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兵工科技

    在現代戰爭中,反輻射導彈對雷達裝置威脅很大,可以給雷達裝置造成毀滅性的損害。然而,雷達也不是束手無策,反輻射導彈也有其侷限性,因此,雷達也能找到方法來應對這種威脅。

    一般來講,雷達是需要發射電磁波的,這樣的話,反輻射導彈只要探測到雷達發射的電磁波就能夠按圖索驥地找到雷達兵摧毀它。然而,有一種雷達是不輻射電磁波的,這就是無源雷達。無源雷達是一種不用發射機發射能量而靠接受溫熱物體或他源反射的微波能量探測目標的雷達,有天線和靈敏度極高的接受裝置,能夠接收和處理各種目標的電磁資訊。無源雷達不發射照射目標的訊號,因此不易被對方感知,反輻射導彈是無法對付這種雷達的。

    另外,一般的雷達是發射機和接收機放在一起的,當反輻射導彈循著發射機發射的電磁波就可以把雷達的收發射機一起摧毀。如果把發射機和接收機分開放置,接收機由於不發射電磁波,就不會受到反輻射導彈的攻擊,而發射機可以放置在後方或不易被攻擊的地方,如預警機、衛星等平臺。

    還有一種對抗反輻射導彈的雷達-低截獲率雷達,它從嚴格意義上講並不是一種體制雷達,而是多種抗反輻射導彈手段的綜合。這種雷達的設計目的完全為了適應電子對抗發展的需要,儘可能不讓反輻射導彈導引頭去截獲和跟蹤本雷達所發射的電磁訊號從而達到隱蔽的目的。美國空軍上世紀70年代中期研製成功的邊掃描、邊跟蹤的寂靜雷達就是一種低截獲機率雷達,它工作在L波段,探測距離為25千米,可以實現對目標的短時間照射,還採用了相位編碼和頻率捷變技術,具有低峰值功率、超低旁瓣和高解析度等特點。還有AN/TPS-70(V)和AN/TPS-75等雷達也屬於低截獲機率雷達範疇。

    圖注:ANTPS-75低截獲機率雷達是一種專門針對反輻射導彈而設計的雷達

    任何單一的抗反輻射導彈措施都有一定的缺陷,因此,必須綜合運用各種有力的對抗措施來對抗反輻射導彈才能見效。

  • 2 # 聯合防務

    在“百舌鳥”導彈於1965年剛剛在戰場上使用時,由於誰也沒見過這種武器,因此被它炸燬了不少雷達天線,其他的雷達也因害怕遭到“百舌鳥”打擊而不敢開機。在雷達“歇工”以後,防空導彈和高射炮就等於沒了眼睛,只能對空亂射一氣,很難再對進攻飛機造成威脅。這樣,反輻射導彈勝了第一回合。

    但時間不長,雷達一方發現了“百舌鳥”導彈的一些缺點:一是“百舌鳥”導彈的導引頭覆蓋的雷達頻率範圍很小,要對付不同種類的雷達就要更換導引頭(“百舌鳥”的導引頭多達13種,換來換去非常麻煩);二是“百舌鳥”導彈射程近、速度慢,攜帶它的戰鬥機在發射前也同時進入對方的防空導彈射程內,使得飛行員心裡很緊張,常常沒有準備好就急匆匆把“百舌鳥”打出去了;三是“百舌鳥”導彈的戰鬥部威力小;四是“百舌鳥”導彈沒有抵抗雷達關機的能力。

    針對“百舌鳥”反輻射導彈的這些缺點,雷達一方對抗反輻射導彈的辦法也就出來了,包括不同頻率的雷達交替開機、使勁搖擺天線、突然關機、佈置假雷達陣地等,其中最有效、也是最常用的就是雷達突然關機。作戰時,只要雷達一關機,“百舌鳥”導彈就會馬上變成“睜眼瞎”,隨後亂飛一氣,直到最終落地爆炸。而當攻擊方的“百舌鳥”導彈消耗完後,雷達再重新開機搜尋目標。60年代後期,當頻率捷變雷達(特點是能在瞬間改變雷達工作頻率)問世後,“百舌鳥”反輻射導彈的作用更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了。這樣,雷達勝了第二回合,同時也贏得了第一輪鬥法的最終勝利。

    為了對付頻率捷變雷達,世界各國又研製出了新的反輻射導彈,包括美國的“標準”、法國的“阿瑪特”、前蘇聯的“王魚”等,其中以美國的“標準”為典型代表。

    “標準”反輻射導彈比“百舌鳥”的先進之處首先在於它的導引頭搜尋範圍比較寬,只用2種就可以覆蓋所有防空雷達的工作頻率;其次是“標準”反輻射導彈裝有目標位置和記憶電路,能夠在對方雷達關機後仍按記憶的目標位置繼續飛行;第三是“標準”反輻射導彈的戰鬥部威力比“百舌鳥”大一倍,而且裝有為其它飛機指示目標的白磷或紅磷等發光物質。

    在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戰爭中,以色列空軍戰鬥機使用“標準”反輻射導彈和其它電子干擾裝置將敘利亞部署在貝卡谷地的防空雷達全部摧毀,使以色列空軍緊隨其後的攻擊機如入無人之境,只用了短短6分鐘就炸燬了19個薩姆-6防空導彈陣地。此戰使“標準”反輻射導彈一舉成名。

    在“標準”反輻射導彈面前,雷達一方對抗辦法沒有什麼改變,仍然是對付“百舌鳥”導彈的那些老辦法。雖然其中一些辦法已經不靈(如不同頻率雷達交替開機、採用頻率捷變技術等),但是雷達關機卻是“一招鮮,吃遍天”,照樣管用。在80年代中期美國空襲利比亞時,利比亞軍隊就採取雷達關機使許多“標準”反輻射導彈失去目標而自爆。

    前面不是說“標準”反輻射導彈有記憶目標位置的能力嗎,為什麼還會讓雷達關機有效對抗自己呢?原來“標準”反輻射導彈的記憶能力很原始,只是記個大概位置,記不清雷達的準確位置,所以並不能有效打擊突然關機的雷達。這樣,雷達在第二輪鬥法中雖然不再佔據優勢,但憑藉著突然關機這個絕招也還能維持勢均力敵的局面。

    而美國除發現“標準”反輻射導彈不能對付雷達關機外,還發現“標準”反輻射導彈太貴、太重(達635公斤),限制了使用範圍,於是漸漸對它失去了興趣,轉而研製更先進的反輻射導彈。

    在前兩輪鬥法中,雷達對抗反輻射導彈的最大法寶就是關機。那麼,要想讓雷達這個法寶失靈,除了給反輻射導彈裝上更好的記憶電路外,最好是提高速度,大幅縮短反輻射導彈飛到雷達面前的時間,使對方雷達操作員來不及關機。根據這個思路,美國經過10多年的努力,終於在80年代研製成功了一種被稱為“哈姆”的高速反輻射導彈,其速度比以前的“百舌鳥”、“標準”等反輻射導彈快了近一倍。不僅如此,“哈姆”反輻射導彈的其他本領也大大提高了,如它只用一種導引頭就能夠覆蓋絕大多數雷達的頻率範圍,從而使頻率捷變雷達對抗能力完全失效;重達66公斤的戰鬥部可以徹底摧毀雷達;最大80公里的有效射程使它可以在對方防空導彈的射程之外發射。顯而易見,“哈姆”是一種脫胎換骨的先進反輻射導彈。

    從80年代中期開始到21世紀初的多次戰爭和武裝衝突中,“哈姆”反輻射導彈幾乎每戰必至,而且作戰效果極好,很少失手,摧毀了大量雷達。在“哈姆”面前,雷達關機不再那麼有效了。因為“哈姆”導引頭的靈敏度和記憶位置能力都要比“標準”好得多,當對方雷達操作員認為透過關機已經讓“哈姆”丟失目標而重新開機時,就會馬上被“哈姆”導引頭捕捉到,隨即高速而致命的“哈姆”就會飛到目標雷達面前將它摧毀。這樣,在第三輪鬥法中,反輻射導彈明顯佔據了上風,雷達則顯得招數窮盡、疲於應付。

    雖然到目前為止,以“哈姆”為代表的先進反輻射導彈仍然在與雷達的對抗中處於優勢地位,但雷達也沒有等死。各國都在加緊研究雷達對抗反輻射導彈的新辦法,如發展30-1000兆赫或者毫米波雷達、相控陣雷達、低截獲機率雷達(就是雷達訊號很難被對方電子偵察機和反輻射導彈截獲的雷達,包括寬頻帶自適應頻率捷變技術、提高天線增益、雷達引數隨機化等)、運用雷達組網技術(雙基地或多基地雷達)、提高雷達的機動能力(就是雷達不能老在一個地方呆,這樣容易被對方偵察到陣地位置)、對雷達進行偽裝、佈置雷達誘餌、提高對反輻射導彈的探測/預警/誘騙能力(美國就研發了AN/TPQ-44反輻射告警雷達)等。

    當然,反輻射導彈也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本領,如加裝毫米波雷達導引頭、衛星制導系統,採用新的控制軟體和威力更大的戰鬥部等。由此可見,雷達與反輻射導彈的鬥法今後仍會很激烈。

  • 3 # 虹攝庫爾斯克

    反輻射導彈(Anti-Radiation Missile,ARM),是利用敵方輻射源發射的電磁波,探測、識別、跟蹤並對敵方輻射源進行硬摧毀的一種導彈武器。從越南戰爭以來的歷次區域性戰爭和武裝衝突來看,反輻射導彈已經成為現代化雷達對抗的一種重要手段,對軍用雷達系統等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因此,各主要軍事強國都非常重視研究和應用對抗反輻射導彈的技術和手段。

    對抗反輻射導彈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反輻射導彈發射前和反輻射導彈發射後,在反輻射導彈發射之前,主要是採用各種新體制雷達技術或者干擾、欺騙手段,使其的被動雷達導引頭無法成功搜尋到目標輻射源;在反輻射導彈發射之後,可以採用一些戰術或者技術手段進行對抗,對其進行誘偏或者直接攔截。

    從目前來看,在反輻射導彈發射前,大量應用新體制雷達技術,使其的被動雷達導引頭無法有效發現、識別和探測到己方雷達,是比較可行的反輻射導彈對抗手段之一。從新體制雷達技術來說,就是從空域、時域、頻域等多個方面採取措施:在空域方面,己方雷達系統採用窄波束探測目標,儘可能的降低雷達天線的旁瓣電平(-50dB),也就是低可截獲機率雷達技術;在時域方面,可以採用寬脈衝發射、閃爍工作、應急關機等控制輻射功率的時間手段;在頻域方面,則可以採用頻捷變、脈衝壓縮、擴頻等技術。

    此外,在反輻射導彈發射之後,利用反輻射導彈告警系統,對來襲反輻射導彈進行識別,發出自動告警,一方面自動關閉己方雷達系統;一方面啟動有源誘偏系統(輻射方向對準反輻射導彈的被動雷達天線的主瓣和旁瓣,發射類似雷達系統的電磁波,導致反輻射導彈需要不斷重新瞄準目標,最終導致制導失敗,無法命中真實的雷達目標),如果誘偏失敗,還可以利用小口徑速射炮或者彈炮結合防空武器對反輻射導彈進行攔截,保護己方雷達系統的安全。

  • 4 # 浩漢防務論壇

    在海灣戰爭中,反輻射導彈首次登場。數不勝數的戰鬥機攜帶著哈姆反輻射導彈將伊拉克開機的防空預警雷達技術摧毀,反輻射導彈的運用為後續聯軍飛機進入伊拉克領空執行近距空中打擊任務奠定了基礎。在整個海灣戰爭中,有超過80%的伊拉克防空預警雷達被聯合國軍的哈姆反輻射導彈擊毀。在科索沃戰爭中,南斯拉夫雖然使用間接雷達開機的方式來避免被哈姆反輻射導彈鎖定,但是這也從某種程度上荒廢了南斯拉夫防空預警雷達所應該起到的預警作用。 面對反輻射導彈,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關閉雷達。然而,預警雷達系統關閉過早會使得重要的軍事設施直接暴露在敵方戰機的打擊範圍之內,而過晚的關閉雷達預警系統則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反輻射導彈跟蹤雷達最後訊號對訊號最後所在地進行攻擊的問題。以至於,擁有微弱制空權的一方將會很容易憑藉著反輻射導彈滾雪球的滾雪球優勢擴大自己地面戰爭的成果。 目前,應對反輻射導彈的大規模裝備只有兩種辦法。第一,組建一支足夠強大的空軍力量與敵方戰機奪取制空權,迫使敵方戰機無限顧及地面預警雷達和防空導彈的配合。然而,假如擁有一支強大的空軍力量的話,又何需要地面防空系統的輔助呢?第二,發展只接收敵方戰機訊號的遠端預警雷達。說得通俗一點,就是雷達的工作的過程中並不會主動發射訊號而是被動地接收敵方戰機發射通訊訊號以提供資訊支援防空系統的攻擊。但是,這種方法也存在著漏洞,現在隱身戰機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都採用靜默無線電飛行的方式來避免被探測到訊號,這種被動接收雷達的侷限性太過於明顯。這也意味著,反輻射導彈並沒有什麼有效的制止方式。

  • 5 # asiavikin雜談

    從越南戰爭中美空軍“野鼬鼠”小組首次使用AGM-45“百舌鳥”反輻射導彈至今,雷達對抗反輻射導彈的方法不斷髮展:

    1.關機

    這是最早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頭幾部雷達受到美軍導彈攻擊後,越軍操作員們一旦從雷達螢幕上讀出導彈的分離脈衝訊號時就關閉了雷達發射機的高壓電源。“百舌鳥”依靠比幅式接收機接收雷達脈衝訊號並根據訊號強弱控制舵機調整方向的,正常情況下是一個螺旋型彈道,最後收斂於目標處。一旦丟失訊號,結果自然可想而知。當然,美軍也不算吃虧,逼迫越軍雷達關機也就保護了高價值的空襲編隊。

    2.誘偏

    由於雷達短暫關機就可以騙過“百舌鳥”,美軍繼續開發出了AGM78“標準”反輻射導彈。該彈使用了寬頻導引頭,2種導引頭就能對付不同波段的雷達目標,免去了“百舌鳥”13種導引頭帶來的麻煩。同時加上了記憶電路以對付雷達關機,“標準”自然也是又大又重。這樣逼迫越軍採取了部署多部同型號雷達,在“標準”來襲之際,按順序開關機以誘偏導彈的辦法。這使得越軍必須在同一地域有多部雷達,成本高而且切換要求高,否則雷達仍會被摧毀。久之便發展出多點部署有源誘餌的方法,在雷達周邊以三角形佈置同訊號特徵的有源誘餌,發現反輻射彈後即控制開機以誘偏。

    3.硬殺傷

    越戰結束後,美軍繼續開發反輻射導彈,研製出了第三代產品AGM88“哈姆”。在1980-90年代的諸多美國參與的武裝衝突中不斷亮相,斬獲頗多,一時威名赫赫。對此,有技術實力的對手開始考慮透過在雷達陣地附近部署自行高炮或近程地空導彈直接摧毀來襲的“哈姆”,一般需要這類系統自備火控雷達等目標跟蹤手段。例如俄羅斯研製的“鎧甲”系統即可執行此類任務。

    實際上,在對抗反輻射導彈的過程中,雷達一方的操作人員素質也相當重要。即便採用最古老的關機措施,也能規避先進武器的打擊。在1999年北約圍毆南斯拉夫的戰爭中,曾有過多枚“哈姆”都打不掉一部總是及時關機的南軍雷達的戰例,最後還是靠著英軍服役不久的"阿拉姆"導彈才摧毀了該雷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要去美國留學,帶中成藥會被沒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