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一個人,總會在不經意間便給你深深的觸動。在暑期三下鄉活動中,我們在龔村,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男生幫助女生,讓我感觸很多,明白了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叫團隊。
回覆列表
-
1 # 環境視角
-
2 # 探尋工業旅遊之美
對實踐地的居民最多感觸便是這裡的老人家們了,跟他們聊天的時候可以感受到他們也很熱情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但是覺得自己老啦,折騰不動了,便也歇了去外面走走的念頭,就三五成群的在自己熟悉的村落裡,大爺們一起打打牌,大媽們一起聊聊天,悠閒自得。他們淳樸善意,帶著人生紅塵紛爭都消逝在這片純淨的天空下的感覺,對我們這些來打擾的孩子們(相較而言確實還是孩子,hhh)絕大部分都很熱情~
對於隊員們,感受其實更深刻了。我們團隊的絕大部分成員其實是因為這一次社會實踐聚集在一起的,雖然也有那種划水的隊員,但是絕大部分的隊員們都負責可愛,大家在一起熬夜趕申請書~ 一起討論活動細節~ 一起奔波在鄉間小路上······這些點點滴滴裡,關於合作、關於體貼照顧的小故事還有很多~ 我想這才是社會實踐最大的收穫了——走出校園、見到不一樣的別人和自己!
每個人對於三下鄉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對於“體會最深”也是相對而言的。我今年第一次參加三下鄉,所有發生的事情對於我來說都是值得留戀的,但其中要說最深刻的就是這兩件事。
第一件事發生在我們在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開展義務支教活動的時候。我們為孩子們開設了環保知識小課堂、手工課、手語課等,希望以課堂教學的方式將“環保理念”傳遞給孩子們。雖說總的教學情況還算不錯,但是因為天氣一直都是雨天,加上前期的宣傳力度不夠,對我們支教活動感興趣的孩子並不是很多,這樣我們就會憂心孩子們下一步會不會不來參與了。但是很讓人感動的就是,每一次教學結束的時候,不時地會有小朋友和我們說“下午見”“明天見”等約定,有時還會反覆地問我們明天什麼時候開始上課、他明天什麼時候過來比較好等問題,這在當時我們都猶豫能不能再辦下去的時候無疑就是一劑強心劑。我們當時就想,即使明天只有一位小朋友過來,我們也應該按照我們的計劃把我們要交給孩子們的東西都講完。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位和我們約好的小朋友還將她的爺爺帶到了教室裡。而這位爺爺全程非常熱情地參與我們的活動,在手語課上還與孩子們一起和志願者學習手語,慈祥且睿智,還時不時地和我們打招呼。
另一件事發生在我們發放有關垃圾分類的調查問卷的時候。因為我們其中大部分人也是第一次參與類似的活動,經驗不足,所以市民們在面對我們的調查問卷的時候並不願意填寫,這導致當時填寫完的問卷就幾十份,效率很低。這時便有一位稍上年紀的叔叔過來,在聽完我們的介紹之後馬上就說“好好好,我幫你們填一份”。在他填寫完畢的時候,我們打算送他一個環保袋來酬謝他,但是這位叔叔說:“你們做的很對啊,我要你們的東西幹嘛,你們辛苦一下,繼續加油啊。”說完就離開了。這對我們當時的工作就是一種鼓舞,我們心裡的自豪感一下子就上來了,當時就想著即使再辛苦也要堅持下去,所以印象一直很深。
環保,我們還在努力,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