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噴子協會總指揮
-
2 # 濁世清風
姓氏研究光附會是不行的。一定有實證。
源於炎帝神農之說不可考。多是依《路史》、《世本》等書撮錄而來。此等書距離所謂神農、炎帝也兩千年,如何得信?
據張亞初先生考,生姓最早見於西周金文。商代金文未見,如何說炎帝、神農就有?
“生”姓以字為姓的說法比較靠譜。
古璽中見生姓。這個姓應該是六國中的姓。不是秦姓。
目前透過古璽中的研究,“某生某”這種格式多見於燕璽。
璽印中經常出現“某生某”這類形式,如“畋生□”、“雝生□”、“王生乘”。陳光田已有論述:“前文已談到,‘某生某’的構成形式在金文中有載,或讀作甥。至於璽文中的‘生’是否與金文一樣也讀作‘甥’,以及‘生’前面是否為璽主人的氏,尚需要作進一步的推敲。” 見陳光田《戰國璽印分域研究》。
吳振武對疑是複姓的“喬生”進行了討論:“原璽全文作‘喬生逾止’,喬是姓氏,逾止是人名。在戰國姓名私璽中,只有燕璽往往在姓氏字尾一‘生’字,例極多。我們認為,這個‘生’字應和全文人名中的‘某生’之生一樣,讀如典籍所見人名中的‘某甥’之甥。氏字尾一‘生(甥)’字,表明這個氏是其母家的氏。
至於甥是否能通假生,實際上學術界是有分歧的。
尹灣漢簡《東海郡屬吏設定簿》中出現了“生”姓。尹灣漢簡出土於連雲港附近,當時任命的官吏應該不會太遠,所以生姓可能在江蘇附近。
漢印中另有人名“生予”。
唐代金石材料目前尚未出現生姓。
宋代刊工有生姓。未查籍貫。
元代花押中有生姓。
明代“丹徒縣華陽觀香爐欄干題記”見生姓。
生姓在《忻州文史·古碑文錄之三》明代“龍泉寺中洞碑記”亦見。
清代道光二十年進士有生姓。
從石刻中出現的生姓看,主要郡望在江蘇和山西一代。
至於“生”為何讀“姓”的音?恐怕沒人說起。
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簡書寫年代是在秦始皇執政年間,在《日書 乙種》中多次出現“姓”字,不過是作為“眚”的通假字而出現的。竹簡中有的地方以“生”代“眚”。可見,當時的“姓”字是與“生”通用。“眚”讀為shěng。
既然“姓”與“生”通用,那麼也有可能發“姓”音。
回覆列表
生姓由來
一,生性源自於炎帝神農氏的後裔筠生,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炎帝神農氏的第四十九代後人為筠生,出現在商朝末年。筠生名叫呂筠生,他的兒子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呂尚,即姜太公。在呂筠生的後裔子孫中,除了呂氏一族外,還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生氏,姓氏讀音作xìng。
二,源於姬姓,出自西周周武王之弟蔡叔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蔡叔,名度,周武王滅商後,封度於蔡邑,稱蔡叔。周武王死後,蔡叔與兄長周公旦、管叔一起輔佐周成王。蔡叔與其兄管叔不滿周公旦,於是挾紂王之子武庚叛亂,歷時三年,被周公旦平定,管叔、武庚被殺,蔡叔被放逐。他的兒子胡被周公旦封於蔡邑,後來發展成蔡國。傳至蔡國大夫歸生,其後裔子孫以先祖名字“生”為姓氏者,稱生氏,姓氏讀音作xìng。
三,源於姬姓,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呂甥,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春秋時期,晉國有上大夫呂甥,又名陰飴生、瑕呂飴生,出自姬姓鄭氏,為蔡國大夫姬歸生之後。其後代子孫有生姓其後裔分衍有甥氏。在史籍《萬姓統譜》中記載:“甥亦作生。晉呂甥之後也。即瑕呂飴生,亦作陰飴生,故又為生氏。”在古代,“甥”、“生”二字通假,因此又稱為生氏。該支生氏,姓氏讀音作sh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