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2 # 圖文繪歷史
歷史上放虎歸山的事例不少,大家熟知的有鴻門宴上項羽放走了劉邦,最終劉邦反敗為勝,贏得楚漢之爭;吳王夫差放跑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勾踐破吳國,成為春秋霸主;早些時候還有夏桀釋放了戰俘商湯,奮發圖強的商湯滅掉夏朝,下面再講一個春秋時期秦晉兩國間放虎歸山的事例。
秦穆公想做中原霸主,就以百里視為大將,西乞術、白乙丙為副將,三人率軍征伐鄭國,途中遇到了正趕著商隊的鄭國商人弦高,聽說秦軍要攻打自己的國家,弦高立刻想辦法解救,他一邊糊弄秦軍說自己從鄭國來,鄭國已經知道秦軍要來攻,已做好禦敵準備,一邊派人回鄭國報信,百里視三人聽到弦高一陣吹噓,覺得訊息已走漏,鄭華人已做好防守準備,已錯失攻打先機,但部隊都拉出來了,不能空手而歸,於是轉頭去打滑國,搶了一大堆物質滿載回國。
滑國,今偃師市境內,有滑亭,當年周天子分封的伯爵小國,被秦所滅,圖為滑國故城遺址古城門。其實秦軍出兵的訊息早讓與之相臨的晉國得知了,晉軍早已在秦軍歸國路上佈下天羅地網,就等著返回,當秦軍走到崤山時,被埋伏在那的晉軍殺得幾乎全軍覆沒,百里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帥被晉軍俘虜,晉襄公準備殺掉三人祭旗。
晉襄公墓位於襄汾縣劉莊。再講一下秦晉兩國的關係,這兩國一直是分分和和,有秦晉之好,也有反目成仇的,當時的晉國是中原霸主,秦國為求和與晉國聯姻,於是晉獻公把女兒穆姬嫁給秦穆公,秦穆公把女兒懷嬴嫁給了晉懷公,後來又轉嫁給晉文公,等於說晉襄公當政時,懷贏是晉襄公的母親,秦穆公是晉襄公的外公,懷贏聽聞故國的三名將帥被抓了,便使出渾身解數搭救,晉襄公性格也較仁厚,經不住母親的央求,就稀裡糊塗的把三人給放了。
圖為崤函古道,當年秦晉崤之戰正發生於此。當晉軍主將先軫磨好了刀,準備斬三人時,發現三人已被晉襄公放跑了,氣得頓時破口大罵,這才反應過來的晉襄公忙令人去追趕,可哪裡還找得到三人的蹤跡。順利歸秦的三人並沒有因秦律受到秦穆公的責罰,反而秦穆公素服相迎,依然重用三人,百里視三人也發誓將報崤山之仇,終於在3年後,秦穆公再以三人為將發兵攻打晉國,終於大敗晉軍,史稱“ 王官之戰”,秦軍還來到當年的崤山,拾回秦軍士的骸骨。
-
3 # 葉飄刀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
歷史上的放虎歸山事件中,首先想到的就是歷史上的越王勾踐。
臥薪嚐膽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吳越之戰中越國被吳國所擊敗,越王勾踐向吳王夫差臣服,類似奴僕一樣服侍吳王夫差。越王勾踐為了脫困,向吳王送出了西施這樣的美女,同時還做出了為吳王夫差嘗糞便這樣的事情。最終越王勾踐贏得了吳王夫差的信任,吳王夫差放虎歸山,將勾踐放回了越國。
回國之後的勾踐臥薪嚐膽發憤圖強,最終滅掉了吳國,而吳王夫差算是放虎歸山的典型人物。
鴻門宴上走沛公而另一個放虎歸山的故事,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那就是在鴻門宴中得以走脫的劉邦。
秦末之季,烽煙並起,項羽在之中實力最強,然而先入咸陽之中的卻是劉邦。范增看出約法三章的劉邦所圖不小,意圖在鴻門宴上擊殺劉邦。
然而鴻門宴上雙方鬥智鬥勇,項羽也沒有必殺劉邦之心。最終鴻門宴上劉邦得以脫身,而後被封為漢王的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最終逼得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這也是一個放虎歸山的典型案例。
車廂峽中走反王車廂峽之戰,是發生在明朝末年的一戰,也被稱為崇禎最可能翻盤的一戰。
當時後來肆虐大明的李自成、張獻忠都被困在車廂峽中,當時的起義軍陷入了走投無路的絕境之中。
最終這些義軍以詐降與賄賂之計,騙過了明軍的將領,最終得以從車廂峽之中脫身,而後也正是他們成為大明王朝最後的掘墓人。
-
4 # 觀古識今
放虎歸山必然後患無窮,這是歷史上血的教訓。歷史上最有名的放虎歸山有七次,其中劉備劉玄德獨佔三次之多,難怪他能從織蓆販履走向西蜀皇帝的寶座。
-
5 # 我是呂道安
歷史上最著名的放虎歸山事件有四次:
一.晉襄公放走秦國敗將孟明視。
二.吳王夫差放走勾踐。
三.鴻門宴。
四.煮酒論英雄。
先從第四件說起,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劉備剛起兵,實力不強,被呂布打敗,投降了曹操,在曹操的庇護下,養精蓄銳!
劉備是個野心勃勃的英雄,怎麼會長期屈居人下呢?但又怕野心被人發現,就在自己住的地方,刨地種菜幹農活,裝彪賣傻。
有一天,關羽和張飛不在,劉備一個人正在菜園澆水,張遼、許褚兩人帶著幾十個士兵來到菜園對劉備說:“丞相請你馬上過去一趟!”
劉備心裡一驚,不知出了什麼事問道:“有什麼要緊的事情嗎?”
許褚說:“不知道,只是讓我們來請你。”
劉備只好跟著二人來到曹操府上,曹操見到劉備笑著說:“你在家裡做大事啊!”
劉備一聽,嚇得魂飛魄散,面色如土,怕是自己的心思被人看破,曹操卻又笑嘻嘻地拉著劉備的手說:“你能學習園藝不容易呀!”
劉備懸著的心這才放下,回答說:“沒事消遣罷了。”
跟著曹操來到一個小亭子,已經擺好杯盤,盤子裡放些梅子,酒也熱好了,二人對坐,開懷暢飲。
酒至半酣,忽然烏雲滾滾,暴雨將臨,曹操遙指天邊的龍掛說:“你知道龍的變化嗎?”
劉備說:“好想聽你解釋!”
曹操說:“這龍好比當世英雄,你經常在外遊歷,一定知道誰是當世英雄,說說看!”
劉備說:“我見識淺薄,怎麼能看出誰是英雄?”
曹操說:“不要太謙虛了。”
兩個人說起袁術、袁紹、劉表、劉璋、張魯,張繡等人,曹操卻是鼓掌大笑:“這些碌碌無為的人,何足掛齒!”
劉備說:“除了這些人,我真的不知道了!”
曹操說:“能被叫做英雄的人,應該是胸有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的人。”
劉備問:“那誰能被稱為英雄呢?”
曹操用手指了指劉備,又指了指自己說:“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我二人而已!”
劉備聽到這裡,嚇得一哆嗦,手裡的筷子、勺子都掉在地上!正巧一個炸雷響起,劉備趕緊自我解嘲說:“被雷嚇到了!”輕輕遮掩過去!
透過這一翻試探,曹操認為劉備也不過是一個草包,不再看重他,以致後來放走劉備,放虎歸山,經過三顧茅廬,請到諸葛亮,建立蜀國,形成三國鼎立!
劉備成為曹操的最大對手,諸葛亮六出祁山給曹操打擊很大,這就是曹操放虎歸山給自己帶來的麻煩!
-
6 # 青芒隨筆
1歷史上最出名不就是鴻門宴,那個時候霸王項羽屯兵邊上很容易就能把一幫散兵遊勇的劉邦以及部下一起都滅在鴻門,而且劉邦深知項羽的好大喜功以及收買項羽的叔父項伯成兒女親家(天下都是你家的,還考慮這點東西),呵呵,最後被劉邦輕易化解項羽謀臣范增的殺機,說到底還是項羽年輕了,要不然就不會存在後來的漢朝,這是歷史上最出名的一段,也是各種戲劇文人最喜歡的一段,後面的霸王別姬,呵呵。算算最出名的放虎歸山的事情。那時候的項羽挾持楚靈王的孫子,在名義上還是實力上都是那些起義諸王的領袖,另外項羽不顧歷史程序,棄用秦朝的郡縣制,反而啟用周朝的分封法,最多兵敗身亡,就跟周王室被各路取代,正應了范增在鴻門宴斷語,豎子不足與之謀。
2就是曹操跟劉備的青梅煮酒論英雄 當初劉備勢力弱小投靠曹操,後面兩人一起喝酒的時候,曹操酒後一句,論天下英雄,為操與君爾。劉備聽後就各種犯傻,讓曹操一笑,然後劉備才得以脫身,就是曹操不斷打敗劉備,但是劉備依舊不斷南下跑路,還利用其中山王之後,不斷投靠親戚,然後也能利用仁義名聲,招攬人才,然後成就蜀國。可以說劉備幾乎就是個打不死的小強。
3明朝建文帝放過燕王朱棣,燕王被建文帝削藩後囚禁在南京的燕王府邸,不過燕王最後用發瘋騙過了建文帝,不過建文帝還是太年輕,不知道皇族之間的鬥爭認為親情存在,而且燕王在北平的勢力以及兵力都很大,輕易放過最後也導致建文帝最後身死。
4抗日戰爭成功之後的重慶會談,太祖從重慶能安然回到延安,這是近現代史上最出名的放虎歸山吧。這算最出名的一次,但是寫不了。知道一些就好。
-
7 # 和俊哥一起聊歷史
唐玄宗放走安祿山
唐朝天寶十三年,是安祿山最後一次進京拜見唐玄宗。當時的安祿山,身兼三鎮節度使,掌握著十五萬精兵,而且不臣之心已露。朝廷大臣們早就對他有所議論。
事實上,安祿山這次進京,也確實是抱著刺探唐朝內部虛實的目的而來,以便為自己的造反做準備。
許多大臣請求唐玄宗不要錯過這次大好良機,應該立即扣押安祿山。可唐玄宗終究沒有聽進大臣的勸告,最終放虎歸山。
安祿山帶來的安史之亂,也成為了大唐由盛轉衰的巨大轉折點,並開啟了藩鎮割據時代,大唐再也沒能恢復昔日的榮光。
-
8 # 無聲怪招有形
五宗:一,崤之戰,晉襄公放孟明視回秦,導致三年後亡國;二,會稽山,吳王夫差放勾踐歸越,導致23年後亡國;三,鴻門宴,項羽放跑了劉邦,導致四年後自刎烏江;四,曹操煮酒論英雄,劉備隨後破曹軍;五,重慶談判,老蔣不敢動毛主席,四年後敗往臺北。
-
9 # 迷茫的中年人
放虎歸山必然後患無窮,這是歷史上血的教訓。歷史上最有名的放虎歸山有七次,其中劉備劉玄德獨佔三次之多,難怪他能從織蓆販履走向西蜀皇帝的寶座。
一、晉襄公放虎歸山留後患,孟明視知恥後勇報前仇。
春秋五霸中,秦國與晉國先後稱霸。秦穆公有恩於晉文公,兩家結下姻親關係,史稱秦晉之好。
晉文公去世後雙方翻臉,為了爭奪霸權秦穆公派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員大將趁晉國國喪之時攻打晉國。新繼位的晉襄公派元帥先軫在殽伏擊,打得秦軍全軍覆沒,孟明視三人全部被俘。
本來晉襄公要將三人殺死,他的母親(秦穆公的女兒)為了大局向兒子求情。不想與秦國徹底翻臉的晉襄公就把三個俘虜放回了秦國,先軫很生氣,他不同意國君放虎歸山,急忙派兵去追,不料孟明視早就過了黃河。
秦穆公不愧一代明主,不但沒有怪罪三人,反而繼續任命孟明視為大將。秦國君臣上下一心,終於三年後再次派孟明視為將出徵晉國,終於一雪前恥,擊敗晉國取得了霸主地位。
二、夫差自滿放虎歸山,勾踐報仇臥薪嚐膽。
吳越兩國百年征戰,留下許多經典故事。吳王闔閭、吳王夫差、越王允常、越王勾踐先後粉墨登場,孫武、伍子胥、文種、范蠡各領風騷。
都知道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復國成功,其實夫差又何嘗不是呢?說到復仇,夫差是勾踐的前輩。
夫差的父親闔閭半生戎馬,得到孫武、伍子胥相助後擊敗強大楚國,對於鄰居越國當然不會放在眼裡,輕鬆擊敗了越王允常。允常死後勾踐為父報仇擊敗闔閭,闔閭死前叮囑兒子夫差為己報仇。夫差和勾踐這兩位王二代登上歷史舞臺。
或許是夫差年輕氣盛,又或許是勾踐具備一級演員的潛質。總之,夫差放虎歸山成全了勾踐一世英明,“十年生育、十年教育”,斗轉星移二十年,勾踐滅吳,夫差自刎。一段兩國、兩代人、四位國君的恩恩怨怨到此終於畫上句號。
三、鴻門宴到鴻溝,項羽空留遺恨。
項羽的軍事能力和政治智慧成反比,在對待劉邦的處置上,可謂一錯再錯。
鴻門宴上輕易放走劉邦,一錯。將巴蜀膏腴之地分封給劉邦,二錯。在獲勝的情況下與劉邦和談,雙方商定以鴻溝為界後撤兵,三錯。 最可惜的是鴻門宴上放虎歸山,讓劉邦逃脫。此時的項羽如日中天,四十萬人馬雄視天下。劉邦兵少將微,沒有跟項羽掰手腕的本錢,無奈項羽自身優柔寡斷錯過了千古良機。
四、劉玄德顛沛流離,許都種菜。曹丞相青梅煮酒,放虎歸山。
劉備運氣不好,在以四世三公的榮耀時代僅是出身底層。可是劉備運氣又太好,生逢亂世早早得到關羽、張飛、趙雲的幫助。最能體現劉備好運氣的,是他曾在呂布、曹操、孫權手下三次虎口脫險。
第一次,呂布趁劉備遠征袁術之時偷襲徐州,無家可歸的劉備只能屈居小沛。彼時呂布滅掉劉備不是難事,結果放虎歸山。日後劉備借刀殺人,白門樓上一句話就要了呂布的命。
第二次,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兩個人在許昌同殿稱臣。曹操部下謀士們分為兩派,兩派都承認劉備是當世英雄。一派主張殺,一派主張軟禁。
惶惶不可終日的劉備利用郭嘉不在曹操身邊的天賜良機成功逃遁,還拐走了曹丞相5萬人馬。曹操後悔不迭,日後再見時已是十幾年後的漢中戰場,劉備已是坐擁荊襄和兩川之地的漢中王了。
第三次,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劉備孤身犯險進入東吳,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孫權和周瑜機關算盡,最後放虎歸山。日後劉備伐吳時,不知孫權心裡是不是五味雜陳呢。
五、安祿山長安冒險、唐帝國由盛轉衰。
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長達數百年的藩鎮割據時代由此開始。安祿山身兼三鎮節度使,手握雄兵十五萬。反跡已露,朝廷上下早有議論,唐玄宗也半信半疑。
唐天寶13年安祿山最後一次進京朝拜玄宗,其實是謀反前對唐帝國內部進行最後的偵查。朝中文武頻頻上奏章要求玄宗扣留安祿山,絕不能放虎歸山。無奈年高昏聵的唐玄宗錯過了最後機會,放走了安祿山,唐帝國滅亡的大門由此開啟。
-
10 # 淘氣小康
歷史上最著名的放虎歸山事件有四次:
一.晉襄公放走秦國敗將孟明視。
二.吳王夫差放走勾踐。
三.鴻門宴。
四.煮酒論英雄。
先從第四件說起,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狹天子以令諸侯,劉備剛起兵,實力不強,被呂布打敗,投降了曹操,在曹操的庇護下,養精蓄銳!
劉備是個野心勃勃的英雄,怎麼會長期屈居人下呢?但又怕野心被人發現,就在自己住的地方,刨地種菜幹農活,裝彪賣傻。
有一天,關羽和張飛不在,劉備一個人正在菜園澆水,張遼、許褚兩人帶著幾十個士兵來到菜園對劉備說:“丞相請你馬上過去一趟!”
劉備心裡一驚,不知出了什麼事問道:“有什麼要緊的事情嗎?”
許褚說:“不知道,只是讓我們來請你。”
劉備只好跟著二人來到曹操府上,曹操見到劉備笑著說:“你在家裡做大事啊!”
劉備一聽,嚇得魂飛魄散,面色如土,怕是自己的心思被人看破,曹操卻又笑嘻嘻地拉著劉備的手說:“你能學習園藝不容易呀!”
劉備懸著的心這才放下,回答說:“沒事消遣罷了。”
跟著曹操來到一個小亭子,已經擺好杯盤,盤子裡放些梅子,酒也熱好了,二人對坐,開懷暢飲。
酒至半酣,忽然烏雲滾滾,暴雨將臨,曹操遙指天邊的龍掛說:“你知道龍的變化嗎?”
劉備說:“好想聽你解釋!”
曹操說:“這龍好比當世英雄,你經常在外遊歷,一定知道誰是當世英雄,說說看!”
劉備說:“我見識淺薄,怎麼能看出誰是英雄?”
曹操說:“不要太謙虛了。”
兩個人說起袁術、袁紹、劉表、劉璋、張魯,張繡等人,曹操卻是鼓掌大笑:“這些碌碌無為的人,何足掛齒!”
劉備說:“除了這些人,我真的不知道了!”
曹操說:“能被叫做英雄的人,應該是胸有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的人。”
劉備問:“那誰能被稱為英雄呢?”
曹操用手指了指劉備,又指了指自己說:“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我二人而已!”
劉備聽到這裡,嚇得一哆嗦,手裡的筷子、勺子都掉在地上!正巧一個炸雷響起,劉備趕緊自我解嘲說:“被雷嚇到了!”輕輕遮掩過去!
透過這一翻試探,曹操認為劉備也不過是一個草包,不再看重他,以致後來放走劉備,放虎歸山,經過三顧茅廬,請到諸葛亮,建立蜀國,形成三國鼎立!
劉備成為曹操的最大對手,諸葛亮六出祁山給曹操打擊很大,這就是曹操放虎歸山給自己帶來的麻煩!
回覆列表
中國歷史上,放虎歸山事件,並非絕無僅有,最典型的就是項羽劉邦事件。由於項羽有勇無謀屢屢放過劉邦,最後,項羽被逼烏江邊拔劍自刎結局。
解放戰爭中,毛主席總結經驗,向全黨全軍英明指出: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孤名學霸王。
其實放虎歸山事情的發生,原因也挺複雜,往往是不以主觀意識所能左右的。儘管,在主觀上不是故意的,但客觀上往往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需要實力,需要方方面面的綜合實力。才能有效避免,放虎歸山,後患無窮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