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乾元山,方圓六七里,東臨白雲溪,西接味江,北抵擲筆槽與天師洞隔水相望, 南達寨門與白石煸相連。乾元山山岡起伏,山深林密,巖谷彎環,幽靜靈秀,素有“千巖 迤邐藏幽勝”的美名。
從天然圖畫牌坊沿小路涉白溪,行走1公里左右可登上乾元山麓的朝陽庵。
從庵後上 行可達寨子山寨門,兩側壁立雙巖,北高南低,高者約百米,稱為“旗杆頂”,與天倉山 八卦臺相連,傳為張獻忠懸掛義旗的地方。南面較低的岩石稱為“大頂”,與白石煸相接, 地勢開闊,視野較寬,夾巖處寬僅9米,高約8米,清末曾在此處設門置卡。清代咸豐十 年(I860),李永和、藍朝鼎農民起義軍進駐香積寺,曾攻克寨門,在牌坊崗與地方團練 激戰,擊斃團練頭目徐開龍。
從寨門原路返回,在途中岔路向北折行到一山間小坪,再穿密林即來到“天生橋”勝 景。天生橋位於雞公巖和神仙岩之間,兩巖相距10米左右,距巖頂處有一塊天然片石連 接兩巖,片石寬約1米餘;其下又有一條片石與兩巖相接,位置稍稍靠外;更下還有一片 石,位置稍內移,於是兩巖之間形成上中下三層天生橋。
每座橋與兩巖相接處都無依靠, 卻四平八穩,望上去令人目眩,民間傳說這裡是神仙遊戲之地。
再原路返回到銀塘,沿塘邊石徑前行可見葡萄巖,古稱簷葡崗。巖下有一座孤峰,宛 如地底湧出的一捧芙蓉,鄉民呼為“紅蕖崗”,古稱芙蓉島,皆屬青城108勝景之列。
此 地遍長老樹長藤,奇峰怪石,景色不與別處類同。其中一峰名喚香花頂,因峰中幽蘭山花 藥草眾多出名。
穿過觀音頂埡口處的石樑,山勢三起三落,轉一個彎,換一處景,過一條崗,又是別 種天地,令人目不暇接。山谷中有一處龍洞子,上面是鳥獸罕至的千仞絕壁,下面是流泉 飛瀑的百丈深潭。
絕壁背上是栗子崗,密集生長著青城山所獨有的天師慄樹。
栗子崗再往北行是黑虎堂,是古時祀奉黑虎女神的專祠,民間傳言趙公元帥所騎黑虎 即出此處。黑虎堂大頂長有凌霄古木,在天師堂附近都可望見。
青城乾元山,方圓六七里,東臨白雲溪,西接味江,北抵擲筆槽與天師洞隔水相望, 南達寨門與白石煸相連。乾元山山岡起伏,山深林密,巖谷彎環,幽靜靈秀,素有“千巖 迤邐藏幽勝”的美名。
從天然圖畫牌坊沿小路涉白溪,行走1公里左右可登上乾元山麓的朝陽庵。
從庵後上 行可達寨子山寨門,兩側壁立雙巖,北高南低,高者約百米,稱為“旗杆頂”,與天倉山 八卦臺相連,傳為張獻忠懸掛義旗的地方。南面較低的岩石稱為“大頂”,與白石煸相接, 地勢開闊,視野較寬,夾巖處寬僅9米,高約8米,清末曾在此處設門置卡。清代咸豐十 年(I860),李永和、藍朝鼎農民起義軍進駐香積寺,曾攻克寨門,在牌坊崗與地方團練 激戰,擊斃團練頭目徐開龍。
從寨門原路返回,在途中岔路向北折行到一山間小坪,再穿密林即來到“天生橋”勝 景。天生橋位於雞公巖和神仙岩之間,兩巖相距10米左右,距巖頂處有一塊天然片石連 接兩巖,片石寬約1米餘;其下又有一條片石與兩巖相接,位置稍稍靠外;更下還有一片 石,位置稍內移,於是兩巖之間形成上中下三層天生橋。
每座橋與兩巖相接處都無依靠, 卻四平八穩,望上去令人目眩,民間傳說這裡是神仙遊戲之地。
再原路返回到銀塘,沿塘邊石徑前行可見葡萄巖,古稱簷葡崗。巖下有一座孤峰,宛 如地底湧出的一捧芙蓉,鄉民呼為“紅蕖崗”,古稱芙蓉島,皆屬青城108勝景之列。
此 地遍長老樹長藤,奇峰怪石,景色不與別處類同。其中一峰名喚香花頂,因峰中幽蘭山花 藥草眾多出名。
穿過觀音頂埡口處的石樑,山勢三起三落,轉一個彎,換一處景,過一條崗,又是別 種天地,令人目不暇接。山谷中有一處龍洞子,上面是鳥獸罕至的千仞絕壁,下面是流泉 飛瀑的百丈深潭。
絕壁背上是栗子崗,密集生長著青城山所獨有的天師慄樹。
栗子崗再往北行是黑虎堂,是古時祀奉黑虎女神的專祠,民間傳言趙公元帥所騎黑虎 即出此處。黑虎堂大頂長有凌霄古木,在天師堂附近都可望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