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437608732773

    (1)扎四縫治好孩子厭食症。

    兩歲半的丫丫開春後胃口一直不好,剛開始媽媽以為春天氣候多變,過陣子就沒事了。沒想到兩個多月內,孩子足足掉了七八斤肉。奶奶看著原來的小胖墩都快瘦成乾乾癟癟的蘆材棒,可經常追著她喂不下一口飯,心裡直著急。瘦也還罷了,孩子明顯沒精神,也不如以前活潑好動。在醫院營養科,醫生說孩子營養吸收有障礙,但吃了些藥仍不見好轉。奶奶覺得丫丫肚子裡可能長蛔蟲,她想起中醫院有“挑疳積”的,就把孩子帶過去試試。

    中醫師在丫丫雙手指關節中點 8個被稱作“四縫穴”的點上紮了幾下,擠出不少黃水和小血珠,看得媽媽和奶奶直心疼,但隨後一個星期,丫丫的胃口果然好些了。兩個星期後又去紮了一次手指,擠出的黃水很少,醫生說疳積症狀已不明顯,不用再紮了。媽媽心裡嘀咕:紮了手指也沒見打下蛔蟲,真能有用嗎?她將信將疑。但一個月來孩子吃飯香,體重增加了,臉色也逐漸紅潤了。

    (2)蛔蟲病不等同於疳積。

    民間經常將驅蛔蟲跟“挑疳積”混為一談,其實這是兩個不能等同的概念。丫丫不是肚裡長蛔蟲,而是患了疳積症。中醫所講的疳積主要是由於過食肥甘厚膩的東西傷害到腸胃,久而形成積滯,造成營養吸收障礙,進而影響到正常生長髮育,一般透過傳統的“扎四縫”法能取得較好的療效。而孩子肚子里長蛔蟲,也會出現乾瘦、乏力等類似疳積的營養不良症狀,雖然“扎四縫”也能緩解其症狀,但不能促排蛔蟲。若確診孩子肚子里長蛔蟲,還是透過吃藥打蟲更可靠。

    (3)扎四縫捏背脊可促消化治疳積。

    以前疳積的小孩多面板乾癟、四肢瘦小,有不少非但不厭食,反而是胃口很大,每餐吃很多,肚子鼓鼓的,但常拉肚子。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上述的症狀已較少見,而過食高蛋白、高糖等食品使孩子營養失調,進而出現兩眼無神、面色發黃、乏力少動的症狀卻更多見了。這類孩子肝常有餘脾常不足,肝旺克脾,煩躁易怒,睡眠不寧或有動作異常,在治療上應以消積健脾疏肝為主。除了透過藥食治療,利用傳統的扎四縫和捏背脊療法效果也不錯。

    ①扎四縫:刺激手指經絡。扎四縫是分別扎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接近掌心的指關節中點共8 個“四縫穴”,因這四個穴位上分別有不同的經絡透過,這些經絡又與五臟六腑相接,透過適當地刺激它們,不僅能治疳積,還可起到調整其他臟腑功能,治療小兒多動、遺尿等多種作用。如:食指有大腸經經過,這一經絡與消化功能有關,扎該穴對治疳積幫助最大;中指有心包經經過,扎該穴可瀉“心火”,助治煩躁哭鬧、睡眠不寧等熱症;無名指有少陽三焦經經過,與肝、膽關係密切,扎該穴可降肝火,治療孩子因肝火旺引起的多動旺;小指有心經和小腸經經過,與心、腎、子宮、睪丸等器管聯絡密切,扎該穴可治遺尿。有疳積症時,扎完食指四縫穴,擠出來的是黃色的黏液,嚴重的甚至可擠出有油珠的黏液 ,正是這些脂肪的沉積堵塞了經絡,影響到脾胃功能的正常發揮。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透過扎四縫,能使孩子的唾液澱粉酶分泌增加,而且腸中胰蛋白酶、胰澱粉酶、胰脂肪酶的分泌也相應增加,正是這些消化酶的增加,有助於小兒消化功能的改善,從而促進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

    注意事項:扎四縫消毒要嚴格,對取穴和進針的深淺也有一定的要求,最好不要在家裡或資質不良的診所扎,以免出意外。以往就曾出現過不懂操作要領的黑診所用針給孩子使勁“挑”,把手指的肌纖維挑斷了。其實用針扎就有刺激效果,根本無須盲目挑;擠出黃色黏液後,最好隔一週扎一次,一般一個療程連扎 3次;扎完手指不能馬上碰水,並注意保潔,以免引起針口感染;有發燒症狀或是平素體弱易暈針的小兒不宜進行這種治療;不吃鵝、鴨、芋、筍及海鮮等發物,以防感染。

    (2)捏脊:刺激督脈和膀胱經。捏背脊是中國傳統醫學中另一種古老而實用的療法。人體背部的正中為督脈,督脈兩側為足太陽膀胱經,這兩條經脈是人體抵禦外邪的第一道防線,捏脊療法就是透過疏通這兩條經脈來達到調整臟腑功能、扶正祛邪的目的,臨床上也常用來治療小兒疳積、消化不良、嘔吐、便秘、咳喘等症。這種療法簡便易行,痛苦小,見效快,且易學易懂易操作,有心的家長學會後,在家裡就可常給寶寶做。

    保健,經專人教導後,在家裡也可以操作。

    教你一招:怎樣給寶寶捏脊

    首先讓寶寶俯臥或側臥在床上,背部保持平正,肌肉儘量放鬆;家長站在寶寶身體一側,雙手食指半屈,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用食指中節靠拇指側面抵住寶寶椎骨,雙手大拇指與向上捏起寶寶背部正中脊椎兩側的面板交替自下向上捻動,一直推到頸後與肩平的大椎穴,一次捏五六遍。一般每天捏一次,7~10天為一個療程。

    在捏脊的過程中,還可適當用力拎起孩子的肌膚,稱為“提法”,每捏三五次提一下,可增加對相應穴位的刺激量。提和捏的力度應以孩子面板微紅為宜,不可過度。

    注意事項:此法適用於半歲至六七歲的嬰幼兒,因過小的寶寶面板嬌嫩,力度掌握不好易損面板;太大的孩子背肌厚,提捏難到位,療效不佳;一般在早上起床前或晚上臨睡前進行效果較好,或是在飯後 2小時後再進行;每次捏的時間不宜長,3~ 5分鐘即可;室內溫度要適中,捏脊者要選修整指甲,且手要夠暖,手法要輕快,用力和速度要均勻;背脊面板有破損,或者患有癤腫、面板病及高燒時要暫停,有心臟病或有出血傾向的小兒不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狼煙?是什麼?怎麼解釋?在古代起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