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
2 # 天蠍讀軍史
如果你去法國北部的諾曼底或者德國西部的齊格菲防線舊址,就會看見椎體狀水泥樁。它們排列成帶狀,這個就是大名鼎鼎的龍牙反坦克錐,龍牙反坦克錐高度普遍在90釐米到120釐米之間。更具體的也會根據鋪設地點地形來取決於高度變化。簡而言之,反坦克錐的作用就是坦克在行駛到反坦克錐上面會被反坦克錐頂起,這時候的坦克無法及時的對地方反坦克武器做出有效的規避和反擊,而脆弱的地盤和薄弱的側面裝甲也會凸顯於敵人攻擊視線裡。有人會疑問為什麼不派遣工兵先行爆破來排除反坦克錐,從而開闢出來一條讓坦克順利的透過,這是不現實的,鋪設反坦克錐的地方完全暴露在敵方輕重火力之下。反坦克錐不是一種單獨防禦工事,它是配合反坦克武器裝備等戰略部署資源來起到阻止裝甲部隊的突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坦克是戰場上的大殺器,殺傷力極強。為了對付坦克,各參戰國都絞盡腦汁,想了很多辦法,也研製出了很多反坦克的策略和武器。其中有一種方法,雖然原始,但是還是很有特色的。它有一個很霸氣的名字——“龍牙”(Dragon"s Teeth)。
龍牙是一種由鋼筋混凝土製成的方形金字塔防禦工事,通常高1.2米,它們會深埋在地下,露出地面的部分則能夠把坦克的履帶抬離地面,使其失去前進的動力。龍牙通常由三排或四排組成,有時多達五排,它們會交錯排列,每排的間距一般為6到8英尺(1.8-2.4米)。
龍牙設計的初衷是阻止坦克的前進,或者減慢它的行進速度。在龍牙的陣列裡,甚至還可以留出一條可以通行的道路,引誘敵軍坦克駛入事先設計好的伏擊區。在那裡,它們很容易被反坦克武器瞄準並摧毀。
為了加大龍牙的威力,有時候在龍牙之間甚至會埋上一定數量的地雷。在龍牙的後面,則修有堅固的碉堡,裡面的守軍可以透過射擊口來監視敵軍的動向,並根據情況隨時準備向他們進行火力攻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龍牙被廣泛應用於歐洲戰場。德華人在齊格菲防線和大西洋牆建造了數百公里長的龍牙和反坦克障礙物。法國在建造馬其諾防線時也使用了大量的龍牙,而英華人也將龍牙廣泛修建於陣地上,用來防備德國的入侵。
但是,從實戰效果來看,龍牙的防禦作用並不能令人十分滿意,因為它很容易被敵軍的工兵摧毀或移除。儘管如此,如果部署的數量足夠多,比如規模達到數千個,那麼它們仍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拖住敵軍前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