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多
首頁
資訊
體育
娛樂
汽車
投資
財經
軍事
科技
數碼
科學
遊戲
歷史
健康
政治
影視
旅遊
育兒
美食
時尚
房產
農業
社會
文化
教育
技術
美文
情感
故事
家居
職場
自然
闢謠
心理
攝影
漫畫
生活
其它
Club
Tips
熱門話題
搜尋
註冊
登入
首頁
>
Club
>
2021-01-18 12:09
脈浮數為什麼宜麻黃湯?
10
回覆列表
1 # 使用者7720401985516
《傷寒論?太陽篇》第52條說:“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宜麻黃湯 。
”這條經文乍看是不無疑問的。因為一般來說,脈數為熱,浮數者為表熱,似應採用辛涼的法治,若用麻黃湯之辛溫法,似乎是不適宜的。從《傷寒論》注家的意見來看,方有執認為“浮與上同(即與第51條脈浮者相同),而此多數,數者, 傷寒之慾傳也”。柯韻伯認為“數者,急也,即緊也”。黃坤載亦云:“脈數即浮緊之變文,緊則必不遲緩,亦可言數,是傷寒之脈,當以麻黃湯發汗也。”《醫宗金鑑》注云:“今脈浮與浮數,似不在發汗之列;然視其病,皆傷寒無汗之表實,則不妨略脈而從證,亦可以用麻黃湯汗之……”注家之見頗多,此不贅舉,就從上述而論,可以概括為兩種意見:一是見脈浮數者,不是發汗之列,故不必議麻黃湯之可與不可與。一是見浮數者,還當問其證情若何,如系表證俱在,仍宜麻黃湯以發之。我們認為,方氏之見與經旨更相近,他所提出的“浮與上同”,這足見沒有孤立地看問題,聯絡到了浮脈主表,表證俱在,浮數者當然也可以用麻黃湯 。尤其方氏點出此為“傷寒之慾傳也”,更表明他是從傷寒的全貌來認識《傷寒論》的條文(按古本《康平傷寒論》版本,系將此條列在“二陽並病”條之下)和醫理、文理都更合拍。此外,參照太陽篇第4條“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的意思,本條脈浮數而用麻黃湯的問題,也就自有著落。亦可見本條是不能忽略前文而孤立對待,乃是仲景的詳脈略證之省筆法,他在同一個病之下,舉出若干不同的脈象,使之一隅三反,不會晦澀,所以說只要是無汗惡寒的脈浮數者,何嘗不可用麻黃湯呢?誠然,如何才能使麻黃湯運用得更加恰到好處,這就應視其“傳與不傳”的界限,正如《醫宗金鑑》所提出的“視其病,皆傷寒無汗之表實,則不妨略脈而從證,亦可以用麻黃湯汗之……”曹穎甫也同意見無汗身疼痛之證,無論脈浮及浮數者,皆可用麻黃湯以發之,與下後身重心悸脈浮,而尺中微者,自有區別,這兩家的意見,是同意“有表實無汗之證,即使是脈浮數者,也可以用麻黃湯治療”。從臨床實踐來看,昔日陳作仁醫案(《全國名醫驗案彙編》何廉臣集著)載“病者,周保善,四十一歲,江西新建人,住南昌城內,患傷寒 病,因初春積雪未消,晨起窗外閒步,偶感風寒,即傷太陽之經。證為發熱頭痛 ,遍體痠痛,項強惡寒,蒙被數層,戰慄無汗,病勢甚暴,診其脈左寸浮緊而數,右關尺兩脈緊數,脈證合參,知系風寒兩傷太陽之經證也。仿仲景麻桂各半湯主之……”另一案雲“傷寒失表,口渴引飲,小便短赤,大便旬日不通,異常煩躁,依長沙聖法兩解之”。按上列兩案,前者為感寒即發,病情甚急,脈象浮緊且數;後者因病遷延數日,寒邪化燥,傳經之勢已顯,但表證仍在,故不失其治,雙解表裡,甚為精當。總之,讀仲景之書,類諸此者不勝列舉,應當前後互參,左右揣摩,以求其奧旨落。
發表回復
相關內容
射干麻黃湯在臨床上該如何應用?
麻黃湯的組方意義是什麼?
為什麼古人用麻黃湯或大青龍湯時很謹慎呢?
《傷寒論》麻黃湯涉及的條文有哪些?
桂枝湯和麻黃湯的區別?
同樣是傷寒感冒,怎麼區分是用麻黃湯還是桂枝湯?
桂枝湯和麻黃湯的區別?
使用麻黃湯為何不發汗?
如何理解《傷寒論》之麻黃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政治協理員的主要職責?
熱門排行
對方把你的朋友圈隱蔽了怎麼看?
穿裙子顯肚臍眼怎麼辦?
清落男主第幾集受傷?
死掉的梭子蟹最佳吃法?
春遊後的溫馨提示?
冷媒低壓太低或太高是什麼原因?
死水門怎麼空中釋放螺旋丸?
夏至會不會下雨?
怎麼知道巔峰極速是什麼賬號登錄的?
調質廠是做什麼的?
《傷寒論?太陽篇》第52條說:“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宜麻黃湯 。
”這條經文乍看是不無疑問的。因為一般來說,脈數為熱,浮數者為表熱,似應採用辛涼的法治,若用麻黃湯之辛溫法,似乎是不適宜的。從《傷寒論》注家的意見來看,方有執認為“浮與上同(即與第51條脈浮者相同),而此多數,數者, 傷寒之慾傳也”。柯韻伯認為“數者,急也,即緊也”。黃坤載亦云:“脈數即浮緊之變文,緊則必不遲緩,亦可言數,是傷寒之脈,當以麻黃湯發汗也。”《醫宗金鑑》注云:“今脈浮與浮數,似不在發汗之列;然視其病,皆傷寒無汗之表實,則不妨略脈而從證,亦可以用麻黃湯汗之……”注家之見頗多,此不贅舉,就從上述而論,可以概括為兩種意見:一是見脈浮數者,不是發汗之列,故不必議麻黃湯之可與不可與。一是見浮數者,還當問其證情若何,如系表證俱在,仍宜麻黃湯以發之。我們認為,方氏之見與經旨更相近,他所提出的“浮與上同”,這足見沒有孤立地看問題,聯絡到了浮脈主表,表證俱在,浮數者當然也可以用麻黃湯 。尤其方氏點出此為“傷寒之慾傳也”,更表明他是從傷寒的全貌來認識《傷寒論》的條文(按古本《康平傷寒論》版本,系將此條列在“二陽並病”條之下)和醫理、文理都更合拍。此外,參照太陽篇第4條“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為傳也”的意思,本條脈浮數而用麻黃湯的問題,也就自有著落。亦可見本條是不能忽略前文而孤立對待,乃是仲景的詳脈略證之省筆法,他在同一個病之下,舉出若干不同的脈象,使之一隅三反,不會晦澀,所以說只要是無汗惡寒的脈浮數者,何嘗不可用麻黃湯呢?誠然,如何才能使麻黃湯運用得更加恰到好處,這就應視其“傳與不傳”的界限,正如《醫宗金鑑》所提出的“視其病,皆傷寒無汗之表實,則不妨略脈而從證,亦可以用麻黃湯汗之……”曹穎甫也同意見無汗身疼痛之證,無論脈浮及浮數者,皆可用麻黃湯以發之,與下後身重心悸脈浮,而尺中微者,自有區別,這兩家的意見,是同意“有表實無汗之證,即使是脈浮數者,也可以用麻黃湯治療”。從臨床實踐來看,昔日陳作仁醫案(《全國名醫驗案彙編》何廉臣集著)載“病者,周保善,四十一歲,江西新建人,住南昌城內,患傷寒 病,因初春積雪未消,晨起窗外閒步,偶感風寒,即傷太陽之經。證為發熱頭痛 ,遍體痠痛,項強惡寒,蒙被數層,戰慄無汗,病勢甚暴,診其脈左寸浮緊而數,右關尺兩脈緊數,脈證合參,知系風寒兩傷太陽之經證也。仿仲景麻桂各半湯主之……”另一案雲“傷寒失表,口渴引飲,小便短赤,大便旬日不通,異常煩躁,依長沙聖法兩解之”。按上列兩案,前者為感寒即發,病情甚急,脈象浮緊且數;後者因病遷延數日,寒邪化燥,傳經之勢已顯,但表證仍在,故不失其治,雙解表裡,甚為精當。總之,讀仲景之書,類諸此者不勝列舉,應當前後互參,左右揣摩,以求其奧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