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降清迫於無奈,為何面對李定國這樣矢志抗清的人窮追猛打不懷惻隱之心?
17
回覆列表
  • 1 # 高宗1986

    磨盤山一戰吳三桂和李定國應該說打的旗鼓相當,誰都沒佔太大便宜,雙方都損失慘重。但是對於此時欣欣向榮的大清來說,損失點人馬後方可以源源不斷的補充,但是對於李定國來說可謂是致命的,經此一役李定國只帶著兩三千殘兵敗將逃往中緬邊境。

    李定國我認為可以稱為南明的一代戰神,在用兵作戰方面,明末清初沒幾個能和他相提並論。南明之所以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能苟延殘喘十來年我覺得是和李定國這個人的苦心經營是分不開的。

    清兵打到雲南後,南明此時再也無力迴天,李定國掩護永立帝邊撤邊打,行到磨盤山發現這山勢是個打伏擊的好地方,所以他把他的幾乎是所有兵力在磨盤山設了三道埋伏圈,如果吳三桂的追兵一旦進了這個口袋陣似的埋伏圈,我想那麼吳三桂接下來的歷史就徹底結束了。無奈被叛徒洩密,本來可以佔據地理優勢可以以少勝多的伏擊戰,最後也變成了白刀刃戰,南明最後一點武裝力量幾乎消耗殆盡了。

    所以南明最後一點希望也就此破滅了。如果這一戰勝利了,南明雖說不可能翻盤,但是可以殺殺清兵銳氣,也可以鼓舞反清復明志士士氣凝聚人心。如果李定國不經此一敗,直接領兵進入緬甸,以當時李定國部隊作戰力,也許永立帝就不會被緬王交給清兵。

    可惜李定國經此一役就憂憤而死,南明最後一杆大旗就此倒了。

    至於說吳三桂再磨盤山的心態,我可以說吳三桂一旦決定做了漢奸,就是鐵了心的,這人不講什麼忠孝節義,他完全是衝著利益而去。要說他在明朝年紀輕輕就被崇禎皇帝任命為一方要員,高官厚祿,可以說明朝對他不薄。但是你看他投降後領兵對南明作戰何曾手軟過?但凡是他還念前朝的一點好,他在投降後完全可以做個閒人,可以把兵權交出來不參與戰事。這個完全是可以行得通的。但是這個人他是無法放下他擁有的一切,所以他投降滿清後領兵南征北戰為新朝立下赫赫戰功,他渴望的事在新朝能夠加官進爵封王拜相。

    所以磨盤山時吳三桂絕對不會對李定國有什麼仁慈的想法,他的想法就是恨不得馬上滅了李定國,自己好向新主子邀功。從他對李定國窮追不捨就可以看出來,他恨不得把南明所有軍事力量一下子給撲滅,真不知道他為何對明朝有如此恨。

    吳三桂對待永立帝也是一點情面都沒講,他自己領兵進入緬甸境內要求緬王交出永立帝,然後上奏朝廷處死永立帝和太子。

    也是因為吳三桂如此賣命,在平定雲南後,滿清送個順水人情封他為平西王,此後他在雲南幾乎就是關起門來自己當皇帝,除了名義上歸朝廷節制,其他完全是獨立王國。

    他後來為啥又反清?這跟他喊出反清復明的口號無關,口號叫的再響亮,再冠冕堂皇都是叫給別人聽的。他的想法很簡單,康熙撤番,嚴重影響了吳三桂這個獨立王國國王的利益,所以他為了自己利益要起來和清朝對著幹。

    他當年打南明一路所向披靡,這次他反清北伐就沒那麼順利,因為他名不正言不順,而且他也傷了大明遺民的心,所以他的反清註定失敗。

  • 2 # 五星出東方

    中華民族遇到外敵的入侵,原本你死我活的對手,一般都會暫時放下彼此的矛盾,共同對外。但明朝出現歷史上少有的奇怪現象:清軍入關,吳三桂這些原來的正規明軍變成了清軍,大西、大順這些農民起義軍,反倒變成了明軍。

    這裡有講訴的是一個被世人遺忘很久,經常被清宮劇抹黑的名將,而且這位應該算是南明乃至中華歷史上的絕代名將之一。

    他就是李定國!

    他:殺人魔王張獻忠的乾兒子,前半生是對抗明朝的流寇

    他:後半生因民族大義不惜以死守護明朝,大明王朝最後十年的擎天之柱

    明思宗在煤山自縊後,明朝宗室和文武大臣,迅速在淮河以南的國土上,建立起多個政權,史稱南明。順治三年,大西政權的張獻忠於亂軍中中箭而死,軍中大亂,李定國與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等四將軍迅速收集殘部數千人逃脫。

    明朝三百年正統,未必遽絕,亦天意也。我死,爾急歸明,毋為不義。——1647年張獻忠在四川西充中箭臨終遺言

    秉承張獻忠臨終遺言,李定國以雲貴偏僻之隅,對抗統一了全國絕大部分地域的滿清帝國,南明政權數十年中,謀略征戰能力無人可出其右。1652年,連殺明末四大漢奸之首的孔有德(此人罪大惡疾,小編有講述此事)和滿清敬謹親王尼堪(史稱金頭王,努爾哈赤的孫子,清朝初期主掌政事的三位親王之一,對明朝作戰的過程中他的級別是最高的,由於被李砍頭,皇太極御賜金頭下葬)。

    李定國率軍,一度攻佔廣西 湖南,如若當時另一位主將孫可望能夠配合,則明軍可以殲滅湖廣清軍。這樣,再聯合在福建的鄭成功,可以放心地開展對廣東、江西和海南的作戰,大有光復明朝半壁江南的可能。如果順利,中國第三次南北朝的局勢將基本成形。試想,鴻門宴狼狽而逃的漢王劉邦憑藉一隅之地,最終生生的把西楚霸王項羽逼的自刎而興漢——明朝浴火重生,又有什麼不可能呢?

    “今為李定國辱孤至此,孤不惜此數莖頭毛,行當投清師以報不世之仇耳。”——孫可望兵敗降清

    可惜的是,他的戰功遭到了原大西四將軍之首,又同為南明軍事領袖的孫可望嫉妒,在清軍大舉進攻之時孫可望幾番命令下屬偷偷地撤軍,企圖假借清軍之手鋤掉李定國。陰謀敗露後孫大怒,撕破臉發兵來攻,李定國顧全大局,多次求和,為避免自相殘殺,引兵離開湖南到達廣西。

    1657年,被扯後腿的李定國,在兩廣遭遇失敗後,忍無可忍,便決心將永曆政權遷入雲南,野心勃勃孫可望,親率大軍攻打雲南,然而孫將士多不願與李交戰,孫可望失敗走投無路向北降清。都說叛徒,為了爭相立功會爆發出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潛力,孫將南明在雲貴所有軍事部署全部供出,向清廷獻上了西南地圖並詳細透露了李定國軍的情況,直接導致了李定國與吳三桂磨盤山大戰大敗,大明最後一點復興希望也被就此掐滅。

    “寧死荒外,勿降也”——李定國臨終告誡兒子孫

    逃亡緬甸的永曆帝被緬王押送到吳三桂,被弓弦勒死。李定國悲憤欲絕,仰天痛哭,自責“負國負君,何以對天下萬世”,不足半月就憂憤病死。其死後,數千部下誓死不降,散軍為民,避入阿瓦河附近的大山中以打獵為生。

    吳三桂是個性情中人,當年李自成以吳的父親要挾,他準備歸附大順政權時,不幸的是聽聞陳圓圓被劉宗敏奪取,衝冠一怒為紅顏,(三桂引兵西,至灤州,聞其妾陳為自成將劉宗敏掠去,怒,還擊破自成所遣守關將),竟引清兵入關報仇。

    為了女人不顧父親的死活,也不顧民族大義,說明其對自己的保護。

    為什麼用被弓弦勒死永曆帝,金庸先生在《鹿鼎記》中曾借韋小寶與吳三桂的對話闡述過自己的觀點,我想也可以作為參照瞭解:

    “韋小寶又道:‘聽說明朝的永曆皇帝,給王爺從雲南一直追到緬甸,終於捉到,給王爺用弓弦絞死……’說著指著牆上的一張弓,問道:‘不知用的是不是這張弓?’吳三桂當年害死明室永曆皇帝,是為了顯得決意效忠清朝,更無貳心,內心畢竟深以為恥,此事在王府中誰也不敢提起,不料韋小寶竟然當面直揭他的瘡疤,一時胸中狂怒不可抑制……”

    本人原文連結:https://www.toutiao.com/i6489786199312433678/,有改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網球美少女莎拉波娃會喜歡上湖人小將武賈西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