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芯心理
-
2 # 幸知厚
困境基本上是身體上,家庭上,工作上。人到中年日正午,體力,精力都不如從前。家庭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父母身體安康是兒女福氣,如若有病恙,還要多付出精力體力。工作到中年基本上升空間不大,換行也就想想。收入穩定就不錯了。當然這三個方面不會同時出現,出現一個就牽一髮而動全身。
-
3 # 追夢時光
這時候的中年人都有著不同的心理感受,中前的努力和奮鬥基本上都進入了中後的回憶期。但是回憶是一回事,仍舊面對現實的生活又是一種生命的持續。家庭和事業的情形造就一個人壓力大小的承受,這些都是沒有辦法的責任擔當和對上老下幼的情感任務。每個人在青年時期都有著美好設計,隨著歲月的風雨交加和歷練的不同處境形成上層和下層的區分。一個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但是都在不同的付出只是結果的差距。淡定了的人是認清自己能量大小的總結,可是現階段的中年進入期也就只能是量力而行了,因為浮過的歲月是不斷更新的;是無法輪迴的滄桑抉擇更是人生洗禮的精神財富。既然是進入了中年期,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現在,把自己保養好照顧好家人才是對的。
-
4 # 瀚海觀察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中年危機的話題在網上風起雲湧,一方面任正非說華為不養閒人,將華為的狼性精神體會的淋漓盡致,另一方面,一個深圳男人的因為兩套房引發的返貧危機,更是讓多少人流下了感懷身世之淚。在我們感嘆中年危機的時候,在我們悲愁年輕人什麼時候才能買得起房的時候,我們不得不再度面對一個話題房子要買也要養,你考慮過你會遇到養房危機嗎?
一、中年危機引發的養房困局
當我們再來複盤深圳這位因房返貧的男人的故事背後,我們能夠發現了一個明顯的問題所在,對於一個在職場能力不差,收入水平也不差的人而言,為什麼突然就會因為換一個工作讓他的整個人生被改寫了呢?仔細觀察故事的全過程,我們發現了一個很明顯的問題,這就是家庭收入的單一化,以及家庭債務的多元化。
首先,我們說收入單一化,由於在大城市帶孩子實在太難太難,為了照顧孩子,妻子去做了全職太太,這讓家裡的賺錢重擔完全壓在了他一個人的身上,試想如果家中人的收入有不止一個來源的話,相信也不會陷入如此悲催的窘境。其次,我們再來說家庭債務的多元化,從家庭開銷來說,在城市供養一個孩子就已經是極度難做的事情,曾經有人測算過,一個孩子的餵養成本18年下來都是上百萬的大數字,更何況兩個孩子,但是孩子倒不是最大的問題,因為孩子窮養一個養法,富養也能一個養法,關鍵在於多元化債務。兩套房的債務其實已經超過了一個家庭的可承受範圍,當這個男人被公司清退的時候,兩套房的按揭,第二套房的首付貸,這三座債務大山讓他完全喘不過氣來,面對著鉅額的債務負擔,再加上中年求職找工作的不易,像之前一樣高薪的工作更難,讓家庭瞬間陷入了財政危機,最終無奈返貧。
透過覆盤我們可以發現,對於年輕人而言,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能不能買得起房,對於中年人而言是能不能養的起房。因為,對於大多數華人而言都無法做到全款買房,只要涉及貸款問題,還貸就成了每個月都必須面對的事情。如果你不能保證你未來的20-30年之內(以貸款期限計算)都能夠有著穩定的按月現金流,那麼養房困局將會是所有人的困局。當然,這個僅僅還是第一步,因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當這句話定調了房子的居住屬性的話,你如果僅僅是自住房,一般還不至於被完全被養房困局所淹沒,最大的問題就是房地產投資問題。
對於現在的大多數中年人而言,大家似乎都有著一個較為嚴重的錯誤觀念,這個錯誤觀念就是房子是唯一保值增值的投資品,的確,過去的十年經歷由於房地產市場發展的特殊情況,讓房子在這個特殊的時間段內幾乎沒有出現過貶值的問題。但是,我們如果將目光放到以百年甚至更長為時間單位來看待房地產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從世界經濟的範圍來看,房地產的投資收益其實並不比其他投資品更好,甚至由於不動產的難以變現特徵,房地產的投資風險甚至高過很多其他資產。然而,華人尤其是中國的中年人卻存在著盲目以房為富的錯誤理念,在過去大家每年的收入都有著持續增長的時候,這個問題還不明顯,就像故事的主人公一樣,當其面臨工作劇變的時候,每個月兩套房的接連不斷的現金流壓力,只要收入稍有波動,月供的貸款就會立馬成為“噬人的猛虎”。
所以,用房地產來做投資品,其實對於大多數中產家庭來說都是一個極度危險的賭局,一旦現金流斷裂,就會出現無法想象的大問題。其實,我們不妨假設,如果不是因為離職,而是比如說他突然生病了,一場大病,也許就是區區幾萬元的支出,就會立馬讓他捉襟見肘,然而,誰能保證沒有短時間的資金緊張呢?這種走鋼絲的行為,卻代表著一批中年人,中年危機其實不僅是職場危機更是養房困局,乃至由房子引發的債務困局。
二、買房容易養房難,關鍵要養得起房
最近,瀚哥的後臺又有很多的朋友在給我留言,問我最近能不能買房,甚至是能不能投資二套房,瀚哥面對著實在太多的問題,可以在這裡給大家一個統一的答覆。瀚哥認為,中年危機既是一場職場危機,更是一場債務危機,養房困局的背後是債務困局,因為債務讓所有人都像一隻上緊發條的時鐘,一旦有失就會粉身碎骨。所以,我們還是秉承著“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原則,如果你是剛需房,那麼其實沒什麼話說,作為居住目的的買房,其實什麼時候買都是最恰當的時機,因為居住需求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從長期來看,短時間的波動往往並不會影響力長期的需求,在股市如此,在樓市也一樣如此。但是,如果是投資的話,那麼還是建議您好好考慮,因為房子如此差的變現能力,你真的敢保證未來的十年甚至幾十年之內你都能保持收入的穩定嗎?
因此,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儘量確保家庭有兩份以上收入來源。在高生活成本的都市,只要你不是大富大貴,建議還是夫妻雙方都有收入來源為好,一方面,如果有一方出現了職場危機,或者工作不順,可以由另一方提供一定的緩衝,讓家庭不至於陷入過度被動。並且,中國現在的問題是,國內的用工制度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姑且不說華為的狼性文化,即使你已經是公司的高管了,也都不能代表你可以無所顧忌,因為裁員隨時可能發生,開除Quattroporte的情況也都很常見不是。另一方面,瀚哥一直主張女生工作的原因是工作可以帶來社會地位和價值感,只有有了自己的存在價值,女生才不會淪為男人的附庸,這一點對於對抗所謂的小三也是很有幫助的。
二是不要讓自己陷入無法承擔的債務。如果你要問要不要買房?瀚哥建議衡量你的債務水平,如果你每個月的債務不會超過家庭月收入的一半的話,那麼證明你至少在一個合理的債務水平範圍內,如果你現在投資買房的情況下,也能保證你的債務不超過家庭收入的60%以上的話,還是可以考慮的。此外,國外還有一個標準,就是一個家庭需要有必須的儲備,這個儲備的標準是什麼呢?就是一個家庭必須要有的儲備量是至少你家裡總支出六個月的現金流儲備,確保你如果失業了半年,家庭的生活也不會要太大的變化。
三是儘量增加個人的收入來源。我們上面剛剛說了那麼多,還有一個就是做到收入多元化,除了工資收入以外,瀚哥一直都建議大家要有被動收入來源,理財不一定是賺錢,而是一種保值增值的方式,當你的被動收入超過你的支出的時候,你才有足夠的底氣去應對未來的挑戰。還有就是化你的愛好為收入,比如說喜歡開車的人你去開滴滴,喜歡寫文章的人你去做自媒體一樣,當你工資外的收入越多,你應對挑戰的能力也就越豐富,正所謂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就是這個道理。
買房容易養房難,你現在在養房困局裡面嗎?你還覺得一定以房為富嗎?醒醒吧,買得起,養得起,這才是家庭財富發展的正確道路吧!
-
5 # liujiaxing01
(人到中年悟生活)
生活猶如一池漣漪
也許是夏日裡沒來由的狂風驟雨
也許只是明月下害羞的一縷春風
也許是飛鳥掠影的輕盈瀟灑
也許只是落葉飄零的寂寞黯然
生活就是一池漣漪
無所謂開始,也無須說終了
我在水中,一葉孤舟水漫漫
我在岸上,那就是一池漣漪
-
6 # 太行山深處Yu
其實分手不需要發生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感情的破裂從來都是細節打敗了愛情,從你漸漸不耐煩的語氣,越掛越快的電話,越回越少的簡訊......
然而發現你最終愛的是事業,為了她放棄健康白加黑5+2!看看周圍的人都這樣拼,也許家庭和事業天生一對矛盾,都中年了該發生的都發生了,隨遇而安順其自然就是了,多想也沒用。徒增煩惱
回覆列表
中年人在社會上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往往會幻想自己離開競爭激烈的職場和嗷嗷待哺的嬰孩,回到童年,或者回到寧靜的小山村。但是現實畢竟是現實,人能逃到哪去呢?於是中年白領只好跌入情緒低落、狀態萎靡的怪圈。對待這種情況,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人在中年後要重新調整自己的方向,逐漸由關注身外之物變為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心靈,逐漸領悟到人生的智慧,這樣才能減輕心理壓力,順利地度過“中年危機"。
“30歲還沒做出點成績,以後的人生更不可能成功。"
人的智力分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流體智力隨年齡日大而會有所下降,但晶體智力即使到了老年也還會隨經驗的積累而有所提升,有不少人是“大器晚成"型的,只要給自己機會,不自己打敗自己,加上中年人的經驗與人生歷練,即使已過中年也還有機會成功。
“不是我恐懼年齡增大,你看那些僱主,要的都是年輕人。"
這也許是一種社會現象,因為年輕職員不存在醫療衛生、退休保險等過多的問題,可以節省開支。但正如前面所言,成功在什麼年齡都是可能的,以社會問題作為藉口,可能潛意識裡是想給自己找到託詞,找到一種合理化的理由。白領需要正視年齡問題,而不能總用一些合理化的說法來給自己的逃避找理由。
“年輕時入錯行,年已30無法更改。"
職業成熟是一個包括職業知識、職業態度、職業決策和職業規劃的概念。在青年人尚未對一種職業形成良好的認知與態度之前,盲目隨大流的決策可能會招致就職後的許多麻煩。如果你實在適應不了原有的職業,年已30還是可以轉行,不過這要慎重考慮,最好是轉入與自己原有職業相關的行業,以降低風險。
爸媽線上心理專家解讀:青春的軌跡,是一條上升的直線;成熟的人生,是一個立體的空間,這個空間意味著責任和擔當,它包容著夢想和現實,也包容著愛和被愛。因為認清了人生孤獨的真相,我們開始珍惜當下擁有。我們準備好所有行囊,開始遠行,雖然肩負沉重,但不可拋棄。我們登上了舞臺中心,一人分飾多個角色,在多面的轉換之間,收穫鮮花和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