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崎峻戰史
-
2 # 明馨範
古斯塔夫列車炮堪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製造出的最駭人聽聞的超級大炮―它的口徑足足有800毫米。
為什麼這種大炮會起一個 古斯塔夫的名字呢?原來該巨炮是二戰中德國著名的兵工廠克虜伯兵工廠建造完成的,古斯塔夫是克虜伯家族拼音的字首。當時德國軍方以700萬馬克一門的價格採購,第二門巨炮以工程師妻子的名字命名為多拉。希特勒本人和軍需部長出席了巨炮的驗收儀式,以顯示對巨炮發揮威力的期望。
古斯塔夫巨炮的炮管長達32米,火炮在戰鬥狀態的全長達53米,高12米,全重1488噸。這樣的龐然大物在裝配、運輸和射擊實驗時遇到極大困難,只好用一臺起重機把4噸重的炮彈吊送到炮身尾部,在用一輛輕型坦克把它猛的推撞到炮膛裡。
為了把火炮運送到試驗場,特地設計了3輛構造特別的巨型運輸列車。沿途的橋樑無法承受這樣大的重量,列車只好繞過很長的歪路而行駛。到達陣地後,先用2臺巨型起重機吊裝底座,然後安裝炮架、炮管和裝彈機構,全部工作由一名少將指揮1400餘人奮戰三個星期才完成,高大的巨炮十分雄偉壯觀。
為了預防蘇軍飛機轟炸,陣地四周部署了高炮部隊和警戒飛機,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圍10千米範圍內日夜巡邏。一旦發現敵機轟炸,立即由化學兵施放煙幕掩護。參加指揮、操作、警衛的總人數達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彈也是駭人聽聞,每一枚穿甲彈重7.1噸,一枚高爆彈重4.8噸,推進燃料在1.8噸到2噸。
從1940年5月西歐戰役打響到1945年5月戰爭結束,德軍在各條戰線上都投入了相當數量的列車炮,列車炮部隊通常作為高階指揮機關直屬的機動重炮力量從事要塞守備、海岸防禦或特定戰役的火力壓制及攻堅任務,並且在個別戰役中有搶眼表現。不過與迅速壯大的的航空兵和新生的火箭導彈武器相比,列車炮的作戰效能其實相當低下,它們的價值更多體現在宣傳和給敵人造成的心理震撼上,德國列車炮在二戰戰場上的表現也代表著這種武器在戰爭舞臺上的謝幕演出。
回覆列表
800毫米超重型鐵道炮的設計可以追溯至20世紀30年代中期,其產生的直接誘因是法國在法德邊境修建的號稱當時世界上最為堅固的防禦工程——馬奇諾防線(Maginot Line)。1934年,德國陸軍總司令部委託克虜伯公司設計一型重型攻城火炮,足以摧毀馬奇諾防線上的堡壘,要求能在法軍火炮射程之外開火,炮彈威力能夠擊穿7米厚的鋼筋混凝土或1米厚的裝甲鋼板。
古斯塔夫巨炮的目標:法國邊界的馬奇諾防線。
克虜伯公司的資深工程師埃裡希·米勒(Erich Müller)依據軍方要求進行了技術論證,認為這種重型火炮的口徑大約在800毫米左右,重量在1000噸以上,炮管長度至少30米,而炮彈重量將達到驚人的7噸!這一體量決定了該型火炮不能使用普通鐵道炮的單軌式鐵路炮架,需要用更大的雙軌式鐵路炮架來承載,它的炮管只能在炮架上做仰俯運動,而左右旋迴則要依靠炮架在環形軌道上移動來實現,最終克虜伯公司擬定了700毫米、800毫米、850毫米及1000毫米數種備選口徑。在1934年時尚未擺脫和約束縛的德國陸軍還無法想象主動攻擊馬奇諾防線,軍方對此種火炮的需求並不迫切,所以相關研究也就停留於理論階段。
1936年3月,希特勒造訪克虜伯公司,並向工程師們詢問製造超重型火炮的可行性。雖然他沒有下達明確的指令,但克虜伯高層心領神會地啟動了火炮研發工作,並將口徑確定為800毫米。由米勒領導的技術團隊於1937年初完成了設計方案並獲得批准,而首門火炮的製造工作於同年夏季展開。毫無疑問,這門史無前例的巨炮在製造時困難重重,耗時漫長,原計劃在1940年初完成,但這份時間表被大大延後了。
克虜伯公司在1939年底完成了一門原型炮,並在希勒斯雷本靶場(Hillersleben)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7.1噸的炮彈以高仰角射擊時能達到預定的穿透力。火炮測試在1940年夏季完成,而複雜的炮架還在緊張的製造中。克虜伯公司於1941年初在呂根瓦爾德靶場(Rügenwalde)舉行了正式的試射,並邀請希特勒在內納粹高層到現場觀禮。
希特勒視察800毫米鐵道炮“古斯塔夫”。
德國陸軍向克虜伯公司訂購了2門800毫米鐵道炮,第一門炮於1941年9月交付,並利用臨時搭建的炮架在希勒斯雷本進行了試射,同年11月轉移到呂根瓦爾德進行了另外8次試射,在發射7.1噸的穿甲彈時射程可達37210米。克虜伯公司掌門人阿爾弗雷德·克虜伯(Alfried Krupp)決定以他父親古斯塔夫·克虜伯(Gustav Krupp)的名字將第一門炮命名為“重型古斯塔夫”(Schwerer Gustav),而第二門炮以首席設計師米勒的妻子的名字命名為“多拉”(Dora),對於後來的軍事愛好者而言,第二門炮的名字更為熟知。
沿著軌道進入射擊陣地的“古斯塔夫”,攝於1942年5月塞瓦斯托波爾前線。
在戰鬥狀態下的“古斯塔夫”鐵道炮全重達1350噸,長47.3米,寬7.1米,高11.6米,炮管長32.5米,身管倍徑為40.6倍徑,最大仰角為48度,平均30~45分鐘發射1發炮彈,在發射7.1噸的穿甲彈(裝藥量250公斤)時初速為720米/秒,最大射程為38000米;在發射4.8噸的高爆彈(裝藥量700公斤)時初速為820米/秒,最大射程為47000米。“古斯塔夫”鐵道炮的炮架經過特別設計,由八個五軸車架支撐,總共有80個車輪,在兩條平行的鐵軌上執行。
“古斯塔夫”鐵道炮後部的彈藥吊車及推車,可見其炮彈尺寸之大。
根據克虜伯公司的傳統,為軍方製造的第一門炮是免費的,所以“古斯塔夫”完全是公司自己貼錢製造的,沒有賺到一個馬克,而“多拉”的報價是700萬帝國馬克。顯然,這份訂單讓克虜伯公司虧了不少,但這種巨炮對於克虜伯王國的意義絕非金錢可以衡量。
今日在博物館展出的800毫米炮彈,與之相比後面的T-34/85坦克都相形見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