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本草世界
-
2 # 哎呦呦1155
別名:刺兒菜、刺菜、曲曲菜、青青菜、薺薺菜、刺角菜、白雞角刺、小雞角刺、小牛扎口、野紅、花貓薊、青刺薊
使用提示:內服:煎湯,6至10克(鮮者30至60克);或搗汁飲。
外用:搗敷。
小薊知識介紹:
小薊為菊科植物刺兒菜的全草或根莖。多年生草本,生於山坡、荒地、路旁或田間,分佈於除廣東、廣西、雲南、西藏以外的全國各地區。夏、秋季花開放時採割,除去雜質,曬乾,或鮮用。
小
薊根莖白色,肉質。莖圓柱形,長30至45釐米,直徑2至5毫米,有的上部分枝,表面灰綠色或微帶紫色,有縱稜和柔毛;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互生,
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長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於12釐米,寬0.5至3釐米;全緣或微齒裂至羽狀深裂,齒間有細密的針刺,上表面綠褐色,下
表面灰綠色,兩面均有白色蛛絲狀毛。頭狀花序頂生,總苞鍾狀,苞片黃綠色,5至6層,線形或披針形,花紫紅色。氣微,味微苦。以色綠、葉多者為佳。
小薊補充資訊:
炮製:小薊:揀淨雜質,去根,水洗潤透,切段,曬乾。小薊炭:取淨小薊,置鍋內用武火炒至七成變黑色,但須存性,過鐵絲篩,噴灑清水,取出,曬乾。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小薊炭密閉,置通風乾燥處。
小薊適合人群:
脾胃虛寒者忌服。
小薊食療作用:
小薊味甘、微苦,性涼;歸心、肝經;入血斂澀,降而微升;
具有,清熱消腫;
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痢,,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小薊做法指導:
1. 小薊忌犯鐵器。
2. 凡上而吐咯衄血,下而便血皆可應用,臨床常與大薊、山梔、側柏葉、茜草等配伍,以增之功。
3. 臨床單用鮮品搗敷即可收效,若與其他清熱解毒,活血破瘀藥相配,則療效更佳。
-
3 # dai春華
刺兒菜,又名小薊、茨菜、曲曲菜、青其菜。是菊科植物薊屬Cirium Segetum bBge.的全株。生於田間、山野、路旁等處,中國北方或南方等省各地區均有分佈。每年春、秋季採其嫩莖葉食用。
刺兒菜經化學分析,它的嫩莖葉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富含人體所 需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粗纖維、微量元素礦物質鈣、磷、鐵以及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P、維生素C,還含有生物鹼、膽鹼、皂甙等成分。
祖國醫學很早就將刺兒菜列為中藥,認為其性味甘而涼,具有涼血、活血、祛痰止血的功效。可以治療吐血、尿血、便血、傳染性肝炎、疔瘡等病症。
現代醫學研究分析,剌兒菜含有結構相似的生物鹼等成分,具有明顯的止血作用,可治尿血、吐血及功能性子宮出血、外傷出血等症,尤其對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及白喉桿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刺兒菜葉邊緣具有不規側的小針刺,容易辨認。
刺兒菜經焯水後,可拌、熗、醃、炒、蒸、煮、做湯、制粥等。
回覆列表
小薊味甘、苦,性涼;歸心、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等作用;適用於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癰腫瘡毒等症;一般內服用量為4.5~9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小薊在止血方面效果的確獨特,比如《食療本草》中就記載的有一個方子,叫小薊根汁。是用來治療血熱所致的衄血、吐血、便血,或血熱所致的月經先期、月經過多等症的,具體用法是將新鮮的小薊根150g,搗爛絞取汁液服,或用沸水沖服。
還比如說,在《聖濟總錄》中記載的一個方子,是用於胎墮後或產生瘀血不盡,出血不止等症的。這個方子叫小薊飲,具體用法是取小薊全草、益母草各60g,加水煎湯,去渣後再煎至濃稠時服用,用小薊與益母草配伍,能夠將祛瘀止血的功效發揮到極致。
小薊不僅可以止血,還有止渴的作用,比如在《聖惠方》中記載的涼血五汁飲,就可以用於血熱吐血,口乾而渴等症。具體用法是,將鮮藕、鮮地黃、鮮小薊根、鮮牛蒡根各等分,絞汁,每次1杯,加蜂蜜1匙,攪和均勻,不拘時少少飲之。還比如《食療本草》中記載的一個用於夏月煩熱口乾,小便不利的方子,即用新鮮的小薊幼嫩全草150g,切段搗汁服,也可煮湯作菜食用。
小薊在臨床使用時是需要炮製的,在炮製的過程中主要分為兩種,即小薊與小薊炭,一般小薊只要揀淨雜質,去根,水洗潤透,切段,曬乾即可。而小薊炭則是先取乾淨的小薊,放在鍋內用武火炒至七成變黑色,但須存性,過鐵絲篩,噴灑清水,取出,曬乾後即可。
還有值得注意的是,小薊在臨床使用時,也是有用藥禁忌的,比如說脾胃虛寒而無瘀滯者,一般不建議使用小薊,這早在《本草經疏》中就有記載,說小薊“不利於胃弱洩瀉及血虛極、脾胃弱不思飲食之證”。除此之外,在煎煮帶有小薊的中藥時,最好不要用鐵器,建議改用砂鍋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