存在任何的現實威脅,根本沒必要理會,而且南韓同情支援王族的人還挺多,不能得罪。
結語:
在2008年的時候,南韓媒體進行了一次關於是否同意恢復君主制的民意調查,表示贊成的民眾居然達到了54%。不過接受調查的民眾大多表示恢復君主制只是想保留南韓的傳統文化,幾乎所有的被調查中都不知道有李海媛這個人的存在。
-
14 # 子屠龍
以前沒有處罰,以後更不可能,因為李海媛女士已經於2020年2月8日去世。事實上,南韓政府也不會處罰這位“女皇”,在政治家的眼裡就像一場“非遺表演”,不僅不會影響社會穩定,還有利於保留南韓傳統文化。
話說,李海媛身上確實流著王族的血,她是【大韓帝國】的“韓始帝”——【高宗李熙】的孫女、【義親王李堈】的二女兒。只不過1919年4月出生的她,在哇哇落地的時候,大韓帝國已經亡國9年。
那一年,北韓半島並不平靜,年初高宗李熙的死亡,引發北韓“三一運動”。日本人公佈的死因是腦出血,而南韓民間認為太上皇遭到日本人毒手,可見的是“韓二世”——純宗李坧悲傷異常。
追溯一下大韓帝國的歷史,它的前身是中國的藩屬政權——北韓李朝,建國500多年後(到清朝末年),即1897年改國號為“大韓帝國”。1910年,日本人利用韓奸啟動【日韓合併】,“韓二世”被迫召開最後一次御前會議,稱帝14年的大韓帝國煙消雲散。
“韓始帝”走了,“韓二世”熬過7年後,也走了。同樣的情景再次上演,北韓民眾為先帝,掀起“六一o”反日運動。李坧自幼中毒,沒有生育能力,承繼王族大旗的責任,轉到他的2個弟弟身上,即【義親王李堈】和【英親王李垠】。
接下來,李氏後裔的故事就有些撕裂:李堈堅持抗日路線,結果遭到日本人軟禁,二戰後返回南韓;李垠是“韓二世”欽定的繼承人,卻從小被日本人帶走養育,後來甚至加入“皇軍”。
目前,這兩大分支都懷念家族的榮光,不忘恢復王族地位,甚至有人不斷給那些保留君主制的國家寫信,告訴他們:我們南韓還有王族!
只不過,到底誰出來即位,兩大分支是各不相讓,爭鬥不休。英親王這一支頂著“賣國賊”的汙名,儘管名義上更順當,但還是落敗。這裡有一個重要原因,英親王只有親生兒子【李玖】沒有親生孫子,而過繼的孫子【李源】來自義親王的血脈。
所以,義親王后裔的最年長者——李海媛,帶著長輩的光環,贏得最終勝利。2006年9月29日,在首爾(漢城)的一家飯店內,88歲的李海媛被宣佈為“大韓帝國女皇”。這個登基儀式也是太寒酸,連“龍椅”都是從電視臺借來的,然而畢竟也算是大韓帝國的第三位加冕皇帝。
那麼,南韓民眾對於李海媛的登基,會有什麼看法呢?反對者自然會有,但更多的是樂見其成,大家心裡都明白“韓三世”只是現象級。
據說,現在的南韓人贊成恢復帝制的人數,佔到50%以上。有一個前提,上臺的“皇帝”必須是一個象徵人物,或者說是給予某人的榮譽稱號。
有這樣的民意做背書,當年李海媛的登基,也就不會惹來南韓政府的處罰。現在全世界都講究保留傳統文化,對南韓政府來說,有李氏後裔這一幫人在努力折騰,明顯好處多於壞處。
-
15 # 南山毅
2006年9月29日下午,在南韓首爾希爾頓酒店內舉辦了一次非同尋常的活動,在50多名北韓李氏王朝後代成員的簇擁下,一名耄耋老婦人坐在象徵皇權的龍椅上舉行加冕儀式,正式宣佈大韓帝國復辟。
這名婦人被大韓帝國皇室協會共同推舉為女王,對外代表皇室並且有指定繼承人的權力,現場還另外任命了參謀長和文化大臣。在慶祝儀式上,這位老婦人激動的流下了淚水。
這位老婦人就是李海媛,他為什麼要復辟大韓帝國,這還要從北韓李氏王朝的覆滅說起。
1392年李成桂取代高麗建立北韓李氏王朝,此後一直作為中國的藩屬國存在,李氏只能稱作國王不能叫做皇帝。
19世紀末,清朝日益衰弱,無力控制北韓,北韓王室不甘心繼續使用中國所冊封的北南韓王的稱號,意圖在地位上和中國平起平坐。
1897年,北韓王朝高宗李熙正式登基稱帝,將國號從北韓改為大韓,大韓帝國就此成立。隨後高宗李熙展開光武改革,意圖改變北韓的落後面貌,以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
然而僅僅改變國號,把國王的稱呼改成皇帝,並不能改變封建王朝的本質,光武改革也沒有實現富國強兵的目的,反而日本對北韓的侵略更加變本加厲。
1910年,隨著《日韓合併條約》簽訂,北韓王朝正式滅亡,李氏從此退出了政治舞臺。
北韓王室成員的命運後來幾經起伏,南韓在李承晚執政時期,北韓王室受到李承晚敵視,財產被全部充公沒收,王室成員生活一度十分拮据。朴正熙上臺以後,王室的生活才有所改善。
北韓王朝雖然不存在了,但是王室的後人們仍然匯聚在一起,推選出家族的首領,並定期舉行家庭聚會活動。
2005年,家族首領李玖去世,原本他指定自己堂侄作為家族下一任首領,但是由於血統問題,遭到家族成員的集體反對,最後他們一致推舉李海媛擔任新的家族首領。
之所以推舉李海媛,是因為李海媛是高宗李熙的孫女,同時也是現存王室後代中輩分最高,年齡最大的一名成員,李海媛本人也一再強調自己的正統地位,以北韓王朝最後一位公主自居。
李海媛生於1919年,爺爺是高宗李熙,父親是義親王李堈,1936年,她從京畿女子高中畢業,後來和一個名叫李升圭的男人結婚,育有三子一女。北韓戰爭期間,丈夫李升圭被綁架失蹤,她獨自一人拉扯兒女長大。
她的大兒子和三兒子都先後移居美國,1992年,李海媛也來到美國生活。2002年,李海媛返回南韓和二兒子居住在一起。
李海媛的生活並不富裕,她和二兒子一起住在租來的公寓裡,多年來,他們一直深陷在一起土地官司中,只要勝訴,就能獲得一筆不菲的財富,但是最後卻以敗訴告終。
成為家族首領後,2006年9月29日下午,在首爾希爾頓酒店,88歲的李海媛在50多名王室後代成員的簇擁下舉行加冕儀式,宣佈大韓帝國復辟,自稱“文化大韓帝國女皇”。
李海媛在加冕儀式上如此說道:“我將盡我所能重建被日本人無情踐踏的皇室,並透過重新團結他們來恢復皇室。”
皇室發言人則說:“我們不想要政府的物質支援,我們的目的是宣傳皇室的存在,建立我們國家的歷史和傳統。”
耐人尋味的是,南韓政府自始至終沒有發表任何看法,這次加冕活動也沒有受到政府幹預,也沒有受到任何處罰,南韓政府就像是沒事人一樣,為什麼會是這種態度呢?
首先李海媛的加冕活動並不違反法律,雖然說是大韓帝國復辟,但是這個復辟只是嘴上說說而已,現實中李海媛並沒有什麼推翻現政權的顛覆活動,沒有什麼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
僅僅只是一個聚會活動,口頭上說兩句大話,並沒有實際的違法犯罪活動,所以說在法律範圍內是無法對其進行干預的。
其次南韓人民對北韓李氏王朝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雖然北韓王朝末期腐朽墮落,但是在抵抗列強侵略中依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從日本侵略以及二戰獨立以來,南韓民族主義情緒一直持續高漲至今,李氏北韓作為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王室成員普遍受到人們的同情,因為一件小事進行處罰恐怕引起人們的議論。
最後就是李海媛的這次加冕活動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難道真的是為了復辟大韓帝國這個封建王朝嗎?恐怕不是,這次復辟更多是為了紀念歷史,重新整理大韓帝國皇室的存在感。
就在加冕活動幾個月前,2006年初,MBC電視臺的一部電視劇《宮》火爆一時,這部劇的背景正是虛構的21世紀君主立憲制的大韓民國,主角正是以皇室成員為主。
宮的火爆讓人們對皇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網路上甚至出現過是否同意恢復皇室的調查,高達54.4%的受訪者表示同意。
MBC電視臺的全稱是文化廣播公司,而李海媛自稱“文化大韓帝國女皇”,加上文化的字首,李海媛很有可能是蹭MBC電視臺的熱度,好重新整理一下北韓皇室後人的存在感。
所以綜合來看,這次加冕活動並沒有什麼現實意義,也沒有實際上的復辟政權的活動,不過是一場蹭熱度的作秀而已,既然如此,南韓政府自然就懶得理他們了。
2020年2月8日,李海媛去世,享年103歲。
在她去世的新聞中,只提到她是北韓王朝最後一位公主,是高宗李熙的孫女,對2006年這次加冕活動隻字未提,這次加冕就像是一場鬧劇,早已經被人們遺忘。
回覆列表
歐洲亡國王室一抓一大把,只要不搞顛覆,誰理他做什麼。
別的不說,建奴後人不少人不也還天天把皇室掛嘴邊,怎奈末代四位酋長鹹同光宣通通絕嗣,就算是宗室也是出了五服的閒散人員,有什麼值得吹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