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有所學伴成長
-
2 # 快樂慧媽育兒
把孩子給父母或者保姆照顧,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年輕人覺得孩子麻煩,不想照顧。照顧孩子就沒有自己的時間了,不自由。有這種想法的年輕人估計心理還不夠成熟。第二種情況,年輕人覺得自己沒有經驗,沒辦法很好地照顧孩子,而父母有經驗。這種情況估計也是在找理由不想照顧孩子的一種。第三,家裡經濟能力比較低,把孩子帶身邊,不能出去工作,家裡的壓力更大。這也是一種現狀,特別是在農村,留守兒童很多,這也是一種無奈。第四,年輕人希望趁著年輕多打拼,創造財富。
但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對於孩子來說,影響是深遠的。首先,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有影響。遠離父母太久,孩子對父母的感情會變淡,甚至會沒有感情。有的孩子會覺得父母捨棄了他,會埋怨父母,甚至仇恨父母。即使孩子很懂事,理解父母這樣做的原由,心理多少還是受傷的。畢竟孩子更需要的是來自父母的愛而不是爺爺奶奶保姆的愛。其次,對孩子性格的形成也是有影響的。我們有時會說孩子跟哪個人性格很像,其實這和照顧他的人是分不開的。孩子主要由誰照顧性格就會像誰。比如說照顧的人脾氣比較暴躁,那麼孩子的脾氣多少也會有些急躁。
對於年輕的父母來講也是有一定影響的。第一,當把孩子接到身邊時會對父母感到陌生,有的會排斥,有的會感到不安,有的會哭鬧等等。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會感到很無力,不知道如何是好。第二,當孩子出現狀況時,也會給自己的生活,工作帶來相應的影響。
因此,如果可以儘可能地把孩子帶在身邊,自己的孩子自己撫養照顧。這不僅僅能增加親子感情,而且對於自己也是一種學習,學習如何做父母。
-
3 # 努力成為可愛的自己
我是堅決反對生而不養的。0到6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尤其是剛出生的寶寶,她從密閉、安全、溫暖的子宮來到這個陌生的廣闊無邊的冰冷世界,除了哭,她對任何事都無能無力。她最需要媽媽溫暖的懷抱,溫柔的愛撫,親切的互動。她需要安全感。0到6歲也是孩子人格、心智、閱讀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這個時期的養育才是孩子贏在起跑線的起點,等到入學再去拼爹、拼學區房,似乎有點為時已晚。
回覆列表
把孩子直接甩給父母或者保姆,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孩子剛出生的頭三年,安全感的建立尤為重要,《蒙臺梭利的教育》將2歲半內的這段時期稱為“精神胚胎期”,這段時間,孩子最需要媽媽熟悉的聲音、情感交流。如果因為工作忙,每天也最好抽幾分鐘出來跟孩子溝通情感,讓孩子體會到媽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