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84811990667

    一、取象比類的內涵與特徵 (一)取象比類的內涵 所謂取象比類,指運用帶有感性、形象、直觀的概念、符號表達物件世界的抽象意義,透過類比、象徵方式把握物件世界聯絡的思維方法,又稱為“意象”思維方法。具體地說,就是在思維過程中以“象”為工具,以認識、領悟、模擬客體為目的的方法。取“象”是為了歸類或比類,即根據被研究物件與已知物件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推導在其他方面也有可能相似或類同。取象的範圍不是侷限於具體事物的物象、事象,而是在功能關係、動態屬性相同的前提下可以無限地類推、類比。 中華民族的意象思維在古代得到特別的發展而早熟,《周易·繫辭傳》說:“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見乃謂之象。”“象”字有三重涵義:一指事物可以感知的現象,包括肉眼可以看見的物象和雖肉眼無法看見但可以感知的物象;二指摹擬的象徵性符號,如卦象、爻象;三指取象、象徵,為動詞意。“意”是“象”所象徵的事物蘊涵的特性和規律。《易傳·繫辭傳》說:“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莊子·天道》說:“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所謂“意象”就是經過人為抽象、體悟而提煉出來的帶有感性形象的概念或意義符號。就“象”與“意”的關係而言,意為象之本,象為意之用;象從意,意主象。意象思維的含義在於:一方面它透過形象性的概念與符號去理解物件世界的抽象意義,另一方面它又透過帶有直觀性的類比推理形式去把握和認識物件世界的聯絡。傳統哲學的意象思維滲透到《內經》中,成為中醫學思維方式的主要內容之一。 (二)取象比類的特徵 取象比類思維方式的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注重整體、類比 《內經》不但將人本身各部分之間看成一個整體,而且將人與自然看成一個整體。在“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的思維指導下,採用類比、類推的方法,將人體各部分與外界各事物融為一體。對人體各部分不作個體的、深入的分析,對人與外界事物為什麼“合一”、怎樣“合一”不進行具體的分析,只重視在“象”的模型範式上的歸類“合一”。中醫對疾病的認識也體現這一特點。 2.注重動態、功能 《內經》類比之“象”是動態、功能之“象”。《內經》很多概念只代表功能,不一定非有實體結構。《靈樞·陰陽系日月》說:“陰陽者,有名而無形。”“陰陽”已從“日月”的實體意義抽象為動態範疇,是泛指,指事物的共性,而不是指具體事物的形體。《內經》“髒象”注重臟腑之“象”,不是指生理解剖意義上的實體結構,而是指功能相同、時空節律形態具有同步性、全息性和一組動態結構。 3.注重直覺、體悟 《內經》取象比類體現了直覺體悟的認知方法。由取象比類所建立的髒象、經絡學說主要是透過直覺體悟感知的。臟腑的生理結構與人體實際解剖部位並不相同,說明不是由實證方法得出的。經絡主要是體悟循經感傳之“象”的產物。《內經》在診斷、辨證上更體現了這一特點。望聞問切四診是一套由表知裡的診斷方法,透過對臟器經絡的功能性變化之“象”的感知,把握疾病發生病因、病變機理。 二、取象比類方法的運用 取象比類思維方法在《內經》中有廣泛的運用。 1、運用取象比類法建構藏象理論 藏象學說是《內經》理論的核心內容,對於藏象理論的形成,《素問·五臟生成論》提出“五臟之象,可以類推”的原則,王冰註釋:“象,謂氣象也。言五臟雖隱而不見,然其氣象性用,猶可以物類推之。”張介賓說:“象,形象也。藏居於內,形見於外,故曰藏象”。(《類經·藏象類》)根據五行之象,《素問·金匱真言論》從直觀經驗入手,按照功能行為的相同或相似歸為同類的原則,將自然界和人體分為五類,然後發掘出蘊涵於“象”中的深層的藏象理論。首先,以五行之象類推五臟的功能作用。如肝象木而曲直,心象火而炎上,脾象土而安靜,肺象金而剛決,腎象水而潤下。其次,以五行之象類推五臟外合體竅、通於天氣的理論。將人體臟腑、器官、生理部位和情志活動與外界的聲音、顏色、季節、氣候、方位、味道等分門別類地歸屬在一起。如心臟,其基本功能是主神明,主血脈,宇宙萬物中的赤色、徵音、火、夏、熱、南方、苦味等均可歸屬於心。 2、運用取象比類法認識疾病的狀態和表現 中醫重“證”不重“病”。將各種病症表現歸結為“證”。如眩暈欲撲、手足抽搐、震顫等病症,都具有動搖的特徵,與善動的風相同,故可歸為“風證”。又如,中醫從體表五色和不同器官組織的改變所歸屬的五行,以診斷五臟的疾病。如“肺熱者色白而毛敗,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肝熱者色蒼而爪枯,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腎熱者色黑而齒槁。” 3.運用取數比類法說明生理病理現象 《內經》所取之“數”實際上就是一種特殊的“象”,它並不偏向於定量,而是偏向於定性。取數比類是以易數表示“象”的意義,並透過易數推演事物變化規律的方法。易數主要有卦爻數、干支數、五行生成數(即後世所謂的“河圖數”)和九宮數(即後世所謂的“洛書數”)。《素問·金匱真言論》用依五行生成數圖中的成數五、六、七、八、九配五臟的肝、心、脾、肺、腎,肝木成數為八,心火成數為七,脾土成數為五(十),肺金成數為九,腎水成數為六,說明“五臟應四時,各有收受”的整體聯絡。《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以“太過者其數成,不及者其數生,土常以生也”及數的生克勝復之理闡釋五運六氣的常變規律。《素問》運氣七篇用的是干支之數,透過取數比類推測六十年氣候的變化規律及其與人體疾病的關係。《素問·上古天真論》人體發育與生殖基數的女七男八,即陰陽進退之數。此外,《內經》中“五”髒、“六腑”、“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三”陰“三”陽、“五”運“六”氣、“五”輪“八”廓、“六”淫“七”情、“三”部“九”候、“八”綱辨證、“八”法、“四”氣“五”味、“五”腧穴、“八”會穴,等等,均是運數思維的體現。 值得注意的是,取象比類作為人類把握物件世界的一種方式,歷來就具有很重要的認識論價值和科學價值。透過類比,可以啟迪人的思維,幫助人們開啟想象的翅膀,由此推彼,觸類旁通,去認識和發現新的事物。醫家們在醫學實踐中運用這一思維方法,發明了不少新的診療方法。但是,取象比類這一思維方法的缺陷也很明顯,那就是過於注重事物或現象的共性、共同點和相似點,忽視了不同事物的特性和不同點。如果所推匯出的屬性恰好是它們的不同點,那麼得出的結論就必然是錯誤的。 張其成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內經學》2004年9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閨蜜2月22日生日,送什麼生日禮物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