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味心齋

    那麼如何從感興趣到提高自己的古文修養?古文閱讀要從淺入深,先打好基礎,古文的小學啟蒙基礎在三本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還有本《弟子規》,這幾本書建議要細讀一遍。喜歡詩詞的從《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開始。

    接下來再看一些古文典籍了,如果看原文困難,可以先看一些現代評註的書籍,詩詞歌賦類可以先買一些鑑賞詞典。當然看書還是建議先看權威出版社的,如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書店、上海辭書出版社這樣的。

    古文典籍分經、史、子、集四部,下面再細分更多的種類。看你自己的愛好了,去讀自己想讀的書籍。另外還要準備一些工具書:《新華字典》、《辭源》、《辭海》等,以便更好地查詢和理解古文字的字義。

    知識的積澱會有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對於恐懼古文字理解力的人,只要用心去讀、去理解,看書多了自然就好了。

    下面我羅列一些中華古籍中的經典,以供參考。

    經部:

    1、四書集註

    2、詩經

    3、周易

    史部:

    1、史記

    2、三國志

    3、資治通鑑

    子部:

    1、道德經(老子)

    2、南華經(莊子)

    3、孫子兵法

    4、金剛經

    5、黃帝內經素問

    6、王陽明傳習錄

    集部:

    1、古文觀止

    2、千家詩

    3、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李商隱、蘇軾詩集

    4、南唐二主、晏幾道、柳永、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納蘭性德詞集

    5、唐宋八大家文集

    6、昭明文選

    7、曾國藩家書

    以上書目都是國學最經典著作,找你感興趣的去讀。

  • 2 # 虛受讀書

    提高古文修養的途徑只有一個,那就是多讀古文書籍。

    可能馬上會有人列舉出讀三字經啊,弟子規啊,這些蒙學。此類的一些書籍,確實淺顯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

    可是我們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就是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經典的傳承一路下來越來越傾向於簡單化。

    有人曾向我提出一個問題,是孔子那個時候他學的教材是什麼?

    我們梳理了一下。在儒家的範疇之內,易經是肯定要學的。詩經也是必須要學的,孔子很重視。但我們現在看到的詩經是經過孔子的刪剪而後形成的305篇。這個還不能混為一談。

    尚書的成書也是非常早。孔子的儒家學派也必須會學習。

    到了南宋的朱熹就有了四書五經。

    幾千年的文化發展下來,不斷的有經典產生。比如說啊,昭明文選。唐宋八大家文集。以及各個流派所注重的一些書籍。

    可是現在人們一說起加強古文的修養,必須說的就是三字經啊,弟子規呀,千字文啊這些。

    我想說的是,這些與其說是經典,不如說是經典的皮毛中的皮毛。

    由其弟子規,現在人們很重視,但是僅僅根據論語中的一句話就延伸出的一部弟子規,它與論語本身的差距是無法跨越的。

    所以我建議大家,我想加強古文修養,就必須從最經典的古文讀起。儒家的四書五經是必須要讀的。易經中的繫辭傳是由孔子本人撰寫,它的價值更高。是因為屬於易經的部分,便被很多人當作玄而又玄的東西,被故意的擱置了。這是對經典古文的蔑視,是不可取的。從方法論上來講。

    首先是要培養語感。我們現代人對於古文的學習基礎比較差,朗讀起來覺得非常拗口,首先需要我們大量的誦讀,不摻雜任何解釋的誦讀,我們把它叫做素讀。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是有道理的。任何經典,如果能夠貫通讀一百遍,你就能夠經史相參,經經相參,到哪兒都會信口拈來。

    其次是解經。許多人皓首窮經,雖然大多數人做不到這一點,但是也有人出版了一些速讀法,快速的閱讀一些經典文字,也可以坐到大觀上的瞭解。

    作為一般人對經典的理解,不需要像專業人士那樣做到一個字一個字的探究。我們只要掌握它的精髓即可。

    第三方面就是運用。閱讀經典最大的好處是提升我們的人文素養。

    無論我們從事什麼行業,都與閱讀經典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閱讀經典卻可以提升我們的人性質量。

    正如孔子所說的:50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錢穆先生也說,讀論語其實就是為了讓我們學會做人。

    最後說一點,讀經典的功利心不能太強。不是說讀了經典就一定會讓你發財,腰纏萬貫,讓你升官。

    讀經典是為了提升你的人性品質,讓你的人生增值。

    所以經典就像是大森林一樣,給我們涵養人性。

    希望大家都能夠從我們古代的經典文化中獲取營養,幸福的生活。

  • 3 # 王德軍的家國情懷

    可以從四大名著,聊齋這些明清時代甚至民國時期的一些半文言開始,瞭解一些基礎的文言常識,再讀一讀古代神話和《世說新話》等精短而有趣,樸素易懂的文章,再讀《古文觀止》,基本上你的古文修養就會得以明顯提升。這是我自己的一點經驗之談,謹供參考。

  • 4 # 月白水清

    對古文的熱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感覺,總是一眼被文字之美而吸引,不在於文憑多高或是初中文化,在古文文字唯美的表達面前,總都可以發現立意悠遠,繼而喜歡上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會慢慢留意這方面書籍,而不用刻意去讀哪些,喜歡上了,都可以先後閱讀

  • 5 # 李彬文

    許多人是靠興趣學習古文的。我和大家不同,我是為了飯碗才讀古文的。 1976年受朋友的邀請,讓我這個當了七八年初中語文教師,到一所高中教授語文。盛情難卻,便只好高就,而且一上就是畢業班。開啟課本一看,不由的出了一身冷汗。現代文還能免強。可是,四本語文課本(當時高中是二年制),古文近50篇。不能說全部不懂,但離登臺講授差距實在太大了。沒辦法,啃吧!好在我們家兄弟三人都是教語文課的。而且弟弟就在省級重點中學代語文課。

    一本辭典,一本《古文觀止》,兩本《古代散文選》,加上四本語文課本。除了上課、批改,一頭紮在幾本書裡,一個字一個字,一篇一篇的過,沒有一天在12點之前睡覺的。有時,一個字,一句話,幾個鐘頭弄不懂。讀著,讀著,過的文章也快了。但是,必定不像上學那樣,循序漸進。尬尷的事,還是常常有的。因為,教書時間很長了,課堂上還是免強能夠順下來的。可是,學生提的問題,那就很難回答了。譬如:你備課的時候,覺得那一個字沒學通,學生一下課偏偏就問的就是這個問題。

    大概經過一年多的時間,閱讀古文的能力就漸漸提高了。一次到一所明代建的古廟,研讀一塊碑文,呵!不僅能夠"斷句",而且,解釋的也讓眾位先生十分滿意。

    一句話,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鍥而不捨,閱讀古文這個難關還是可以過好的。

  • 6 # 優學優考策略

    如果我說沒有什麼技巧,那大家好像真就失望了。但是,語言之類的東西很難說它是有技巧的,要說技巧也只是語法、修辭之類上的技巧。要想真正提高古文修養,那不是一朝之功。得慢慢積累,積累多了自然會有所提高。下面我就自己的經驗淺談一下。

    1、掌握最基本的古文言文知識。

    這是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這一步沒有什麼技巧,就是積累。弄懂像通假字、古文今義、一詞多義等,這個過程比較枯燥,重要的是堅持。

    2、常翻古漢語詞典。

    我們知道古人的字詞跟今人的有很大的區別,有時候古人的一個字就相當於今人的兩個字或幾個字。一個字或詞在古人的表達語境裡是這個意思,而在今人的語境裡卻是與之截然不同的意思。如非常,今人解讀為很,而古人就有非常時期的意思。所以要勤翻詞典。

    3、多讀多背。

    遇到經典的篇目一定要背下來。那些經典篇目同是也是最好的古文技巧教科書。背的多了,自然就有了語感,自然會懂得其中的規律。

    4、嘗試自己創作。

    這很重要,不管你寫的有多不好,也一定要嘗試自己寫作。剛開始時,一定要遵循古文寫作規律,如格律。寫得時間長了,就會發現自己完全可以不用對照那些規律,出口成章了。

  • 7 # 潘先森說

    「多讀多背經典詩文」

    提高個人的古文修養這回事,辦法其實就是一句話而已:「多讀多背經典詩文。」

    這樣簡單一句,就衍生出後續疑問。

    一是多少才算夠多?二是何謂經典?

    古代讀書人要學的基本常識,跟二十一世紀的小孩不一樣,畢竟人類文明總是在不停的進步。現時年青學生在中學時代學習的許多基礎知識,在數百年、一千年前可能是最尖端的前沿學問。

    如果要給一個約數,可以聽聽己故語言學家、教育家、名作家季羨林(1911-2009)季爺爺的建議,他認為二十一世紀中國小孩,起碼要背五十篇古文、二百首詩。當然,這只是個籠統的數量,古文古詩有長有短,學習時可以按照個人喜好和師長的建議來調節。而且這個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實際上還是越多越好!傳統名著離不開《三字經》、《千字文》、《唐詩三百首》、《古文評註》那些,章回小說就是《三國演義》、《紅樓夢》那些。若要再有趣一點,金庸武俠小說是首選,作者的文筆極優美,故事人物情節又多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小常識,是有益和有趣的課外讀物。

    初步完成了季爺爺給的數量,年青學生算是有了點基礎,然後可以再挑自己喜歡的書,這時可能要有明師指點了。說到具體讀那些古文、那些詩詞,一般學生於入門程度的學習,只學好課本就已經足夠。若能加強學習,可以請老師介紹書目,當然還要看自己的天賦和努力,不能一蓋而論。

    [潘國森],已刊行單行本30餘本,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研究者,精通金學,認為傳統文化對現代人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和指導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吉利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