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多重性格
人有否多重性格(某些地方或謂之多重人格)?有,人人都有。
人的意識,根據弗洛伊德潛意識的論述可分為“意識和下意識”兩部分組成,下意識是潛意識。而人的心理活動又可分為三部分:潛意識、意識和前意識。
潛意識比較原始,接近本能。也有一些潛意識是幼年、早年辨別能力薄弱的年代形成產生的,成年後把它遺忘所以也成為一種潛意識。所以潛意識有一個特點,它是模糊的,不清晰的,基本上是意識感覺不到的。
意識則是經過學習、培養、鍛鍊提升而成,因此比較高階,高尚,受到社會論理道德、禮教、風俗習慣所約束。
人的個性、性格是通過後天的心理發育,透過學習、薰染、薰陶、鍛鍊、經歷不斷完善,最終形成個人的獨特的性格、個性。
人與動物不一樣,人有心理功能,從而從動物中區別出來,但兩者的生物本能是一樣的:食物、空氣、水、性、肌膚接觸撫愛、親情、舒適、“自由舒暢、舒展”、為食物、領地、性物件而無條件地競爭、掠奪、博殺……。
人之區別於動物,則因為人有社會論理道德、禮教、風俗習慣,人有比本能更高階、高尚的理性。人能有意識地抑制本能中低層次的需求,從而把這種低層次的、原始的、動物性的需求,提升、改造為人性的、高階的、高尚的需求和行為。這就是人的性格,人的魅力。
所以成人的性格(即個性)是經過從幼年開始的心理發育歷程後的轉化、培養、培育、鍛鍊而來。但是,原始的,低階的、本能的需求依然存在,它存在於潛意識中,它被意識抑制了,是一種被高尚的性格自覺地抑制的。所以這種抑制並不會引起心理上的衝突和矛盾。因此一般心理發育正常的人,並不感到自己的性格有雙重性。
所有的雙重性格(人格),並不全是低階、原始的,有些原始的人性是美好的,因為“人之初,性本善”,孝悌仁義,是人的本性,也可以說是生物的本性,例如,馬仁狗義,人所周知。這些都是可貴的、可敬的人性美德;而一些純粹為了為食物、領地、性物件而無條件地競爭、掠奪、博殺、貪婪……則是非理性的,或稱之為野蠻的,是被進化了的、有理性的具有高尚人格的人類所鄙視、所唾棄;
至於在幼年心理發育過程中由於不良的外環境和不良教育所造成、形成的變態的心理個性、潛隱在心靈深處的潛意識所形成的雙重個性,則同樣是不可取的不良個性、扭曲性格。這正是心理醫學在研究心理疾患中的發病機理及治療所要關注的課題。
雙重性格在心理疾患中的意義及地位
理解雙重性格的含義,在心理疾患發病和治療中的地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有意義的內容。
在這個範疇內,還可用陰陽性格、反正性格、暗明性格、隱顯性格來形容雙重性格。
陰、反、暗性格基本上是潛意識下的貶義的性格。隱性性格指的是中性,尤其是其中包括值得褒義的“性本善”的天性、良心。
陽、正、明、顯的性格是指當前顯而易見的特徵性的個性、性格。這個性格可以是褒義的,也可以是貶義的。
有一點需要提及,這裡的雙重性格是指潛意識下的雙重性格,一般人的正常意識常常還不理解自己為什麼會有雙重性格,或者是矛盾個性,因此常常為此而苦惱。而一些在意識支配下的雙重性格,或稱之為兩種面孔,這是偽裝,是陰暗心理;例如明裡“道貌岸然”,暗裡“男盜女娼”的這種雙重人格,則不在本文敘述之列。
心理疾患的患者,其病因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是內因,是心因,是心理素質中的缺陷……這種缺陷使患者極其苦惱,而且患者往往難以自覺,常不明其所以然,致使心理發生嚴重畸變、矛盾衝突,以致發展成為心病,成為病態心理……
有一例患者,在敘述自己的苦惱時說:
“從外表看我和所有人一樣。可是我在和他們說話時我覺得自己是好努力的。我是說我好努力的不讓自己不和別人說話。我的表情或許很平靜,實際上,我在這一過程中洶湧澎湃,心裡一刻也不得安寧。我的腦海閃現無數個鏡頭????拿起刀把他給殺了,拿起椅子把他砸死````````我新認識的朋友說剛見我的時候覺得我難以接近,後來才知道我挺好。其實我也有開心的時候”,又說:“我還感到快樂。這種快樂對我來講並不是什麼稀罕物。我常感覺到。我只是心煩意亂,周圍的同事很多說我性格開朗,我的朋友也說我現在是開朗多了。我也不知道我到底要說什麼。我只是心理煩躁只是常常溜號想著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想來想去我就煩了,不想活了。或者想來想去傷心了。這些別人是不會知道的,等我回過神了,我又覺得自己討厭,總是去想那些沒有用的事情,已經過去無可挽回的事情。
有時我覺得自己是在逃避什麼,覺得死了才能不讓我受到傷害。覺得自己在傷害自己,作對自己不利的事,不肯幫自己。我說什麼都不會有人相信我,我不願意說什麼”;
這說明,這個患者有兩重情緒,也可以說是雙重性格。這是種病態心理。是心理功能發生了紊亂,發生了障礙,這種障礙的根子表現在潛意識中。那種意識非常頑固,根子很深,而且是一種屬於強迫性的思維,一種病態思維。因此,即使患者主觀上想努力不去想它,可是他無力作到,無力驅趕它,它就是揮之不去,如影隨形,成為魔鬼!
患者的這種雙重性格,衝突極其激烈,激烈到“在這一過程中洶湧澎湃,心裡一刻也不得安寧。……腦海閃現無數個鏡頭????拿起刀把他給殺了,拿起椅子把他砸死````````”,激烈到“不想活了”,“ 覺得死了才能不讓我受到傷害”,這說明患者的這種雙重性格不是自願的,是被迫的。他雖然感到了“覺得自己在傷害自己,作對自己不利的事,不肯幫自己”,然而他就是解脫不了,改變不了這種雙重情緒、雙重性格。其所以如此,主要根源是由於深埋在潛意識中的根子還沒有真正自覺地加以挖掘,加以認識;從而也就無力自拔,難以自拔。
在心理疾患中,這是重要的病根之一,把它挖掘出來,加以剖析,認識它的本來面目,極其重要。病根找到了,治療任務就完成一大半。
幫助患者認識性格的雙重性,及其機理原因,幫助患者發掘認識自己的潛意識所帶來的、產生的有害後果,就有可能使患者有了克服它、改變它的動力。這也就是心理治療的重要內容之一。
所以論述雙重性格(人格),就成為心理治療的一個重要有機組成部分。
何謂多重性格
人有否多重性格(某些地方或謂之多重人格)?有,人人都有。
人的意識,根據弗洛伊德潛意識的論述可分為“意識和下意識”兩部分組成,下意識是潛意識。而人的心理活動又可分為三部分:潛意識、意識和前意識。
潛意識比較原始,接近本能。也有一些潛意識是幼年、早年辨別能力薄弱的年代形成產生的,成年後把它遺忘所以也成為一種潛意識。所以潛意識有一個特點,它是模糊的,不清晰的,基本上是意識感覺不到的。
意識則是經過學習、培養、鍛鍊提升而成,因此比較高階,高尚,受到社會論理道德、禮教、風俗習慣所約束。
人的個性、性格是通過後天的心理發育,透過學習、薰染、薰陶、鍛鍊、經歷不斷完善,最終形成個人的獨特的性格、個性。
人與動物不一樣,人有心理功能,從而從動物中區別出來,但兩者的生物本能是一樣的:食物、空氣、水、性、肌膚接觸撫愛、親情、舒適、“自由舒暢、舒展”、為食物、領地、性物件而無條件地競爭、掠奪、博殺……。
人之區別於動物,則因為人有社會論理道德、禮教、風俗習慣,人有比本能更高階、高尚的理性。人能有意識地抑制本能中低層次的需求,從而把這種低層次的、原始的、動物性的需求,提升、改造為人性的、高階的、高尚的需求和行為。這就是人的性格,人的魅力。
所以成人的性格(即個性)是經過從幼年開始的心理發育歷程後的轉化、培養、培育、鍛鍊而來。但是,原始的,低階的、本能的需求依然存在,它存在於潛意識中,它被意識抑制了,是一種被高尚的性格自覺地抑制的。所以這種抑制並不會引起心理上的衝突和矛盾。因此一般心理發育正常的人,並不感到自己的性格有雙重性。
所有的雙重性格(人格),並不全是低階、原始的,有些原始的人性是美好的,因為“人之初,性本善”,孝悌仁義,是人的本性,也可以說是生物的本性,例如,馬仁狗義,人所周知。這些都是可貴的、可敬的人性美德;而一些純粹為了為食物、領地、性物件而無條件地競爭、掠奪、博殺、貪婪……則是非理性的,或稱之為野蠻的,是被進化了的、有理性的具有高尚人格的人類所鄙視、所唾棄;
至於在幼年心理發育過程中由於不良的外環境和不良教育所造成、形成的變態的心理個性、潛隱在心靈深處的潛意識所形成的雙重個性,則同樣是不可取的不良個性、扭曲性格。這正是心理醫學在研究心理疾患中的發病機理及治療所要關注的課題。
雙重性格在心理疾患中的意義及地位
理解雙重性格的含義,在心理疾患發病和治療中的地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有意義的內容。
在這個範疇內,還可用陰陽性格、反正性格、暗明性格、隱顯性格來形容雙重性格。
陰、反、暗性格基本上是潛意識下的貶義的性格。隱性性格指的是中性,尤其是其中包括值得褒義的“性本善”的天性、良心。
陽、正、明、顯的性格是指當前顯而易見的特徵性的個性、性格。這個性格可以是褒義的,也可以是貶義的。
有一點需要提及,這裡的雙重性格是指潛意識下的雙重性格,一般人的正常意識常常還不理解自己為什麼會有雙重性格,或者是矛盾個性,因此常常為此而苦惱。而一些在意識支配下的雙重性格,或稱之為兩種面孔,這是偽裝,是陰暗心理;例如明裡“道貌岸然”,暗裡“男盜女娼”的這種雙重人格,則不在本文敘述之列。
心理疾患的患者,其病因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是內因,是心因,是心理素質中的缺陷……這種缺陷使患者極其苦惱,而且患者往往難以自覺,常不明其所以然,致使心理發生嚴重畸變、矛盾衝突,以致發展成為心病,成為病態心理……
有一例患者,在敘述自己的苦惱時說:
“從外表看我和所有人一樣。可是我在和他們說話時我覺得自己是好努力的。我是說我好努力的不讓自己不和別人說話。我的表情或許很平靜,實際上,我在這一過程中洶湧澎湃,心裡一刻也不得安寧。我的腦海閃現無數個鏡頭????拿起刀把他給殺了,拿起椅子把他砸死````````我新認識的朋友說剛見我的時候覺得我難以接近,後來才知道我挺好。其實我也有開心的時候”,又說:“我還感到快樂。這種快樂對我來講並不是什麼稀罕物。我常感覺到。我只是心煩意亂,周圍的同事很多說我性格開朗,我的朋友也說我現在是開朗多了。我也不知道我到底要說什麼。我只是心理煩躁只是常常溜號想著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想來想去我就煩了,不想活了。或者想來想去傷心了。這些別人是不會知道的,等我回過神了,我又覺得自己討厭,總是去想那些沒有用的事情,已經過去無可挽回的事情。
有時我覺得自己是在逃避什麼,覺得死了才能不讓我受到傷害。覺得自己在傷害自己,作對自己不利的事,不肯幫自己。我說什麼都不會有人相信我,我不願意說什麼”;
這說明,這個患者有兩重情緒,也可以說是雙重性格。這是種病態心理。是心理功能發生了紊亂,發生了障礙,這種障礙的根子表現在潛意識中。那種意識非常頑固,根子很深,而且是一種屬於強迫性的思維,一種病態思維。因此,即使患者主觀上想努力不去想它,可是他無力作到,無力驅趕它,它就是揮之不去,如影隨形,成為魔鬼!
患者的這種雙重性格,衝突極其激烈,激烈到“在這一過程中洶湧澎湃,心裡一刻也不得安寧。……腦海閃現無數個鏡頭????拿起刀把他給殺了,拿起椅子把他砸死````````”,激烈到“不想活了”,“ 覺得死了才能不讓我受到傷害”,這說明患者的這種雙重性格不是自願的,是被迫的。他雖然感到了“覺得自己在傷害自己,作對自己不利的事,不肯幫自己”,然而他就是解脫不了,改變不了這種雙重情緒、雙重性格。其所以如此,主要根源是由於深埋在潛意識中的根子還沒有真正自覺地加以挖掘,加以認識;從而也就無力自拔,難以自拔。
在心理疾患中,這是重要的病根之一,把它挖掘出來,加以剖析,認識它的本來面目,極其重要。病根找到了,治療任務就完成一大半。
幫助患者認識性格的雙重性,及其機理原因,幫助患者發掘認識自己的潛意識所帶來的、產生的有害後果,就有可能使患者有了克服它、改變它的動力。這也就是心理治療的重要內容之一。
所以論述雙重性格(人格),就成為心理治療的一個重要有機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