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劉談胃腸
-
2 # 全科馬醫生
首先功能性消化不良這是一種臨床多見的綜合徵,這種疾病做箇中檢查都是無異常,但是症狀比較明顯,時一種無器質性病變的胃腸道功能性疾病,這種疾病並不是治不好,輕度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可以透過飲食、運動等方面調節是可以治癒的,而重度的需要配合藥物治療,這個治療過程比較漫長,而還有一種就是和患者自身的精神狀態有關,這種是最難治的。
下邊馬醫生為大家解答導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因素有哪些?症狀有哪些?該如何治療?
一、導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因素有哪些?
1)、胃腸蠕動功能減弱,主要是由於胃排空延遲,胃十二指腸運動協調失常,所以會容易導致食物殘渣無法及時消化排洩導致出現消化不良。
2)、內臟敏感覺過敏,由於神經功能敏感性異常容易導致胃腸蠕動減弱,所以會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
3)、胃對食物的容受性舒張功能下降
4)、消化液分泌失調及神經刺激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狀有哪些?
1)、明顯的症狀主要是飯後飽脹不適,而且腹部疼痛不適,出現打嗝噯氣、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這些症狀會反覆出現。
2)、飢餓感和飽脹感無規律出現,而且還有些患者會出現頭痛、失眠、抑鬱等症狀。
三、如何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
1)、飲食調節,首先要注意清淡飲食,而且需要進食適當的蔬菜水果,注意餐後1小時左右運動,放鬆心情,保持足夠的睡眠。
2)、藥物治療,首先要抑制胃酸的分泌失調,還要促進胃腸道蠕動(嗎丁啉、西沙比利、乳酸菌素片、活菌一號等),如果有精神症狀嚴重的需要根據醫師知道進行抗抑鬱治療。
-
3 # 愛老婆的營養師
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不良的症狀
消化系統的組成
消化不良怎麼辦?我們每天所吃的各種食物需要經過胃腸的消化吸收才能被身體利用。胃腸是人體最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腸功能紊亂引起的症狀。在消化不良的時候會出現很多症狀,比如,餐後飽脹,早飽感,上腹脹痛,上腹灼熱感,噯氣,食慾不振,噁心等。常以某一個或某一組症狀為主,在病程中症狀也可發生變化。
出現消化不良其實就是胃腸功能下降了,胃腸的消化吸收主要是兩方面,一個是胃腸動力,一個是胃腸消化液。胃腸動力是來自於胃腸平滑肌蠕動將食物攪碎,再就是推動食物前進。胃腸消化液是來自於各種消化酶。如果各種因素導致胃腸動力下降,暴飲暴食導致胃腸平滑肌彈性下降,再就是消化酶活性下降或者不足,就會出現消化不良。
所以對待消化不良需要提高胃腸動力,補充優質蛋白,山藥,猴頭菇,豬肚,花生蛋白,小米粥等增加胃腸平滑肌的彈性。再就是補充一些消化酶,白蘿蔔熬湯,大蒜冰糖水,山楂熬水,菠蘿,水蘇糖,獼猴桃,檸檬水,酸奶等。這樣合理的使用,消化不良就會慢慢的改善。當然不同的人情況不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的使用。所以只要找到消化不良的原因,消化不良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
4 # 大夫海哥
首先要排除器質性疾病(包括影響胃腸神經的病變如糖尿病植物神經病變等等),如果明確診斷為功能性消化不良,那沒什麼問題。
處理原則:控制飲食總量,不宜過飽,進食速度不宜過快,宜細嚼慢嚥。
調整飲食結構:避免辛辣、過油膩、刺激性食物、生食等食物。
調整情緒:適度鍛鍊,睡眠充分,愉悅心情,樂觀向上,參加社會活動等等。
對症處理:口服胰酶片、多酶片、B族維生素、胃腸動力藥物等。
即使胃鏡等檢查排除了器質性病變,但必須排除幽門螺桿菌感染。
-
5 # 生命召集令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進食後有飽腹感,或餐後有上腹部的脹痛不適,同時前兩個症狀常會伴有噯氣、噁心、嘔吐等症狀,少部分患者可能會伴有失眠焦慮等精神方面的因素,排除其他的器質性疾病的一種疾病。
該病的發病因素包括酸、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在臨床上要經過排查症狀後才可以診斷本病:(1)45歲以上,近期出現消瘦、貧血、黑便、吞嚥困難,同時消化不良的症狀進行性的加重。這時一定要徹底檢查,確定完全排除器質性病變;(2)45歲以下患者無上述症狀時可選擇做一些常規檢查予以排除。
在治療方面功能性消化不良需要對症治療,因為改性存在個體化差異,所以用藥方面要個體化。(1)一般處理:有些患者症狀較輕,或者飲食方面多食用辛辣、酒精等導致腹部不適的食物,對於這種情況可以建議患者合理飲食,調整生活方式,減少心理壓力;(2)藥物治療:可以用一些促動力藥、助消化藥、抑酸藥、抗幽門螺旋桿菌藥、消脹藥等。對於上述治療無明顯療效,並且患者伴抑鬱等症狀時,可以配合抗抑鬱藥治療。
預防方面:患者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儘量不要泡飯或者和水進食,少吃過甜的食物,避免胃酸的分泌。
在用藥方面有一定的個體化的特性,所以一定要諮詢醫生,尤其是伴有心理因素導致的消化不良時。
本期答主:劉文靜,醫學碩士
-
6 # 中醫顏醫生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西醫的一個病名,從中醫上來講屬脾虛證,治療不難。
只要透過中醫辯論治,是比較容易治好。
引起這種病有幾個原因,解決了病就好了。1,脾胃氣虛,2,肝脾不和,3脾腎陽虛,4,胃陰不足。
脾胃氣虛表現:胃口差,胃脹,大便浠,神疲,口淡。
用藥:桂枝10g,北芪30g,黨參30g,白朮15g,雲苓15g,炙甘草3g,神曲20g
肝脾不和表現:脅脹,情緒易激動,口苦,胃脹,納差,
用藥:柴胡5g,枳殼10g,白芍15g,甘草3g,黨參20g,白朮15g,雲苓15g,麥芽30g
脾腎陽虛表現:腰部不適,怕冷,小便清長,大便浠,神疲,胃脹,納差。
用藥:肉桂2g,熟附子10g,乾薑10g,黨參30g,白朮15g,雲苓15g,炙甘草5g,山楂10g。
胃陰不足表現:胃部發熱,口乾,大便結,小便黃,失眠,胃脹,納差
用藥:沙參30g,麥冬15g,淮山20g,山楂20g,木香5g
-
7 # 小克大夫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沒有胃部炎症、糜爛、萎縮、息肉、腫瘤等實質性病變,也沒有肝膽胰腺病變,但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蠕動減慢、胃排空延遲、甚至胃逆蠕動、消化液分泌不足的情況存在。所以常表現為食慾不振、上腹部飽脹不適、厭疼痛、燒灼感、噯氣、厭食、腹瀉、便秘等症狀,常在進食後比較明顯。這些症狀多由精神緊張、焦慮、抑鬱等生理、心理因素引起或誘發,所以常伴有失眠、心悸、多夢、焦慮、情緒不穩定等精神症狀。
長期反覆發作的以上症狀,胃鏡或鋇餐透視等檢查沒有炎症、潰瘍等改變,才能診斷為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不是治不好,而是沒有進行系統、正規的治療,導致症狀的持續存在或反覆發作。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主要是應用嗎丁啉、莫沙必利等胃動力藥和調節精神的阿米替林、谷維素、柏子養心丸等聯合治療。
另外,根據症狀進行對症治療:上腹痛用山莨菪鹼;腹脹明顯用二甲基矽油、檳榔四消丸;嘔吐用維生素B6;燒心、反酸用胃舒平、雷尼替丁、奧美拉唑等;噯氣、消化不良用多酶片、胃蛋白酶、香砂養胃丸、保和丸等;
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多活動、少飲酒、不暴飲暴食、不吃油膩及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纖維素和容易消化的米麵等食物及新鮮蔬菜和水果,有利於病情的緩解和治療。
-
8 # 汪醫生小課堂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臨床上非常常見,由於該病病程長且容易反覆發作,確實治療起來有些困難。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見的症狀包括左上腹隱痛伴腹脹,食慾不振、容易出現早飽、噯氣、噁心、嘔吐等不適。這些症狀與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縮性胃炎等胃病症狀相似,但是經胃鏡檢查並沒有發現相關的器質性胃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真的治不好嗎?根據上面的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並沒有明確的胃病,但是又有胃病的相關症狀。由於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不很明確,沒有辦法做到對因治療。臨床上多是採取飲食調整和針對症狀的藥物治療。
飲食調整是基礎的治療措施,包括規律飲食,避免菸酒、生辣刺激食物和胃損傷藥物。對於症狀明顯的患者可以根據相應症狀給予藥物對症治療,如腹脹者服用多潘立酮等促胃動力藥,反酸噯氣者服用奧美拉唑等抑酸藥物,失眠焦慮者適當服用鎮靜藥物。
-
9 # 醫學莘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由胃腸道功能紊亂引起,可表現為上腹痛、上腹燒灼感,也可表現為餐後飽脹、早飽感等,部分患者會出現噁心、嘔吐、噯氣等症狀,這些症狀排便後通常不能緩解,且可長期持續存在。患者可僅有其中一兩項症狀,也可能同時存在所有症狀,但並不是有上述症狀的患者,就應診斷為功能性消化性不良,其它胃腸道疾病也可引起上述症狀,如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潰瘍、胃癌、腸易激綜合徵、肝膽疾病、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等,非胃腸道疾病也可引起上述症狀,如糖尿病、腎臟疾病、風溼性疾病等,部分藥物也可引起上述症狀,如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的患者,因此,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排除性診斷,在排除其它可能引起上述症狀的疾病後,診斷方可成立。
功能性消化不良目前缺乏特效藥,即使藥物治療,也是經驗性用藥。診斷明確的患者,應避免進食引起相關症狀的食物,如辛辣、刺激、生冷、高脂食物,戒菸限酒,儘量少飲用咖啡;注意調整情緒,避免相關精神因素刺激,焦慮或抑鬱的患者,必要時可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如氟西汀、阿米替林、帕羅西汀等,具體藥物應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上腹痛、燒灼感顯著的患者,可給予H2受體抑制劑,如法莫替丁,或質子泵抑制劑,如雷貝拉唑等緩解症狀;餐後飽脹、早飽的患者,可給予多潘立酮、伊託必利等藥物緩解症狀。需要注意的是,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是一個易被忽略的因素,建議常規篩查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在根除幽門螺桿菌以後,上述症狀可得到較長時間的緩解。
-
10 # 心血管黃醫生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相對於器質性消化不良而言的。先來說器質性消化不良,指的是經過檢查,能明確判斷消化不良是由某一器官病變引起的,如食管炎、糜爛性胃炎、胃潰瘍、胃癌等。再來說功能性消化不良,指的是沒有發現導致消化不良的疾病,常見誘因包括: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長期食用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飲食過於油膩;精神過度緊張等等。
怎麼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多與飲食生活習慣有關,所以改善生活習慣,對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著重要意義。
規律飲食,一日三餐按時吃,每餐七八分飽即可,忌暴飲暴食;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高脂肪、生冷、辛辣等食物;多吃高膳食纖維食物,如新鮮果蔬、穀物等;選擇細軟、營養豐富、易於吸收的食物,烹飪方式可以選擇燉、煮為主;宜攝入優質蛋白質及鈣質較多的食物,如乳類、乳製品、瘦肉類、魚蝦、蛋類、豆類及豆製品等。
除了調理飲食外,適當運動也是重要的措施。另外,還要注意以下事項:吃飽飯後不要立即躺下;不要穿束縛腰部的褲子,腰帶不要勒太緊;即使緩解不良情緒,保持心情愉快,吃飯時不要爭吵等等。必要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
回覆列表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病,有資料顯示,功能性消化不良在國內人群的發病率約為20%,大約有3億多人。由於其病因比較複雜與多種因素有關,特別是與精神心理因素關係密切,所以依靠藥物治療效果往往比較差,就給人們造成治不好的印象。其實只要明確發病的原因,加強生活飲食的調理並輔助藥物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療效果是很好的,預後是良好的。
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種功能性胃腸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胃腸功能紊亂。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組臨床綜合徵,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主要有上腹痛、上腹脹、早飽、噯氣、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可單獨或以一組症狀出現。其特點是:1.早飽是指進食後不久即有飽感,以致攝入食物明顯減少;2.上腹脹多發生於餐後,或呈持續性進餐後加重;3.早飽和上腹脹常伴有噯氣。噁心、嘔吐並不常見,往往發生在胃排空明顯延遲的患者,嘔吐多為當餐胃內容物。4.不少患者同時伴有失眠、焦慮、抑鬱、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狀。這些症狀在部分患者中與“恐癌”心理有關;5.在病程中症狀也可發生變化,起病多緩慢,經年累月,持續性或反覆發作,不少患者有飲食,精神等誘發因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是什麼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因有:胃腸動力障礙、內臟敏感性、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一個人的情緒比較敏感,平時在生活中容易動怒,胃腸也很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有一些人的內臟比較敏感,吃了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身體就會感覺到不舒服,還有一些患者出現一些功能性消化不良現象的時候,害怕自己得了大的疾病,也會在精神上出現焦慮,生活工作懶散,頭痛甚至抑鬱的現象,生活習慣不再規律等等,隨著患者心情和飲食的改變,這種症狀如果持續得不到改善,會影響患者正常的生活和精神狀態。
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哪些治療方法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以改善症狀為主的對症治療,中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診治指南提出檢查後再治療,或根據症狀與進食的關係先進行經驗治療這2個步驟。胃腸動力障礙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理基礎,因此促胃腸動力藥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最常用的的藥。若餐前上腹痛,考慮是空腹胃粘膜受胃酸或膽汁的刺激引起,那麼飲食上需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儘量避免胃空腹,或輔助抑酸藥,減少胃酸的分泌,以減輕胃酸對胃粘膜的刺激。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調節障礙,表現為抑鬱和 (或)焦慮狀態。對於這類患者,常需要認知和行為治療,調整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礙,必要時與抗焦慮 抑鬱藥治療。
怎樣才能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癒率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種功能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的特點是:病情多變,且時重時輕,主訴頗多, 病人痛苦, 藥物療效多不理想,病人憂慮、恐懼、疑病等心理問題嚴重,經多次體格檢查和實驗檢查卻查不出相應器官的病理變化,病人生活質量、工作效率受到影響, 但健康壽命並不會受到威脅。所以正確的治療的方法是:預防發作為主,藥物治療為輔,調節心理狀態,改善生活方式,糾正誘發因素。
1、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消除不必要的緊張、擔心、恐懼等不良心理狀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樂觀情緒,心胸寬廣、情緒樂觀,心情好,胃腸功能就會好。
2、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規律,飲食規律,勞逸結合,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文娛活動,分散注意力。避免久坐、久站,多進行有氧運動,每週運動 3~5 次,每次運動 30 分鐘左右。
3、注意飲食調理。飲食要清淡,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多吃粗糧,多喝水,多喝酸奶。避免粗糙、油膩、刺激性食物,忌用冷飲,少食多餐,避免菸酒和咖啡等。避免菸酒及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避免個人生活經歷中能誘發症狀的食物。
4、藥物對症治療。針對胃腸動力紊亂和胃腸內臟高敏感,可以使用調節胃腸運動和減少胃腸道刺激因素的藥物。調節胃腸運動藥物有促胃腸動力藥胃腸解痙藥。減少刺激藥物包括常用的有胃酸抑制藥物、消化酶製劑和腸道益生菌。對於有明顯抑鬱、焦慮障礙的功能性胃腸病患者可以輔以抗焦慮、抑鬱藥物治療。事實上,藥物無論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都建議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小結: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常見病多發病,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病因比較複雜且多與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關。因此藥物只是輔助治療、對症治療,調節心理狀態,改善生活方式,避免誘發因素才能提高治癒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