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巡洋艦與驅逐艦有何不同?
12
回覆列表
  • 1 # 星火燎原mzx

    主要用於遠洋作戰,具有較強獨立作戰能力和指揮職能的大型水面戰鬥艦艇。巡洋艦最主要的作用在於襲擊敵人的商隊。巡洋艦比較注重速度,採取瘦長、利於加速的船體以最佳化高速航行。

    巡洋艦具有多種作戰能力,主要在遠洋作戰的大型水面戰艦 。海軍戰鬥艦艇的主要艦種。用於海上攻防作戰,掩護航空母艦編隊和其他艦隊編隊,保衛己方或破壞敵方的海上交通線,攻擊敵方艦艇、基地、港口和岸上目標,登陸作戰中進行火力支援,擔負海上編隊指揮艦等。

    早期的巡洋艦是一種可以遠洋航行的護衛艦和救援艦隻,同時也承擔一些傳遞信件、勘察水文、軍事偵查、護衛商船等工作。沒有反艦導彈和艦載機轟炸機的時代裡,海戰是依靠超大型軍艦或者加裝裝甲的軍艦列隊成一條直線,然後用船舷兩側的大口徑火炮進行對轟,這就是戰列艦。戰列艦一般都在家門口作戰,身體粗大,裝甲厚,不容易戰沉。而巡洋艦大多執行遠洋作戰任務,比如偵查,偷襲商船,因此巡洋艦才是一個海軍強國的戰略威懾力量。如果戰列艦和巡洋艦同時編入作戰艦隊,一般情況下巡洋艦是不參加排隊開炮的作戰任務,而是在雙方戰列艦一輪開火之後,進行救援或者突擊對方受傷的戰列艦。

    世界最著名的現代巡洋艦有三級: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蘇聯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以及蘇聯光榮級導彈巡洋艦。

    驅逐艦是以導彈,魚雷,艦炮等為主要武器,具有多種作戰能力的中型軍艦。它是海軍艦隊中突擊力較強的艦種之一,用於攻擊潛艇和水面艦船,艦隊防空,以及護航,偵察巡邏警戒,佈雷,襲擊岸上目標等. 現代海軍艦艇中,用途最廣泛、數量最多的艦艇是驅逐艦,這是一種裝備有對空、對海、對潛等多種武器,具有多種作戰能力的中型水面艦艇。它的排水量在2000—8500噸之間,航速在30—38節左右。

    由於艦載武器小型化,一艘6千噸級和一艘2萬噸級的軍艦都可以很齊全的攜帶作戰武器,比如艦載直升機、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反潛導彈/魚和100MM~130MM艦炮,雷達系統、作戰指揮系統等等,只是數量上有差別。因此巡洋艦和戰列艦一樣被淘汰了,當然有錢的海軍還是會保留巡洋艦,如美國的阿利伯克驅逐艦(其實就是標準巡洋艦);中國正在籌備的055級。

  • 2 # Blackwater1

    說到軍艦,我們會馬上想到威武的戰列艦,龐大的航空母艦和神秘莫測的潛水艦。也許我們對他們更加關注,但實際上,這些艦艇在世界海軍艦艇中還是少數。從普遍意義上來說,我們可以在海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巡洋艦、驅逐艦和護衛艦。如何區分他們,就好像我們初次區分一個法華人和一個德華人一樣困難,幾乎可以說一個“永恆”的話題,因為在非專業人士的眼睛裡面他們都差不多。我們還是需要藉助一些輔助工具才能加以正確區分,希望下面的內容對您正確區分有所幫助。

    俄羅斯“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巡洋艦

    一、簡單區分

    有一個笑話在流傳:“對於世界海軍來說,巡洋艦是正室,天天供奉著不動;驅逐艦是二奶,經常性的使用;護衛艦是保姆,家裡的活兒都是她的。”當然,這是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但是還是比較形象的說出了這三種軍艦的大致用途。

    事實上,從使用情況上來看,巡洋艦作為主力艦種,只可用於大規模的海上作戰,一般意義上的衝突,是不會動用這樣昂貴的武器的;驅逐艦作為一支艦隊的主要力量,更多的是承擔多種任務,大規模的海上決戰、小範圍的海上衝突都需要她衝鋒陷陣;護衛艦則完全不同,國家日常海軍事務幾乎全部是她承擔,但是在備受關注的海戰當中卻無法找到她的蹤影。

    從外觀上來看,他們都有水面艦種,修長的艦身;艦體中部都有高大的艦橋,上面同樣是雷達天線林立,當然也少不了煙囪。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現在世界各國的認識不同、使用不同,沒有形成一個相對統一的標準,造成我們無法從排水量上準確區分。縱觀海軍歷史,這也是正常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巡洋艦、驅逐艦是很容易區分的。主炮口徑、裝甲設定、艦體結構等指標就是區分的主要工具。截止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止,巡洋艦和驅逐艦的區分標準沒有改變。從嚴格意義來說,這個時代以前的巡洋艦和驅逐艦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區別的艦種。

    軍事領域的導彈時代到來以後,巡洋艦和驅逐艦的區別開始逐漸變得模糊起來。至少目前還沒有一個比較準確的定義來描述今天的巡洋艦和驅逐艦,只能大約進行區分。排水量約8000噸以上,對空、對艦、和反潛武器搭載比較齊全、數量較大的一般可以稱為巡洋艦;反之,排水量不超過8000噸,對空、對艦、反潛武器搭載有比較明顯傾向性的,可以稱為驅逐艦。但是就這個含糊的標準也經常難以確定二十世紀80、90年以來服役的軍艦。

    二、各艦種的歷史沿革

    ⒈ 巡洋艦的歷史沿革

    巡洋艦的起源是風帆時代的“快帆船”。作為戰列艦的伴隨者,它承擔著為整個艦隊巡邏、偵察、警戒、護衛,以及追擊的任務。當時還沒有巡洋艦這個正式的艦種名稱,戰艦型別比較簡單,按照火炮的多少還區分。皇家海軍六等級劃分法規定,快速帆船應該裝備38~50門火炮,排水量一千噸左右。從17世紀到19世紀,大約200年的時間裡,快帆船幾乎沒有什麼變化,或者說沒有什麼顯著的變化。巡洋艦作為正式的艦種名稱出現是在19世紀中期以後,以克里米亞戰爭為標誌。這場戰爭中,爆破彈徹底葬送了木製帆船,世界海軍開始著眼於戰艦裝甲化。接下來的一系列演變,出現了一些全新的名稱:快速巡洋艦、防護巡洋艦、裝甲巡洋艦等等。

    進入20世紀,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世界海軍開始重新定位自己的戰艦,巡洋艦分成注重裝甲防護的裝甲巡洋艦和注重偵察警戒的輕巡洋艦。一次大戰以後,防空、反潛問題成為戰艦生存的一大障礙,加上一系列世界海軍協定,造就了巡洋艦成為一種發展比較全面的戰艦,同時規格也日趨統一,至少名稱上達成了一致:重巡洋艦、輕巡洋艦、輔助巡洋艦。第二次世界大戰標誌著戰列艦的衰落,航母異軍突起。但是,作為海上指揮和攻守兼備的主力艦種,巡洋艦的地位得到了鞏固。冷戰的到來,造成巡洋艦發展出幾個分支。美國由於擁有眾多的航母戰鬥群,巡洋艦就必須為脆弱的航母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因此,美國巡洋艦注重防空和反潛,尤其是反潛。

    20世紀50年代的導彈系統非常笨重,也只有巡洋艦可以裝的下。美國巡洋艦的意義就是航母的保護傘,一切戰艦的發展都“緊密團結在以航母為中心的作戰群周圍”,從而形成美國巡洋艦的發展模式。前蘇聯的巡洋艦則走了另外一條道路。由於航母的建造、使用必然是漸進的,漫長的,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的不斷積累和實踐,所以,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對抗西方,前蘇聯海軍採取了“針對策略”。為了專門對付美國航母作戰群,蘇聯巡洋艦呈現專業化、武器集中化的發展趨勢,出現了導彈如林,天線如羽,火炮如刺的特徵形象,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結果。隨著這種發展的極端化,甚至出現了名為巡洋艦,實為戰列艦的核動力導彈鉅艦“基洛夫”號(現在是“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攜帶各種導彈250枚之多,稱其為“武庫艦”也不為過。矛盾的發展是試相輔相成的。作為迴應,美國推出了號稱世界最先進的巡洋艦,就是首次安裝了“宙斯盾”系統的“提康德羅加”。需要指出的是,“宙斯盾”系統不僅僅是我們知道的相控陣雷達系統,他實際是由相控陣偵測系統、指揮系統、武器控制系統、戰備檢查系統、導彈控制系統、反潛系統、電子干擾系統等幾大系統組成。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巡洋艦,原因在於,美國認真考慮了新的作戰環境,面對如此眾多導彈形成的飽和攻擊,任何單艦都不可能形成有效的防禦,這方面美國有切身體會——神風。因此,需要統籌安排,需要全面指揮。電子技術的發展使這個設想成為可能。需要注意的是,美國也認識到了航母的致命缺陷,在出現“宙斯盾”的同時,“戰斧”也被搬上了巡洋艦,這種遠端打擊能力的提高,標誌著現在的航母作為一種軍艦開始走向滅亡。

    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中等發達及其以下國家,是沒有能力挑戰超級大國的海權霸主地位的(至少表面上不能這樣做),作為水面標誌性艦種的建造是非常令人敏感的。所以,這些國家採取“曲線救國”的辦法,轉而製造驅逐艦和輕型航母來代替巡洋艦遂行任務。這樣的直接結果就是,巡洋艦成了海上大國的標誌產品,換句話說,誰擁有了新巡洋艦就是向海權大國的挑戰訊號。

    現在巡洋艦的主要任務是為航空母艦和戰列艦護航,或者作為編隊旗艦組成海上機動編隊,攻擊敵方水面艦艇、潛艇或岸上目標。它具有超遠的續航能力,能夠跨海跨洋作戰,強大的對地對艦攻擊輸出火力,包括艦炮和艦載對地巡航導彈,有一定的防空反潛能力。目前中國還沒有巡洋艦,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有巡洋艦,分別是美國,俄羅斯和義大利。

    ⒉ 驅逐艦的歷史沿革

    在現代世界海軍,驅逐艦才是艦隊的中堅力量。這種“海戰多面手”真是忙得不亦樂乎,又要管水面作戰;又要管水下偷襲,還要照顧天上的蒼蠅和身邊的陸戰隊兄弟,更要參加“別人”不怎麼愛乾的各種諸如,掃雷呀、護漁呀等等。真是忙暈了,現在好了,大家正在考慮驅逐艦下崗的問題,準備讓他直接告老還鄉。說起來,驅逐艦的誕生還是很單純的。

    19世紀末期,魚雷艇的出現,簡直是要了世界海軍首腦們的命。這種小巧靈活攜帶致命武器的快艇,令大型戰艦防不勝防,束手無策,只能被動挨打。於是乎,一種專用驅逐魚雷艇的快速艦艇出現了,這就是“魚雷艇驅逐艦”,現代驅逐艦的老祖宗。英國不愧是老牌的海上帝國,現代的多種“新艦種”都是誕生在那裡,這才是海權國家應該具備的素質和能力。不過,當時的驅逐艦基本屬於小驢兒,噸位太小,也就幾百噸而已。

    到了一次大戰前夕,驅逐艦有了新的任務,就是用魚雷攻擊對方主力艦隊,從此,驅逐艦的新名字有了,叫“雷擊艦”。同時,驅逐艦的排水量也開始逐步增加,但是受到動力系統的限制,一般保持在1000~2000噸之間。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驅逐艦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的驅逐艦,排水量普遍超過2000噸。因為武器被大量的搬到了上面,魚雷發射裝置從單管發展到了三管,甚至到了五管,主炮口徑也成倍擴大,從75毫米直接擴大到130毫米,數量也隨之增加,達到了5~6門,還是“雙黃滴”。航速也增加到了30~35節。事實上,這一時期的驅逐艦叫做“獵犬”是比較恰當的。

    在整個二次大戰中,面對強壯如老虎獅子的重型戰艦,多數情況下,驅逐艦的作用變得至關重要,而且是壯觀慘烈的。他們不畏強敵,勇猛衝鋒,雖然明知自己會九死一生,但仍然毫不猶豫的衝上去。在海軍官兵當中,有過驅逐艦服役歷史的人常常將此引為驕傲。沒有大戰艦相對舒適的生活環境,面對著更加險惡的海上風浪,這才能真正鍛煉出一個合格的軍人。令人遺憾的是,今天的軍事愛好者們,往往更加偏愛那些塊頭大的傢伙,而對於在驅逐艦上默默無聞的英雄們,反而很少關心。其實,仔細閱讀戰史,你就會發現,沒有驅逐艦,幾乎沒有勝利的可能。

    大戰之後,驅逐艦的建造速度相對緩慢,但是技術和質量的水平卻要高出很多。電子裝置越來越精良,武器系統越來越全面,船體結構越來越強化,排水量也越來越大。然而採用了新型的動力裝置和新材料、新制造技術,驅逐艦的航速並沒有降低,也沒有病態的提高,而是穩定在33~36節之間,這是為了增強適航性的結果,也是考慮到遠洋能力的提高。70年代以來的驅逐艦,續航力普遍達到5000~8000海里。與巡洋艦不同的是,驅逐艦本來就定位在多用途戰艦上,因此,世界各國海軍在製造驅逐艦時,考慮的都比較全面(畢竟不是打仗,所以比較從容)。美國的“伯克”、前蘇聯的“現代”都是比較突出的典範。“伯克”甚至安裝了“宙斯盾”,當然她的排水量也大得驚人,有8500噸,以及達到了巡洋艦的標準,所以,也有人稱“伯克”為DLG——驅逐艦領艦,不無道理。目前,全世界大約有30個國家擁有400艘驅逐艦。

    總的來說,現代驅逐艦是承上啟下的艦種,介乎於大小戰艦之間,倍受各國關注。可以這樣說,對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判斷,看一看該國製造的驅逐艦就可以知道;對一個國家海軍戰略運用的判斷,看一看該國製造的驅逐艦就可以知道。

    在中國,驅逐艦的舷號都是“1”開頭的三位數,如150艦就是一艘驅逐艦。需要注意的是,遼寧艦的編號也是“1”開頭的,但它不是驅逐艦,因為它的編號是兩位數。

    ⒊ 護衛艦的歷史沿革

    這種戰艦是古老而年輕的。為什麼這樣說呢?現代意義上的護衛艦,最早出現在日俄戰爭時期(1904年),這些500噸級的小軍艦,無法參加主力會戰,但是,由於當時特殊的作戰環境需要,用於近海防禦還是比較勝任的。因此,在這場戰爭以後,世界各國的海軍可是認真考慮製造一種用於保護港口和近海的專用艦艇。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潛艇的刺激,迫使英國製造了一大批專門護衛船隊的戰艦,當然在戰爭時期,製造出來的武器越快越好,只要能夠滿足一定的需要就趕緊拿出來用。雖然,在當時還沒有專門的名稱來界定這種軍艦,但是,這種排水量小(1000噸左右),武器裝備簡單,主要任務是反潛的小型戰艦,還是滿足了需要,所以在戰後,這種戰艦不但,沒有停止發展,反而得到提高;同時,由於一系列海軍協定的限制,各國海軍也開始在重型戰艦以外的艦種上打主意。

    二戰海戰幾乎就是一戰的翻版,美國的反潛辦法是製造大量的護航航母,英華人就找出了護衛艦。美、英雙方在大西洋航線上投入了大量海軍兵力,按照大約1:5的比例(一艘護航航母外加5艘護衛艦),對往來運送船隊進行護航,有效抑制了德國的潛艇狼群。也就是在這個時期,護衛艦終於正式確定下它的地位。到了二戰以後,護衛艦已經作為驅逐艦的正式助手,大量加入了世界各國的海軍。承擔的任務也越來越多,包括反潛、防空、掃雷、警戒、偵察、支援兩棲作戰等等。護衛艦的排水量也越來越大,20世紀70年代美國製造的“佩裡”級護衛艦更是達到了4100噸,成為最大的護衛艦。

    英國12型護衛艦

    英華人認為,護衛艦的起源是一種裝大炮的帶帆和槳的戰船,檢視一下韋氏大辭典,找到Frigate這個詞,就是這樣的解釋。其實,16世紀英國的商用船隻都可以叫做Frigate,這是因為,當時的英國在海軍方面來說,是軍民不分的,商船隨時可能變成軍艦,別忘了,那是大航海時代,一張私掠許可證可以解決很多問題。英華人信誓旦旦的說,世界上第一艘護衛艦是1757年下水的“南安普敦”號,其實當時根本沒有這個名稱,更多的叫法是“巡航艦”,畢竟,當時連巡洋艦也沒有明確界定出來,哪裡來的護衛艦呢?在風帆時代,巡航艦、巡防艦、快帆船基本說的都是一個型別的船隻,那就是擁有雙層甲板,三根桅杆,安裝20~40門火炮,排水量1000噸左右的船隻,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速度快,可以遂行戰區偵察、遠洋搜尋、護衛商業船隻等任務。這和現代意義上的護衛艦在任務上是接近的,但是,區別還是很大的。

    20世紀末期,護衛艦已經是一種主力艦種了,一些中等發達國家非常關注護衛艦的發展。希望發展出一種小巧靈活、裝備全面的艦種,護衛艦當然是他們的首選。從世界範圍來說,德國的護衛艦,製造精量,效能均衡,是世界公認的品質最好的護衛艦。美國的護衛艦被認為是比較出色的艦隊護衛艦,而前蘇聯護衛艦一般來說屬於海上“突擊炮”,注重火力,航程短小。進入21世紀以來,護衛艦越來越全面化,排水量也迅速增加。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護衛艦還偏重於專業化和兩極化(輕型、大型),但是這一艦種艦將很快發展成為一種非常全面的、適合中等距離的綜合戰鬥艦種,隨著海軍艦種大革命的到來,護衛艦代替驅逐艦成為重要水面戰鬥力量也將不會遙遠了。

    在中國,護衛艦是以導彈、火炮和反潛魚雷等為主要武器的輕型水面戰鬥艦艇,其主要任務是為艦艇編隊擔負反潛、護航、近海巡邏、警戒、偵察及登陸支援作戰等任務。中國護衛艦的舷號都是 “5”開頭的三位數,如 549艦就是一艘護衛艦。

    中國054“江凱級”護衛艦

    三、未來展望

    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就是,現在我們已知的海軍艦種將會不可避免的慢慢融合,最終消失。在將來50年,巡洋艦的主導地位不會發生動搖,雖然絕對數量會急劇減少,但是相對質量會成倍提高。比如,隱身性、高能火炮等等。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巡洋艦的指揮中心作用,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還沒有可以代替的新艦種。不過,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巡洋艦的排水量會越來越小,並最終和護衛艦一起,擠佔驅逐艦的位置,然後逐漸消失。

    按照目前驅逐艦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五十年裡,驅逐艦將會和巡洋艦相互融合,排水量、使用目標等等,已經越來越接近;兩者的差別越來越小,最終會結合出一種偏重於指揮的多功能中型水面艦種,來統一協調各種作戰任務。驅逐艦的原有任務,將被另外一種戰艦——護衛艦取代,而護衛艦這個名字也不會存在。

  • 3 # 心有靈犀73024986

    巡洋艦是一種火力強、用途多,主要在遠洋活動的大型水面艦艇。巡洋艦裝備有較強的進攻和防禦型武器,具有較高的航速和適航性,能在惡劣氣候條件下長時間進行遠洋作戰以及提供無人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它的主要任務是為航空母艦和戰列艦護航,或者作為編隊旗艦組成海上機動編隊,攻擊敵方水面艦艇、潛艇或岸上目標。隨著時代的發展,巡洋艦漸漸走向衰落,二戰後各國已基本不再建造巡洋艦,只有美蘇還曾建造過幾級,比如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蘇聯的基洛夫級。進入21世紀後巡洋艦會逐漸被驅逐艦所取代,其將成為歷史。目前美國唯一一級在役的巡洋艦是提康德羅加級還有21艘,分別為:邦克山、莫比爾灣、安提坦、萊特灣、聖哈辛托、張伯倫湖、菲律賓海、普林斯頓、諾曼底、蒙特裡、切斯勞維爾、考彭斯、葛底斯堡、喬辛、順化市、希洛、安齊奧、維克斯堡、伊利湖、聖喬治角、維拉灣。俄羅斯目前在役的巡洋艦有五艘,核動力基諾夫級兩艘:彼得大帝號,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光榮級三艘:莫斯科號,烏斯季諾夫海軍上將號,瓦良格號。

  • 4 # 迷彩派軍事

    巡洋艦(Cruisers)是在排水量、火力、裝甲防護等方面僅次於戰列艦的大型水面艦艇,巡洋艦擁有同時對付多個作戰目標的能力。歷史上巡洋艦一開始是指可以獨立行動的戰艦,而與此相對的驅逐艦則需要其它船隻(比如補給船隻)的幫助。但是在現代這個區分已經消失了。

    現代巡洋艦排水量一般在0.8萬噸-2萬噸,裝備有導彈、火炮、魚雷等武器。大部分巡洋艦可攜帶直升機。動力裝置多采用蒸汽輪機,少數採用核動力裝置。隨著海軍航空兵的崛起,巡洋艦的地位日漸衰落。

    目前,人們通常將能夠作為艦隊核心,擁有全面的對海、對地、對空、反艦、反潛能力,並具備強大指揮能力的大型遠洋作戰艦艇稱為巡洋艦。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與蘇聯的“基洛夫”級就是典型的巡洋艦。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英語:Ticonderoga-class cruiser)是美國海軍下屬的第一種正式使用宙斯盾的主戰艦艇,配備以AN/SPY-1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整合式水面作戰系統。為美國海軍現役唯一一級巡洋艦。在美國海軍的作戰編制上,本級艦是作為航空母艦戰鬥群(CVBG)與兩棲攻擊戰鬥群的主要指揮中心,以及為航空母艦提供保護。

    “基洛夫”級巡洋艦是世界最大的巡洋艦,艦滿載排水量超過2.5萬噸,僅次於航空母艦,艦上裝載超過400枚導彈,因此有“武庫艦”的稱號,是世界上唯一排水量超過兩萬噸及使用核動力的現役巡洋艦。

  • 5 # 手機使用者51276086340

    巡洋艦是上世紀的產物,如今艦艇下水服役已經沒有巡洋艦這個稱謂,目前在役的巡洋艦如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和俄國的基洛夫號 彼得大帝號 瓦良格號巡洋艦,無疑這些都是上世紀的產物,排水量都超過了一萬噸,按照上世紀對艦艇的能力命名的話 中國055級,美國ddg1000 南韓世宗大王號,都可稱之為巡洋艦,剛才我也說了 現在沒有巡洋艦這一說法 就如美國DDG1000排水量高達1.5萬噸不也叫驅逐艦嗎 所以我們以後不要對巡洋艦耿耿於懷了 試想我們055驅逐艦吊打巡洋艦豈不是更扎眼

  • 6 # 軍事觀察員東旭

    【巡洋艦是冷戰期間的“海上大佬”,慢慢退出江湖!】

    二戰以及二戰之前的巡洋艦咱就不多說了,要不然得出本書!就說說現代化的巡洋艦吧。巡洋艦是指火力猛、個頭大(相對於驅逐艦、護衛艦),海上自持力強,能在海況惡劣的大洋上長時間部署的戰艦。巡洋艦不僅可以獨立作戰,還可以掩護航母、戰列艦(我為啥要提戰列艦?)等主力艦。巡洋艦的排水量一般在萬噸以上。

    冷戰期間,美國海軍與蘇聯紅海軍爭霸大洋,雙方都研製了多型常規動力和核動力巡洋艦。延續到現在,軍迷朋友們比較瞭解的有,美國海軍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俄羅斯海軍的“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光榮”級常規動力巡洋艦。

    無論是冷戰期間,還是現在,美蘇兩國海軍對巡洋艦的定位都是完全不同的。美國海軍將巡洋艦作為“超級保鏢”,為航母提供貼身的反潛、防空掩護。蘇聯、俄羅斯海軍則把巡洋艦搞成了“武庫艦”,用重型遠端反艦導彈攻擊對手,同時配備強大防空火力,是水面作戰叢集的核心,因為蘇/.俄系的載機巡洋艦(航母)實力太弱。以前,與驅逐艦相比,巡洋艦跑的遠、火力又猛、噸位更大,大國海軍才玩得起。

    現在,巡洋艦和驅逐艦的界限已經十分模糊,而風光不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出現,進一步模糊了巡洋艦和驅逐艦的界限。各國設計師都認為,水面艦艇不是越大越好,1萬噸左右完全夠用,按照驅逐艦的思路發展才是王道。所以,“提康德羅加”級也要退休了。而且滿載排水量接近1.5萬噸的“朱姆沃爾特”級,也沒有叫巡洋艦,而是叫驅逐艦。先進的驅逐艦、4000噸級別的護衛艦都能“巡洋”了,真是沒有必要再發展專用的巡洋艦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作不穩定,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