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康復治療師吳小豔
-
2 # 快樂的小大夫
概述
腦出血所致的功能障礙主要為運動障礙及語言障礙。運動障礙最常見的是病變對側肢體的中樞性偏癱。語言障礙可以表現為運動性失語, 感覺性失語及混合性失語。而腦出血後的功能恢復, 在其病後的前3個月內, 特別是最初幾周內變化最快。6個月時基本達到最大恢復, 發病2年後, 不會有明顯變化。所以早期的功能鍛練, 特別是急性期患者的康復是否得當, 直接影響患者遠期效果和生活質量。
康復治療的內容生活能力的康復大致包括:身體(生理功能)、心理和職業能力康復;
1、康復治療應無礙於神經功能的自然恢復,並儘量促進其恢復。早期給予促腦代謝劑,改善其調節機制與血腦屏障機制,以促進神經、肌肉功能的恢復;
2、增強健側肢體和軀幹的肌力,促進殘餘的肌力;
3、預防和改善肌萎縮、攣縮、骨質疏鬆等廢用性綜合徵。對上述症狀已發生者,提出矯正和改進方案;
4、減少或解除軀體疼痛、心理失衡及其它障礙;
5、提高或改善其職業或生活能力,增強對各種障礙的協調和控制能力;
6、預防和及時處理併發症;
7、減少或消除復發;
功能鍛鍊和運動指導腦出血後的半身不遂、語言不利等後遺症, 要透過功能鍛鍊及適當的運動, 改善機體的迴圈和代謝, 以促進病體的康復。要做到有計劃、定時、定量加強癱瘓肢體的被動活動與主動鍛鍊, 病人病情穩定即可開始協助病人被動運動, 肌力開始恢復時, 幫助鼓勵病人自主運動。功能鍛鍊按臥位- 坐位- 站位- 步行, 循序漸進, 同時配合針灸、按摩等。一般上肢麻木灸肩骨禺、曲池、合谷, 下肢麻木灸環跳、風市、懸中等穴位。並指導家屬幫助按摩, 一般病人在起病數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內, 只要能堅持鍛鍊, 癱瘓肢體的功能都可以有所恢復。對失語或語言不利的病人, 每日上、下午要有一定的時間進行語言訓練, 逐步恢復語言功能。語言功能的訓練: (1) 運動性失語: 字- 詞- 短句; (2) 感覺性失語: 用手勢、表情來表達用意; (3) 命名性失語: 用物品反覆教病人說出其名稱。另外可讓病人跟著預先錄製好的標準語進行逐字逐句的語言再訓練, 但要注意防止病人過度疲勞。
偏癱康復訓練1、 急性期
從發病開始直至一週,屬於急性期。這個時期的病情一般不十分穩定,應以治療為主、康復訓練為輔。一旦病情穩定,就應該儘早開始康復訓練。
2、恢復期
發病後一週至6個月都屬於恢復期。在這個時期,病情基本穩定,存在的各種障礙有可能不斷改善,是康復訓練的最佳時期。
3、後遺症期
一部分腦卒中患者在發病6個月後,可能留有各種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如手腳活動不便、談話不清楚、日常生活離不開家裡人的幫助等。
預後1、年齡越大,預後越差,60歲以下的病死率較低,約佔30%左右,70歲以上的病死率可高達70%以上。
2、高血壓病史越長,血壓越高,預後越差。血壓在26.6/16kPa(200/120毫米汞柱)以上者,死亡率為30.07%。
3、發病越急越重,起病時血壓越高或血壓下降,預後越差。
4、昏迷越深,時間越長,預後越差。深昏迷者94%死亡。病後無意識障礙,或意識障礙逐漸好轉者,預後較好。嗜睡時間越長,預後越差。
5、病情進展越快,高顱壓症狀出現越早,表現越重,預後越差。有視乳頭水腫者死亡率59%,視乳頭水腫出現越早死亡率越高。在發病後3小時內出現者,100%死亡。48小時出現者,50%死亡。腰穿壓力在200毫米汞柱以上者,死亡率佔64.5%。
6、出血量較大者,預後較差。有血腫形成,中線結構移位明顯者,預後較差。腰穿腦脊液無色透明者,預後較好。
7、神經體徵與死亡率的關係:兩側瞳孔不等大者死亡率64%,瞳孔對光反應消失者死亡率88%,角膜反射消失者死亡率92%。有眼球分離斜視或眼球浮動者,或去皮層強直,去大腦強直者,大多數死亡。偏癱完全或四肢全癱,肌張力低下者,預後較差。
8、生命指徵與死亡率的關係:體溫在38℃以上者死亡率71%,脈搏在100次/分以上者死亡率75%,呼吸在30次/分以上者死亡率76%。
9、伴有癲癇發作者,預後較差。因可加重腦水腫或腦出血。
10、伴有內臟功能紊亂者,預後較差。常見者為消化道出血,死亡率達80%。
11、合併有代謝障礙者,如酸中毒、電解質紊亂者,預後較差。
12、有丘腦下部損害症狀,如周圍白細胞增高,血中嗜酸性粒細胞顯著減少,空腹血糖超過200毫克者,預後較差。
13、腦電圖改變進行性加重者,預後較差。
14、反覆發作者,預後較差。
15、脫水、降壓等治療效果越差,預後越差。
回覆列表
腦出血的康復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注意以下的事項:
1、保持肢體功能位置
取仰臥位、患側上肢墊高超過肩部,肘略彎曲、腕和手指輕度伸展,手握紗布卷,膝下放一小枕,腿外側放沙袋,以腿外展、外旋、足底放置足板以防足下垂和外翻。隨翻身變動體位為半仰臥位,側臥位和半俯臥位。
2、被動體位按關節活動範圍進行被動運動
從健側到患側,應多做運動,每次每個關節每個方向活動5--6下;每天3--5次。
3、按摩患側肢體
給予輕柔而有節奏的按摩,使其放鬆,伸肌則按摩與揉捏相結合。並按摩胸大肌,減輕其痙攣性收縮。以免妨礙關節運動,每天2次;每次15--20 分鐘。恢復期以增強患者的活動為主;對患肢進行坐、立、行的訓練及各種日常訓練。
當患者能自行翻身後;將訓練體位改為坐位、健手扶床、兩腿下垂、增加脊柱和髖關節肌肉、韌帶功能和坐位平衡能力。
4、站立訓練
先行輔助站立練習,後行床邊站立練習堅持循序進行,防止肢體萎縮。
5、行走訓練
在患者站穩10--15 分鐘而無疲勞時,即可開始步行鍛鍊。 日常生活鍛鍊對患者進行包括吃飯、穿衣、洗漱、如廁及室外活動等幫助患者樹立重新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