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養殖小助手
-
2 # 果然悠
副豬桿菌病,全稱是副豬嗜血桿菌病,農民一般簡稱副豬,是由副豬嗜血桿菌感染導致的一種呼吸道疾病。
副豬嗜血桿菌是典型的條件下致病菌,據統計臨床上有超過半數的健康豬體內攜帶副豬嗜血桿菌,當豬群感染藍耳、支原體、圓環、流感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時,或者受到冷應激、轉群應激等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的因素時,豬群就會感染副豬嗜血桿菌。(冷出來的副豬就是這個道理)
豬群感染副豬嗜血桿菌後,逐漸消瘦,被毛。粗亂,豬群會表現出咳嗽、呼吸困難,關節腫大,腦炎倒地划水等症狀。解剖可見胸腔、心包和腹腔中積液增多,有大量黃白色纖維素性滲出,絨毛心可以看作是該病的示病症狀。
該病診斷並不困難,但是治療相對比較困難,因為副豬嗜血桿菌會產生大量內毒素,使用抗生素可以殺死細菌但是對內毒素卻沒有什麼辦法,有時候使用抗生素治療症狀緩解的豬群依然會有消瘦,生長緩慢的情況就是由於內毒素導致的。
治療:個別嚴重豬:肌注清開靈注射液+頭孢噻呋/恩諾沙星,一天一次,連用3天。
全群豬:飼料中加入黃芪多糖粉+銀黃可溶性粉+恩諾沙星+強力黴素,連用7天。
但是養殖戶需要注意,副豬多是繼發於其它病毒性疾病,所以臨床上若是副豬發病率比較高,需要針對病毒病進行防控,同時加強通風也可降低副豬的發病率。
-
3 # 賣煎餅阿軍
養豬“什麼是副豬桿菌病”有什麼方法可以防疫?
副豬桿菌病也稱之為“豬副嗜血桿菌病”、“多發性纖維素性漿膜炎和關節炎”、“格拉澤氏病”這些叫法都是副豬桿菌病的名稱。
副豬桿菌病主要引發豬:豬體溫升高、關節腫脹、呼吸困難、多發性漿膜炎、關節炎和高死亡率為特徵的一種傳染病。
本病主要透過呼吸系統來傳播,飼養環境條件差是本病發生的原因,患病的豬主要出現厭食、精神沉鬱、被毛粗亂、呼吸困難、後肢出現關節腫脹。如遇疾病暴發可能引起較高的死亡率。
主要的預防措施(1)加強飼養的管理,對全豬群用電解質加維生素c粉飲水5-7天,以增加抵抗力、減少應激反應。
(2)對豬舍進行全面的消毒,對豬舍地面和牆面可以用2%氫氧化鈉水溶液噴灑消毒,在兩小時後再用清水衝乾淨,再用複合碘噴霧消毒,連續噴霧消毒4-5天。
(3)隔離病豬用敏感的抗菌素進行治療,口服抗菌素進行前群性藥物預防。
最後對於受本病嚴重威脅的豬場,仔豬也要進行免疫,可以使用豬副嗜血幹菌多價滅活苗來免疫,還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對未發病的豬也能起到有效的防疫作用。
-
4 # 豬寶寶的公僕
豬副嗜血桿菌病又稱多發性纖維素性漿膜炎和關節炎,也稱格拉澤氏病。是由豬副嗜血桿菌引起。這種細菌在世界各地的壞淨中都有存在,甚至在健康的豬群中也發現過。那麼豬副嗜血桿菌病的主要特點有以下:
受豬副嗜血桿菌感染的豬會出現身體發熱、體溫升高至四十到四十二攝氏度,精神上會出現沉鬱反應遲鈍,飲食方面會出現食慾下降或厭食不吃,身體出現咳嗽不止以及呼吸困難多以腹部式呼吸為主,有時心跳持續加快,身體表麵皮膚髮紅或蒼白耳梢發紫眼簾出現水腫,部分受豬副嗜血桿菌感染的豬會出現鼻流膿液,行走緩慢或不願意站立,有一些還會出現跛行或一側性跛行、腕關節、跗關節腫大,臨死前向著一側癱躺或四肢像划水一樣。有的時候也會毫無徵兆的突然死亡,若果是母豬感染嚴重時還會導致流產。在關節炎發生時,可以見到一個或者多個出現關節腫脹、發熱,一開始是疼痛,這種一般都是在腕關節和跗關節發生較多,嚴重時起立困難,後肢不協調。
那麼針對該病到底有什麼防止措施呢?現在我們就來看看(1)由於該病在出現以及爆發後的藥物治療效果都不算明顯,所以還是要返還於未然,在平常就多加預防。比如在豬的食物中加入相應的藥物進行提早的預防。
(2)對於有條件的養殖場可選用相應的菌種與該病進行抗爭,對豬群進行免疫。
(4)加強飼養管理與環境消毒,對豬群的生活區進行科學合理規劃不混群。
(5)對於情況較輕且處於可控制範圍內的可以適當採用相應的抗生素,在發現病症初期就可以採用敏感抗生素進行口服或者注射治療,情況嚴重時應立即聯絡當地衛檢部門。
-
5 # 村裡的男青年
什麼是副豬桿菌病?
養豬戶在養豬的過程中,如果在沒有做好疫苗免疫或者疾病預防這塊沒有做好的情況下,豬群很容易會繼發兩種以上的疾病,這樣會給治療帶來很大的困難,同時給豬場也來了經濟的損失。
豬副嗜血桿菌是仔豬和青年豬比較容易發生的疾病,尤其是在豬群感染疾病後,免疫力低下的時候,很容易感染豬副嗜血桿菌病。豬副嗜血桿菌主要引發的特徵是體溫升高、呼吸道疾病、關節炎和多發性漿膜炎。
臨床症狀表現為體溫升高,驅趕無反應,精神比較差,完全沒有食慾,每次咳嗽2-3聲,呼吸困難,面板變的發紅和蒼白。耳朵發紫,眼睛和臉部出現水腫,鼻子流出膿狀液體,無法站立,觸控腿關節處有發熱和腫脹。感染不是那麼嚴重的會出現毛髮粗亂,呼吸苦難,生長髮育比較緩慢,容易變成僵豬。死亡後出現肚子變大和皮膚髮紫。
本病要採取綜合性預防的方式,要經常對豬舍進行徹底清洗和消毒,平時可以在豬群的飼料或者飲水中新增增強機體抵抗力的藥物,以此來增強豬群的免疫能力。本病對諸多抗生素藥物不太敏感,最好進行藥敏試驗。治療上建議採用硫酸卡那黴素、土黴素進行治療。如果有出現臨床症狀可採取抗生素拌料進行治療,發病嚴重的要大劑量的肌肉注射抗生素。最好是提前對母豬採取疫苗接種的方式進行預防。
以上是個人所答,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回覆列表
豬副嗜血桿菌病,又稱多發性纖維素性漿膜炎和關節炎,也稱格拉澤氏病,是由豬副嗜血桿菌引起。這種細菌在環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都有,甚至是健康的豬群當中也能發現。隨著世界養豬業的發展,規模化飼養技術的應用和飼養高度密集,以及突發新的呼吸道綜合徵等因素存在,使得該病日趨流行,危害日漸嚴重。
摺疊編輯本段致病原因
對於採用無特定病原或用藥早期斷奶技術而沒有豬副嗜血桿菌汙染的豬群,初次感染到這種細菌時後果會相當嚴重。副嗜血桿菌,屬革蘭氏陰性短小桿菌,形態多變,有15個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為常見(佔70%以上)。該菌生長時嚴格需要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V因子),一般條件下難以分離和培養,尤其是應用抗生素治療過病豬的病料,因而給本病的診斷帶來困難。
該病透過呼吸系統傳播,感染途徑、方式多種多樣。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
當豬群中存在圓環病毒、豬繁殖呼吸道綜合症、溫和性豬瘟、流感或地方性肺炎的情況下,該病更容易發生。這種細菌會作為繼發的病原伴隨其它主要病原混合感染,尤其是地方性豬肺炎。在肺炎中,豬副嗜血桿菌被假定為一種隨機入侵的次要病原,是一種典型的“機會主義”病原,只在與其它病毒或細菌協同時才引發疾病。近年來,從患肺炎的豬中分離出豬副嗜血桿菌的比率越來越高,這與支原體肺炎的日趨流行有關,也與病毒性肺炎的日趨流行有關。這些病毒主要有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圓環病毒、豬流感和豬呼吸道冠狀病毒。據報道:副豬嗜血桿菌與支原體結合在一起,患PRRS豬肺的檢出率為51.2%。
飼養環境衛生差,飼養密度過大,純淨水供應不足、營養性飼料使用過多(高能量、高蛋白、微量元素)等情況下該病更容易發生。
斷奶、轉群、混群或運輸也是常見的誘因。
摺疊編輯本段流行病學
豬副嗜血桿菌主要發生在斷奶後和保育階段的幼豬,發病率一般在10%-15%,嚴重時死亡率可達50%。該細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內,是屬於條件性細菌,可以受多種因素誘發。患豬或帶菌豬主要透過空氣、直接接觸感染其它健康豬,其它傳播途徑如消化道等亦可感染。只有較大的化驗室在做實驗室檢驗,故一般養豬場不易及時得到正確診斷。從該病發病情況分析,主要與豬場的豬體抵抗力、環境衛生、飼養密度有極大關係,如果豬發生過藍耳病等,抵抗力下降時,副嗜血桿菌易乘虛而入;豬群密度大,過分擁擠,舍內空氣混濁,氨氣味濃,轉群、混群或運輸時多發。豬有呼吸道疾病,如支原體肺炎、豬流感、偽狂犬病和豬呼吸道冠狀病毒感染時,副嗜血桿菌的存在可加劇它們的病情,使病情複雜化。
副嗜血桿菌可能導致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全身性疾病,各年齡段均有發病死亡的病例,以5-8周齡為甚。
豬副嗜血桿菌只感染豬,可以影響從2周齡到4月齡的青年豬,主要在斷奶前後和保育階段發病,通常見於5-8周齡的豬,發病率一般在10%-15%,嚴重時死亡率可達50%。
急性病例:往往首先發生於膘情良好的豬,病豬發熱、體溫升高至40.5℃-42.0℃,精神沉鬱、反應遲鈍,食慾下降或厭食不吃,咳嗽、呼吸困難,腹式呼吸、心跳加快,體表皮膚髮紅或蒼白,耳梢發紫,眼瞼皮下水腫,部分病豬出現鼻流膿液,行走緩慢或不願站立,出現跛行或一側性跛行、腕關節、跗關節腫大,共濟失調,臨死前側臥或四肢呈划水樣。有時也會無明顯症狀而突然死亡,嚴重時母豬流產。在發生關節炎時,可見一個或幾個關節腫脹、發熱,初期疼痛,多見於腕關節和跗關節,起立困難,後肢不協調,直至衰竭而死亡。
慢性病例:多見於保育豬,主要是食慾下降,咳嗽,呼吸困難,皮毛粗亂,四肢無力或跛行,生長不良,甚至衰竭而死亡。
摺疊編輯本段臨床症狀
臨床症狀取決於炎症部位,包括髮熱、呼吸困難、關節腫脹、跛行、面板及黏膜發紺、站立困難甚至癱瘓、僵豬或死亡。母豬發病可流產,公豬有跛行。哺乳母豬的跛行可能導致母性的極端弱化。死亡時體表發紫,肚子大,有大量黃色腹水,腸繫膜上有大量纖維素滲出,尤其肝臟整個被包住,肺的間質水腫。
摺疊解剖症狀胸膜炎明顯(包括心包炎和肺炎),關節炎次之,腹膜炎和腦膜炎相對少一些。以漿液性、纖維素性滲出為炎症(嚴重的呈豆腐渣樣)特徵。肺可有間質水腫、粘連,心包積液、粗糙、增厚,腹腔積液,肝脾腫大、與腹腔粘連,關節病變亦相似。腹股溝淋巴結呈大理石狀,頜下淋巴結出血嚴重,腸繫膜淋巴變化不明顯,肝臟邊緣出血嚴重,脾臟有出血邊緣隆起米粒大的血泡,腎乳頭出血嚴重,豬脾邊緣有梗死,腎可能有出血點,肺間質水腫,最明顯是心包積液,心包膜增厚,心肌表面有大量纖維素滲出,喉管內有大量黏液,後肢關節切開有膠凍樣物。
摺疊診斷根據流行情況、臨床症狀和剖檢病變(尤其是剖檢病變),即可初步診斷;確診需進行細菌分離鑑定或血清學檢查。在血清學診斷方面,主要透過瓊脂擴散試驗、補體結合試驗和間接血凝試驗等。
本病主要與<strong>傳染性胸膜肺炎</strong>鑑別:豬副嗜血桿菌感染引起的病變包括腦膜炎、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和關節炎,呈多發性;而典型的傳染性胸膜肺炎則引起的病變主要是纖維蛋白性胸膜炎和心包炎,並侷限於胸腔。
摺疊編輯本段防治措施
摺疊嚴格消毒徹底清理豬舍衛生,用2%氫氧化鈉水溶液噴灑豬圈地面和牆壁,2h後用清水衝淨,再用“雙優碘”(聚維酮碘、增強劑)噴霧消毒,連續噴霧消毒3-5d。
摺疊加強飼養管理對全群豬用“免疫干擾素”或“金桃素”(70%黃芪多糖、左旋咪唑、免疫蛋白等)加“金莫西林”(70%阿莫西林、緩釋增效劑)飲水5-7d,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應激反應。
摺疊治療方法隔離病豬,用大劑量的抗菌素進行治療,口服抗菌素進行全群性藥物預防。為控制本病的發生發展和耐藥菌株出現,應進行藥敏試驗,科學使用抗菌素。
大多數血清型的豬副嗜血桿菌對頭孢菌素、氟甲碸、磺胺、強力黴素及喹諾酮類等藥物敏感。
摺疊免疫方法用自家苗(最好是能分離到該菌,增殖、滅活後加入該苗中)、豬副嗜血桿菌多價滅活苗能取得較好效果。種豬用豬副嗜血桿菌多價滅活苗免疫能有效保護小豬早期發病,降低復發的可能性。免疫的同時最好結合科學的藥物治療,能達到標本兼治的功效。豬副嗜血桿菌病是以多發性漿膜炎、關節炎和高死亡率為特徵的傳染病,嚴重危害仔豬和青年豬的健康,給養豬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母豬:初免豬產前40天一免,產前20天二免。經免豬產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受本病嚴重威脅的豬場,小豬也要進行免疫,根據豬場發病日齡推斷免疫時間,仔豬免疫一般安排在7日齡到30日齡內進行,每次1ml,最好一免後過15天再重複免疫一次,二免距發病時間要有10天以上的間隔。
消除誘因,加強飼養管理與環境消毒,減少各種應激,在疾病流行期間有條件的豬場仔豬斷奶時可暫不混群,對混群的一定要嚴格把關,把病豬集中隔離在同一豬舍,對斷奶後保育豬“分級飼養”,這樣也可減少PRRS、PCV-2在豬群中的傳播。注意保溫和溫差的變化;在豬群斷奶、轉群、混群或運輸前後可在飲水中加一些抗應激的藥物如維生素C等,同時在料中新增以上推薦藥物組合可有效防止本病的發生。
豬副嗜血桿菌病的有效防制,如同豬場其它任何一種疾病的防治一樣,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加強主要病毒性疾病的免疫、選擇有效的藥物組合對豬群進行常規的預防保健、改善豬群飼養管理、重新思考豬舍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有一個豬群穩定的生產。
豬副嗜血桿菌病發生呈遞增趨勢,且以多發性漿膜炎和關節炎及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為特徵,影響豬生產的各個階段,給養豬業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因此,應對本病引起高度重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