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真的想忘記
-
2 # 肇英
新羅、百濟、高句麗的三國鼎立局面,亦即北韓半島的“三國時代”是如何結束的?這其實可謂是唐帝國崛起所造成的一連串連鎖反應的結果。
公元576年左右的北韓半島三國疆域
唐帝國統一中國後,控制著遼東、北韓半島北部等地區的高句麗成為了唐在國家戰略層面無法迴避的對手。而對於高句麗來說,唐帝國統一中國後,緊迫的危機感也就隨之而來了。在這種壓力之下,高句麗選擇同此時北韓半島三國中國力最弱的百濟聯合,組建“麗濟同盟”,共同出兵進攻處於國力上升期的新羅。而麗濟聯軍的節節勝利,則導致了新羅君主善德女王不得不向唐求援,從而引發唐太宗貞觀十八年(644年)至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帝國第一次大規模出兵征討高句麗。
這次大規模出兵征討高句麗,雖然以唐軍的失敗而告終,卻因此在東北亞形成了“唐-新羅”和“高句麗-百濟”兩大陣營。從綜合國力的角度來看,時間是站在唐帝國一邊的,無論麗濟同盟怎樣頑強抵抗,最終的獲勝者恐怕都不會是他們。
接著,唐麗邊境和北韓半島就進入了長期小規模衝突,間或大規模戰爭的時期。直到唐高宗顯慶五年(660年)7月,百濟於唐、新羅聯軍的圍攻之下滅亡。邇後,百濟殘餘勢力在倭國(日本)支援下的種種試圖復國的努力,又在高宗龍朔三年(663年)10月白江口之戰(白村江之戰)的慘敗中灰飛煙滅。北韓半島的軍事平衡由此被徹底打破,高句麗的覆滅也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唐高宗總章元年(668年)10月,高句麗的首都平壤城陷落。在公元667年-668年唐羅聯軍最後一次對高句麗的大規模出兵征討中,高句麗終於步百濟後塵,走向了滅亡。北韓半島的三國時代,就此結束了。
-
3 # 天涯看點歷史號
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中國東北的一支少數民族扶余族的一支在玄菟郡高句麗縣(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建國,史稱高句麗,後來高句麗又逐步吞併原漢四郡的全部地盤,逐漸強大起來,並且有逐鹿中原的野心,只是屢屢遭到中原王朝的挫敗。而扶余人的另外一支則繼續南下,強佔了原屬三韓地盤的北韓半島西南部,建立百濟國,北韓族的祖先三韓人只得退居北韓半島的東南部,後來形成新羅這個國家,南韓的歷史稱之為“前三國時代”,然而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這三個國家並非同文同種的一個民族,高句麗應該是歸屬於中華史的,百濟的上層也是來自中國的少數民族,只有新羅人是北韓半島土生土長的民族。
高句麗
後來黃巾起義開啟了四百年的大亂世,在這四百年裡,一個一個的國家就像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而地處偏僻的高句麗也在史書上露了一把臉,北魏伐北燕,北燕國主馮弘逃入高句麗,後來北魏向高句麗索要馮弘,高句麗就把馮弘全家都處死了。而更偏的百濟甚至接受過南朝宋的“鎮東大將軍”的冊封。
隋文帝結束了四百年的大亂世,開創了開皇之治的盛世繁華。為了解決東北高句麗頻繁寇邊問題,隋文帝曾派大軍出征高句麗,然而因為道路和天氣的原因,未戰先敗,損失不小,只好暫時隱忍。大業七年,楊廣為了徹底結束高句麗割據東北一隅的局面,開始準備東征,大業八年二月,第一次東征開始,因指揮失誤,隋軍慘敗而歸,正是這次慘敗,使中原大地再次陷入戰爭的漩渦,而固執的楊廣卻不顧國內形勢,又接連發起第二次,第三次東征,勉強得到了面子上的勝利,然而面子有了,王朝卻丟了,大隋也像結束了大亂世的秦帝國一樣,二世而亡。三次東征高句麗不僅沒有徹底解決地方割據,反而把中央也丟了。
接替了大隋的大唐帝國同樣也要結束高句麗的地方割據問題,李世民甚至說過這樣一段話“遼東舊中國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師者四,喪律而還,殺中國良善不可勝數。……朕長夜思之而輟寢。將為中國復子弟之仇!”而後來徵高句麗的詔令一下,便有數以千計自願以私裝從軍的志願者要求參軍報國,這些人都說:“不求縣官勳賞,惟願效死遼東!”可見中原漢人對以往慘敗於高句麗的國恨家仇絕不會輕易忘記。高句麗曾經把徵遼戰死的隋軍屍骨築成一座京觀,李世民即位之後,特意命人毀掉京觀,收斂屍骨。
在大唐君臣的心中,高句麗所佔的漢四郡是“舊中國之所有”,“九瀛大定,唯此一隅”,所以,從貞觀十九年開始,共三次東征高句麗,和楊廣一樣,李世民也是御駕親征,不過可惜的是和楊廣一樣,李世民同樣也未能徹底征服高句麗,甚至在其駕崩前,李世民還在籌劃著再次東征高句麗。李治即位後,吸取了教訓,聯合北韓半島土生土長的新羅國,先滅掉了比較弱小的百濟,然後先後發大軍50萬,征戰數年,最終攻克平壤,徹底滅亡高句麗,並在高句麗和百濟舊地設定安東都護府和熊津都護府,之後新羅又想挑戰大唐權威,李治又派兵討伐新羅,透過六年的戰爭,又將新羅變成了大唐的附屬國,至此,可以說中原王朝第一次徹底征服了北韓半島。
安史之亂將大唐帶進了黑暗,新羅也乘機開始擴張,佔據了北韓半島近三分之二的領土,這也是北韓半島第一次出現大一統的國家,後來新羅衰落,北韓半島再次分裂,經過幾十年的混戰,王建再次統一北韓,建立高麗王國,此時中原大地已經來到了宋遼對峙的時期,由於中心在和北宋的對峙上,遼國並未把高麗放在心上,致使高麗逐步擴張自己的領土,後來金代遼,滅北宋,高麗及時對金稱臣,由於重心同樣在對宋的對峙上,金國也是對高麗基本處於不管不問的狀態。
高麗
後來蒙古興起,無敵於天下,多少國家在蒙古鐵騎下亡國滅種,高麗雖然沒到亡國滅種的地步,但國家獨立沒有了,國土基本處於元朝的統治之下。元朝末年,天下再次大亂,蒙古軍隊和紅巾軍打的你死我活,高麗乘此機會收復被元朝佔領的土地,並且還向北擴張了不少。
大明建立後,高麗大將李成桂審時度勢,停止了向北的擴張,反而回師兵變,推翻了王氏高麗,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建國之後,李成桂主動向明朝稱臣,請求大明天子賜名和冊封,太祖皇帝朱元璋取“朝日鮮明”之意,親自賜名“北韓”並冊封李成桂為北韓國國王,自此之後北韓國王即位,必須由中國皇帝冊封,否則便視為僭越。
李成桂坐像
李氏北韓王國一切禮儀、制度、文化、服飾均效仿明朝,使用的年號也是明朝的年號。可以說這個時期是北韓與中原王朝關係最密切的時期。就這樣過了二百年,到了萬曆年間,更東方日本由豐臣秀吉完成了統一,豐成秀吉致書北韓國王,表示要借道北韓攻擊大明,北韓作為大明的屬國自然拒絕,於是豐臣秀吉以北韓拒絕攻明為由,出兵北韓。北韓由於過了二百年的和平日子,已“人不知兵二百餘年”,甫一接戰,便潰不成軍,北韓國王逃到大明邊界,上書請求明廷出兵援助,甚至請求內附。大明此時擔負起了了宗主國應負的責任,出兵援朝,日本先後兩次出兵侵朝,大明就兩次出兵援朝,最終戰勝日本,保全了李氏北韓,李氏北韓在對大明感恩戴德,甚至到了清朝時期,北韓肅宗還說:“神宗皇帝於中國,有萬世不忘之功矣。當壬辰板蕩之日,苟非神宗皇帝動天下之兵,則我邦其何以再造而得有今日乎?”
北韓
回覆列表
北韓半島有個人叫王建,生在北韓開城,家譜顯示太原王氏,是東周太子晉直系後人,遺訓為“十訓要”,自稱三韓之平民。王建是半島東南部新羅國王子弓裔的部將,他在公元918年靠兵變奪權登位建立了王氏高麗,935年取代新羅,936年平後百濟,統一了大同江到半島最南部之間的全部領土。王氏高麗繼承的是新羅國,新羅國(南韓)就是唐朝滅亡高句麗的盟軍。高句麗統治範圍跟王氏高麗並不重疊,高句麗發源自中國東北,由於國勢才往半島擴張,幾百年後出現的王氏高麗在半島南部建立,繼承自新羅國。兩個國家之間橫跨幾百年的斷層,高句麗被唐朝滅亡后王族百姓跟富戶大部分被唐朝遷往中原漢化了,其王族在中國絕嗣,其他高句麗遺民的去了突厥,北韓半島,日本等等。另外我說一下清朝元朝,元朝是中國的異族王朝,但是元朝滅亡後大部分土地由明朝繼承,元朝的多個少數民族百姓也融入漢族了,清朝那更不用說了,幾乎是徹底融入漢族了。如果高句麗滅亡後大部分百姓融入的是新羅國,那麼南韓還能跟中國扯扯皮,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我還想跟南韓人說,東羅馬帝國滅亡後俄羅斯弄到了著名的雙頭鷹標誌,自認為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但你覺得俄羅斯真的繼承了東羅馬?討論一個民族,必須知道他的主體,當今漢族的主體是早期的華夏部落這沒錯吧?當今北韓族的主體就是半島東南部的農耕民族三韓人,而不是中國東北的漁獵遊牧多民族共同體高句麗,高句麗並非民族,他的屬性跟匈奴類似,包含了好多民族,請問南韓人憑什麼說他們是高句麗的子孫?南韓人憑什麼到中國新疆尋找高仙芝的足跡?就憑你各種影視劇的意淫把隋唐軍隊打敗?高句麗跟王氏高麗之間幾百年的斷層你們怎麼填補?你說繼承高句麗就繼承了?亂認祖宗就是不知羞恥,漢族人有一部分人說元朝是中國的正統王朝沒錯,但是絕對沒有漢族人說是蒙古人的子孫,這就是華人跟南韓人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