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螞蟻科學
-
2 # 使用者16370915322
地球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地心溫度極高,物質會膨脹,這就產生了壓力差,受壓力(壓強)推動,便產生了板快運動,當兩個板塊碰撞或斷裂,產生共振,就產生了地震,壓力越大,板塊碰撞趆激烈,離地表越近,震極越大,破壞力越大,對人類的危害也趆大,反之危害較輕。還有火山引起地震,礦震,人造地震(爆炸引起)。
大陸板塊的移動。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累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
大氣的氣壓、氣流造成地殼岩層的應力變化也是造成地震的一個原因,當某地的這種應力大過其地殼的承受能力便造成地震,這便是佔自然界地震的發生的一個原理。
氣流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其作用於海洋,便產生了浩浩蕩蕩的大洋環流;作用於陸地,由於地殼下面是半液態的岩漿,而地殼又是薄薄的一層(地殼厚度僅為地球半徑的400分之一,體積只有地球體積的百分之零點三),陸地地殼也會產生流動性的的變化趨勢。氣流造成地殼岩層的應力變化是造成地震的主要原因,當這種應力大過其承受能力便造成地震。
汶川地震有兩種說法:
1.印度板塊向亞歐板塊俯衝,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質向東緩慢流動,在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剛性地塊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北川———映秀地區突然釋放。(官方公佈的原因,我個人傾向)
2.印度洋流經橫斷山脈氣流再加緬甸強熱帶風暴氣流推動緬甸雲南地塊向東北運動在汶川北川一線受阻,最後在此形成一條近300公里的剪下帶。(一些民科的結果)
第一個板塊移動是絕對正確的說法,第二個氣流氣壓說是一直存在爭議的說法,為了全面,都列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