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輔食要換著吃,但不是“每天換樣”。
換著吃目的是增加營養的豐富度和增強寶寶的腸胃功能,但不能每天換樣,換輔食或者新增輔食要注意觀察寶寶吃完輔食後的反應,觀察消化情況,觀察排便情況。
在嬰兒階段,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食品,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六個月以前應該純母乳餵養。但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單純的母乳餵養滿足不了嬰兒生長髮育的需要,尤其是鐵元素。
在寶寶6個月時父母需要給嬰兒新增乳製品外的其他食物,這些新增的食物就稱為輔食。常見的嬰兒輔食有蛋黃、米粥、米粉、果泥、肉鬆、果汁、麵條等。
1.時機
一般4個月大的寶寶就可以開始新增輔食了,另外也需要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況和反應,以下是幾個參考點:
A看體重比: 體重達到剛出生時的2倍以上,或者6公斤以上,可以開始新增輔食
B寶寶一直餓:嬰兒時寶寶可以安靜睡到天亮,但是如果發現半夜哭鬧,喝完奶就能安睡,但是醒來就哭的次數變多;母乳餵養每天8~10次或喂配方奶粉超過1000ml, 這表明寶寶處於生長加速期時,是新增輔食的最佳時機。
C看發育情況:寶寶能自己扶著或者靠著坐穩,頭可以立起來,觀察到寶寶想吃東西
D觀察寶寶行為:邊上有別的孩子或者大人吃東西時,寶寶感興趣,把東西往自己嘴裡塞,說明寶寶想吃,可以新增輔食了
E吐出食物的“伸舌反射”:初期給寶寶喂輔食時,如果寶寶把東西吐出來,說明還不到時候,父母不要強喂,過一段時間再試。伸舌反應是寶寶自我保護的一種本能反應,通常在4個月大小的時候消失,發育晚的孩子可能會推遲,大人要注意觀察,不能強塞。
F觀察吃的時候寶寶的反應:大人餵食時,寶寶舔進嘴裡並嚥下,大人逗樂的時候寶寶笑著,表現出很好吃的樣子,說明寶寶對吃東西有興趣,這時就可以放心給寶寶餵食;,如果將食物吐出,大一點的寶寶把頭轉開或推開父母的手,說明寶寶不要吃也不想吃。則不要勉強,過幾天再試。
2.新增輔食的原則
a從單一到多種
從最開始的單一米粉,到後面逐漸新增各種輔食,讓寶寶慢慢適應,要有個過程,不能在短時間內增加太多,避免寶寶腸胃不適,新增新的輔食後要注意觀察寶寶的反應,還要留意消化,觀察排便。如有不適,可以先暫停或者換一種。如果觀察到寶寶過敏的情況,應立即停止。
b從流食到固體輔食
剛開始新增流質輔食作為母乳的輔助,小米湯、嬰幼兒米粉,調成稀糊;隨著寶寶的發育逐漸新增半流質,麵條,饅頭片什麼的,再到固體的小餅乾,小奶片等等
c體積從小到大
剛開始顆粒要小,即粉末狀,拌勻後口感要順滑,鍛鍊寶寶的吞嚥功能;慢慢過渡到固體食物。在寶寶開始長牙時,可以喂稍大一點的固體輔食,這樣有利於促進寶寶牙齒的生長,並鍛鍊他們的咀嚼能力,後逐漸變成整個的餅乾等
d遇到寶寶不適要立刻停止新增
新增輔食後,要密切觀察寶寶的消化情況,如出現腹瀉,或便裡有較多黏液的情況,要立即暫停,等寶寶恢復正常後再重新少量新增,再觀察,同一種輔食如果反覆出現不適情況,就要換一種。
3.輔食新增順序
澱粉(穀物)→蔬菜→水果→動物肉類,如含鐵元素的嬰兒米粉,其次新增蔬菜汁或者搗碎的蔬菜泥;然後就是水果汁水果泥,最後開始新增動物肉類食物,如蛋羹、魚、禽、畜肉泥或肉鬆等。
4.嬰兒輔食新增時間表
A 4-6個月:稀糊狀米糊,米湯;每天一次小勺餵食;口味主要以清淡、多汁為主;
B 6-7個月:稠糊狀米粉、粥、菜泥、魚泥、水果泥、豆漿;
C 7-9個月:咀嚼的軟固體食物,如面粥、碎菜粥等;
D 10-12個月:大多數寶寶可以逐漸進食固體食物為主的輔食了
5.一歲以內的寶寶輔食不要加鹽
1歲以下的寶寶腸胃功能和腎臟功能發育都不完善,過早吃鹽會加重嬰兒的腎臟和腸胃負擔,將來得腎臟方面疾病的可能性會變大,寶寶過早吃鹽可能會導致口味越來越重,到後面引起挑食,引起營養不良,現代醫學也任務清淡飲食比較健康。其實寶寶吃的母乳和配方奶粉中也有一定量的鈉鹽,可以滿足寶寶的生長髮育。
綜上所述,給寶寶新增輔食h應該是逐步的多樣化,而不是每天都換。更換太頻繁容易導致寶寶腸不適,影響發育。
一般寶寶 新增輔食 的話,一種輔食就連續吃上幾天之後,沒有不適應的問題,再換其他的輔食的,不要每天都換的哦,這樣寶寶不容易適應的。
嬰兒輔食要換著吃,但不是“每天換樣”。
換著吃目的是增加營養的豐富度和增強寶寶的腸胃功能,但不能每天換樣,換輔食或者新增輔食要注意觀察寶寶吃完輔食後的反應,觀察消化情況,觀察排便情況。
一、為什麼要給寶寶吃輔食呢?在嬰兒階段,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食品,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六個月以前應該純母乳餵養。但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單純的母乳餵養滿足不了嬰兒生長髮育的需要,尤其是鐵元素。
二、什麼是輔食?在寶寶6個月時父母需要給嬰兒新增乳製品外的其他食物,這些新增的食物就稱為輔食。常見的嬰兒輔食有蛋黃、米粥、米粉、果泥、肉鬆、果汁、麵條等。
三、怎樣給寶寶新增輔食呢?1.時機
一般4個月大的寶寶就可以開始新增輔食了,另外也需要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況和反應,以下是幾個參考點:
A看體重比: 體重達到剛出生時的2倍以上,或者6公斤以上,可以開始新增輔食
B寶寶一直餓:嬰兒時寶寶可以安靜睡到天亮,但是如果發現半夜哭鬧,喝完奶就能安睡,但是醒來就哭的次數變多;母乳餵養每天8~10次或喂配方奶粉超過1000ml, 這表明寶寶處於生長加速期時,是新增輔食的最佳時機。
C看發育情況:寶寶能自己扶著或者靠著坐穩,頭可以立起來,觀察到寶寶想吃東西
D觀察寶寶行為:邊上有別的孩子或者大人吃東西時,寶寶感興趣,把東西往自己嘴裡塞,說明寶寶想吃,可以新增輔食了
E吐出食物的“伸舌反射”:初期給寶寶喂輔食時,如果寶寶把東西吐出來,說明還不到時候,父母不要強喂,過一段時間再試。伸舌反應是寶寶自我保護的一種本能反應,通常在4個月大小的時候消失,發育晚的孩子可能會推遲,大人要注意觀察,不能強塞。
F觀察吃的時候寶寶的反應:大人餵食時,寶寶舔進嘴裡並嚥下,大人逗樂的時候寶寶笑著,表現出很好吃的樣子,說明寶寶對吃東西有興趣,這時就可以放心給寶寶餵食;,如果將食物吐出,大一點的寶寶把頭轉開或推開父母的手,說明寶寶不要吃也不想吃。則不要勉強,過幾天再試。
2.新增輔食的原則
a從單一到多種
從最開始的單一米粉,到後面逐漸新增各種輔食,讓寶寶慢慢適應,要有個過程,不能在短時間內增加太多,避免寶寶腸胃不適,新增新的輔食後要注意觀察寶寶的反應,還要留意消化,觀察排便。如有不適,可以先暫停或者換一種。如果觀察到寶寶過敏的情況,應立即停止。
b從流食到固體輔食
剛開始新增流質輔食作為母乳的輔助,小米湯、嬰幼兒米粉,調成稀糊;隨著寶寶的發育逐漸新增半流質,麵條,饅頭片什麼的,再到固體的小餅乾,小奶片等等
c體積從小到大
剛開始顆粒要小,即粉末狀,拌勻後口感要順滑,鍛鍊寶寶的吞嚥功能;慢慢過渡到固體食物。在寶寶開始長牙時,可以喂稍大一點的固體輔食,這樣有利於促進寶寶牙齒的生長,並鍛鍊他們的咀嚼能力,後逐漸變成整個的餅乾等
d遇到寶寶不適要立刻停止新增
新增輔食後,要密切觀察寶寶的消化情況,如出現腹瀉,或便裡有較多黏液的情況,要立即暫停,等寶寶恢復正常後再重新少量新增,再觀察,同一種輔食如果反覆出現不適情況,就要換一種。
3.輔食新增順序
澱粉(穀物)→蔬菜→水果→動物肉類,如含鐵元素的嬰兒米粉,其次新增蔬菜汁或者搗碎的蔬菜泥;然後就是水果汁水果泥,最後開始新增動物肉類食物,如蛋羹、魚、禽、畜肉泥或肉鬆等。
4.嬰兒輔食新增時間表
A 4-6個月:稀糊狀米糊,米湯;每天一次小勺餵食;口味主要以清淡、多汁為主;
B 6-7個月:稠糊狀米粉、粥、菜泥、魚泥、水果泥、豆漿;
C 7-9個月:咀嚼的軟固體食物,如面粥、碎菜粥等;
D 10-12個月:大多數寶寶可以逐漸進食固體食物為主的輔食了
5.一歲以內的寶寶輔食不要加鹽
1歲以下的寶寶腸胃功能和腎臟功能發育都不完善,過早吃鹽會加重嬰兒的腎臟和腸胃負擔,將來得腎臟方面疾病的可能性會變大,寶寶過早吃鹽可能會導致口味越來越重,到後面引起挑食,引起營養不良,現代醫學也任務清淡飲食比較健康。其實寶寶吃的母乳和配方奶粉中也有一定量的鈉鹽,可以滿足寶寶的生長髮育。
綜上所述,給寶寶新增輔食h應該是逐步的多樣化,而不是每天都換。更換太頻繁容易導致寶寶腸不適,影響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