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題目有一點神奇,在回答之前,有沒有人先告訴我:為什麼要給31歲的寶寶吃魚骨頭呢?
我瞎猜一下答案:莫非是因為傳說吃魚骨頭能補鈣/養生?
如果真的是因為這個沒有科學資料證實的“傳(yao)說(yan)”,所以打算抱著極大的風險給寶寶吃魚骨頭的話,我真心替寶寶捏一把汗啊。
如果孩子是親生的,還是別給孩子吃魚骨頭了吧。
大家回想一下自己或長或短的吃飯經歷,誰敢說自己從來沒有被魚骨頭卡到過?
成人對於自己魚刺卡住位置的辨認相對清楚,但依然有可能出現比較嚴重的危險,而孩子的口腔和食道都更稚嫩,一旦卡了魚刺更容易受到損傷,並且因為痛楚和著急很有可能放聲大哭,從而導致魚刺卡的位置更深,傷害到更多的器官,而較小的孩子也很難說清魚刺到底卡在什麼位置,因此風險是遠大於有可能吸收到的一定微量元素的。
千萬不要用“吞飯糰吃饅頭、喝醋、催吐”之類的土方法,因為在吞飯糰吃饅頭以及催吐的過程中魚刺有可能進入更深的咽喉或食道,造成二次傷害,大一點、硬一點的魚刺還可能直接劃破氣管和大血管,導致魚刺刺穿心包,氣管食管瘻、致命性大出血、縱隔感染等危及生命的病症。
而喝醋更沒效果了,醋是液體,進入咽喉後直接順著食道流下去了,不會按照你的意念而停留在正好卡住魚刺的位置,所以也談不上軟化魚刺的作用,而醋的酸味還可能促使原本就受傷的咽喉和食道更受刺激。
正確的方法是:張大嘴巴,讓別人用手電筒照亮,檢視具體位置,如果魚刺比較小且位置比較淺,可以嘗試用手指或鑷子取出來,如果沒辦法自行取出,一定要帶立即去醫院,讓醫生處理。
總而言之,如果是親生孩子,就儘量選擇魚刺較少的魚類食用,別吃魚骨頭啦。
另外補充一點,魚肉肉鬆也並不是什麼好食物,深度加工過的魚肉鬆、豬肉肉鬆、雞肉肉鬆以及各類魚腸、雞肉腸、火腿腸都只能作為偶爾給孩子吃的零食,不要作為每天下飯的佐菜,一方面深度加工過的食物營養價值已經比較低了,二是加工的原材料以及製作工程中隱含的風險係數比較高(比如用病豬肉、汙染海域的魚類等等) ,三是為了讓口味討好孩子,加工過程中一定有各種新增劑,會讓孩子越吃越重口味。
生活在江南比較大的一個好處就是,無論海魚還是淡水魚都是從小吃到大,品種豐富、燒法多樣。
河流湖泊裡的銀魚、鱸魚、鱖魚、鯧魚,海里的鱈魚、三文魚、青花魚、黃花魚、比目魚、馬面魚,龍利魚等等,蒸煮燉炸怎麼都好吃。
最後再強調一遍:吃魚骨頭補鈣或養生的說法,並沒有嚴密的科學資料支撐,所以別因小失大啦。
這個題目有一點神奇,在回答之前,有沒有人先告訴我:為什麼要給31歲的寶寶吃魚骨頭呢?
我瞎猜一下答案:莫非是因為傳說吃魚骨頭能補鈣/養生?
如果真的是因為這個沒有科學資料證實的“傳(yao)說(yan)”,所以打算抱著極大的風險給寶寶吃魚骨頭的話,我真心替寶寶捏一把汗啊。
如果孩子是親生的,還是別給孩子吃魚骨頭了吧。
魚骨頭卡喉嚨很常見:大家回想一下自己或長或短的吃飯經歷,誰敢說自己從來沒有被魚骨頭卡到過?
魚骨頭卡喉嚨很危險:成人對於自己魚刺卡住位置的辨認相對清楚,但依然有可能出現比較嚴重的危險,而孩子的口腔和食道都更稚嫩,一旦卡了魚刺更容易受到損傷,並且因為痛楚和著急很有可能放聲大哭,從而導致魚刺卡的位置更深,傷害到更多的器官,而較小的孩子也很難說清魚刺到底卡在什麼位置,因此風險是遠大於有可能吸收到的一定微量元素的。
萬一卡了魚刺怎麼辦千萬不要用“吞飯糰吃饅頭、喝醋、催吐”之類的土方法,因為在吞飯糰吃饅頭以及催吐的過程中魚刺有可能進入更深的咽喉或食道,造成二次傷害,大一點、硬一點的魚刺還可能直接劃破氣管和大血管,導致魚刺刺穿心包,氣管食管瘻、致命性大出血、縱隔感染等危及生命的病症。
而喝醋更沒效果了,醋是液體,進入咽喉後直接順著食道流下去了,不會按照你的意念而停留在正好卡住魚刺的位置,所以也談不上軟化魚刺的作用,而醋的酸味還可能促使原本就受傷的咽喉和食道更受刺激。
正確的方法是:張大嘴巴,讓別人用手電筒照亮,檢視具體位置,如果魚刺比較小且位置比較淺,可以嘗試用手指或鑷子取出來,如果沒辦法自行取出,一定要帶立即去醫院,讓醫生處理。
總而言之,如果是親生孩子,就儘量選擇魚刺較少的魚類食用,別吃魚骨頭啦。
深度加工要少吃另外補充一點,魚肉肉鬆也並不是什麼好食物,深度加工過的魚肉鬆、豬肉肉鬆、雞肉肉鬆以及各類魚腸、雞肉腸、火腿腸都只能作為偶爾給孩子吃的零食,不要作為每天下飯的佐菜,一方面深度加工過的食物營養價值已經比較低了,二是加工的原材料以及製作工程中隱含的風險係數比較高(比如用病豬肉、汙染海域的魚類等等) ,三是為了讓口味討好孩子,加工過程中一定有各種新增劑,會讓孩子越吃越重口味。
吃魚推薦這幾種生活在江南比較大的一個好處就是,無論海魚還是淡水魚都是從小吃到大,品種豐富、燒法多樣。
河流湖泊裡的銀魚、鱸魚、鱖魚、鯧魚,海里的鱈魚、三文魚、青花魚、黃花魚、比目魚、馬面魚,龍利魚等等,蒸煮燉炸怎麼都好吃。
最後再強調一遍:吃魚骨頭補鈣或養生的說法,並沒有嚴密的科學資料支撐,所以別因小失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