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點燃回憶
-
2 # 彤同飛
洞洞書算一種玩具書,看動動書的時候要和孩子玩起來:
1,孩子是天生的洞洞書玩家。你可以把洞洞書交給孩子,讓孩子主玩,大人在一邊配合或鼓掌就行了。
2,捉貓貓,猜謎語、當面具,認識交通或自然常識…洞洞書就是動動書。
3,洞洞書特別適合低幼階段的孩子。小寶寶的第一本書特別適合。
4,其實洞洞書模擬了一種捉貓貓的場景。其實是孩子的桌面遊戲。
0~3歲的孩子有個階段會開始對戳洞洞感興趣,比如說摳插座、摳肚臍(對肚臍眼兒強烈興趣~~~~)、摳鼻孔、摳別人的鼻孔,以及對門鎖眼兒、下水孔、排水洞等等各種各樣的洞洞感興趣……
從兒童心理學上講,他正處於“摳洞洞敏感期”,急需透過探索來滿足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精美的“洞洞書”就是最適合這個階段的孩子的禮物,這種書的中間會有一個或方或圓的“洞”,翻開每一頁,那個洞洞就會代表不同的物體,透過各種變化,帶給孩子們無窮的樂趣。
很多父母都想讓孩子多讀讀這些有趣的洞洞書,但是年輕的爸爸媽媽經常面臨一個問題:0~3歲的低幼書通常內容簡單,反而難以甄別挑選:哪些書好?哪些書不好?由童書大師創作的洞洞書比普通書好在哪裡?並且,正因為太簡單了,買了書卻不知道該怎麼給孩子講。
今天,著名童書出版人(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陳小齊,就以博洛尼亞童書大獎的獲得者、法國童書大師杜萊先生的一套洞洞書《有趣的小人》為例,節選部分章節,給年輕的爸爸媽媽示範講解。
方形小人
這是方形小人(給孩子講的時候照字念就可以的)
人物形象很簡單地蹦出來,孩子一看就能理解。
方形小人在裡面(翻頁)
方形小人在外面(來回翻兩下)
很簡單對不對?小孩很快就能明白這其中的邏輯關係,抽象的概念一下子變得很具體。
方形小人好傷心
傷心和高興的色彩感受是不一樣的。
方形小人在上面
方形小人在下面
對比,空間位置關係出來了。
方形小人在白天(白天有太陽)
方形小人在晚上(晚上呢,星星月亮都出來了,方形小人躺著躺著睡著了)
一個方形小人是站著,一個方形小人是躺著。0~3歲的孩子正處於從“躺著睡覺”到“直立行走”的生長階段,因而對“站立”和“躺著”這兩個概念有著天然直觀的強烈興趣。
圓形小人
這是圓形小人
方形和圓形,是最基礎最簡單也最容易理解的兩個人物形象。
圓形小人低
圓形小人高
有沒有注意到,這兩頁的圓形小人都只畫了一半,分別只顯示出上半個圓形小人和下半個圓形小人?爸爸媽媽請不要小看了這個“沒有完成”的一半,童書大師杜萊這麼創作在兒童心理學上是有著非常積極意義的。
通常小寶寶會有一種“追求完美”的心理慾望,他會努力用自己的想象力,把沒畫出來的另外半個小人想象出來,在腦海中填補成一個完整的圓形小人。這個填補的過程可以是很多很多遍,填補中的各種各樣的想法也是一遍又一遍……兒童“追求完美”的心理是與生俱來,而這個“完形填空”的能力需要鍛鍊才能獲得,也就是說,這個閱讀想象的過程其實就是鍛鍊想象力的過程。
從這個細節,我們可以看到世界頂級童書藝術是如何與兒童心理學完美結合在一起。
光屁股的圓形小人
穿衣服的圓形小人
小孩子最喜歡的就是這一頁!都說2歲是培養孩子幽默感的最佳年齡,果然如此!講到這一頁的時候,小孩子一聽到“光屁股”三個字就會哈哈地笑,笑個不停。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孩子天生就會覺得“光屁股” 好笑,但小孩就覺得好笑!
杜萊確實不愧是天才級童書大師,他非常擅長從細微處捕捉兒童的心理,哪怕是還不會說話的小孩,也能get到他的笑點,咯咯咯笑到不要不要!
圓形小人好激動
圓形小人很平靜
通感手法又來啦!杜萊特別擅長這種顏色的情緒表達,顏色可以表達情緒、重量、空間、速度、力量等等抽象的東西,大人覺得“藝術”離得很遠,往往很小的小孩卻能憑直覺領悟到“藝術”的精髓。
圓形小人生病了
圓形小人病好啦
顏色!又是顏色!“生病”這種兒童生活中最常見的痛苦感受,一下子站起來甩掉的感覺,真輕鬆!
講完了,感覺怎麼樣?和寶寶一起唸書的感覺是不是很棒?如果孩子正在你懷裡和你一起看這套《有趣的小人》,他一定纏著你講完一遍又一遍,講完一遍又一遍……直到有一天你發現他可以一邊翻書一邊自己講!
神奇的洞洞書,是不是很有意思?
溫馨提示
父母在和孩子們一起讀書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不要讓鋒利的書角和鋒利的紙張傷害寶寶的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