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琥珀HUPO

    無論什麼題材的動漫都會有人欣賞,世界上的人千奇百怪,每個人的喜好都會有所不同。正如俗語:"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當今社會,每個人的生活環境都不同,有的人生活辛福美滿,有的人辛苦奮鬥卻只夠養活自己,有的人位於天堂,而有的人生活在地獄。就我個人看來,我更喜歡積極Sunny題材的動漫,可能是我比較簡單,不希望自己活的壓抑。反烏托邦題材可能過於陰暗血腥,但不能否認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社會問題的縮影,《東京食屍鬼》等血腥動漫,雖然很多不利於孩子觀看的畫面,但它的人物設定是非常好的,金木研的人物形象讓很多人有所感觸,對命運的反抗,對人性的反抗。

  • 2 # 橙心社

    為了理解所謂的“反烏托邦”,我們不妨先從它的正面,也就是“烏托邦”來入手。它最早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提出的一個“完美社會”的圖景。後來,被空想社會主義創始人托馬斯·莫爾引用,指代一個財產公有、人人平等、按需分配的海外異國。可後來,人們在關於社會改良的實踐中,逐漸發現,如果單純追求平等、往往會有其他的問題產生。

    於是,在後來的科幻作品中,出現了諸如《我們》、《1984》、《美麗新世界》等一系列“反烏托邦”題材作品。其典型範式是,提供一個看上去完美平等的環境,去揭示這個環境下會產生的別的,諸如“階級矛盾尖銳”、“人性的不受尊重”、“自由被踐踏”等其他問題,以高度發達的物質環境,與極度匱乏的精神生活的反差,以及主人公精神覺醒後對環境的反抗為主要衝突矛盾。

    回到題主所提的《進擊的巨人》等作品,以《進擊的巨人》為例,圍牆內的生活可以算是一種“烏托邦”的變體、主人公對牆外世界的嚮往,也可算是對自由的一種追求,但不論《進擊的巨人》、還是《東京食屍鬼》,這些作品,都不能算是典型的“反烏托邦”作品。

    可這並不影響我們去探求這類“黑暗向”作品會取得如此高關注的原因。筆者認為,這些作品本身的優秀,與觀眾群體的成長,共同造就了這個現象。

    一方面,這些作品,往往對角色有著更深層的塑造,為了與殘酷的世界氛圍相匹配,這些角色往往有著苦難的經歷,而這些苦難經歷的描繪,大大增加了角色的立體感與性格的豐富。另一方面,觀眾們看多了那些“正能量”的作品後,往往需要些新的刺激,而這些“邪道”作品的劍走偏鋒,正對他們的胃口。

    再加之不少受眾都是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群體,他們世界觀的構建,正好處於“白-黑-灰”(即從小時候的覺得世界充滿光明,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白”,到叛逆期,看了些關於社會負面的新聞後覺得社會無比險惡,正義無處伸張的“黑”,再到隨著閱歷的增長,認識到世界並不是絕對的“黑”或絕對的“白”,懂得選擇堅持自己的“正義”的“灰”)三階段中,白向黑、或黑向灰的過渡階段,這些“黑深殘”的作品很好地迎合了他們此時的需求。

    其實,就像成長的過程總有些磕磕絆絆,我們對這些“黑暗向”作品的接觸,既不必過分抗拒,也不能過於沉迷,單純的“正能量”或“負能量”是不能使一個人形成健全的人格的,在不同的“養分”的澆灌下,才有可能孕育一個人完整的心智。

    文 桓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上,面對明顯錯誤的上級指示,該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