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逗比蟲蟲
-
2 # 最愛暴力的師姐
是,賽道上f1無敵,毋庸置疑,看看高速彎300+的過彎速度,還在加速,什麼能比得了,兩秒從300+掉到100內轉u彎,玩不來,f1的理論極限速度960,加上f1的極致空氣套件,就是說f1理論上可以貼著天花板跑,因為下壓力遠遠大於車身重量
是,賽道上f1無敵,毋庸置疑,看看高速彎300+的過彎速度,還在加速,什麼能比得了,兩秒從300+掉到100內轉u彎,玩不來,f1的理論極限速度960,加上f1的極致空氣套件,就是說f1理論上可以貼著天花板跑,因為下壓力遠遠大於車身重量
先說結論:現在應該是。但是歷史上曾經被抽過嘴巴。
其實你想問的應該這麼說:
在F1規則下設計製造的賽車,在彎道較多較為複雜的封閉鋪裝路面賽道(更簡單粗暴點說就是舉辦F1的賽道)上進行兩小時以內、305-320km總里程的賽事或者單純拼排位賽節奏下的圈速,是否可以吊打同時期其他一切能在現實世界中實際執行的地面交通工具。
多數答案其實也就在澄清這個問題。
F1是規則,如果F1只比直道,一樣吊打別的。
不過貌似回覆的沒看懂這句話的意思。F1裡的"Formula"是技術規格,這個技術規格就是針對目前這項賽事的特點進行的:比賽在封閉鋪裝賽道上進行,賽道彎道比較多而不是NASCAR那樣的大橢圓,比賽時間不超過120分鐘,總里程不超過320km,也不會像耐力賽那樣一跑就是1000公里、6小時、12小時乃至24小時,Formula 1裡的"1"則是FIA設定了這一型別的賽事最頂級的技術規格就用在F1上。如果哪天FOG突然異想天開準備去和IHRA搶市場,肯定會修改F1的技術規格,讓它適應1/4英里直線加速的賽事特點。事實上隨著賽車技術的進化,F1的技術規格一直在修改。有人罵也有人捧,但是總歸,在目前的開輪賽車舉辦的場地上,沒有任何一種現實中存在的、能實際執行的車輛能跑得過F1的。因為這種型別的賽道就是F1的技術規格瞄準的賽事型別的舉辦場地,而F1在不用太多考慮耐久性的前提下,用上了汽車行業最高的設計和製造水準力爭達到最頂尖的效能,其他型別的車輛去F1的地盤去踢館自然會吃癟。
"同時期"這一限定也得加上。拿Alfa 159和TS050比那相當耍流氓,後者作為LMP1比前者作為F1在Monza的圈速要快將近半分鐘,這還是1950年Monza還沒加減速彎的前提下。
"地面"自然也得加,飛行器很難界定它有沒有100%嚴格按照賽道來跑。而且要求飛行器嚴格在賽道投影區域內跑也極難,飛行器的轉彎半徑很難適應地面賽道。Top Gear曾經找來過一臺鷂式,從飛行員視角看,絕大多數時間這貨在賽道外邊飛。如此切西瓜的成績,實在是沒有說服力。
然後就是"現實世界中能實際執行"。
這些,都見過吧,它們顯然不符合F1技術規格,但是是真的速度驚人。開X2010才發覺自己的反應速度實在是跟不上。但是這些都造出來、實際跑圈了沒?並沒有。它們在物理世界中有一大堆很難解決的諸如耐用性、材料等等問題,在遊戲裡跑出來的成績,自然不能在現實世界中作數。
OK,那就限定在這個前提下討論,目前確實沒有什麼型別的地面車輛能夠跑得比F1更快,去FastestLapse.com上看一眼,凡是舉辦F1賽事的,圈速基本上是F1制霸。但是歷史總是有例外——1973年,F1就被狠狠抽過一記耳光。就在一條舉辦F1的賽道上,有一輛不是F1的賽車,比當年的F1杆位圈速還要快,而且快得還不是一點。
這就是1973年的兩輛怪物。上圖是搭載Type 912發動機的Porsche 917/30,隸屬於Can-Am Group 7組別,屬於運動原型車。下圖是搭載Ford DFV發動機的McLaren M23,在1973賽季積分排名第三。
1973年,Can-Am和F1的賽例有一處重疊——加拿大Mosport賽道。兩者的排位賽圈速分別是1.14.1和1.14.7,917/30比M23快出0.6秒。在頂級賽事組別不到4km的賽道上,這是一個不小的差距。即便是考慮到賽事一個在6月一個在9月,我翻了一下Mosport所在的Bowmanville的氣候記錄,發現6月和9月都不是最熱的時候,平均氣溫比較接近,兩項賽事排位賽當日都是晴天,兩者對比,還是比較公平的。
說來諷刺,正是Porsche帶著917去了北美,在McLaren曾經的主場Can-Am將這支老牌勁旅修理得滿地找牙,McLaren這才打包行李回歐洲跑F1的。和M23剛正面的917/30當屬1973年的最強賽車。
很奇怪嗎?
其實也並不是那麼奇怪。917/30所在的Group 7,基本約等於無限制組別。定義如下:
兩座設計、為封閉鋪裝賽道競速專門設計,沒有最低量產數量限制,座位位於車身當中,輪胎不得外露車身。
以上,完畢。
沒有發動機排量限制,增壓器隨意,增壓器打多大Bar隨意,用什麼輪胎隨意,地面效應?只要你造得出來而且車手敢開,有想法的話專門弄個風扇從車底往外抽氣這都可以(Chaparral真這麼造了)。
後果就是917/30的輪上輸出達到了正賽1100PS,排位賽1580PS。誰要是想感受一下的話,Assetto Corsa的Porsche DLC裡終於有了這臺20世紀最偉大賽車的Can-Am版本,可以嘗試一下輔助關掉,Turbo Boost打滿,開起來是什麼感受。反正我是沒有一個彎不打磕巴的,Spin常有。動力輸出不足和渦輪突然起壓屁股瘋狂打轉只在一線之間。開著這種怪物還能全須全尾拿冠軍,路上還能平均5圈套人一圈的車手Mark Donohue,實在是隻能膜了。
OK,那今天如果仍然有不限制規則的比賽,那會不會出現超越F1的賽車?
在當年,不限制規則仍然有發揮空間,並且還有賽事能玩得起。但是在今天,很難了。雖然F1的圈速在逐步變慢。F1發展史上的巔峰是13年前的F2004,至今仍然有不少圈速記錄沒能被後來者突破。
到頭來,這種不限制規則的怪物,更多地只能停留在虛擬空間裡。將它們搬到現實世界,並且還能達到虛擬世界當中的怪物效能,實在是太難了。要花這種天文數字的資金來在現實中打造這樣的賽車實在是找不到理由。
這有些類似於低溫物理。0K是絕對理想的一條線,賽道上的最快圈速也不是沒有止境的,一個時代的工程技術水平決定了這一條線。越接近這條線,花銷就越呈指數增長。F1在同時代的汽車技術當中,已經是很接近這條理想線了。再往前的每一步都會無比艱難、無比昂貴。
把東西從25℃降到-18℃,隨便一臺冰箱就能幹。但是將幾個原子團從0.25K冷卻到20nK,這就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了。
同樣的,讓一臺手動破FOCUS跑天馬快個兩三秒,5萬應該可以辦挺,但是在F1的基礎上,每快0.1秒所要付出的代價就高達幾十萬美元。即便是物理規則和工程仍然在允許範圍內,這筆資金出得值不值這個問題,也讓今天造一輛無限制賽車打F1的臉的可能性變得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