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去補習班。
7
回覆列表
  • 1 # 快樂庭院

    看題主的問題,想必題主的小孩成績應該是很不錯的,我想要提醒的是不要對孩子要求過高,成績也就是那麼回事兒,很重要,但絕對不排第一、第二,學習是一個長時間的事情,更是一個絕對超出語數外的範圍。

    要說在寒假怎麼讓孩子有一個連續不斷的進步,我認為除了報班還是有更好的方法的,真對語數外我分論一二:

    1,語文。

    除了閱讀還是閱讀。閱讀分幾個方面:

    (1),尊重孩子的喜好,鼓勵興趣閱讀;

    (3),針對一些經典的語段,比如人物描寫或者景物描述等,想辦法讓孩子背下來,背下來的東西會漸漸融入他的思想中,對他的寫作能力會有更大的促進。

    我的孩子在小學我曾經如此做過,我鼓勵其背下來《七月的天山》和其它一些描寫景物的段落,加上他的大量閱讀,很明顯她的語文成績一直領先於同學。

    (4),針對一些事物,孩子如果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慾望,鼓勵其表達,有必要可以在肯定他的同時給予提醒某方面。

    (5),當然,如果他樂意,可以做讀書筆記會更好。不過還是看個人,前提是別把學習的興趣給傷了。

    2,英語。

    英語和語文有雷同之處,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講,英語更多的是工具。

    英語的學習也是閱讀和背誦。

    記得在我的孩子小學四五年級時,我用了一個暑期多的時間,逼迫孩子背誦了《林可媽媽幽默故事60篇》,孩子真的很牴觸,不過在我的要求下還是全部背誦完畢,這60篇故事背下來,也的確讓她的英語水平穩穩地保持在了領先於班裡同學的水平。不過現在想想,我自己的強迫當時太沒水平,好在後來我意識到了就慢慢調整過來了。

    如果能堅持每天大聲讀上十分鐘左右,堅持下來也會有明顯的效果。

    3,數學。

    完全可以不報班,如果有辦法讓孩子有興趣,就給孩子買下一學期的數學書,讓孩子提前學,等於提前的預習,自學一遍下來,自然不一樣。

    這種方法有一個前提:孩子能從這種學習中找到樂趣,有一種自信感和做完後的成就感;家長切忌經常和別的孩子比或者用成績來激勵孩子。如果唯成績第一,那麼在孩子上中學後可能會產生厭學或者不健康的學習態度,反而影響了孩子以後的學習和成長。

    上述的方法能讓孩子有一個持續不斷的進步是肯定的,不過也要看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持一個什麼樣的態度。

  • 2 # 學習問題診療—陶勇

    首先,三課全部突破的可能性不大,我建議選擇數學來突破。

    怎麼突破?就是花大量時間去解決這個學科遇到的問題。什麼問題?

    基本概念不清楚,基本公式不會應用,也就是說,知識彷彿都學會,其實不知道怎麼用,因為壓根就不清楚細枝末節的根源。

    所以,真正要解決的不是中等和難題,而是基礎公式基本概念的應用。

    從哪裡開始補?從你真正不太會的地方開始,從那個地方補,而不是現在學習的進度,或者丟分的地方。

    怎麼補?有自主學習能力和意願,用教材詳解或者網路課程即可。如果都沒有,只能找有經驗的老師來補。

    什麼老師是有經驗的老師?能夠啟發孩子學習興趣,能夠帶領孩子一起去探究基本概念和公式的根源和應用,也就是說,能讓孩子入門的老師。

    什麼名師,高階水平的老師,都不適合這種不太入門的學生。

  • 3 # 陳向東

    具體的學習方法,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根據孩子的個人學習特點來安排,無法細談。真要說的話,也就是讓孩子抓緊寒假的時間好好學習,別的孩子在玩,你家孩子在學,如果方法得當,經過一段時間的突擊,是有可能迎頭趕超的。

    但是,我覺得這個問題的背後,有值得我們深思的東西。我們都明白,術的背後都是道。大家總是在說,“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所以要想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做家長的無法置身事外,必須參與其中。不是做輔導,而是做榜樣。比如下面這些道理做家長的就一定要明白,它們將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1、要想孩子愛學習,家長自己就要做好榜樣。

    從大趨勢上來說,父母才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老師,什麼樣的父母就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就拿我們身邊親眼所見的普通例子來說吧,喜歡打麻將的兩口子,養出的孩子就一定喜歡打麻將,而且一般打得還不錯;喜歡讀書的父母,養出的孩子就特別愛學習。

    我以前有個下屬,麻將就打得很好,有次團建時閒聊,才知道他從小就是看著父母打麻將長大的,上小學的時候就會打牌了,幸好長大懂事後並不嗜賭,偶爾怡情,絕不傷身。一年多前離開我們的楊絳先生,生前就曾說過,自己一輩子愛讀書,就是從小受愛讀書的父母的影響。

    當然了,有人會說,“按照你這邏輯,目不識丁的老農民,他的孩子考上了大學,這怎麼解釋?”其實道理很簡單,學習並不單指讀書寫字,看書只是學習的一種方式而已,所有能提升自身能力的行為都是學習,比如農民琢磨如何把地種好,如何把家裡的日子過好,那就是學習。身為農民,只要能從小教導孩子認真學習,並以身作則地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做事就要追求做好做漂亮,做人就要追求正直善良等等,是能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好孩子的。

    所以說,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愛學習,請先自己做到愛學習,學習包括但不限於看書,家長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自己的學習內容,進而影響孩子的學習觀。你的實際行動,會讓孩子有樣學樣,光說不做,沒有什麼說服力,搞不好還會讓孩子反感。萬一把孩子逼急了,孩子懟你一句“天天叫我學習,我從來就沒看到你學習”,你該如何回答呢。

    2、家長一定要善於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鼓勵孩子的學習熱情。

    孩子由於性格未定,所以會呈現是一陣熱一陣冷的狀態,興趣點轉移得非常快,一會兒喜歡這個一會兒喜歡那個。在這樣的情況下,完全由著孩子的性子來是不行的,完全不管孩子的意願也是不對的,怎麼辦?

    我覺得,家長一不能不顧實際地粗暴干涉。比如看別家的孩子在學鋼琴,就強迫自家的孩子也去學鋼琴。二也不能當甩手掌櫃,孩子愛學啥學啥,全憑自己的喜好,家長不管不顧。畢竟孩子還小沒有經驗,很多時候“放鴨子”是容易讓孩子走上歧路的。正確的姿勢,一是要科學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二是要積極鼓勵孩子的學習熱情。孩子天生就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有探索的天性,如果家長在引導和鼓勵等方面做到位了,孩子的學習狀態是差不了的。

    3、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在某個時期成績拔尖更重要。

    任何事情一旦做多了,就會變成一種習慣,學習也是。大家在上學的時候應該有些感覺,班上成績最好的總是那麼幾個人,成績最差也總是那麼幾個人,難道他們的智商真的有那麼大的區別嗎?未必,正常人的智商,區別並不是太大,真正有區別的,是習慣,學習習慣。成績好的學生,都有好的學習習慣;而成績差的學生,都有不好的學習習慣。

    甚至於,人的存在狀態也能成為一種習慣。一個孩子如果小學的時候成績就不好,他的普通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到哪裡都很難擺脫“成績一般”的標籤,以後升到中學大學,也很難拔尖。相同的,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學就是尖子生,他的優秀也會變成一種習慣,到哪裡都是學習積極分子,都會自發地爭當尖子生。不過凡事都不是絕對的,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例子肯定有,但大多數時候,這樣的存在狀態會延續很久很久。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父母要刻意去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只要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比如每日學習、主動自覺、專心認真、不懂就問等等,就不愁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因此,父母們要善於利用假期的時間,多花心思去引導孩子培養好的學習習慣,這可是能讓孩子受益終生的東西,比在某個學期或某個班級臨時稱霸要重要得多。

    如果上述道理想明白了,而且真的能做到位,孩子的成績如何拔尖,大概也就不是什麼難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恢復被覆蓋和替換檔案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