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巴爾幹尖刀

    如何在外觀上區分蘇-27系列及其衍生機型?這個問題簡直是臉盲患者軍迷的噩夢,如果不是對蘇-27戰機家族有過研究,一般的軍事 愛好者分不出來。蘇-30和蘇-35是蘇-27的繼續發展機型,蘇-30是蘇-27大改機型,在蘇-27的基礎上對機體進行進一步最佳化,加強了對地對海的攻擊能力,武器掛載能力大為加強,個人印象是好像蘇-30系列都是雙座的。蘇-35是蘇-27的終極改進型號,更換了向量發動機,機動性極為恐怖,空戰效能強悍。

    蘇-27SK

    從上圖可以看出,蘇-27主要特徵:前起落架為單輪、單座艙、座艙前面的光電感測球在正中間、垂直尾翼做了切尖處理。

    蘇-27UB

    蘇-27的雙座教練機:可以看出其在蘇-27的基礎上增加串列雙座,但前起落架還是單輪,與其他的雙座雙輪有差別,出口到中國的型號是蘇-27UBK。

    中國海軍蘇-30

    蘇-30主要特徵:前起落架為雙輪、串列雙座艙、座艙前面的光電感測球在左前方、垂尾頂部是水平的,沒有切尖處理。印度的蘇-30MKI還加了一個鴨翼。

    俄軍蘇-35

    蘇35是目前比較好認的,與蘇27、蘇30相比,由於使用了相控陣雷達,取消了空速管,機體較蘇27加大,重量增加,前起落架為雙輪,還有外露的空中加油管,在加油管下方、垂直尾翼和翼尖處還新增了類似編隊航行燈的黃色矩形貼條。

    這些是蘇-27家族的主流型號,但是要細分的化,還是有十分多的,比如出口印度的蘇-30MKI,馬來西亞的蘇-30MKI,越南的蘇-30MKK2,在細節上會有不同,但可以從塗裝、徽標上辨識出來。

    印度的蘇-30MKI

    Su-30MKM:馬來西亞版蘇-30MKI,換了衍射平顯,電子裝置升級

    馬來西亞的蘇-30MKM

    阿爾及利亞的蘇-30MKA

    毛子自用版蘇-30MKI,換了法國的平顯,這次在敘利亞大出風頭

    但是天朝自己也造了很多蘇-27的“兄弟”,怎麼認?

    殲-11:蘇-27SK的國內組裝型,利用俄羅斯提供的套件組裝,與蘇-27幾無區別。

    殲11

    殲11B:換裝中國產航電,目前批次都採用太行發動機,外觀主要區別是黑色雷達罩,可以使用中國產空對空武器

    殲11B-可見雷達罩全為黑色

    殲-11BS:殲-11B的雙座型

    殲11BS

    殲-15:遼寧號艦載機,加裝了鴨翼和機腹尾勾,尾椎也相應的減短。

    殲15

    殲16:雷達罩前端無空速管 ,長條狀翼尖掛架 ,左前端多了一個受油管

  • 2 # 喵喵次元

    首先吐槽一下,這個問題涉及的機型甚多,我們先介紹一下(前蘇聯)俄羅斯的蘇27裝備情況,先理一理順序,按照時間排序。

    蘇27 -->蘇27S-->蘇27SMK

    -->蘇27M-->蘇35-->蘇37-->蘇35BM

    -->蘇27K-->蘇33,蘇33UB 、

    -->蘇27IB-->蘇34/蘇32FN

    -->蘇27UB-->蘇27PU/30-->蘇30K-->蘇30MK-->蘇30MK2

    首先是蘇27,蘇27s和蘇27SMK ,

    這三型在航電,發動機,火控略有改進,外形並無顯著區別,都為單座戰鬥機,其機尾為削減垂尾,前起落架為單輪,IRST中置。中國引進的叫蘇27SK。

    圖為蘇27

    蘇27M,蘇35,蘇37和蘇35BM,

    蘇27M是內部代號,對外稱為蘇35,35和37為三翼面結構,蘇35BM為常規佈局,而37只有編號117迷彩這一臺,所以對編號和迷彩吧。蘇35BM其採用向量發動機,取消空速管,無減速板

    蘇37

    蘇35BM

    蘇27K,蘇33

    服役前內部代號蘇27K,服役後正式編號蘇33,是蘇27的海軍型,三翼面佈局,和蘇35極為接近,與其區別是蘇35取消了空速管,而且也沒有削尖的機尾。蘇33UB是並列雙座艦載教練機,其機頭與蘇33相似,紅外探測儀位於風擋前中間位置。

    蘇27K(蘇33)注意尾椎

    蘇27IB, 蘇34和蘇32FN,這三位與其他最大不同就是並列雙座,沒有紅外探測儀,沒有尾鰭,而且機頭酷似鴨嘴獸,蘇27IB最大特徵就是其主起落架是單輪,而蘇34和蘇32FN外觀沒有太大區別,蘇32FN注重對海攻擊。

    蘇27IB

    蘇27UB 蘇27PU(30)蘇30K 蘇30MK SU30MK2

    均為串聯雙座機型,蘇30(蘇27PU)與蘇27UB最大區別便是紅外探測儀偏右,出口型叫蘇30K。蘇30MK為蘇30改進型,取消了進氣口兩側的短翼狀天線,中國進口的叫蘇30MKK,最大特徵是平頂的不削尖垂尾。蘇30MKI是蘇30MK2的出口名稱,三翼面佈局,裝有向量發動機。

  • 3 # 區域拒止

    蘇-27可以說是整個蘇聯航空史上最優秀的作品,作為在氣動設計方面達到了4代機頂峰的產品,如今的Su-57也深受其影響。那最早的服役型Su-27是帶著許多缺陷倉促服役的,這些缺陷直到新Su-35(Su-27BM)才完全解決。這裡介紹下Su-27的改進歷程。

    圖為Su-27原型機:T-10U

    80年代初,當時T-10系列的Su-27原型機表現非常優秀,蘇聯軍方迫切的希望這款戰鬥機能夠早日服役。

    在當時,美國F-15使用的AN/APG-63是一種平板縫隙天線雷達,效能非常優秀。根據蘇聯軍方的想法,Su-27也應該裝備一款效能與之相似的雷達。然而受制於蘇聯落後的電子產業水平,短時間內還拿不出這樣一款雷達。結果專家的解決方法是:將MIG-29使用的蓋塞林天線雷達,透過將雷達口徑擴大1.5倍增大發射功率。其產物就是N-001雷達,效能超過F-16所使用的AN/APG-66,但是弱於F-15使用的AN/APG-63。聽上去好像很不錯。然而坑爹的是:

    AN/APG-66的重量僅159kg,AN/APG-63的重量也僅221kg,而N-001呢?雷達580Kg,算上散熱系統等,重量達到了980Kg。

    其結果就是為了裝上這樣一款笨重效能卻又不那麼優秀的雷達,飛機必須進行大改。由於機頭處的雷達太重,飛機的重心前移了不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又不得不在尾部配重並對飛機整體進行減重,結果就是Su-27SK在很多時候都處於靜穩定狀態,飛機的飛行效能明顯下跌,同時因為減重還帶來了機體結構不足的嚴重問題。

    於是早先的Su-27SK就這樣帶著各種各樣的缺陷服役了。設計師們樂觀地認為這些問題將很快得到解決,然而很快蘇聯就解體了。

    圖為Su-33,屬於Su-27系列的中期改型

    蘇聯解體了,俄羅斯也沒錢研發新飛機,很明顯,Su-27還得改改改,首先是結構強度的問題,其次是要保證大多數情況下飛機是靜不穩定的。於是解決方法就是給Su-27裝上鴨翼,要能由此催生出艦載型,一舉多得。這就是Su-30MK2和Su-33與老Su-35,S-37。加裝的鴨翼使得飛機的氣動焦點前移,解決了一部分重心靠前的問題。同時還順帶解決了部分結構強度的問題,也提高了大迎角飛行時的機動性。

    圖為Su-30MKI

    但是三翼面設計還是有不少問題的,浸潤面積太大,超音速阻力大,結構重量大。所以蘇霍伊的設計師們理想中的終極側衛是不應該有前鴨翼的。但是這得大改,換雷達之類的。結果就是折騰到Su-35S(Su-27BM),這才在不加裝鴨翼的情況下解決了結構強度和重心的問題。

    不誇張地說,直到今天的Su-35S,側衛終於改到了最開始西蒙諾夫心裡理想的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飲食衛生的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