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小嬴政

    銅奔馬也叫馬踏飛燕,是在1969年甘肅省武威縣新鮮人民公社新鮮十三隊修築防空洞的工地上發現的,在施工過程中挖到了一座古代墓葬,從中出土了一批青銅器,其中包括這樣一件文物。

    這件文物的名稱一直不統一,有多種叫法,比如馬超龍雀、馬襲烏鴉、鷹掠馬、馬踏飛隼、凌雲奔馬等,為什麼名稱會不統一呢?這還得從馬蹄子底下的動物說起。

    很多人認為這匹馬蹄子下邊踩的是一隻燕子,還有人認為這是一隻龍雀,這是古代神話中的風神,風神的名字叫飛廉,風神的速度是極快的,用來形容馬的奔跑速度很是恰當,但是飛廉既然是風神,就不能隨便踐踏,更不可能被一匹馬踐踏,所以這種說法可能還是不成立。

    還有人認為這隻鳥是燕隼,這是一種大小如鴿子,能捕食昆蟲和家燕的鳥;還有人認為這隻鳥是一隻烏鴉,這是從浙江龍游石窟的天馬行空圖得到的啟發,認為這匹馬蹄子踏著的是烏鴉。

    這些說法一直以來都不統一,但是最主流的意見認為這是一隻燕子,這也是郭沫若的意見。為了能夠統一這個青銅器的名稱,2018年6月5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舉行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新聞釋出會,會上明確提出‘銅奔馬’這一名稱,是科學、準確和規範的,因此提倡統一使用‘銅奔馬’名稱。除了這隻鳥的爭議之外,還有關於馬的爭議。

    這匹馬是一匹什麼馬?根據考古研究,這個墓葬是漢代的,歷史上漢代很重視養馬,漢武帝為了抵抗匈奴的進犯,大興馬政,到中亞的烏孫國買馬,據說這就是現在著名的汗血寶馬。

    有關專家還從銅奔馬的造型進行分析,發現這匹馬是對側步,就是同時提起同一側的前後馬蹄奔跑,一般的馬是同時提起不同側的前後馬蹄奔跑,是對角步,對側步的馬很稀少,中國只有青海的門源和囊謙出產這樣的馬。

    古代中國對馬匹很重視,那是重要的戰略物資,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秦始皇的地宮裡就有銅車馬,還有巨大的兵馬俑軍陣,這都在顯示著秦始皇的不同凡俗。

    還有一個成語叫“馬首是瞻”,首領是騎著馬的,馬頭所向就是追隨者眺望的方向,可見馬是和權力地位聯絡在一起的。能造出這樣一件精美的銅奔馬作為隨葬品,可想而知這位墓主人的地位並不低,這也是考古和史學界爭議的問題之一。

    首先是對墓葬的斷代,有東漢墓說、有漢魏說、有西晉說、有晉末前涼說、有前涼說,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西晉說,但是各執一詞,莫衷一是,到現在也沒有一個定論。

    對於墓主人的身份也存在爭議,根據出土文物上“守左騎千人張掖長張君”的銘文,判斷是東漢時期的一個張姓的將軍,但是也存在爭議,有的說是張繡,有的說是張軌,沒有一個定論。

    小小一個銅奔馬竟然引出了這麼多謎題,真是不能小看,這也足見這件文物的非凡價值,也許它可能還代表著非凡意義,只不過到今天我們也沒有完全瞭解清楚。

    正是因為這件文物的特殊意義和價值,早在1983年10月就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於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又於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

    這件銅奔馬的造型不但藝術價值很高,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科學和工藝水平。相信隨著考古的新發現,關於銅奔馬的很多謎題的謎底將被揭開。

  • 2 # 沒事鬧著玩

    就像“後母戊鼎”一樣,以前郭沫若叫“司母戊鼎”,探究了幾十年,才敢改了名稱。學術研究還是很嚴格的,要有足夠的證據才能做出推斷。馬踏飛燕有缺陷,但是現在也不知道這個姿勢是怎樣來的,有沒有什麼意義,這什也不敢下結論。畢竟混了幾十年才混到個專家的牌子,這名頭重要的很!這幫人才不會為了這個看上去對國寶本身毫無影響的缺陷而掉了自己的名頭!CROWN戴起來很難,要是掉了再想戴起來,那就更加難了。。

  • 3 # 歷史造飯處

    “馬踏飛燕”這個名稱現在應該很少使用了,大都稱呼為“銅奔馬”或“東漢銅奔馬”。

    首先從發掘來看,銅奔馬出土於1969年的甘肅武威雷臺漢墓,但那個年代大家都懂,本身就是村民在挖防空洞時無意中發現的,那時更沒有保護意識,發現的青銅器本來要打包直接賣銅的,但還是被上級發現了,才陸續被髮掘出來,而銅奔馬其實是出土的幾十件青銅馬儀仗俑中的一件。

    而銅奔馬的伯樂就是郭沫若,郭沫若在見到銅奔馬後讚歎不已,並帶到了北京進行展出,後來甘肅博物館也是費了好大力氣才將銅奔馬要了回來。但此時銅奔馬已經名聲在外了,名字也成了“馬踏飛燕”,上了中小學語文課本,成為旅遊標誌。

    關於銅奔馬身上的疑問隨著研究的深入也變得特別多,不夠完整的出土記錄以及當時發掘的人為破壞,很多資訊已經無從考究。

    另外,因為沒有文字資訊,而銅奔馬也沒有從其他古墓有過類似出土,所以銅奔馬就變成了一個“懸案”,真的應了那句話“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丑”,比如銅奔馬的命名,馬的品種,踏的是什麼鳥,甚至墓葬的朝代和墓主人都是爭議,除非現在有十足的證據,或是哪本書上有明確記載,否則沒有哪個歷史學家敢對銅奔馬下結論。

  • 4 # 文物考古聊歷史

    之所以官方名字為“銅奔馬”,而不是“馬踏飛燕”,這是比較謹慎的態度。這樣挺好的,總是好過中途改名字,比如【後母戊鼎】。至今有點難以消化。

    馬蹄所踏之物到底是什麼?

    目前是已經出現了燕子、燕隼、龍雀、烏鴉等四種不同的見解,也就使銅奔馬有了不同的名稱。“馬踏飛燕”是最被人們熟知的,初看時,它的身軀和翅膀較小,疾飛時翅膀稍向後,與身軀平行,正是燕子飛行的姿勢。燕子是飛行速度很快的鳥,用燕子襯托駿馬賓士的速度,可謂奇思妙想。

    但仔細察看時,鳥首和眼睛似鷹,而鳥尾並沒有剪刀式的分叉,所以它不像是燕子,而是隼。隼科飛禽中有一種頭部和雙目似鷹,身軀和翅膀也較小的,飛行姿勢同燕子相似,故名為燕隼。甘肅、青海一帶有這種鳥,俗稱青條子、土鶻、兒隼等,飛行速度奇快,用燕隼來襯托出駿馬賓士的速度,也是一目瞭然。

    有的學者認為是龍雀,也就是風神“飛廉”,於是銅奔馬有了另一個名字——馬超龍雀。《離騷》有“後飛廉使奔屬”句,《漢書·武帝紀》記載了武帝因崇信風神而鑄造銅飛廉,併為之建造“飛廉館”一事。東漢明帝還專程到長安把銅飛廉運到洛陽,可是被董卓銷燬了。由於把飛鳥視為神鳥,於是銅奔馬就成了馬神。

    烏鴉之說源於長沙馬王堆西漢墓葬中出土的《相馬經》,其中有“一等逮鹿,二等速麇,三等可以襲烏,四等可以理天下”數語,故有的學者認為那隻鳥應該是烏鴉。

    所以,既然存在著這麼大的爭議,稱呼為銅奔馬是最謹慎的。不過多數人還是稱呼其為“馬踏飛燕”。並且許多人只知道“馬踏飛燕”,而不知道“銅奔馬”。

  • 5 # 秉燭讀春秋

    國寶“馬踏飛燕”是甘肅博物館的鎮館文物。(如圖)

    這匹看上去銅鏽斑斑的賓士的駿馬據說價值連城。洋人要買走,說開個價吧,中國文物局直接回道:“給多少錢也不賣。”

    “銅奔馬”是1969年10月從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裡出土的。(如圖)

    雷臺漢墓位於甘肅武威城區北關中路,佔地面積12.4萬平方米,距今有1700年的歷史。

    史料記載,雷臺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前涼(301~375)國王張茂所築的靈鈞臺。(築靈鈞臺據說是為了祭祀屈原)

    上面的“雷臺漢墓”圖片是後代為了保護陵墓而修建的。

    1969年這裡是一片平地,當時正是“備戰備荒”的年月,當地老百姓挖防空洞,偶然挖到了一座墓,裡面就有這隻“銅奔馬”。

    那個年代老百姓不懂文物價值,於是一夥人商量悄悄當廢銅賣掉。這事幸虧被公社書記知道了,告訴這些人,古文物屬於國家的,販賣是違法犯罪。隨即把“銅奔馬”上交了有關部門。

    “銅奔馬”的出土驚動了當時的文物專家和詩人郭沫若,郭老一看這是價值連城的國寶,急忙命甘肅博物館趕緊清理、收藏、儘快展覽。

    <郭沫若>

    忙完這些後,郭老笑著說:“你看這匹馬的造型多麼完美飄逸呢!鑄造者別具匠心,馬的三蹄凌空,為了穩定和平衡,一蹄踩著一隻鳥,寓意超過了鳥的飛行速度。”

    說到此,郭老對現場的考古學家說:“大家來看一看,猜一猜,這匹馬蹄踩的是一隻什麼鳥呢?”

    郭老不僅是詩人、政治家和科學家,他在考古方面的知識甚至超過了這些考古學家,對古墓很有研究。

    尤其是他組織挖掘了明朝萬曆的皇帝陵,就是那個腿有點瘸、28年沒上朝的皇帝,文獻記載收穫頗豐。郭老想乘勢挖掘武則天的乾陵和秦始皇陵,考慮到各方面文物保護工作滯後,周總理緊急叫停了這兩項大工程。

    經郭老一問,大家紛紛發表意見,有人說是一隻燕子,這銅奔馬應該叫“馬踏飛燕”比較合適。

    當時立即有人反對,說燕子後尾是分叉的,這不是燕子,應該是龍雀,應該叫“馬踏龍雀”。

    有人持不同意見,說:“龍雀在古代被視為風神,馬踏龍雀有褻瀆天神的意思,古人不可能這樣做。

    有人說這這隻鳥是燕隼,應該稱之為“馬踏飛隼”。

    甚至有個上了年紀的學者說這是烏鴉,應該叫“天馬逮烏”……

    一時之間議論紛紛,郭老聽了哈哈大笑道:“大家都別爭了,馬踏的這個東西還確實不好判斷到底是什麼鳥?咱們暫時就叫稱之為“東漢銅奔馬”吧。

    至於題主提的問題「“銅奔馬”有明顯的胎記,專家望而卻步」我沒看出有銅奔馬有什麼胎記。當時郭老也沒看出來,我用放大鏡看了無數次,確實沒有任何瑕疵,很完美。

    胎記之說從何而來還請賜教,郭老看不到的問題被你看出來了,1700年的胎記都能看出來,簡直是人才啊!

    還望不吝賜教為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8歲女孩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