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定邊,是元末明初大軍閥陳友諒的拜把子兄弟,也是陳友諒手下戰無不勝的戰神,和另外一個兄弟張必先,成為陳友諒的左膀右臂。
其實熟悉明史的朋友,在讀《三國演義》的時候,會發現時空好像穿越了一樣。為什麼呢?因為演義裡的很多場景,其實都是明末時期出現的。
比如說驚天地泣鬼神的赤壁之戰,那一把大火的原型,其實就是鄱陽湖之戰中,朱元璋對陳友諒燒的那把大火。再比如說劉關張三兄弟桃園結義,其實正史上是沒有的,可是羅貫中感佩陳友諒、張定邊、張必先三兄弟的情義,刻意將這個故事加了進去。
羅貫中是《三國演義》的作者,其實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張士誠的幕僚。早年熟讀兵書的羅貫中,投效在張士誠門下,曾經幫助張士誠對抗過元朝。
可是後來張士誠不思進取,羅貫中心裡非常失望,於是就離開了他。那麼羅貫中這輩子最佩服的軍閥是誰呢?我認為就是陳友諒了。
如果鄱陽湖之戰中,陳友諒沒有被射死,只是戰敗了。其實陳友諒依舊可以像赤壁之敗的曹操一樣,東山再起。因為陳友諒的實力比朱元璋強大太多了。
張定邊作為陳友諒的鐵桿兄弟,在三國裡面,那應該就是關羽這樣的角色。關羽和劉備是結拜兄弟,又是負責鎮守一方的封疆大吏,這些完全符合張定邊在現實中的角色。
張定邊的勇猛,在元朝末年,那是沒有對手的。就算是朱元璋手下的徐達、常遇春、湯和等人,那也不是張定邊的對手。
他深受陳友諒信任,自己對陳友諒也是忠心耿耿,所以等到陳友諒擊敗朱元璋以後,至少會讓他負責鎮守一方,極有可能就是鎮守朱元璋的吳地。
張定邊這哥們打起仗來,屬於不要命的那種。這和三國時期的另外一位英雄十分相似,在演義中,常山趙子龍七進七出,長坂坡上與曹操的千軍萬馬搏鬥,最終斬殺曹操五六十名戰將,將阿斗給救了回來。
張定邊的英勇,絕對不比趙子龍差多少。鄱陽湖大戰之前,朱元璋的侄兒朱文正,死守在南昌城長達85天,以2萬人馬擋住了陳友諒60大軍。
友諒大舉圍南昌。從太祖擊之。遇於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戰幾不支。通海乘風縱火焚其舟二十餘,敵少挫。太祖舟膠,友諒驍將張定邊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邊,通海飛舸來援,舟驟進水湧,太祖舟得脫。---《明史》
可以說這已經是戰爭史上的奇蹟了,那麼創造這個奇蹟的,其實不是朱文正,而是陳友諒。因為陳友諒執著於南昌城,對於張定邊分兵攻打金陵的建議,完全不採納。
其實只要一部分人馬攻打南昌,另一部分人馬去攻打金陵,那朱元璋的軍隊首尾不能相顧,而且水軍尚未操練完成,自然會功虧一簣。
85天后,朱元璋的援兵已經趕來了。雙方在鄱陽湖對峙。這天晚上,張定邊沒有通知陳友諒,便帶著三條船獨自前往朱元璋的大營。
他們在撤退的時候,沒有一艘船敢擋住他們的去路,可見張定邊的英勇到底有多讓人瘮得慌。這跟趙雲在長坂坡的表演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吧?
姜維我們都知道,他帶著8萬人馬在沓中屯田,鍾會和鄧艾的23萬大軍殺來以後,姜維不得不帶著人馬在劍閣道與之抗衡。
結果鄧艾帶著3萬人,從陰平小道偷偷溜進了蜀地,他們在綿竹擊敗了諸葛瞻,到了成都城下,逼迫劉禪投降了。
劉禪投降後,發了一道詔書給姜維,讓他舉手投降。無奈之下的姜維只好選擇投降鍾會,但是他不甘心,所以他慫恿鍾會謀反,殺掉手下部將,自己再漁翁得利。結果秘密被鍾會的手下部將給發現了,姜維和鍾會一起被殺。可憐姜維是報國無門,復國無望。
其實張定邊後期和姜維的遭遇是非常相似的,當時陳友諒被朱元璋擊敗了,他本人也被亂箭射死了。
張定邊也中了很多箭,可是他冒死前去找到了陳友諒的屍體,又護衛著陳友諒的兒子陳理,一路駕船逃到了武昌。
諸將自上流邀擊之,大戰涇江口。漢軍且鬥且走,日暮猶不解。友諒從舟中引首出,有所指捴,驟中流矢,貫晴及顱死。軍大潰,太子善兒被執。太尉張定邊夜挾友諒次子理,載其屍遁還武昌。---《明史》
在武昌張定邊將陳理立為皇帝,萬萬沒想到,他的義弟張必先已經被朱元璋擒獲。無奈之下的張定邊只能死守城關,不讓朱元璋進來。
可是陳理這邊卻先服軟了,他經不起胡美的誘惑,選擇開城投降。得知這個訊息的張定邊,痛心疾首,只好帶著一支人馬突圍出去,在荊楚之地,與朱元璋斡旋。
可惜的是,張定邊並沒有任何復國的機會。所以他在最後關頭,只能選擇解散部隊。從此以後張定邊更名換姓,浪跡江湖。
張定邊是陳友諒最信任的將領,幾乎將自己所有的軍事部署都告訴了張定邊。這兩個人好得跟一個人似的,張定邊自然要報效陳友諒的知遇之恩的。
奈何結局令人傷感,傳言他歸隱山林後,出家做了和尚。在山中遇到一條打老虎,張定邊飛身跳起,禪杖揮下後,那隻老虎已經腦漿迸裂而死,可見張定邊武藝有多高強了。
參考資料:《明史》
張定邊,是元末明初大軍閥陳友諒的拜把子兄弟,也是陳友諒手下戰無不勝的戰神,和另外一個兄弟張必先,成為陳友諒的左膀右臂。
其實熟悉明史的朋友,在讀《三國演義》的時候,會發現時空好像穿越了一樣。為什麼呢?因為演義裡的很多場景,其實都是明末時期出現的。
比如說驚天地泣鬼神的赤壁之戰,那一把大火的原型,其實就是鄱陽湖之戰中,朱元璋對陳友諒燒的那把大火。再比如說劉關張三兄弟桃園結義,其實正史上是沒有的,可是羅貫中感佩陳友諒、張定邊、張必先三兄弟的情義,刻意將這個故事加了進去。
張定邊到了三國,在地位上至少也是關羽級別的人。羅貫中是《三國演義》的作者,其實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張士誠的幕僚。早年熟讀兵書的羅貫中,投效在張士誠門下,曾經幫助張士誠對抗過元朝。
可是後來張士誠不思進取,羅貫中心裡非常失望,於是就離開了他。那麼羅貫中這輩子最佩服的軍閥是誰呢?我認為就是陳友諒了。
如果鄱陽湖之戰中,陳友諒沒有被射死,只是戰敗了。其實陳友諒依舊可以像赤壁之敗的曹操一樣,東山再起。因為陳友諒的實力比朱元璋強大太多了。
張定邊作為陳友諒的鐵桿兄弟,在三國裡面,那應該就是關羽這樣的角色。關羽和劉備是結拜兄弟,又是負責鎮守一方的封疆大吏,這些完全符合張定邊在現實中的角色。
張定邊的勇猛,在元朝末年,那是沒有對手的。就算是朱元璋手下的徐達、常遇春、湯和等人,那也不是張定邊的對手。
他深受陳友諒信任,自己對陳友諒也是忠心耿耿,所以等到陳友諒擊敗朱元璋以後,至少會讓他負責鎮守一方,極有可能就是鎮守朱元璋的吳地。
從勇猛程度上來說,張定邊更類似於趙雲。張定邊這哥們打起仗來,屬於不要命的那種。這和三國時期的另外一位英雄十分相似,在演義中,常山趙子龍七進七出,長坂坡上與曹操的千軍萬馬搏鬥,最終斬殺曹操五六十名戰將,將阿斗給救了回來。
張定邊的英勇,絕對不比趙子龍差多少。鄱陽湖大戰之前,朱元璋的侄兒朱文正,死守在南昌城長達85天,以2萬人馬擋住了陳友諒60大軍。
友諒大舉圍南昌。從太祖擊之。遇於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戰幾不支。通海乘風縱火焚其舟二十餘,敵少挫。太祖舟膠,友諒驍將張定邊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邊,通海飛舸來援,舟驟進水湧,太祖舟得脫。---《明史》
可以說這已經是戰爭史上的奇蹟了,那麼創造這個奇蹟的,其實不是朱文正,而是陳友諒。因為陳友諒執著於南昌城,對於張定邊分兵攻打金陵的建議,完全不採納。
其實只要一部分人馬攻打南昌,另一部分人馬去攻打金陵,那朱元璋的軍隊首尾不能相顧,而且水軍尚未操練完成,自然會功虧一簣。
85天后,朱元璋的援兵已經趕來了。雙方在鄱陽湖對峙。這天晚上,張定邊沒有通知陳友諒,便帶著三條船獨自前往朱元璋的大營。
起先陳友諒這邊和朱元璋這邊都沒在意,以為就是巡邏的船,畢竟三艘船頂什麼用呢?可是萬萬沒想到,張定邊的這三艘船,居然直接朝著朱元璋的數十萬大軍而來。這是自殺式的進攻麼?朱元璋手裡的這些戰船都懵了,張定邊趁著這個機會,奮勇前進,將對方的數十條戰船都給衝開了,自己站在最前頭高聲吶喊,所以手下士兵也都奮勇殺敵。他的目標就是朱元璋,朱元璋的主船由於驚慌失措,居然擱淺了。這個時候不出意外的話,張定邊會把朱元璋當成俘虜一樣抓走,因為沒有任何戰船是可以靠近救援的。可惜常遇春在這個時候,朝著張定邊放了一箭,受了傷的張定邊知道計劃不會成功了,於是帶著三艘船撤出了戰場。他們在撤退的時候,沒有一艘船敢擋住他們的去路,可見張定邊的英勇到底有多讓人瘮得慌。這跟趙雲在長坂坡的表演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吧?
張定邊的悲慘結局,類似三國後期的姜維。姜維我們都知道,他帶著8萬人馬在沓中屯田,鍾會和鄧艾的23萬大軍殺來以後,姜維不得不帶著人馬在劍閣道與之抗衡。
結果鄧艾帶著3萬人,從陰平小道偷偷溜進了蜀地,他們在綿竹擊敗了諸葛瞻,到了成都城下,逼迫劉禪投降了。
劉禪投降後,發了一道詔書給姜維,讓他舉手投降。無奈之下的姜維只好選擇投降鍾會,但是他不甘心,所以他慫恿鍾會謀反,殺掉手下部將,自己再漁翁得利。結果秘密被鍾會的手下部將給發現了,姜維和鍾會一起被殺。可憐姜維是報國無門,復國無望。
其實張定邊後期和姜維的遭遇是非常相似的,當時陳友諒被朱元璋擊敗了,他本人也被亂箭射死了。
張定邊也中了很多箭,可是他冒死前去找到了陳友諒的屍體,又護衛著陳友諒的兒子陳理,一路駕船逃到了武昌。
諸將自上流邀擊之,大戰涇江口。漢軍且鬥且走,日暮猶不解。友諒從舟中引首出,有所指捴,驟中流矢,貫晴及顱死。軍大潰,太子善兒被執。太尉張定邊夜挾友諒次子理,載其屍遁還武昌。---《明史》
在武昌張定邊將陳理立為皇帝,萬萬沒想到,他的義弟張必先已經被朱元璋擒獲。無奈之下的張定邊只能死守城關,不讓朱元璋進來。
可是陳理這邊卻先服軟了,他經不起胡美的誘惑,選擇開城投降。得知這個訊息的張定邊,痛心疾首,只好帶著一支人馬突圍出去,在荊楚之地,與朱元璋斡旋。
可惜的是,張定邊並沒有任何復國的機會。所以他在最後關頭,只能選擇解散部隊。從此以後張定邊更名換姓,浪跡江湖。
總結:張定邊忠義如關羽,勇猛似趙雲,結局類姜維。張定邊是陳友諒最信任的將領,幾乎將自己所有的軍事部署都告訴了張定邊。這兩個人好得跟一個人似的,張定邊自然要報效陳友諒的知遇之恩的。
奈何結局令人傷感,傳言他歸隱山林後,出家做了和尚。在山中遇到一條打老虎,張定邊飛身跳起,禪杖揮下後,那隻老虎已經腦漿迸裂而死,可見張定邊武藝有多高強了。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