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吳周郎

    2017年12月27日09:29 更新一下,原文出現嚴重錯誤,《陳情表》之李密非瓦崗寨李密,小編搞錯了,在此向各位讀者道歉,也向各位指正的朋友表示感謝。以後務求更加認真嚴格寫稿,為避免誤導,將原文中《陳情表》配圖刪除,但是評論留著,教訓留著,再次感謝。

    當一個團體出現兩個領導中心的時候,這個團體最大的危機就是發生內訌,分裂,甚至徹底毀滅,翟讓讓權於李密,是為了解決最高領導權力歸屬的不得已之舉。

    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隨著李密的入夥,瓦崗軍開始面對這個問題。

    先說明一下,李密入夥瓦崗寨之前,翟讓乾的並不好,尤其是被隋朝名將張須陀打的灰頭土臉。當時的客觀事實是:翟讓才能遠不如李密;以及李密確實有取翟讓而代之的野心。

    李密加入瓦崗軍之後,作為“投名狀”,先是設計收編了瓦崗周邊多股變民勢力,加上王伯當的極力推薦,翟讓讓李密進入了決策層。

    李密隨即向翟讓獻策,說當今聖上楊廣屢徵遼東,精銳盡喪,現在又遠離東都洛陽,偏安揚州醉生夢死,民怨沸騰,是創一番大事業的好時機,應當席捲二京,與群雄爭天下。

    然而翟讓卻說:“我們只是群盜而已啊,旦夕偷生於草莽之間,君之所言,非我力能及也!”

    李密非常失望,但有了追隨楊玄感並且慘敗的經歷教訓,他決心不能再錯過這次機會,瓦崗寨兵強馬壯,就該為我所用,逐鹿天下。所以李密設計了一番策略,試圖取代翟讓的位置。

    第一步,就是製造輿論,收買人心。

    當時翟讓的軍師叫賈雄,此人精通陰陽術數,因此翟讓對他很是言聽計從,李密千方百計和賈雄接觸,兩人遂成好友。當翟讓把李密的建言向賈雄詢問的時候,賈雄說大軍出征天下,吉不可言啊,翟讓聽後感到很開心,但是賈雄卻又加了一句:“不過,翟將軍要是自己稱王,恐怕不太吉利,如果能夠擁立李密這個人,定當無往不利!”

    翟讓雖然迷信,卻也不傻,問賈雄為什麼李密不自立,反而追隨他呢?賈雄又解釋了一番,說李密乃蒲山郡公李寬的兒子,而“翟”字乃“澤之義也”,蒲草非澤不能生長,李密他離不開您的。

    看看李密瓦崗軍最終的結局,賈雄解釋的其實還真有點道理,這是後話。

    翟讓心裡雖然不舒服,但賈雄的話卻成功動搖了翟讓的心智。這時候又來了一個叫做李玄英的人物,此人到瓦崗寨後,說自己歷經千難萬險,就是為了尋找李密,現在終於找到了,感動的幾乎落淚。

    瓦崗寨的老少爺們很好奇:為啥這麼辛苦找李密呢?

    李玄英答道:因為此人將取得隋朝天下!

    ↑瓦崗寨湧現出無數英雄好漢

    人們問李玄英理由,李玄英說那首著名的政治歌謠《桃李章》已經預示了這一點:“桃李子,皇后繞揚州,宛轉花園裡,莫浪語,誰道許”。

    瓦寨群雄瞬間懵逼,這句歌謠唱的是啥啊?

    李玄英繼續解釋:“桃李子,就是指姓李的逃亡人士,皇后繞揚州,說的是天子逃到揚州,婉轉花園裡,是說天子最後會轉死溝壑,最後一句莫浪語,誰道許,其實就是一個密字啊!”

    姓李,名密,而且天子逃到揚州後最終死亡,這不就是李密取隋朝而代之的意思嗎?

    這一番表演和炒作,一下子鎮服了瓦崗寨。

    李密就是這樣完成了輿論操控和佈局。

    第二步:建立實際戰功,樹立威望!

    李密的軍事謀略和指揮能力確實不俗,不但帶領瓦崗寨取得連番大捷,更是在大業十二年的十月份,巧設伏兵,大敗隋朝名將張須陀,張須陀戰死。

    而李密來瓦崗寨之前,張須陀對瓦崗軍的進攻,已經取得過三十多戰連勝,把翟讓打的灰頭土臉。此戰具有決定性意義,李密在瓦崗軍中威望如日中天,翟讓迫於形勢壓力,也為了表示對李密的感謝和犒賞,允許李密建立自己的番號和大營——蒲山公營,然後翟讓向李密提出了分手,因為翟讓知道李密此人不會甘居人下,從面子上,從鬥爭上來說,還是分道揚鑣算了。

    這次分手,翟讓其實絲毫沒對李密客氣,主力輜重及糧草基本都被翟讓帶回瓦崗寨,只給李密留下李密自己親信的部隊繼續西進,但李密絲毫沒有抱怨,反而率軍繼續奪下幾座城池,翟讓聽到訊息後,後悔這次分裂之舉,又率領大軍跟上了李密。

    隨後,李密又贏得了石子河之戰,大敗劉長恭和裴仁基,李密威望達到頂點。

    這時候瓦崗軍必須解決領導二元化的矛盾了,於是瓦崗軍兩員元老級人物開始給翟讓做思想工作,一個是王伯當,也是李密進入瓦崗寨的介紹人,另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徐茂功,也就是以後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李勣。

    終於在大業十三年二月十九日,翟讓下定決心,正式推舉李密為盟主,上尊號“魏公”,李密即位,改年號魏公元年,拜翟讓為上柱國,司徒,東郡公。

    至此,李密正式取翟讓而代之。可以看出,翟讓本心並不願意讓位,但迫於內外形勢壓力逼迫,不得不做此舉,如果他不肯,那他也會被架空甚至被殺掉,倒不如以退為進,先博得一番功名再說。

    可惜的是,翟讓的存在,還是意味著瓦崗有分裂的可能,日後柴孝和建議李密迅速西進直取長安,留翟讓圍困洛陽,李密拒絕了這個正確的建議,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瓦崗軍內部統治不穩,勝利可以帶來表面的團結,一旦遇到大挫折和分裂的苗頭,很容易瓦解崩盤,所以李密不得不一直留在中軍,非要攻下洛陽不可。

    但李密,偏偏就輸在了洛陽……

    而翟讓的結局也很悲劇,僅僅過了九個月,李密就設下鴻門宴,派人砍殺了翟讓,他到死恐怕也不明白,明明自己做出了最大的讓步,可還是搭上了性命,只能說權力的遊戲,並不是翟讓這樣的人能玩轉的。

  • 2 # 尚宮女史

    翟讓是被動的讓出一把手位置的,原因很簡單,瓦崗寨的性質已經變了。翟讓領導下的瓦崗寨只是一夥強盜,而李密進入瓦崗寨之後,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聚兵起義,想在亂世中稱霸一方。很顯然,翟讓的性格和出身決定了他已經跟不上這樣的發展形勢,也領導不了這樣的軍隊。翟讓原本在東郡做法曹,因事犯了死罪,看押的獄吏覺得翟讓是條響噹噹的漢子,就私自放了他,指望他將來能拯救黎民百姓。當時正是民不聊生、戰亂不斷的隋末,翟讓離開監獄後一路逃跑到了瓦崗為盜,翟讓原本的工作本就是和盜匪打交道,所以很快就聚集了一批盜賊,翟讓就做了瓦崗寨的大當家的,他們打家劫舍,搶劫往來客商。同郡的單雄信召集了一批年輕人投奔了翟讓,徐世勣知道後也入了瓦崗寨。徐世勣勸說翟讓不能搶劫同郡人的財物,應該到滎陽和梁郡那樣的陌生之地去打劫,那裡往來船隻比較多,客商相應的就多,翟讓就帶著大家去到那些地方去打劫,搶到了很多財物,而翟讓的隊伍也越來越大。

    但是翟讓並沒有想過走出去擴大地盤在亂世中有所作為,相反他是安於現狀的,而且以瓦崗寨的實力尚打不過隋將張須陀。就在這樣的形勢下,李密來到了瓦崗寨。李密出身貴族,祖上曾是西魏八柱國,他的父親李寬是隋朝的上柱國。李密自小就有大志,能文善武,一直想在亂世中有一番作為,只是他的運氣一般,跟著楊玄感造反,結果楊玄感敗了,李密只能背井離鄉,隱姓埋名,亡命天涯。616年,李密到了瓦崗寨,他對做賊沒有興趣,他就是想有一個地方讓他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才能。但很快就有人認出了李密曾是楊玄感的人,為了不給瓦崗寨惹來禍端,那人就建議翟讓殺了李密,翟讓就派人囚禁了李密,李密透過王伯當為翟讓分析天下大勢,告訴他現在正是爭奪天下滅亡隋朝的最佳時機。翟讓一聽就心動了,然後將李密引為座上賓。

    李密開始遊說小的起義軍隊伍歸降瓦崗寨,等到人馬聚集的差不多了,李密又建議翟讓攻打滎陽,籌集糧草將來爭奪天下。翟讓採納了李密的建議攻克了滎陽的不少地方。張須陀知道後準備攻打瓦崗寨,翟讓吃過虧不敢硬碰硬,最先想到的就是逃跑,但李密熟知張須陀的作戰特點,於是建議翟讓領軍出戰,李密則領兵繞到了張須陀的後方,前後夾擊下,張須陀大敗,這是瓦崗對隋軍的一次重要作戰。戰後,翟讓讓李密單獨統帥一支隊伍。李密治軍很嚴,但在財物方面又很善待部下,這為他贏得了普遍的好感。不久,李密又開始建議翟讓攻打興洛倉,用糧食收買百姓歸附,聚兵以圖大業,只是一直被李密拉著往前走的翟讓明顯吃不消了,他對李密說:“僕起隴畝之間,望不至此,必如所圖,請君先發,僕領諸軍便為後殿。得倉之日,當別議之。”意思就是我是個農民,威望還達不到那個程度,如果你想那樣就去做吧,我帶著軍隊在後面支援你,興洛倉打下來的時候,再考慮別的吧。617年春天,李密和翟讓配合就攻下了興洛倉,接濟百姓,朝廷派出劉長恭攻打李密結果大敗而歸。

    瓦崗軍的聲威與日俱增,而翟讓也越來越吃力,他駕馭不了這樣的瓦崗軍,除了聽從李密的決策,他已經不知道該做些什麼。而且李密各方面的才能都在翟讓之上,已經得到了瓦崗軍的普遍認可,在這樣的形勢下,翟讓最終決定讓位於李密。李密自稱魏公,自此開始帶著瓦崗軍奔向“美好”的未來。

  • 3 # 布夫舟

    水滸傳中宋江為什麼能夠取代晁蓋成為樑上的一把手,原因很簡單,無非就是宋江手底下的兄弟越來越多,勢力越來越大。晁蓋這個原來的一把手慢慢變得有名無實。宋江未必有錯,晁蓋也未必有錯,只是手底下兄弟多了,很多事情都由不得自己了。

    翟讓原本是隋朝的一個小官,擔任過功曹的職務。隋末天下大亂以後,他也帶著人造反了。那個時候他的瓦崗軍慢慢發展到了上萬人,吸引了很多人的加入。瓦崗軍成為了隋末幾十支農民軍中規模最大,戰鬥力最強的部隊。

    這裡就不得不先介紹一下李密的家世。李密是大貴族、大官僚出身,曾祖上是北周的魏國公,祖父是北周的柱國,父親則是隋朝的上柱國。不難想象,李密手底下自然門生故吏眾多,他個人實力是遠遠強於翟讓的。李密原本就跟隨過楊玄感起義,失敗以後便加入了瓦崗軍。

    對於李密這樣的人,翟讓自然求之不得。很快李密就成了瓦崗的核心人物,替翟讓出謀劃策。因為農民起義軍是希望得到這樣名望高的人加入,他們能夠帶來大量的資源。畢竟出身卑微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是很難得到當地有名望的人支援的。當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以後,革命軍找的就是有名望的黎元洪來做都督,也是這個道理。

    隨著瓦崗軍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隋朝降將加入了瓦崗軍,以及有名望的人加進來。這些人自然會團結在李密的周圍,慢慢形成一股新的勢力。

    瓦崗軍從上萬人壯大到數十萬人,以翟讓的能力是無法控制住這些人。這樣新舊勢力交替,自然容易引發衝突。雖然翟讓這個人心胸坦率,不過權力這東西有時候是沒辦法的事情。自古以來,父子兄弟都能夠相殘,更何況這些人本沒有什麼關係。最終的結局,翟讓被殺,徐世績也被門衛砍傷。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駐韓美軍和駐日美軍,在當事國的地位是一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