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檯球傅文政

    重要!當然重要了!

    什麼是技術?

    說穿了,技術就是我們應用器材的能力!

    誰能夠充分發揮器材的效能,誰的技術就比較好。不止如此,通常高深的技術能力,都是基於自己能夠發揮器材特性而存在的,檯球技術自然也不例外了。

    如果我們想要在臺球打擊的過程中使自己擁有更為精確高效的打擊能力,我們就需要仔細地探索球杆的特性。

    那麼,理解球杆的特性對於技術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答案非常簡單:要懂得挑選合適的球杆來進行練習。

    本能的產生是身體在幫助我們適應環境需求的一種特性,而且本能有他自己的判斷方式。如果我們所使用的發力方式符合自然特性,那麼身體自然會產生應對球杆特性的能力。因此一般而言,我們是不需要刻意去鍛鍊自己應對球杆特性的本能。

    如果我們所選用的球杆在支援這個運動當中其本身所擁有的效能不夠完善,那麼身體在形成本能的時候也會產生一些不良的後果!比方:

    1、如果我們選用的球杆響應速度太快(不夠柔軟),那麼身體本能對於力量的分割就會非常吃力。由於這種需求不是生存的必要因素,因此最終身體可能會全面排斥這種負擔,終止最佳化的程序,這樣會使我們的技術完全無法進步!

    2、如果我們所選用的球杆響應速度過於緩慢(球杆太柔軟),雖然身體對於力量的分割比較容易分辨,但是我們的身體在建立本能的時候動作重心不容易確定位置,因此會失去對於子球點的鎖定能力!

    3、如果我們所選用的球杆其受力變形的部位不夠理想或者變形的引數不夠穩定,那麼身體也會根據這種特性產生對應的結果。這種結果多半都是負面的,因此會影響我們技術的進步!

    那麼,一支球杆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變形特性才比較適合檯球運動的呢?我們再來看一張圖:

    上圖左邊是斯諾克球杆的變形示意圖。球杆在擊打母球的時候,變形的部位比較短。

    上圖右邊是花式球杆的變形示意圖。球杆在擊打母球的時候,變形的部位比較長。

    從右上圖中我們可以知道一件事情:花式球杆的前節中有一段直徑漸增比較小的長度,這個長度一般在18到22公分左右,然後直徑才開始逐漸增大。因此花式球杆在擊打母球的過程中,其受力部位的變形不是均勻的,而是集中在球杆的某一個部位(主要是集中在直徑開始逐漸增大的部位)。比方我們拿著花式球杆垂直於地面,用一根手指頭推著先角使球杆的前節產生變形,球杆的受力會集中在直徑開始逐漸增大的部位。

    從左上圖中我們可以知道,斯諾克球杆沒有這種過度,所以斯諾克球杆的直徑是漸增的。因此斯諾克球杆在擊打母球的過程中,其受力變形的部位是比較勻稱的。

    那麼,為什麼斯諾克球杆和花式球杆會存在這種差異呢?

    這是由於花式檯球的球體本身體積和質量都比較大,因此在母球的受力過程中我們需要更大的動作幅度來完成打擊,也因為花式檯球的球杆需要比較大的質量來傳遞能量,所以球杆的直徑就變得比較大。但是如果球杆的直徑太大,那麼在瞄準的時候力量集中的能力就會比較差,因此球杆與母球的接觸面需要比較細小來引導我們的瞄準,球杆的直徑也因此存在這個過度的變化。當然,在使用上這樣的形式也比較符合我們的習慣和力學原理,這裡就不再細說了。

    斯諾克由於需要較高的準度,因此球杆與母球的接觸面需要更加細小,這樣在我們瞄準時比較容易形成的集中度。但是由於接觸面小了,如果像花式球杆那樣,前節中有一段直徑漸增比較小的長度,那麼就會使得球杆受力產生的變形過於集中,變形引數變得不夠穩定。因此需要以直徑漸增的方式來分散變形的部位,以保護球杆的使用壽命。

    在這裡我們可以很清楚地得出一個結論:球杆的變形量取決於母球球體的直徑大小。因為斯諾克的球體比較小,所以斯諾克球杆的變形量比花式球杆的變形量少。

    在這裡我要補充說明一件事情:對於球杆的總總引數包括形狀大小等等,其實我們的前輩已經付出了非常巨大的智慧心力,實在是值得我們敬佩與敬畏。

    花式球杆說明

    這是我們一般對九球杆部件的稱呼,在這裡我就不敘述這些名稱的觀念和功能了,我只說明比較關鍵的觀念:

    1、一般比較好的球杆會將整支球杆的重心調校到握把(纏線)的前方約10-15公分的位置。這種調校的好處是:重心是處在握杆與架橋中間的,這樣我們在發力的時候就不需要用到額外的力量來維持球杆的平衡了。

    2、當球杆打擊到母球的時候,球杆的受力是由球杆整體來共同完成的,因此任何一個部位在受力過程中的變形量都會影響球杆與母球的接觸時間。如果中輪使用的是鋼鐵材質,那麼由於鋼鐵的比重較大,因此在傳遞力量的過程中會延遲後節的受力時間。雖然這種變化非常微小,但是這種延遲對我們控制母球是沒有利的,因此一些球杆改採電木來作為銜接的材料,由於電木的重量和球杆比較接近,而且變形特性也比較接近木質,在傳遞力量的過程中不會延遲後節的受力時間,因此在實際使用上是比較好的。

    3、橡皮頭原本的目的是保護球杆,但是由於橡皮頭在球杆接觸母球的時候會產生變形,而且變形量非常大。這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效應:它能夠適度地延長球杆與母球的接觸時間,這種作用對於技術的提升是有直接幫助的。因此有些制杆廠充分地利用了橡皮頭的這種功能,有一些廠商則直接將這個橡皮頭封死,以免拆卸安裝的時候改變了這個引數。(斯諾克球杆和花式球杆還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點:斯諾克球杆所使用的材質是白蠟木或者水曲姆,這兩種木頭的材質都比楓木軟,因此斯諾克基本上不需要橡皮頭來補充球杆接觸母球的時間)

    4、由於球杆在出廠使用前有太多的環境變化容易引起球杆的變形,因此球杆在出廠的時候很少直接將前節的形變幅度做完整的調校。在實際打擊的過程當中,如果我們能夠對球杆進行某種程度的鍛造,那麼球杆的效能就會逐漸穩定。因此,打磨前節最好是在球杆使用一段時間之後來進行。

    根據前面的敘述,我們應該儘可能地將球杆前節受力變形的部位進行適合球杆特性的打磨,而且打磨不可以一次性完成,因為打磨過的球杆會繼續改變其本身的受力方式。最好分多次打磨,並且間隔要長。(以職業選手而言,整個打磨過程不要低於三個星期)

    5、為了將球杆重心後移和增加球杆的柔軟性,因此有些球杆在前節的前段鑽上一個直徑約3毫米、長約14毫米的洞,然後將這些區域的材質取走,這樣就可以擁有更好的重心配置和較高的柔軟度。

    (這就是314科技前節的由來,這種工藝方式主要是在科技前節的生產過程中,由於木材間的膠水與木材的比重較大,因此當球杆成型之後會增加前節的重量,導致整支球杆的重心向前節傾斜。為了將重心調校到接近纏線的位置,因此廠商在不影響效能的前提下將科技前節最前端的材質取走一部分。後來大家發現這種方式不錯,於是就將這種工藝應用在普通球杆的製作工藝上面。)

    科技前節和碳纖球杆

    談到這個問題,實在是我心中的痛!

    這兩種球杆幾乎摧毀了整個檯球事業!

    上世紀末,許多製造釣魚竿的工廠,由於本身市場的競爭激烈,又由於球杆與釣魚竿在外觀及效能上有些相似,因此,這些工廠便將碳纖技術引導到檯球領域當中。製造出碳纖球杆。

    碳纖球杆由於其直性好,不易變形。而且力量的傳遞完整,因此,在崇尚科技的時代,廣泛的應用在臺球領域中。但是,不管是碳纖球杆或者科技前節,這類球杆的響應速度比木質球杆的快。受力時間短。

    那麼為什麼這兩種球杆的受力時間比較短呢?

    這是因為碳纖球杆的硬度無法降低的關係。如果為了降低硬度,使用更薄的組織的時候,整體的強度會不足。而科技前節則是因為本身是由一片片的木材拼接而成的。成品在受力的時候,由於彎曲變形,會導致木材之間的相對位置產生變化,形成對膠水的應力。這樣子,球杆的壽命就會變得非常短。

    為了確保球杆的使用壽命。因此製造者必須將木材之間的相對位置變化的量,控制在最小的範圍之內。而控制的方法就是讓木材與木材之間儘可能的處在固定的狀態。所以,科技球杆一定是非常堅硬的。

    母球旋轉力量的大小,與母球行進力量大小的配比,是由球杆接觸母球的角度及球杆滑過母球的速度時間來控制的。過短的接觸過程,使得旋轉及控制相對困難。

    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技術能力的進步是由意識行為及本能反應兩者共同構成的。由於這樣的條件,對於擊打的控制及精確度產生了一定的難度。這個難度使得身體在每一次的打擊過程中都存在疑慮。因此身體的本能得不到堅決或者正確的引導,最終導致技術本能的退化。

    表面上來看,這種退化似是由於意識行為的迷惑所造成的,在前面我們曾提過,當我們在學習技術的時候,主要是以意識行為引導的本能反應所支援,來達到技術的形成。比如我們身體的平衡能力,是從幼小的時候,逐步摸索養成的。我們非常容易就能夠利用身體的平衡能力,是因為我們的上一代在承傳時,已經將這些必要的本能需要,為我們做了一些必要的準備。

    但是對於其他非生存必要的本能反應,就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了。因此,我們學習的時候,必須透過自身的學習理解來引導形成我們想要的本能反應。

    當這個過程不夠堅決,或者過於困難時,身體出於保護這個生命體的前提下,會破壞這種本能的連結過程,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我們能夠尋找出更為符合自然現象的方式,來達到技術養成的目的。或者放棄。

    所以當技術達到一個高度的時候,如果觀念不能完全符合各種自然條件,那麼,技術就會消退,直到找出更好的方式。技術就是在這種起起落落的摸索中成長。這種模糊所導致的技術退化,其實就是身體逼迫我們以另外的觀點來練習,盲目的加大訓練量是沒有意義的。

    但是,檯球運動的成長,本身就是依靠大量的經驗及科技而趨於完善的。科技本身並沒有錯,只是,必須尋找出更為符合這個運動的需求才行。

    後記

    我們華人為什麼沒有辦法生產效能優越的球杆?

    我曾經幫一些制杆廠校準球杆的引數,也曾經幫一些碳纖球杆的製造廠提供球杆的樣本及整體引數。

    但是,這些東西卻不能根本的提升這些球杆廠所生產的球杆水平!

    幾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相同的:因為我們得不到好的材料!

    我同意這個結論非常久,事實上也確實存在這種困擾。但是一直到大約8年前我才明白其中還有玄機!

    我們知道,以前人在製作鐵器的時候,需要“打鐵”。打鐵最主要的目的是讓鐵分子能夠更產生更加均勻密緻的結合方式。

    (事實上,打鐵最主要的目的是使鐵分子的量子場得到更為密緻的組合形式,這部分牽扯的內容非常艱深,有機會我再來敘述)

    現在則是以鍛造來取代這種工藝!

    球杆實際上也是需要鍛造的!

    美國的制杆廠,將接近成型的球杆以自由落體的方式,對前節及後節進行鍛造。因此在完成成品之後,球杆的變形量非常的小,而且組織也變得比較密緻。再加上他們也比較懂得橡皮頭功能,材料也比較好,因此製作出來的球杆效能非常好。

    而日本人在對球杆進行鍛造的時候,採用的是以重物敲擊的方式,因此製作出來的球杆,密緻度太高,球杆的變形反應呆板穩定。

    在理解了這個原理之後,我發覺,我們的制杆廠其實不僅僅是在材料上面落後於人,在整個製作工序上面,也完全沒有進行該有的探索!

    由此可見,一根好的球杆對於檯球技術的成長有多麼重要了。盲目地崇信自己的支配能力,盲目地追求自己對於動作結果的主導能力,而忽略發揮球杆效能的重要性,或許才是檯球運動困難的真正原因。

    一根好的球杆,基本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技術能力能夠到達什麼高度。所以,當然重要了。

  • 2 # 恨有知音千年後

    很重要!檯球實際上是靠運動記憶才可以發揮穩定。一根喜歡的專用杆,有利於你更容易記住相同位置球的擊打出杆力度。不用再花時間熟悉杆子的特性,比如杆子的彈性,它和發力結合就直接決定各種加賽後的效果結果。比如重心,直接掛鉤你的發力。

  • 3 # 體育圈裡圈外

    重要。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擁有自己的球杆,自己的全套裝備能夠使練習更有效率。同理,好的球杆其效能強大,穩定,能夠實現許多技術。技術水平接近的情況下,球杆好的一方成績必然更好。

    打檯球離不開球杆,除了斯諾克只需要一支球杆外,美式和中式檯球都需要一整套裝備,包括衝杆(開球杆)、打杆、跳杆(跳球使用),缺一不可。

    有人覺得,自己就是隨便玩玩,或者只是業餘愛好,用不用自己的球杆都一樣。但實際上,只要是花費一定時間和精力進行聯絡的愛好者,都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球杆,這樣才不至於浪費自己的時間。在初學階段,技術都不到位,更需要長時間使用同一支球杆來練習,這樣才能體會每一次擊打效果的不同。否則,每次都換球杆,由於每一支球杆效能、傳力、讓點都不一樣,初學者無法形成正確的肌肉記憶,在練習時無法體會力量和旋轉的控制,可能永遠都無法進步。

    首先,有一支自己的球杆,堅持用同一支球杆練習對初學者來說是很重要的。第二,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器材的差距就會顯現出來了。不同的球杆,能力範圍不同,更重要的是穩定性不同。好的球杆,效能強大,效果更好,穩定性強。在同等條件下,尤其是比賽中,會顯得尤為明顯。在選手本身動作完全一樣的情況下,好球杆可以更穩定地實現選手意圖,而差一點的球杆可能會有偏差,或者時好時壞。

  • 4 # 星瑪檯球

    重要,重要,重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我只說一個例子,檯球皇帝亨德利愛杆由於長時間的擊打彎的跟香蕉一樣,但亨得利並沒有選擇換新球杆,而是繼續這支球杆打比賽,並且獲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哦!

    有人要說了,這是亨得利實力過硬,其實我想說,這就是所謂的“人劍合一”吧,沒有那支一直陪伴他的球杆,亨得利也不見得能發揮的更好不是?

    球杆說白了就是自己的戰友和兵器,所以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球杆是非常重要的,但也不一定最貴的就是最好的,主要還是看緣分和手感!

  • 5 # NEMO37039126

    個人覺得不是那麼重要,讓你跟鄭宇伯打球,你那個40萬的也不見得打得過他,但是預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原則,還是用自己的傢伙舒服點,同樣級別的對手不但要靠傢伙,還同樣需要認真程度以及運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下城與勇士嘉年華許願恍惚套真的能夠實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