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朱學派

    秦國原本有兩大主力,第一主力是60萬野戰兵團。第二主力是20萬長城兵團。趙佗帥60萬大軍平定南越後,自立為王。嬴政無奈,只好封趙佗為南越王,還送去幾千童女。南越名義上向秦始皇稱臣,實際上完全是獨立王國。面對陳勝吳廣起義,秦朝可用的兵力只有章邯臨時拼湊的奴隸和刑徒,以及王離麾下的長城兵團。刑徒和奴產子戰鬥力肯定不如王離的長城兵團。章邯又從70萬驪山奴隸和刑徒中精選出20萬人。這二十萬人首先全是精壯,並且全是秦人。即便如此,戰鬥力依然不如長城軍團。這群烏合之眾在章邯的率領下連續擊敗多路強敵,終於錘鍊成了精銳之師。

  • 2 # Martine1102

    很難比較,驪山囚徒是秦始皇修建阿房宮和驪山陵寢徵集的囚徒,沒有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而最重要的是這些人多為關東豪傑,比如後來的瓊布就是出自這裡,沒有紀律性,這是一個軍隊最致命的,但當時情況危急,起義軍已經打進來,沒辦法章邯才徵集這些人的,最後打贏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章邯的指揮能力。

    而長城軍團原為蒙恬率領的修建長城抵禦匈奴的軍隊,是當時征戰六國的秦軍主力精英,紀律嚴明,但最後被六國聯軍所殲滅。如果不考慮主帥原因,長城軍團戰鬥力要高於驪山囚徒。

  • 3 # 網言軍事

    先說答案——章邯“囚徒軍團“是亡命徒組成的敢死隊,而“長城軍團”屬於訓練有素的正規軍,前者戰鬥力更強一些。

    驪山囚徒人數雖多達70餘萬,卻大都是來自被征服地區的六國民眾,其中雖不乏當過兵打過仗的舊軍人,但整體戰鬥力、訓練水平,特別是對秦朝的忠誠度肯定是很成問題的。所以,最可靠的辦法必然是簽發、抽調關中子弟(秦人)入伍。

    然而,當時軍情危急,陳勝部將周文率軍突襲至函谷關,再召集秦人已經來不及了。故此,章邯才提出揀選驪山囚徒精銳臨時組成一支軍隊以解燃眉之急。這招看似有些冒險,實則摸準了驪山囚徒的脈——這些人長年在驪山乾重活服苦役,自忖已無活路,如今秦朝突然下旨赦免其罪並恢復人身自由,還許諾(甚至有可能直接給封賞)可透過立戰功獲得高官厚祿,這對於被圈禁而訊息閉塞的驪山囚徒而言,無疑有很大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章邯所率部隊包括一部分守衛京城的正規軍(人數或有幾萬),後者既是這支秦軍的戰鬥骨幹,同時擔負著監視驪山囚徒的職責。驪山囚徒原本就是軍事化管理,紀律性較強,而且又是專門挑選的精壯漢子,對他們而言,在驪山修秦始皇陵墓活不了,跟反秦武裝拼殺一場倒可能有條活路。

    章邯煽動起這幫人的殺心和貪慾,便率領他們一鼓作氣直撲周文所部。周文所部儘管有戰車千乘、人馬數十萬,但實際戰鬥力相當弱,之前連連獲勝主要是利用了秦暴政所積累的六國舊恨與基層矛盾,再加上各路野心家紛紛藉機發展自己的勢力(部分秦朝地方官吏也守土自保),才使得初期反秦聲勢十分浩大。

    都說驕兵必敗,周文所部之前打得太順了,根本想不到會在最後關頭遭遇強有力的反擊,結果被章邯帶領的“囚徒軍團“迎頭痛擊。歷史上很多農民軍都是這樣,慘敗一次便自行瓦解、一蹶不振。結果,周文所部從連戰連勝迅速變成了連戰連敗,最後周文也自殺了。

    “囚徒軍團“擊潰周文所部後,又迅速收復滎陽,接連打敗至少4支反秦武裝。在這一過程中,原有的驪山囚徒逐漸損失殆盡,而透過爭取寶貴的動員和喘息時間,秦朝已經得以比較從容地徵發關中秦人子弟兵充實到章邯軍中。所以,這也是為什麼等到後來章邯投降項羽的時候,“囚徒軍團”主力已經變成了老家在關中的秦人官兵。

    再說王離的“長城軍團”,由於秦軍以步兵為絕對主力(佔比90%以上),“長城軍團“並不適合,也不經常與匈奴等遊牧民族較量,而是一支主要依託長城實施被動防禦的守備力量。

    需要說明的是,陳勝起兵時,“長城軍團“已經不是蒙恬當年率領的那支強大邊軍(早在公元前221年滅齊後蒙恬就開始駐守上郡,籌備對匈奴等遊牧民族的戰鬥)。因為相隔了10多年,王離麾下的“長城軍團”中久經沙場的老兵已基本上已自然淘汰光了(秦時男子壽命普遍只有30多歲),而後來替換、補充的新生代秦軍士兵除了年輕力壯外,訓練水平、實戰經驗和作戰意志方面,都不算強。

    另外,王離軍功貴族世家出身,麾下也是秦軍主力軍團,像這樣的將領和部隊正規化程度確實比較高,但打仗也比較一板一眼,很少會像章邯“囚徒軍團“那樣動不動就給對手來個出其不意的突襲啥的(周文所部、項羽叔父項梁都吃過大虧)。從後來的戰鬥情況看也是如此,王離“長城軍團”作戰比較謹慎持重,強調穩紮穩打,而不大積極主動發起進攻以便速戰速決。

    王離這樣做當然也有他的道理,但問題在於此舉勢必拉長戰線和戰事持續的時間,從而導致秦軍後勤壓力驟增。結果,項羽靠破釜沉舟激勵部下,一面拼死進攻王離所部營盤,一面派人抄後路斷了秦軍糧道——這不正是當年長平之戰時,秦軍對付趙軍的那一套嘛!最終餓著肚子打仗且戰鬥意志不強的“長城軍團“被殲,而章邯的“囚徒軍團“也投降了項羽。

    總體來講,章邯的“囚徒軍團“野戰能力較強,側重於機動作戰,且士氣普遍比較旺盛,但“衝勁有餘,後勁不足“。而王離的“長城軍團“實戰經驗匱乏,整體戰鬥力弱於前者,且戰術比較呆板,部隊凝聚力也不強。秦朝後期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失誤與缺陷,在這2大主力軍團身上可謂暴露無遺。

  • 4 # 三生有畫

    大秦帝國統一六國後,分為四個戰區,一個是關東軍團,分散鎮守各個六國故地,人數多,但是兵力分散,實際上最容易被擊破。第二個是嶺南軍團絕對兵力人數最多,多大50萬,第三個是北方長城一線軍團,超過20萬,第四個,是留守關中地區的軍團。

    1

    秦二世登基不久,陳勝吳廣起義,一下子應者雲集,隊伍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壯大到開始逐鹿中原。因為陳勝是楚華人,所以張楚政權的核心區域,就在安徽江蘇一帶。陳勝自封楚王,封了很多大將為王,並且兵力達到幾十萬人。這些大將開始各個出擊,向四周擴散。

    此時各地蟄伏已久,一心想著富國的舊貴族,乘勢而起,函谷關以東,關東大亂。此時的大秦帝國,分散在關東地區的關東軍團,基本上被消滅了。成建制的軍隊,就只剩下北方軍團的20萬,廣東廣西的南方軍團50萬,以及關內的少量留守軍隊。

    先不說兩者的戰鬥力問題,我們先大秦帝國之前剛剛湊集50萬大軍征服嶺南,駐守在那兒,山高皇帝遠,抽調不出來,成為死棋。趙佗大軍已經在嶺南駐紮了10年,當初50萬大軍,一大半都是楚華人,所以趙佗聽說關東六國故地大亂,只能封關自保,哪裡還敢隨便調動軍隊北上支援。否則還沒到,就兵變了。所以,南方軍團,調不動了。

    而北方軍團的20萬,是要防守匈奴戰線的。

    2

    所以大秦帝國只能把關內留守的少量老弱病殘,徵集驪山正在修阿房宮的20萬邢徒,農民工,以秦軍為骨幹,編成新的軍團,由上將軍章邯掛帥出征關東,剿滅南方的陳勝。

    章邯這個人,並不是世家出身,所以打仗不循常規,也很有機謀,深諳兵法,一出山,竟然帶著一幫農民加邢徒,勢如破竹,滅了陳勝,接著又滅了項羽的叔叔,當時智勇雙全的楚國上將軍項梁。

    可見,章邯的驪山軍團,還是很能打的。在戰火中淬鍊,邊打邊學,邊打邊成長,已經成為秦國最能打的軍團。後來章邯軍團不是打敗了,而是被趙高給嚇壞了,自動投降項羽了,結果被項羽活埋了。

    當章邯軍團在南方攻打陳勝時,大秦帝國看著北方的三晉之地,河北一帶都亂了,於是只好把王離軍團抽調出來,歸為章邯統一節制,到了山西、河北一帶打擊北方的叛亂勢力。

    3

    北方軍團。人數多達20萬,當年蒙恬率領曾經擊敗過匈奴,以重型裝甲步兵為主,以騎兵、戰車、弩兵、盾牌兵為主。這支軍隊野戰、攻堅、防守能力都很強悍。

    但是由於蒙恬死後,軍隊交到了王離手裡,10年沒有和匈奴進行大戰,軍隊重在防守、戍邊、屯田,修長城。導致軍隊野戰能力急劇退化,變成了一支以步兵為主的防守軍團。這支軍團,防守很厲害,但是野戰就不咋的了。

    關鍵是,戰爭形態,已經不同了。

    加上王離家族三代為將,三代而衰。王離滿腦子都是正規戰,已經不能適應戰場環境變化對戰術的更高需求。

    此時王離面對的,不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成建制的大規模政府軍。他面對的是昨天還是農夫的起義軍。這些軍隊,缺乏訓練,但是卻機動靈活,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有利則聚集,無利則分散突圍,頗有游擊戰術的靈魂。

    在這一點上,王離率領20萬大軍,從長城一線風塵僕僕趕來,到處尋找主力決戰,總是發現打的都是小嘍囉。

    問題就在這裡了。20萬大軍每天消耗巨大,對後勤糧食供給,產生了巨大壓力。王離率軍深入關東六國故地,其實就等於把自己的軍團,陷入了巨大危機之中。

    當年趙括之所以兵敗,是因為糧道被秦軍截斷,被餓的沒辦法,才投降的。而這個王離軍團,接下來也會面臨這個問題。

    王離軍團圍困了鉅鹿城之後,因為自身野戰攻堅能力的不足,長達幾個月,都拿不下一個小小的鉅鹿城,也沒辦法將項羽等諸侯軍一舉擊潰,這就導致了戰爭曠日持久,消耗太大。項羽看中了王離軍團的致命弱點,拿下王離軍團的糧道,王離軍團瞬間崩潰,兵敗被俘虜了。

    4

    論戰功,論實際作戰能力,儘管王離軍團是正兒八經的訓練有素的正規軍,但是其戰鬥力反而不如驪山軍團。

    原因有3:

    1、王離軍團已經退化了。不再是當年北擊匈奴的強悍軍隊,其實就是一個駐防屯田部隊,不善於野戰攻堅。

    2、王離軍團戰術戰法,已經不適合新的時代。以前王離面對的是六國,是正規軍決戰。現在面臨的是拼湊起來的農民軍,戰術多變,運用了游擊戰術,王離沒辦法應對。

    3、20萬大軍,後勤壓力太大,最終成為壓垮王離軍團的最後一根稻草。

  • 5 # 小馬哥與小馬嫂

    一是以為秦軍中王離率領的長城戍卒是秦軍主力軍團,戰鬥力遠強於章邯所率領的由驪山囚徒組成的軍隊。

    二是以為秦軍的戰鬥力肯定強於起義軍。

    其實這類觀點的流行主要還是我們太過於想當然了以及不熟悉秦的歷史和秦的制度導致的。

    實際上秦實行的是普遍兵役制,幾乎每個壯年男子都當過兵,受過訓練,戍過邊。

  • 6 # 張生全精彩歷史

    王離的軍隊是秦朝的正規軍,在抗擊匈奴的時候,曾打得匈奴聞風喪膽。以至於楚漢相爭,中原忙著打仗的時候,匈奴也不敢南侵。而章邯所帶的軍隊,只是一幫刑徒,從來沒有打過仗。

    可為什麼,在秦末戰爭中,王離的正規軍完全沒有存在感,而章邯的“驪山刑徒”軍隊,在鉅鹿之戰前,可以說戰無不勝,稀里嘩啦就打敗了農軍起義軍,還打得六國軍隊不敢抬頭。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章邯與驪山刑徒,圖取其意)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統帥不一樣。

    驪山刑徒的統帥是章邯。章邯指揮作戰的能力是相當強的,如果不是遇到項羽,如果趙高不是想殺他,秦二世不猜忌他,可能章邯就把農民起義軍及六國軍隊給消滅了。我們從他前期指揮作戰,及各種戰略戰術的運用就可以看出,章邯確實算得上當時相當有實力的將領。

    王離的能力則差多了。王離是王翦的孫子王賁的兒子,是典型的將三代。可以說,他是依靠父祖的福廕,才當上大將的。在邊關的時候,之所以能夠打敗匈奴,並不是他的功績,而是蒙恬的功績。後來,趙高和李斯設計殺害了蒙恬,他才因此當上大將的。

    同時,從當時趙高和李斯只殺蒙恬而不殺他來看,此人應該既無能力也胸無大志,否則,趙高和李斯肯定會把他一併給殺了。

    (潰敗的秦軍,圖取其意)

    第二,軍隊不一樣。

    章邯的軍隊,雖然只是一幫刑徒。但是,由於秦朝有軍功獎勵制度,一旦在戰場上立功,就可以免除刑徒的身份,而且還可以升遷、當官甚至封侯。因此,在這樣的動力驅使下,本身就是亡命之徒的刑徒,打起仗來更加不要命。

    (章邯的軍隊後來打不贏劉邦的軍隊,則是因為項羽坑殺了20萬降卒,讓刑徒們的夢想都破滅了,又沒了軍功獎勵制度,所以他們的戰鬥力急劇下降。)

    王離的軍隊,本來戰鬥力是爆表的。但是,自從蒙恬被殺、扶蘇被殺以後,可以說,整個軍隊都知道了朝中出了奸臣,他們幹下去是沒有希望的。那時候他們早已離心離德。讓他們回來攻打農民起義軍,在他們心中,就是和自己的兄弟親戚們作戰,他們怎麼還會賣力去打呢?

    (鉅鹿之戰)

    第三,時機不一樣。

    章邯的軍隊,是先打農民起義軍和六國軍隊,再和項羽的軍隊作戰的。他們參加戰鬥的時間比較早,所遇到的不管是農民起義軍,還是六國軍隊,其實都是一些烏合之眾,都是沒有經過訓練的。(所謂六國軍隊,可不是秦朝統一之前六國的正規軍,其實也是一些農民起義軍,只不過打著六國旗號而已。)章邯的軍隊和這些軍隊交戰,打起來自然是很輕鬆的。而且打仗往往是越打勝仗,信心越足,所以一開始章邯的軍隊一路勢如破竹。

    王離的軍隊則不一樣。當他們從邊關返回來的時候,章邯基本上已經把陳勝吳廣的農民軍消滅得差不多了。他們直接參與的,就是和項羽作戰,就是打鉅鹿之戰,打硬仗。這場仗最後打得一敗塗地,所以,王離的軍隊基本上就沒有存在感了。

    由此可見,打仗靠的是氣概、精神、信仰,就算是正規軍,這些東西都沒了,有時候甚至比不上一些烏合之眾。

    (參考資料:《史記》)

  • 7 # 雲跡樂談

    章邯的“驪山囚徒軍”戰力其實要比王離的“長城軍團”強些。

    王離軍團的情況是:

    一、軍心不穩。扶蘇、蒙氏兄弟無辜被殺,其中蒙恬可謂軍魂,這系列的打擊給長城軍團的軍心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士氣低迷,軍隊已出現叛逃現象,而王離不能止。

    二、規模縮減。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蒙恬帶軍十萬打敗匈奴,又增兵二十萬守地盤,秦末中原大亂,後增援軍大多撤回。另除去留守、叛逃、戰鬥減員等,長城軍團至多還有十多萬。

    三、匈奴侵略。匈奴被蒙恬吊打後,安靜了十多年,這次趁中原大亂,又出兵佔領了河套地區,使得王離軍團介於匈奴和燕趙叛軍之間,腹背受敵。

    四、糧草匱乏。失去了河套地區,邊防軍就失去了糧倉。雖有關中糧倉可由直道提供支援,而帝國內部早已混亂不堪,爭權奪利,誰會多管邊軍死活,軍心再次遭受打擊。鉅鹿之戰時,也是由章邯軍築甬道提供後勤支援。

    五、王離能力名不符實,且對朝廷有牴觸情緒。王離,武將世家,時號名將,封為武城侯。能力有名不副實之嫌,率軍久攻不能全滅趙境,被劉邦在成陽、槓裡兩次吊打。另王、蒙是世交,朝局混亂,自身難免對朝廷有情緒。

    此刻的長城軍團已非蒙恬率領橫掃匈奴時巔峰精銳,戰力大幅下滑。

    秦朝實行的是普遍兵役制,除了特別原因,男子到17歲就要“傅籍”,進行兵役登記和服役,按規定服役更卒、正卒、戍卒,接受不同種類的服役和訓練。

    囚徒軍混雜著百姓、囚犯等,很多都接受過不同程度的軍事訓練,能在辛苦的勞役存活下來的都是身體素質較好的。形勢所迫,二世以赦免他們為條件組成囚徒軍,結合軍功制,這些人為了自由、為了利益、為了改變命運,戰鬥意志會更堅定,爆發的戰力會更高。

    章邯軍曾兩次得到關中地區的增援,這些包括了秦朝最精銳的軍隊,既衛士和京師衛戍部隊。章邯以軍士為骨,囚徒為肉。既能防止叛亂,又能凝聚戰力。章邯可以說是秦朝最後一員大將,在他的率領下,所部像割韭菜般打敗了很多起義軍,勝仗很多,部隊和起義軍作戰的經驗很豐富。人數上,章邯投降項羽前,又被項羽大敗一次,投降時還有二十萬。

    綜合可看出,章邯軍團的戰力要高於王離軍團。

  • 8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從章邯與王離帶兵打仗的結果來看,章邯率領的“囚徒軍團”戰鬥力要遠遠強於王離率領的“長城軍團”。

    章邯軍與王離軍的主要區別是:作戰方向、軍隊人員構成、統帥能力及後勤補給。

    陳勝起義軍周文部之所以能打進函谷關,並一直打到咸陽附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中央軍一直沒有出現平叛,而秦朝地方武裝實力又太差,無法與起義軍對抗,周文從陳勝手中接過的不過是一紙將軍的任命書而已,周文就一個人出發向西,一路上不斷有義軍加入周文部,到達咸陽附近時,周文部已經有戰車千輛,軍隊十萬人。

    由於秦二世一直受到趙高的矇蔽,對天下起義的形勢不瞭解,因此秦朝中央政府對起義軍周文打進咸陽附近毫無準備,當軍情傳來時,朝廷一片恐慌,少府章邯挺身而出,徵調附近郡縣的軍隊已經來不及,建議用驪山囚徒充軍,去攻打周文。

    如果不是章邯的建議,是不是覺得秦朝這麼容易就滅亡了?

    當然不是。

    秦奮六世之餘威,掃六合於一統,集中了天下最精銳計程車卒、武器、裝備,這才僅僅過了15年而已,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當章邯用囚徒擋住了周文的一擊時,為秦朝贏得了時間,這個時候,秦朝的戰爭機器才真正開動起來!

    在章邯在首戰中擊敗周文時,秦朝中央政府贏得時間,開始大量徵調附近郡縣的軍隊,及徵調關中秦人子弟入伍,那個時候的軍隊都是業餘軍隊,戰時為兵,閒時為民,然後糧草、武器裝備、物資補給源源不斷的運往前線的章邯軍隊。

    章邯能夠戰無不勝,與後方的支援是分不開的,章邯一鼓作氣一直打到東阿,敗周文、殺田臧、斬李歸、破鄧說、敗伍徐、斬蔡賜、降宋留,迫陳勝,殺死魏相周市和齊王田儋,逼迫魏王魏咎自殺,魏豹逃跑,章邯追田榮,在東阿被項梁擊敗,在得到秦朝的支援後,在定陶大敗項梁,並斬殺項梁。

    一時間,整個黃河以南的起義軍,大部被章邯擊敗。

    然後就是鉅鹿之戰,鉅鹿之戰中章邯應該是統帥,王離受章邯節制,從鉅鹿之戰中秦軍擺出的陣勢來看,章邯是想圍點打援,省得全國到處跑去圍剿起義軍,想在鉅鹿這個地方,以趙國為誘餌,引誘天下的起義軍來救,然後一鼓作氣全部剿滅。

    之後就是大家熟悉的鉅鹿之戰和破釜成舟,王離軍全軍覆沒,章邯軍投降。

    王離軍在整個平叛起義軍的過程中,沒有多少存在感,史書也沒有過多記載,只有一個原因,沒有什麼功勞,而在鉅鹿前唯一一次有記載的戰爭,是在成武與劉邦軍交戰,王離還失敗了,在鉅鹿之戰更加不用說了,全軍覆沒。

    從戰績上來講,王離軍團明顯不如章邯軍團。

    綜合上來分析,有三個原因:

    1、軍隊人員構成。章邯的軍隊,起初大部分是囚徒,一小部分是秦中央軍,在首戰擊敗周文後,迅速補充人員,大量關中子弟應召入伍,到了後期,章邯軍團中的關中子弟應該多於囚徒,關中子弟是秦人的命脈和基礎,對秦朝的認同感也強於王離的長城軍團,戰爭中更加賣命,再加上軍功爵位制的刺激,打仗能夠拼命。

    王離的長城軍團是鎮守北疆的戍邊軍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長城軍團中秦人比例大幅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原六國投降的軍隊,這些人對秦朝的認同感不強,戰鬥力也不高。否則無法解釋王離在平叛戰爭中毫無功績,包括秦滅亡後,還留在邊疆的部隊基本上都投降了劉邦。

    2、章邯與王離的統帥能力不同。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冷兵器時代,一支軍隊的作戰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統帥的領導能力,史書上大書特書章邯,而對王離極少交待,就說明章邯的領導能力比王離強,如果王離真那麼歷害,為什麼史書不記載。

    王離出身將門世家,其祖父王翦、父親王賁都是秦軍名將,按名不過三代的原則,王離能力實在不能和其父親與祖父相比。

    3、作戰方向與後勤補給。章邯軍在首戰大勝後,陸續出戰,一般來說,打仗打得越好,後勤補給就越好,就越受到秦朝中央政府的重視,形成一個良性迴圈,反過來,打仗打的不好,肯定就越難向中央政府要求後勤需求,就越難打勝仗。

    換句話,誰打仗打的好,優勢資源就向誰傾斜,這很明顯。

    而且章邯的作戰方向是反秦義軍最集中,對秦朝威脅最大的方向,從東方進入秦朝,最主要的通道就是函谷關,章邯是從函谷關一路向東打過去的,將整個黃河以南的反秦義軍都打敗了,換句話說,平定整個天下的反秦義軍,基本是章邯一支軍隊在打,所謂的王離軍團連一個趙國也沒有搞定,戰鬥力誰強誰弱,一看就知道了。

  • 9 # 深度工場

    首先,章邯本人是一位優秀的統帥,人稱蓋章邯為秦之驍將,邯不敗,即秦不亡。

    章邯的大軍不僅僅有囚徒,還徵發了大量關中子弟兵。同時,這些囚徒本身在勞作的時候,就有嚴密的上下級和管理體系。囚徒也想要戰功獲得赦免,一旦發給秦朝的官府制式武器,實際上就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戰鬥力。

    王離的長城兵團,就是當年的,秦始皇滅六國之後,使蒙恬將十萬之眾北擊胡,的那支部隊。但是,在設立四十四縣進行戎守以後,到了秦朝末年天下大亂,“所徙適戍邊者皆復去”。

    實際上,王離軍團的人數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多。王離本人是王翦的孫子,是靠祖宗戰功,得到了長城軍團副司令的職位,又因為蒙將軍被殺,才得以當上了司令。本人實力很弱,這次他兩次被劉邦的萬餘人馬打敗,就可以看出來。

    當然,也可以看出,此時的秦軍長城兵團的戰鬥力在戎邊十多年以後,也在下降。最後,王離和長城軍團在鉅鹿大戰,第一個被項羽殲滅。

    正是,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王離軍團人數遠不如章邯軍團,而且,章邯軍團也有大量關中子弟兵。在武器上也沒有大的區別,統帥方面,章邯又超過了王離。在實際戰鬥力上,章邯軍團肯定居於上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房玄齡是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