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論史

    這個問題問的不錯。何為“索倫”?狹義上指中國生活在黑龍江的鄂溫克族,從廣義上來說,“索倫”是黑龍江上中游諸部的泛稱,涵蓋了眾多部族,包括鄂溫克、達斡爾、虎爾哈、鄂倫春、畢喇爾等部族,所謂“自索倫騎射聞天下,於是後編之達瑚爾、鄂倫春等部,世皆“索倫”呼之”,而有清一代,稱“索倫”者,就是取其總稱。

    《黑龍江志稿·卷二十六》:世於黑龍江人,不問部族,概稱索倫。黑龍江人居之不疑,亦雅喜以索倫自號說者,謂索倫驍勇聞天下,假其名足以自壯,此論得之。

    在黑龍江流域生活的由於長期在酷寒地帶從事狩獵生活,培養了耐艱苦,耐追馳,不懼寒冷的精神,長期狩獵使他們的身體得到了極大的鍛鍊,史載索倫人孔武有力,獵到熊、虎等大型猛獸,自己揹負而歸,“挽弓十石,能自縛於樹,射熊虎洞穿,負之而歸”,索倫人長期在馬背上追逐,其騎射水平更是“雄於諸部”,從這兒可以看到索倫人善於騎射追逐、力大而強,可謂是天生的戰士,一旦經過適當的組織和訓練,在古代就可以成為一支強軍。

    索倫部族與清(後金)最早建立關係是在天命末年天聰初年,最早見於記載的是天命十一年十二月,當時只是模糊的記載黑龍江人向清(後金)進貢獵犬和各種皮張,以此為開端,黑龍江地區的各部族和部落紛紛向清朝進貢,清(後金)也對前來朝貢的各部加以禮遇,黑龍江諸部與清(後金)建立了朝貢關係。

    當然在清太宗皇太極眼裡看來,僅僅是建立朝貢關係或者只讓一部分索倫部族臣服是不夠的,為了充實作戰兵員和壟斷貢貂貿易(真實目的),皇太極決定向進貢不頻,歸服甚遲(找個藉口)的索倫部盟長博穆博果爾發動戰爭,透過連續三次爭討,擒獲博穆博果爾,徹底征服索倫部。其間清軍遭到了頑強抵抗,損失頗大,尤其是第一次征討,博穆博果爾居然一次性集結了6000人與清軍作戰,給清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清軍傷亡尤眾,郎圖戰死”。

    在征服索倫部後,清朝開始制定不同的政策建立起對黑龍江地區的統治,其政策制定主要取決於各部落的政治認同度,大致分為三種情況:

    一、對於朝貢比較頻繁,極度親附於清政權的薩哈爾察部落首領巴爾達齊,清廷最為放心,在其轄區不再編旗設佐,但是要由清(後金)任命其部落首領。

    二、對於認同清朝統治,主動來歸附的索倫部落,實行編設索倫牛錄的政策來進行管控,,任命其族長為世襲佐領,聽候清(後金)徵發調遣,以史書觀之,在清太宗崇德五年,就已經建立了8個索倫牛錄,“於是尼堪等各遵諭給賞,分編八牛錄乃還”。到崇德六年,又共編設了16個牛錄。隨著時間推進,又經過不斷擴編整合,在康熙年間共有牛錄97個,索倫部編旗設佐的工作至此基本完成。

    三、對於清太宗皇太極在戰爭中俘獲的索倫部成員,則直接帶回瀋陽,拆分後編入滿八旗,直接為清廷作戰效力。

    以上就是清廷征服索倫部的經過。至此,索倫部開始為清朝服務,其壯丁開始接受清朝徵發披甲,為清廷作戰,所謂“國家大征伐,輒出虎符選壯軍鋒”,至於索倫部成為清朝的主要軍事力量也是有其過程的,就我看來在清朝入關前後滿八旗武力尚強,所以索倫部兵對於清軍來說最多起到了補充戰力的作用。但是,隨著滿八旗大批入關,年深日久,戰鬥力難免發生逐漸退化的現象,而此時諸索倫部仍然生活在關外,保持了其剛勁勇武的民族作風,所以清朝在歷次戰爭中越來越依賴索倫兵也是形勢的必然。

    清朝入關後,索倫營軍士做為八旗勁旅的一部分活躍在戰場上為清廷效力,為清統一全國,保衛邊疆發揮了巨大作用,在各個戰場上都有出色表現。

    在清朝入主中原後,索倫人“從龍入關”,幫助清朝打天下,鎮壓反清勢力。如順治十二年的新會之戰,索倫騎兵面對南明李定國的象軍,迅猛衝鋒,擊潰李定國部,“定國復悉其精銳據山峪,列炮、象拒戰,我索倫勁騎突陣潰之”。

    雅克薩之戰,清朝將索倫部落民直接參戰,打擊沙俄軍隊,在索倫人的配合下,當地沙俄勢力被肅清,“牛滿河之奇勒爾奚魯噶奴等殺十餘羅剎,攜妻子來歸。鄂羅春之朱爾鏗格等,於淨溪裡烏喇殺五羅剎。又聞飛牙喀三人,擊羅剎甚眾”。

    康熙末年,驅準護藏,康熙皇帝命令調遣東三省兵3000名入藏參戰,其中就有黑龍江500名,索倫、達斡爾兵丁500名,寧古塔兵500名,索倫兵在戰爭中的表現極其勇猛,有口皆碑,受到了高度表揚,“索倫之藍翎札倫察、漢仗好,交戰時,頗勇猛,射死數賊,身受重傷自盡”。

    所以,清朝皇帝十分看重索倫兵戰鬥能力,獲得了眾多賞賜,可以自清軍入關後說索倫兵一直是清軍內部的戰力擔當,是讓清朝皇帝極其放心的存在。但是,其不足之處也很明顯,就是紀律性稍差,統領索倫兵的將領一定要威望素著,武德充沛的將領,否則還真不一定壓得住,就比如說和通泊之戰,索倫營的指揮官塔蘭岱被調往別處守衛,由副都統西彌賴指揮索倫營,在關鍵時刻居然無法控制部隊,索倫營居然率先發生了大潰退。而在額爾德尼昭戰役中,塔爾岱重新執掌兵權,效果立竿見影,索倫勇士阿蘭吉喀率領28名敢死之士,在炮火的掩護下,直接突破了準噶爾軍的防禦陣地,塔爾岱率領騎兵隨後衝鋒,萬箭齊發,準噶爾軍潰退,算是重新挽回了自己的威名。

    《黑龍江志稿·卷五十四》:敵據山險,疊石為寨以抗。阿蘭吉喀率二十八人騰而上,參贊大臣塔爾岱揮騎兵從之。寇大潰。《蒙古遊牧記·卷七》:蒙古精兵萬箭齊發,殺人數千,餘皆夜遁。

    在乾隆晚年的平定廓爾喀戰役時,索倫兵丁“向為得力”,調遣1000餘名至福康安軍下,在與廓爾喀兵在濟嚨對抗過程中,索倫達呼爾兵丁用箭射死廓爾喀人尤多,整個廓爾喀會戰中,索倫將官勇猛直前,死亡很大,臺斐英阿、阿滿泰、墨爾根寶、索多爾凱、棍德依、傅森內、貴英等侍衛佐領戰死,為維護了中國的領土完整獻出了生命。

    有清一代,不論是皇帝還是一般計程車民,還是歷史學家,都是對索倫兵的功績予以充分肯定的,可以說索倫兵在整個中國歷史中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頁。

    《嘯亭雜錄·卷九》:國家撻伐四夷,開闢新疆二萬餘里,南驅緬夷,西剪金川,惟賴索倫輕健之師,風飆電擊,耐苦習勞,難攖其銳。《布特哈志略》:世祖鼎定後,四徵不庭,威稜絕域,索倫之名乃大著,官一品,爵五等,影象紫光閣者,相望也。

    引用文獻:《清太宗實錄》、《清聖祖實錄》、《欽定廓爾喀紀略》、《蒙古遊牧記》、《黑龍江志稿》、《聖武記》、《布特哈志略》、《嘯亭雜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才能殺臭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